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南人民軍空軍
1959年建立的一个军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越南人民空軍(越南語:Không quân nhân dân Việt Nam/空軍人民越南)是越南人民軍的防空空軍軍種的一部分。 隸屬於越南國防部。
Remove ads
歷史
1949年3月9日,武元甲奉命組建「空軍研究委員會」(Ban Nghiên cứu Không quân),隸屬於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部。
1955年3月3日,根據越南國防部長第15/QDA號決定成立了由鄧性領導的航空基地研究委員會,代號C47單位,該委員會隸屬於國防部,其任務是使用陸軍航空基地,幫助組建空軍。
1955年,應越南政府請求,中國派專家幫助越南建立民航,中國空軍某運輸機獨立團派出以大隊長王效英為領隊的三十多人,其中有10名飛行員、5名空中領航員、十幾名地勤人員,駕駛援助越南的2架里-2運輸機和3架捷克Aero 45輕型多用途飛機,飛機漆上越南的金星紅旗標誌,於1955年9月下旬飛抵河內。在越南工作飛行一年半,至1956年底人員回到中國。[1]
從1956年1月26日,越南組建了民航飛行大隊與機務大隊。使用的機型有捷克斯洛伐克的茲林Z-226、Ae-45。
1956年3月,第一批共110名學員赴蘇聯、中國學習飛行。由於此後10年的飛行、訓練,這些人中的尖子飛行員到了1965年與美機空戰湧現了一批王牌飛行員。
1958年11月,鄧性大校率領越南空軍籌備組8人訪問中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商談請中國幫助越南組建空軍部隊及民航建設等事宜。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兼第一副總參謀長的陳賡打電話給空軍副參謀長何廷一要他一起接待洽談。隨後,何廷一又奉命與鄧性會談了三次,安排具體事項。[2]
1959年1月24日,成立由鄧性領導的空軍局,下轄航空基地研究委員會和民航局。北越空軍第一支建制航空兵部隊是1959年5月1日組建的第919運輸機團(Trung đoàn Không quân Vận tải 919),使用安-2, 里-2, 伊爾-14運輸機。9月30日組建了第910訓練團(Trung đoàn Không quân 910),裝備雅克-18教練機。[3] 1959年9月30日成立了空軍訓練學校。此時,空軍局有650人,飛機26架。
1960年5月從航校畢業的飛行學員開始組建南-17部隊訓練團(921團前身)在中國的訓練基地學習米格-15比斯機的飛行技術,陶庭練任團長。1963年5月改裝米格-17。1963年8月轉場到雲南蒙自機場。
1963年10月22日,空軍與防空軍合併為防空空軍(Quân chủng Phòng không - Không quân)。司令員馮世才少將,政委鄧性中將,有飛機83架:44架運輸機,12架直升機,27架教練機,編為第919運輸機團,第910教練機團(擴編為航空學校)。另有11個高炮團另2個高炮營,合計72個高炮連:27個100高炮連,6個90高炮連,7個88高炮連,5個85高炮連,26個57高炮連,1個37高炮連。3個雷達團,轄16個雷達連,組成了北越的防空情報網。
1964年2月3月在中國蒙自機場組建越南空軍第921飛行團(Trung đoàn Không quân Tiêm kích 921),稱為「紅星」部隊。有空勤30餘人,地勤60餘人,32架米格-17戰鬥機,4架米格-15UTI雙座教練機。陶庭練中校任團長,杜龍少校任政委。中國空46團團長曹雙明任越南飛行團的專家組長,帶領8名中國空軍優秀戰鬥機飛行員當教員。
北越空軍的第一架戰鬥機是1963年9月車特·賽伯里上尉駕駛從寮國王家空軍叛逃而來的T-28教練機。這架教練機在1964年2月16日01時07分擊落一架進入北越執行秘密任務的美國C-123運輸機。[3]
Remove ads



1964年8月6日,該團4個4機編隊從中國蒙自轉場到北越內排機場參戰。[3] 中國無償援助第921團蘇制米格-17殲擊機、國產殲-5飛機和殲教五飛機共計40餘架。
越南的航空學校原在海防市,越戰爆發後遷入昆明祥雲機場。直到越戰結束才歸國。
1964年9月7日,第923戰鬥機團在雲南蒙自機場組建,稱作「Yen」部隊,有空勤飛行員40多人,團長為Nguyen Phuc Trach中校。中國空79團團長王昭明任該越南飛行團專家組長
1965年4月3日,北越空軍戰鬥機第一次與美國戰機空戰。北越稱在清化大橋上空擊落兩架猝不及防的美國海軍的F-8戰鬥機,美方承認發生了空戰,但否認有美機被擊落。[3] 4月3日由此成為越南空軍節。
1965年4月4日,發生了第一次雙方都確認的空戰:北越空軍第921團飛行員陳亨率領4架老舊型號的米格-17在清化橋上空伏擊擊落了2架美國先進的,滿載航彈正在執行轟炸任務的F-105戰鬥轟炸機。[3]偷襲得手的米格-17逃離了美軍護航的F-100D的追擊。此次空戰美方確認2架被擊落,美方沒有擊落越軍飛機。但出擊的4架越軍飛機有3架被己方高炮誤擊落。
1965年5月,第16轟炸機大隊(Đại đội Không quân Ném bom 16)組建,裝備伊爾-28輕型轟炸機。北越的轟炸機僅在1972年用於轟炸寮國王家軍隊。
1965年夏,美國空軍出動EC-121「預警星」在北越海岸線外巡航,為執行轟炸任務的機群提供預警服務。
1965年9月,越南第923戰鬥機團完成訓練,歸國參戰。
1965年底,北越空軍第923戰鬥機團成立,被稱為「安世」團。同年底,蘇聯向北越提供了先進的米格-21戰鬥機換裝了第921團。1966年1月15日,米格-21首次參加空戰,執行在地面引導指揮下對美國攻擊機群的超音速截擊-發射空對空導彈-脫離戰鬥。1966年3月4日,米格-21取得首次擊落戰果:在18000米高空用K-13空空導彈擊落1架美軍「火蜂」無人偵察機。
由於這些米格-21也沒有配備航炮,越軍被迫改用翼掛航空火箭巢。1966年6月7日,米格-21使用航空火箭彈取得首次擊落美軍1架F-105. 米格-21的戰鬥效能相當高,以至1966年底,美軍安排了專門針對米格-21威脅的作戰行動。1967年1月2日,在羅賓·歐茲上校指揮下,美國空軍第8聯隊發動了「大刀」作戰,出動了28架F-105戰鬥轟炸機,56架F-4C,以及EB-66電子干擾機、兩支護航的F-104C編隊、還有KC-135加油機和RC-121電子偵察機後,整個機群超過了百架飛機。其中F-4C模擬了F-105的電子信號特徵與飛行性能,以引誘北越的米格-21出動截擊。結果是28架F-4C與8架米格-21空戰,F-4C發射的空對空導彈滿天飛,擊落了7架(美方數字)或5架(越方數據)米格-21,美機無損失。北越空軍遭此重大挫敗後,被迫在隨後一段時間內撤出戰鬥,增加訓練。 至4月30日米格-21恢復空戰,改為採取高空略襲打了就跑戰術,4架米格-21突襲美軍F-105機群,使用空空導彈擊落4架F-105,越機無損失。美方認為這些擊墜是越南地空導彈的戰果。
至1967年6月,美國空軍的F-4C多次伏擊了北越空軍,基本奪取了河內上空的完全制空權。
北越空軍是一支空防性質的部隊,主要是保護其機場附近空域安全,直到越南戰爭最後階段之前沒有攻擊過南越目標或者北越海岸線附近的美艦。1970年,古巴派出空軍專家培訓越南923團的10名飛行員專職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1972年4月19日,北越空軍923團的米格-17雙機炸傷了美國海軍的DD-806驅逐艦的後主炮及美國第七艦隊旗艦俄克拉荷馬城號輕巡洋艦。


北越擊落的美機,大部分是地對空導彈或高射炮的戰果。北越戰鬥機的空戰戰果僅占很小部分。
1967年3月24日,組建了防空空軍航空兵第371師,稱作"Thăng Long",轄第919、第921、第923團。 師長陶庭練。以及雷達兵373師,下轄4個團。導彈兵369師,下轄10個團。
1967年5月以後,越南空軍的2個戰鬥機團每天要出動30-40架次,最高達到了78架次。到了7月份,2個團的飛行員已經減員了一半。河內周圍的8個機場:內排、嘉林、建安、榮市、壽春、和樂、克夫、安沛遭到美機猛烈轟炸破壞。新任越南防空空軍司令萬先勇(Van Tien Dung)決定減少出擊,保存實力。
1968年初新春攻勢後,美國總統詹森於3月宣布部分停炸北越。試圖用政治手段解決越南戰爭。
1968年11月美國總統詹森宣布暫停轟炸北越。這給了北越空軍3年的休整、訓練時間。
1968年,北越空軍空戰出動1602架次,宣稱擊落美機218架。美機宣布1968年擊落87架米格-17,34架米格-21.
1968年11月,組建了第925戰鬥機團,使用中國援助的44架殲-6戰鬥機,駐安沛機場,至1972年4月全團形成戰鬥力,在921團的米格-21掩護下,925團開始戰鬥值勤巡邏。1972年4月8日,925團的4架殲-6與美軍4架F-4首戰,擊落美機一架,越方被擊傷1架。
1972年組建了第927戰鬥機團,隊名藍山「Lam Son」。裝備米格-21。[3]團長阮鴻珥。
美國海軍飛行員擊落北越空軍王牌「墳上校」[4][5]。實際上此人並非真實人物[6]。
1972年12月18日,美軍發起後衛II戰役,以地毯轟炸河內與海防市區。頭10天,美軍有效封鎖了越軍機場,越軍第一個空戰戰果是12月27日深夜范遵駕駛一架米格-21擊落大機群中的一架B-52.北越防空部隊擊落了81架美機[7],但美方承認的數字為27架。[8]越方稱為「河內空中奠邊府大捷」。1972年11月22日夜間,第263地空導彈團擊落一架B-52轟炸機。1973年1月14日3時,263導彈團安排了43營和56營集中攻擊了1組B-52轟炸機群,結果在乂安省南壇和清漳縣當場擊落了兩架B-52轟炸機。這是越南在抗美戰爭中最後擊落的兩架B-52轟炸機。[9]
1972年,越南空軍出動823架次-其中空戰201次,自身損失飛機52架(34架米格-21、9架米格-19和9架米格-17),擊落美機62架(米格-21擊落53架,米格-19擊落7架,米格-17擊落2架)。
1973年1月27日,美越簽訂巴黎協定。美軍自此完全撤出越南戰爭。此時,北越防空空軍有4個戰鬥機團194名戰鬥機飛行員。越方統計空戰擊落敵機253架,自身損失222架;美方統計空戰擊落越機193架,自身損失92架。
1973年早期,組建了第919運輸機旅(Lữ đoàn Không quân vận tải 919),裝備固定翼飛機;同年11月開始裝備直升機。
1973年5月,陶庭練升任防空空軍航空兵司令。
在1975年春季攻勢中,南越空軍飛官阮成忠等人駕駛A-37飛機投奔北越。北越空軍利用5架A-37飛機,組成「決勝」(Quyet Thang)飛行大隊於1975年4月28日轟炸了新山一空軍基地。這是西貢陷落兩天之前。
越南戰爭期間,北越空軍使用了米格-17F、殲-5、MiG-21F-13、MiG-21PF、MiG-21PFM、MiG-21MF戰鬥機。[3]越方稱擊落美機266架。美方稱擊落越機204架以及至少6架安-2,其中196架有確信證據(100架MiG-17、10架MiG-19、86架MiG-21)。越南空軍僅承認154架米格機因各種原因損失,其中131架為空戰損失。[10]。美越空戰交換比為1:1.3至1:2。[11][12]美方證實被米格擊落121架,另7架損失[11][12],空戰交換比1.7:1, 甚至為1.1:1如果依據越方的131架數據。
越南戰爭時期,北越高炮部隊共擊落了敵軍戰機約3100架。高炮部隊16個團、旅,23個連、營以及13個先進代表,榮獲了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
Remove ads
1975年4月,陶庭練升任防空空軍副司令兼航空兵副司令。
1975年7月,組建了第935戰鬥機團("Đồng Nai")、第937戰鬥轟炸機團("Hậu Giang")、第918運輸機團("Hong Ha")、第917混合運輸機團("Đồng Tháp")。1975年9月15日,第925殲擊機團、第917混成航空團和原南越分隊組建了空軍第372師。1975年12月25日,第937戰鬥轟炸機團("Hậu Giang")、第918運輸機團("Hong Ha")、第917混合運輸機團組建了空軍第370師。[3]
1977年5月31日,越南人民軍防空空軍分割為空軍與防空軍兩個獨立軍種。[3]陶庭練大校為首任空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防空軍司令洪文清大校,政委阮春茂大校,副司令光雄大校。
1978年底開始的越柬戰爭,A-37擔負了越南大部分對地攻擊任務。繳獲自南越空軍的F-5E, C-123, C-130, UH-1在越南人民軍空軍使用了很多年。
1982年,越南空軍實行一長制,陶庭練任空軍司令。
從1953年至1991年,蘇聯、中國援助越南約700架飛機、120架直升機、158套地空導彈發射裝置。現在,越南的武器裝備的四分之三是冷戰後的俄制[13]。
1987年10月5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地空導彈3團97營在廣西龍州縣輪戰時,擊落擦邊侵入中國領空的越南米格-21P型偵察機1架,並活捉越南空軍371師921團飛行員陳尊大尉。
1998年,阮文谷少將升任空軍司令。
1999年7月14日,空軍與防空軍兩個獨立軍種再次合併為防空空軍。
現在,越南仍使用老舊的MiG-21, Su-22飛機。[14][15] 越南從俄羅斯進口了12架現代化的蘇-27SK空優戰鬥機。2004年進口了4架蘇-30MK2V。2009年5月,增購了12架蘇-30。 還進口了兩個營的S-300-PMU1地對空導彈。[13]
2013年7月3日,空軍的954旅移交海軍。該旅未來的主要任務將包括軍事運輸、偵察和救災。[16]
2023年9月10日簽署了T-6德州人II教練機採購合約[17]。
2024年11月21日在南部的潘切空軍基地(Phan Thiet air base)接收空軍第1批5架購自美國畢琪飛機公司的T-6C德州佬II型教練機,自越戰結束後重啟接收美製軍備的腳步。後續還有7架排定於2025年交付[17]。
Remove ads
北越空軍的飛行員不實行輪換輪戰制度。因此積累出16位王牌飛行員[18]:
其中,阮文谷、武玉鼎、阮德查等3人的擊落戰績,按照美方確認的數據也達到了王牌標準。
其它越軍重要飛行員,見Safarik的詳細列表[19]
Remove ads
部隊建制
信息主要來自該書[20]以及越南文維基的對應詞條:
Remove ads

標粗體字的為國際機場。
Remove ads
有兩家防空空軍博物館,分別在河內、胡志明市。
- 航空兵
- 地空導彈兵
- 高射炮兵
- 傘兵
- 雷達兵
裝備
越南空軍規劃至2015年裝備3個團的蘇-30殲擊轟炸機,每團12架。2017年曾考慮訂購S-400導彈外銷型[36],但最終未能成交。
部分UH-1直升機、F-5戰鬥機、A-37蜻蜓式攻擊機於1998年被拍賣,目前由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及歐洲部分企業和個人擁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