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晉江州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晉元康元年(291年)分揚、荊2州共10郡置江州,州治所在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州名取自長江古名江水[參 1]範圍在今江西省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區。

郡級行政區

江州領原揚州的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7郡,荊州的武昌、桂陽、安成3郡。永興元年(304年)增置尋陽郡。永嘉元年(307年)桂陽郡移屬湘州。西晉末領10郡。

豫章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領南昌、海昏、新淦、建城、望蔡(原名上蔡)、永修、建昌、吳平(原名漢平)、豫寧(原名西安)、彭澤、艾、康樂(原名陽樂)、豐城(原名富城)、新吳、宜豐15縣。晉平吳後鄱陽郡鍾陵縣來隸。永嘉元年(307年)彭澤縣移屬尋陽郡。太康十年(289年)封晉武帝之子司馬熾為豫章王,郡改為豫章國,永嘉五年(311年)豫章王司馬端被立為皇太子,國除為郡。[參 2]西晉末領15縣。
鄱陽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鄱陽縣(今江西省鄱陽縣東北),晉平吳後鄱陽郡治移往廣晉縣(今江西省鄱陽縣石門街鎮[參 3],領鄱陽、餘汗、鄡陽、上饒、葛陽、樂安、鍾陵、廣晉(原名廣昌)、歷陵(原名歷陽)9縣。後廢上饒縣,鍾陵縣移屬豫章郡,增置晉興縣。西晉末領廣晉、鄱陽、樂安、餘汗、鄡陽、歷陵、葛陽、晉興8縣。
廬陵郡
孫吳舊郡,郡治高昌縣(今江西省吉安市西南),晉平吳後郡治移往石陽縣(今江西省吉水縣東北)[參 4],領石陽、高昌、西昌、巴丘、東昌、遂興(原名新興)、吉陽、興平、陽豐(原名陽城)、雩都、贛、南野、南康(原名南安)、揭陽、寧都(原名陽都)、平固(原名平陽)16縣。太康三年(282年),廬陵南部都尉改置南康郡,都尉管轄的廬陵郡南部7縣移屬南康郡。西晉末領9縣。
臨川郡
孫吳舊郡,郡治南城縣(今江西省南城縣東南),晉平吳後,郡治移往臨汝縣(今江西省撫州市西南),[參 5]領臨汝、西豐(原名西平)、新南城(原名南城)、東興、南豐、永城、宜黃、安浦、西寧(原名西城)、新建10縣。至西晉末不變。
建安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建安縣(今福建省建甌市南),領建安、侯官、建平、邵武(原名昭武)、吳興、將樂、延平(原名南平)、晉安(原名東安)8縣,增置東平縣。太康三年(282年)晉安、侯官2縣移屬晉安郡。西晉末領建安、吳興、東平、建陽、將樂、邵武、延平7縣。
南康郡
孫吳時置廬陵南部都尉,管轄廬陵郡南部7縣,西晉平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置為南康郡。郡治雩都縣(今江西省于都縣北)[參 6],領雩都、贛、平固(原名平陽)、南康(原名南安)、揭陽、南野、寧都(原名揚都)7縣,至西晉末不變。
晉安郡
太康三年(282年)分建安、臨海2郡置,[參 7]郡治候官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領候官、晉安、羅江、原豐、新羅、宛平、同安、溫麻8縣,至西晉末不變。
武昌郡
孫吳名江夏郡,晉平吳後改孫吳江夏郡為武昌郡[參 8],郡治武昌縣(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領武昌、柴桑、陽新、沙陽(原名沙羨)、竟陵、雲杜、下雉6縣。後蘄春郡高陵(原名安豐)、邾、尋陽3縣來隸,增置鄂、沙羨2縣,廢下雉縣。太康二年(281年)尋陽縣移屬廬江郡,[參 9]邾縣移屬弋陽郡,竟陵、雲杜2縣移屬江夏郡,高陵縣疑後來廢縣。永興元年(304年)柴桑縣移屬尋陽郡。西晉末領武昌、陽新、沙陽、沙羨、鄂5縣。
安成郡
孫吳舊郡,晉平吳後郡治仍在平都縣(今江西省安福縣東南,瀘水東岸),領平都、宜春、新渝、永新、安復(原名安成)、萍鄉、廣興(280年左右置)7縣,至西晉末不變。
尋陽郡
永興元年(304年)分廬江郡尋陽縣及武昌郡柴桑縣置郡,郡治柴桑縣(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參 10]。永嘉元年(307年)豫章郡彭澤縣來隸。[參 11]西晉末領3縣。
Remove ads

縣級行政區

更多資訊 郡名 (縣數), 郡治 ...
Remove ads

注釋

出處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