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質量效應3

2012年電子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质量效应3
Remove ads

質量效應3(英語:Mass Effect 3是一款由BioWare開發,美商藝電發行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於2012年3月6日在Microsoft WindowsXbox 360PlayStation 3平台發行。名為《質量效應3:特別版》(Mass Effect 3: Special Edition)的Wii U版本於2012年11月18日發行。《質量效應3》是質量效應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質量效應》以及《質量效應2》的續作。遊戲設定於2186年的銀河系,銀河系文明遭到由合成有機星艦組成的高度先進的機械種族「收割者」的侵略。主人公薛帕德指揮官英語Commander Shepard是一名精銳的人類士兵,他/她的任務是建立種族聯盟,為戰爭作準備。

快速預覽 質量效應3, 類型 ...
Remove ads

與《質量效應2》相似,玩家可以將通關的遊戲存檔匯入《質量效應3》,通過之前的決策影響情節。總體上,《質量效應3》圍繞軍事實力進行,玩家通過完成任務和收集資源來增加軍事實力。由於BioWare設計的遊戲同時適用於新老玩家,因此系列的許多傳統遊戲元素仍然存在,如基於掩體系統的第三人稱射擊,但遊戲也引入了新元素,例如多人部分。遊戲的配音由風格不同的作曲家撰寫,他們希望在《質量效應2》的管弦樂聲和《質量效應》的合成器聲音之間取得平衡。

《質量效應3》獲得了遊戲媒體的一致好評。遊戲在美術設計、角色、情感故事、改進的戰鬥系統、配樂和配音方面受到稱讚。然而,遊戲結局卻難以被粉絲接受,他們認為這不符合預期。為了回應這一爭議,BioWare發布了可下載內容《擴展剪輯》(Extended Cut),擴展了原來的結局。遊戲榮獲多個年終獎項,包括斯派克電子遊戲大獎的最佳RPGGame Informer的年度遊戲獎。2017年3月,續作《質量效應:仙女座》發行。三部曲的復刻版《質量效應 傳奇版》於2021年推出。

Remove ads

遊戲玩法

《質量效應3》是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玩家以第三人稱視角控制薛帕德指揮官英語Commander Shepard[1]。薛帕德的性別、外觀、軍事背景、戰鬥訓練和名字由玩家在遊戲開始前確定[1]。如果玩家有《質量效應2》已通關的遊戲存檔,那麼其角色可以匯入到遊戲中[2]。匯入舊角色後,玩家在前作中做出的若干決定將影響《質量效應3》的故事[2]。與前作類似,遊戲有六種角色職業供玩家選擇,每種職業都有獨特的技能[3]。例如,異能者(Adept)精通念力,而戰士(Soldier)則擅長使用武器[3]。玩家通過完成任務獲取經驗值[1]。一旦獲得足夠的經驗,薛帕德就會升級,從而可在技能樹解鎖或升級技能[4]

《質量效應3》有三種預先設定的遊戲模式:動作、故事和角色扮演[5]。在動作模式中,對話由系統自動選擇且戰鬥難度適中;故事模式中,對話由玩家選擇且戰鬥難度最低;角色扮演模式下,對話由玩家選擇且戰鬥難度適中[5]。遊戲包含多種角色扮演元素[6],例如用不同類型的彈藥、槍管和瞄具增強槍枝,提升它們在戰鬥中的效果。如果玩家有Kinect,則可以使用語音進行自訂選擇,代替控制器選擇[7]。遊戲通關後,二周目選項將會解鎖,玩家可帶著某些獎勵重玩遊戲,比如進一步升級武器的能力[1]

《質量效應3》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艘名為「諾曼第SR2號」(Normandy SR2)的星艦[8]。在星艦內部,玩家可以使用星系圖來選擇目標地點、掃描行星資源或啟動任務[9]。為了幫助玩家管理任務,遊戲會自動在日誌中記錄可進行的任務。但與前作不同,日誌不區分主線任務和支線任務[10]。縱觀《質量效應3》,玩家須增加「有效軍事力量」來為最後的戰役做準備[11]。有效軍事力量等於「總軍事力量」乘以「戰備等級」[12]。總軍事力量可通過獲取「戰爭資產」增加,其中包括三部《質量效應》遊戲的成就,而戰備等級可通過遊玩多人模式增加[13]

Remove ads

戰鬥系統

Thumb
戰鬥中,玩家可以利用戰場上的物體作掩護[14]用戶介面包含彈藥生命條和技能。

《質量效應3》中的戰鬥是實時戰鬥,但也允許暫停以便玩家精確瞄準、更換武器或使用選單中的技能[15]。在戰鬥中,玩家以過肩視角直接控制薛帕德指揮官,通過攀爬梯子、戰鬥滾動或短跑來移動[16]。通常有兩名由人工智慧控制的小隊成員跟隨薛帕德戰鬥。然而,玩家仍然可以命令他們就位或選擇他們的技能[17]。Kinect用戶可以口頭發出這些命令[7]。如果小隊成員死亡,玩家可用群體復活(Unity)技能復活。如果玩家距離他們很近,則可根據螢幕提示復活[17]

玩家通常會遭遇協調戰鬥並有不同角色互相支援的敵軍部隊[14]。例如,典型的對抗涉及擊敗從遠處射擊的壓制型敵人,同時還需對付不斷進攻的更具侵略性的敵人[18]。為了避免受到傷害,玩家可以利用戰場上的物體作掩護,但是更大的困難是玩家也必須保持移動[14]。薛帕德或小隊成員受到攻擊時會損耗他們的護盾,護盾損耗完畢後,最後一層生命值會開始消耗,直至個體死亡、生命值恢復或護盾再生結束[17]

敵對勢力可受到槍炮、近戰攻擊或戰鬥無人機等專業技能的傷害[17]。如果需要的話,近戰系統可以是遊戲玩法的重要層面[19]。例如,玩家可以執行強力近戰攻擊,具體取決於角色職業[20]。所有敵人都有某種形式的保護措施,但易受特定攻擊的影響,例如盔甲對於焚燒技能和低射速武器的抵抗較弱[17]。有時,玩家可以使用其他的進攻方法。例如,如果玩家遇到阿特拉斯機甲(Atlas Mech)並且在不破壞機甲的情況下擊敗駕駛員,薛帕德可以爬進去並控制其重型武器[21]

Remove ads

對話與道德系統

玩家通過使用徑向控制選單與遊戲中的非玩家角色互動,對話選項位於對話輪的各個方向,但遊戲的動作模式沒有對話選項[5]。大多數對話通過選擇楷模(外交)或叛逆(恐嚇)選項進一步加深,這兩個選項分別位於對話輪的右上方和右下方[1]。通過與諾曼第號上的隊友交談,薛帕德指揮官可以與他們建立友誼,在某些情況下可與他們建立戀愛關係[22]。男性或女性薛帕德都可發展同性關係[23]。如果薛帕德從《質量效應2》中匯入,且在遊戲一二代分別有一個愛人,那麼這兩個角色都會在《質量效應3》中爭取薛帕德的注意[24]。在某些對話過程中,遊戲會為玩家提示上下文敏感中斷選項,該選項是對話輪的臨時替代選項[1]

在一些情況下,玩家必須做出影響遊戲敘事的決定[25]。例如,一個任務要求玩家支援兩個種族中的一個,這可能導致另一個種族被消滅[26]。在故事發展過程中,對話和敘事決定會產生「聲望點」,積累後解鎖進一步的決定和對話選項[25]。遊戲的結局受到所獲成就和遊戲整個系列決定的影響[11]

多人遊戲

《質量效應3》包含一個名為「銀河戰爭」(Galaxy at War)的多人遊戲模式[27]。在此模式下,最多四名玩家聯合完成部落風格的合作匹配,其中參與者必須在不斷升級的敵人浪潮中生存下來並完成一系列目標[28]。完成回合後玩家會獲得遊戲貨幣,可用於購買隨機生成的可解鎖包,例如新角色類型和武器[29]。遊戲貨幣也可以通過微交易獲得[30]。在該模式執行的第一年,玩家可以通過特殊目標和增加獎勵參與BioWare贊助的挑戰[31]

單人模式玩家只能以人類身份遊玩相比,多人模式有更多種族可供選擇[32]。每個種族都有獨特的技能[33],例如克洛根人的「克洛根衝鋒」(Krogan Charge)。戰鬥基於單人遊戲但有一些差異,如不能暫停選單切換武器,改用按住按鈕代替[33]。遊玩頻率和完成多人任務的數量會影響單人戰役的結果[34]

劇情

設定

《質量效應》三部曲設定於22世紀的銀河系,質量中繼器(Mass Relay)的發現使星際旅行成為可能,這一公共運輸設施據信由一個已滅絕的外星種族普洛仙(Prothean)建造[35]。聯合政府機構神堡議會(Citadel Council)控制了銀河系的大部分地區,負責維護銀河系各種族的法律與秩序。屬於神堡議會的種族有人類、阿莎麗(Asari)、賽拉睿(Salarian)和突銳(Turian)[36]。其他外星種族包括爬蟲人克洛根(Krogan),身著防護服的奎利(Quarian)以及與其敵對的網路人工智慧桀斯(Geth)等[37]

《質量效應3》故事開始於2186年,《質量效應2》故事的6個月後[38]。銀河系社區生活在對收割者(Reaper)入侵的恐懼之中,收割者是合成有機星艦組成的高度先進的機械種族,據信每過五萬年消滅一切有機文明[39]。與此同時,克洛根種族因基因噬體(Genophage)面臨滅絕,它是一種遺傳性突變,由賽拉睿人開發,突銳人部署[40]。奎利人準備從桀斯手中重新奪回家園[41]。 人類至上主義組織塞伯魯斯(Cerberus)在與薛帕德指揮官臨時結盟擊敗收集者後重組,開始教化那些被綁架到人類殖民地的普洛仙人[37]。薛帕德摧毀了巴塔瑞(Batarian)地區的一個質量中繼器,拖延了收割者的入侵,但導致整個星系被毀,已被解職並駐紮在地球上[42]

Remove ads

角色

Thumb
小弗雷迪·普林斯為《質量效應3》中的詹姆斯·維加配音。[43]

《質量效應3》的主角為薛帕德指揮官,一名精銳的人類士兵,諾曼第SR2號(Normandy SR2)星艦指揮官[43]。雖然確切的名單可能會有所不同[2],但薛帕德的小隊成員通常包括星系聯盟(Systems Alliance)軍官阿什麗·威廉士(Ashley Williams)或凱登·阿蘭科(Kaidan Alenko),星系聯盟陸戰隊詹姆斯·維加(James Vega),阿莎麗資訊經紀人莉亞娜·T'蘇尼(Liara T'Soni),突銳軍事顧問蓋拉斯·瓦卡里安(Garrus Vakarian),人工智慧EDI,奎利工程師塔莉'佐拉(Tali'Zorah)和在五萬年前的冷凍睡眠中蘇醒過來的倖存普羅仙人戰士賈維克(Javik)(DLC人物)。其他角色包括諾曼第號(Normandy)飛行員傑夫·「Joker」·莫羅(Jeff "Joker" Moreau),星系聯盟上將大衛·安德森(David Anderson),星系聯盟上將史蒂文·哈克特(Steven Hackett),塞伯魯斯領袖幻影人(Illusive Man)和塞伯魯斯刺客冷凱(Kai Leng)。一些前隊員也可回歸,如人類塞伯魯斯軍官米蘭達·羅森(Miranda Lawson),賽拉睿科學家莫丁·索羅斯(Mordin Solus),克洛根領袖厄諾德·萊克斯(Urdnot Wrex),人類通緝犯傑克(Jack),基因改造的克洛根士兵古朗特(Grunt),德雷爾(Drell)刺客塞恩·克里爾斯(Thane Krios),阿莎麗懲惡使薩馬拉(Samara)和桀斯行動平台軍團(Legion)[43]

Remove ads

故事

收割者入侵地球並迅速取得壓倒性優勢。安德森將薛帕德復職,自己則留下來團結抵抗軍。哈克特命令薛帕德前往火星[44]。在那裡,薛帕德得知了一種能摧毀收割者的普洛仙超級武器。幻影人面對薛帕德,表露了塞伯魯斯控制收割者的願望。星聯開始建造被稱為「擎天爐」(Crucible)的超級武器,而薛帕德受命尋求其他種族的支援[45]

薛帕德首先前往突銳母星帕勒文(Palaven)的衛星營救突銳大統領(Primarch)阿德里安·維克托斯(Adrien Victus)[46]。維克托斯承諾如果克洛根幫助保衛帕勒文,那麼突銳將提供支援。除非基因噬體得到治癒,否則克洛根首領——厄諾德·萊克斯或烏里夫(Wreav)——會拒絕。薛帕德和克洛根首領前往賽拉睿人的家鄉蘇凱什(Sur'Kesh)[47],在那裡他們與賽拉睿盟友莫丁·索羅斯或帕多克·維克斯(Padok Wiks)以及一個名叫夏娃(Eve)的雌性克洛根人會合。賽拉睿人制出解藥後,他們制定了一個計劃:使用位於克洛根母星圖岑卡(Turogka)上的遮蔽塔(Shroud)來散播它[48]

在登陸圖岑卡之前,賽拉睿主母(Dalatrass)告訴薛帕德,遮蔽塔已被破壞以防止此計劃實現。如果薛帕德不修復此故障,那麼她會提供賽拉睿一族的支援。若薛帕德指出故障的存在或允許計劃進行,賽拉睿盟友將犧牲自己以部署解藥。否則,薛帕德必須殺死賽拉睿盟友或說服他不要部署反制措施來阻止他,這會騙取克洛根一族的支援,同時也獲得賽拉睿一族的援助[49]。如果萊克斯是克洛根首領,他最終會發現被騙並撤消克洛根的支援,逼迫薛帕德殺死他。

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薛帕德得知人類議員唐納爾·烏迪納(Donnel Udina)可能有問題。薛帕德前往神堡[50],證實烏迪納已與塞伯魯斯合作並正與冷凱發動政變。烏迪納最終被殺,入侵得以制止。

如果薛帕德幫助奎利人從桀斯手中奪回家鄉萊諾奇(Rannoch),他們將為星聯提供支援。在塔莉'佐拉或上將辛(Xen)的陪同下,薛帕德登上桀斯無畏艦,拯救了一個被俘的桀斯——軍團或桀斯VI,它關閉了收割者針對桀斯的控制訊號[51]。小隊在萊諾奇星上找到並摧毀了一個收割者基地[52],使得奎利人有機會攻擊脆弱的桀斯。然而,軍團或桀斯VI表示桀斯可以升級獲得真正的智能,讓他們可以擊敗奎利人。薛帕德要麼協商停火以獲得雙方的支援,要麼被迫支援一方,導致另一方被殲滅。

薛帕德被阿莎麗議員召喚到神堡[53]。議員告訴薛帕德在她們的母星瑟西亞(Thessia)上有一個隱藏的普洛仙神器,可能有助於薛帕德找到「催化劑」(Catalyst)——完成擎天爐所需的重要部件[54]。薛帕德在那裡發現了一個名為「溫德特」(Vendetta)的普洛仙虛擬智能(VI),但冷凱到達並搶走了它,與此同時瑟西亞星被收割者攻占。薛帕德急需回收溫德特,跟隨冷凱前往地平線(Horizon)人類殖民地,塞伯魯斯一直在那裡研究控制收割者的技術[55]。薛帕德獲得了一個指向塞伯魯斯總部的追蹤設備,與星聯共同發起對基地的全面攻擊[56]。薛帕德到達中央基地,殺死了冷凱,並從溫德特那裡得知催化劑是神堡。在成功教化幻影人後,收割者已經占領神堡。

在安德森、哈克特和薛帕德的指揮下,星聯及其盟友發起了對收割者的全面攻擊,通過擎天爐展開最後一搏,奪回地球和神堡[57]。在倫敦進行了長時間的艱苦戰鬥後,儘管被最強大的收割者先驅者(Harbinger)嚴重擊傷,但薛帕德仍然抵達了收割者的傳輸光束並進入神堡。薛帕德在一個控制面板處與安德森碰面,但安德森遭到幻影人劫持並被其射殺。幻影人或被薛帕德殺死,或確信自己被教化而自殺。無論如何,安德森都會在此過程中喪生。薛帕德試圖啟動擎天爐,但僅被運載到神堡的頂端,那裡出現了一個孩子模樣的人工智慧。它宣稱自己是催化劑以及收割者的創造者。承認敗給薛帕德後,它提出了四種激活擎天爐的選擇:[11]

  • 消滅收割者和其他所有合成生命。
  • 將薛帕德的影響力複製到新的人工智慧中來控制收割者。
  • 使用合成元素合成所有的有機生命,反之亦然,以實現彼此的完美理解。
  • 薛帕德拒絕做出任何選擇,令擎天爐無法啓動,導致循環得以繼續。

片尾場景中, 一個「仰望星空者」(Stargazer)給一個小男孩講述薛帕德的故事,意味著薛帕德的傳奇已經傳到了遙遠的未來。而在「拒絕」的結局中,人類等銀河系的高等文明已經全被收割者收割殆盡,但在某個星球的地下,埋藏著由莉亞娜所製造的信標和資料庫,留下薛帕德的歷險故事、收割者的存在與威脅和擎天爐的設計圖,以等待將來的高等文明將它發掘出來令他們避免重蹈覆轍。結果在遙遠的未來的某個文明靠著莉亞娜的資料庫成功解決了收割者,打破了五萬年一次的循環,而薛帕德的傳説也得以流傳後世。

Remove ads

開發

Thumb
BioWare聯合創始人雷·穆吉卡英語Ray Muzyka葛雷格·傑斯曲克英語Greg Zeschuk想讓新老玩家都可無障礙遊玩《質量效應3》[58]

《質量效應3》由BioWare開發並由美商藝電(EA)發行[59]。與系列的前幾作相似,遊戲由凱西·哈德森(Casey Hudson)監製,他最初與BioWare創始人葛雷格·傑斯曲克英語Greg Zeschuk雷·穆吉卡英語Ray Muzyka一起開創了該系列[58]。首席編劇為馬克·沃爾特斯(Mac Walters),他與德魯·卡賓森英語Drew Karpyshyn一起擔任《質量效應2》的共同編劇[60]。卡賓森在《質量效應2》發行後離職,開始為星際大戰:舊共和國工作[61]

遊戲設計

早在《質量效應2》發行前,《質量效應3》的早期開發階段就已經開始了[62]。因為《質量效應3》是為即將壽終正寢的遊戲主機設計,所以BioWare更注重優化遊戲玩法和故事,而不是推動技術發展[63]。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公司使用批評反饋指導他們的創意決策,這也是他們用在《質量效應2》的方法[64]。例如,許多粉絲抱怨《質量效應2》中的角色扮演系統過於簡單,因此BioWare增加了更多角色定製選項[65]。另一個主要策略是讓《質量效應3》對新玩家更加友好,BioWare認為這一點他們在《質量效應2》中做得不好[66]

哈德森對於單人戰役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改善戰鬥系統,希望讓《質量效應3》成為市面上最好的射擊遊戲之一[67]。BioWare試圖通過改進敵人的動畫和差異來實現這一目標,包括創造需要玩家根據角色職業使用不同戰術的特殊敵人[68]。公司還通過引入意外事件和重新傳入來降低戰場的可預測性,例如地板陷落,玩家掉入完全不同的環境中,這樣敵人遭遇戰就不會總是像遊戲簡報里說的那樣[69]

Remove ads

製作

哈德森和沃爾特斯合作編寫了一份簡短的故事文檔,概述了所有主要情節點,自此開始創作劇本[70]。然後,這些高級人員的想法被分配給團隊的其他成員,每個人負責特定的角色和故事情節[49]。工作人員還負責審查彼此的工作[70]。因為先前的遊戲允許玩家從不同的結果中進行選擇,所以編劇必須考慮大量可能的變量。但預料到這一挑戰後,他們搶先鎖定某些故事情節,確保《質量效應3》的所有流程至少具有一些共性[71]。整體敘事和結局在最終確定前曾多次重寫。一個最初的想法是收割者試圖阻止有機種族利用暗能量[61]

《質量效應3》需要4萬多句對話[72]。相比之下,初代《質量效應》大約有2萬句,《質量效應2》則有2.5萬句[72]。由於遊戲配音陣容龐大,邏輯上BioWare不可能同時讓每個演員擔任同一個位置[73]。擔任畫外音監製的卡羅琳·利文斯通(Caroline Livingstone)協調來自埃德蒙頓的錄製會話,而演員們則遠程工作[73]。BioWare注意到,這種方法結合了大量的對話,使得其難以持續捕獲每句對話正確的語調響度[72]。為了減少這些錯誤,他們開發了自己的技術,例如「強度響度矩陣」(Intensity Volume Matrix),它列出了每一句話以及與之相關的適當音調[73]

最初《質量效應3》計劃在兩年內完成[63]。然而到2011年3月,遊戲明顯需要更多時間開發,因此BioWare將遊戲的發行日期從2011年第四季度推遲到2012年第一季度[74]。為了滿足最後期限,公司還裁剪了一些故事,例如從遊戲本體移除新的普洛仙隊友[63]。11月,《質量效應3》的私人beta測試洩露到Xbox Live,玩家可玩到未發行的故事情節,BioWare被迫臨時修改故事的某些方面[75]。《質量效應3》已於2012年2月正式批准分發[63]

Remove ads

音樂

《質量效應3》的音樂由薩沙·迪克西安(Sasha Dikicyan)、山姆·哈利克、克里斯多福·楞內茨英語Christopher Lennertz克林特·曼塞爾和克里斯·貝拉斯科創作[76]。迪克西安和貝拉斯科之前為《質量效應2》的一些可下載內容包創作音樂[77]。但《質量效應》和《質量效應2》的首席作曲家傑克·沃爾英語Jack Wall並沒有參與《質量效應3》的製作[78]

每個作曲家都被分配了一個特定的遊戲區域,總共有90分鐘的配樂[77]。根據哈利克的說法,團隊旨在於《質量效應2》的管弦樂音與《質量效應》的合成音之間取得平衡[77]金球獎提名作曲家曼塞爾(Mansell)把他擔任的角色比作唱片騎師,負責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音樂[79]Kotaku將配樂評為2012年最佳電子遊戲音樂之一[80]

營銷與發行

《質量效應3》於2010年12月11日在斯派克電子遊戲大獎中正式公布[81],第二年夏天,遊戲在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展[82]電子娛樂展[83]萊比錫遊戲展[84]PAX Prime英語PAX_(event)[85]等大會上亮相併演示。多人遊戲部分於2011年10月10日正式宣布[86],確認了自2010年長期以來關於多人遊戲模式的粉絲傳聞[87]。2012年2月14日,一個官方單人演示發布,購買《戰地風雲3》並激活線上通行證的消費者具有早期進入權限[88]

發行前,《質量效應3》通過各種影片推廣,從2010年的揭示預告開始,到2012年以《奪回地球》(Take Back Earth)預告片結束[89][90]。BioWare還利用虛擬部落格和每周的「BioWare Pulse」網路系列等進行病毒營銷[91]。在一項推廣活動中,EA使用配備GPS設備的氣象氣球將《質量效應3》的早期副本送到太空[92]。粉絲能夠線上跟蹤氣球,然後在它著陸後復原,從而獲得遊戲的早期副本[92]。在整個營銷周期中,《質量效應3》遭到大量洩密。最嚴重的事件出現在2011年11月,私人測試版無意中洩露給Xbox Live的玩家[75][93]

與《質量效應》和《質量效應2》不同,BioWare同時使用男性和女性薛帕德指揮官宣傳《質量效應3》[94]。女性薛帕德有獨有的宣傳片,並出現在遊戲某些版本的封面上,包括標準版本,其中可翻轉滑動插件的一側有女性薛帕德[95]。為了幫助官方決定女性薛帕德模型,BioWare要求粉絲在Facebook上選擇五種原型[96]。最終,第五個原型勝出,另外新的粉絲投票決定將她的發色改為紅色[97]

除了《質量效應3》的標準版本,玩家還可以購買收藏版和數字豪華版,其中包括遊戲內獎勵和可解鎖物品[98]。數字豪華版由EA的數位發行數位版權管理系統Origin獨占[99]。遊戲還附帶各種預購獎勵,具體取決於下訂單的平台[100]。例如,從PlayStation Network預訂遊戲的玩家將獲得M55阿爾戈斯突擊步槍和《質量效應3》的PlayStation主題[101]

《質量效應3》最初計劃於2011年底發布,但正式發布日期最終推遲至2012年3月6日[74]。最初,遊戲僅在Microsoft WindowsXbox 360PlayStation 3平台發行[74]。遊戲的所有新副本都附帶一個可訪問多人模式的線上通行證,但舊副本通常需要購買新通行證[102][103]。玩家需要安裝Origin才能在PC上執行《質量效應3》[104]。2012年11月18日,遊戲的Wii U版本在北美發行,隨後於11月30日在歐洲發行,12月6日在日本發行[105]。《質量效應3》於2016年11月7日和《質量效應2》共同成為Xbox One向後相容遊戲[106]。質量效應三部曲的復刻版《質量效應:傳奇版》,將於2021年春在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Xbox One平台發行[107]

可下載內容

《質量效應3》的各種可下載內容包陸續於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發布[108]。內容涵蓋遊戲內小物品包到更重要的劇情任務不等[109]。《擴展剪輯》(Extended Cut)擴展了遊戲的原始結局,並添加了一個拒絕使用催化劑的選擇,這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收割者成功收割當前的有機文明[110]。該下載包還為每個結尾補充了後記,並詳細敘述了結局的其他方面[111]。例如,最初的結局顯示諾曼第號試圖從擎天爐的爆炸中逃離,但沒有詳細說明為什麼諾曼第號首先逃離戰鬥。《擴展剪輯》添加了上將哈克特命令撤退的場景[110]

其他主要下載包括《涅槃》(From Ashes),添加了一個新的普洛仙小隊成員賈維克(Javik)[112];《利維坦》(Leviathan),揭示了更多有關收割者起源的資訊[113];《歐米伽》(Omega),與阿莎麗人埃莉亞·T'洛克(Aria T'Loak)一同奪回她以前統治的太空站;《神堡》(Citadel),跟隨諾曼第SR2號的艦員們的休假[114]。互動漫畫《創世紀2》(Genesis 2)允許玩家快速選擇重要的故事決定,而不必重玩前作[115]。遊戲的Wii U版本包含《創世紀2》、《涅槃》和《利維坦》[116]。《神堡》在所有的下載包中最受歡迎,並於2013年獲得斯派克電子遊戲大獎的最佳DLC提名[117]

反響

專業評價

更多資訊 匯總媒體, 得分 ...
更多資訊 媒體, 得分 ...

遊戲發行後,根據匯總媒體Metacritic的統計,Xbox 360和PlayStation 3版本獲得媒體的「普遍讚譽」,Microsoft Windows和Wii U版本則獲得媒體的「總體好評」。遊戲的Xbox 360和PlayStation 3版本的最終得分為93分(滿分100分),使《質量效應3》成為這兩個系統上2012年評分最高的遊戲。[118][119][120][121]

評論員認為,對質量效應三部曲來說,《質量效應3》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終章。在Eurogamer的一篇滿分評測中,丹·懷特黑德(Dan Whitehead)稱遊戲講述了一個接近傳奇的完整故事,而不是更模糊或者開放式的故事[124]Game Informer的安德魯·雷納(Andrew Reiner)稱BioWare創造了電子遊戲史上最「精雕細琢」的故事之一[126]PC Gamer美國的湯姆·弗朗西斯(Tom Francis)評論道結局是一個「大雜燴」,但最終讚揚了它的規模和情感影響,他認為這比其主要情節更令人滿意[130]

評論員強調了使用通關存檔玩《質量效應3》的體驗。Polygon的阿瑟·吉斯(Arthur Gies)認為,雖然遊戲沒有任何前情提要,但它對那些也玩過《質量效應》和《質量效應2》的玩家來說更有意義[131]影音俱樂部的古斯·馬斯特拉帕(Gus Mastrapa)贊同這些觀點,並稱讚《質量效應3》為每個玩家分配他們的選擇和敘事方向的靈活性[132]。相反的,《Edge》雜誌認為《質量效應3》過於依賴前作的事件,無法讓它作為獨立作品樹立聲譽[123]

《質量效應3》的戰鬥系統和多人遊戲模式收穫好評。IGN的柯林·莫里亞蒂(Colin Moriarty)認為戰鬥系統與前兩作相比雖然變化很小,但仍很明顯,並且預計多人模式會增加遊戲的重玩價值[128]。而Game Informer指出戰鬥系統並不完美,但他們仍持正面看法並得出結論,敵人遭遇戰比《質量效應2》更加激烈有趣,部分原因是環境和敵人類型的多樣[126]。另一方面,GameSpot的凱文·范奧德(Kevin VanOrd)講述了戰鬥中遇到的無數小毛病,比如小隊成員爬上板條箱把自己置於火線之中和敵人卡在牆上[18]Machinima還注意到了許多錯誤,但認為《質量效應3》仍是一次令人難忘的體驗,遊戲的強大角色足以彌補其缺陷[118]

《質量效應3》其他受到好評的方面包括美術設計、音樂和配音。GameSpot稱為「夢幻般」的美術設計,並特別關注遊戲對顏色和構圖的使用[18]。在同一篇評測中,網站讚揚了遊戲的配音,它讓主要人物變得栩栩如生[18]。PC Gamer美國特別提到了遊戲「華麗」的音樂,認為其顯著增加了遊戲的情感影響[130]The Verge更進一步,稱這是有史以來為電子遊戲打造的最「強大和令人難忘」的配樂之一[133]

爭議

「我記得在我們推出[遊戲]一周左右之後,我們看到了這些出色的評測......然後人們突然說,'我覺得結局不行。'而且有人會說,「是的,我認為實際上非常糟糕。」而其他人會說,'我討厭那個結局。'隨著瘋狂的滾雪球,問題很快就火起來了。」
—BioWare總經理亞瑞·弗林(Aaryn Flynn),2016年[134]

《質量效應3》的結局難以被粉絲所接受,他們認為這不符合預期。批評者指出,結尾的角色選擇無關緊要;總體缺少終結;世界觀矛盾和情節漏洞;角色和敘事不一致;沒有最終的Boss戰;BioWare員工在遊戲開發過程中的描述與最終結局的呈現形式不一致[135][136][137][138][139]。不滿的粉絲組織了一場名為「重製質量效應」(Retake Mass Effect)的網上活動,要求遊戲有更好的結局,其中部分是為Child's Play組織的慈善活動[140]。活動官方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籌集了8萬美元[141]

一位粉絲甚至投訴到了聯邦貿易委員會。他的理由是BioWare沒有實現其遊戲的承諾[142][143]商業改進局也回應了爭議,支援粉絲聲稱的BioWare虛假宣傳玩家可「完全」控制遊戲最終結局的說法[144]。英國廣告標準管理局不同意這一說法,裁定EA和BioWare沒有進行虛假宣傳,因為結局「在主題上完全不同」,並且根據現行法律,反映在結局內容中的選擇和請求程度足以避免對消費者的可操作的誤導[145]

2012年3月22日,BioWare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CEO)雷·穆吉卡認可對結局的反饋,並表示公司計劃解決這個問題,將於2012年4月發布公告[146][147]。4月5日,公司宣布了一個免費的可下載內容包,該內容包將擴展結局而不是替換結局[148]。2012年6月26日,大多數平台發布了名為《擴展剪輯》的擴展包[149]。現在來看,結局爭議作為一個重要的電子遊戲爭議受到關注。例如,PC Gamer將其列為2012年五大遊戲爭議之一[150],IGN的露西·奧布萊恩(Lucy O'Brien)認為,它促成了消費者對電子遊戲開發者影響的範式轉移[151]

銷量

EA最初出貨350萬套《質量效應3》[152]。遊戲在發行之初的24小時內售出超過89萬份[152]。根據NPD集團的說法,遊戲在發行首個月售出實體版130萬份[153],是同時期(2010年1月)《質量效應2》銷量的兩倍[154]。2012年5月,EA報告稱《質量效應3》在2012財年第四季度的收入超過2億美元[155]

獎項

《質量效應3》發行後獲得了多項年終大獎,包括衛星獎傑出角色扮演遊戲獎[156]、斯派克電子遊戲大獎最佳RPG[157]、Game Informer的年度遊戲[158]、IGN的全平台RPG[159]以及Inside遊戲獎的最佳合作多人遊戲和最佳遊戲攝影[160]

更多資訊 獲獎與提名列表, 年份 ...

續作

2017年3月21日,續作《質量效應:仙女座》發行[169]。遊戲故事開始於22世紀的銀河系,但主要劇情發生在634年後的仙女座星系[170],講述了新主角——莎拉.萊德(Sara Ryder)或斯科特 萊德(Scott Ryder)——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的故事[171]。遊戲發行後受到了媒體褒貶不一的評價[172]。截至2018年6月,BioWare宣布尚未有正式的續作計劃,但凱西·哈德森提到工作室最終打算重返該系列[17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