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達拉特旗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達拉特旗(蒙古語:ᠳᠠᠯᠠᠳ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爾字母:Далт хошуу)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南部,為鄂爾多斯市下轄的一個旗,面積8192平方公里,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部,黃河南岸。達拉特旗北與包頭市隔河相望,東南西分別與準格爾旗、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杭錦旗接壤。旗政府駐樹林召鎮。
Remove ads
歷史
「達拉特」系蒙古語,含義有兩種說法:一說認為「達拉」意為七十,「達拉特」意為〈複數〉七十之部,該部很可能是由70人的子孫繁衍而成;另一說認為詞根原為「達魯」,方言呼為「達拉」,即肩胛骨,後加表示複數的「特」,意為〈祭〉肩胛骨之部,據傳他們的祖先是守護窩闊台靈位的達爾扈特,有祭祀胛骨的習俗。[2]
明代漢文史籍也譯作「打郎」部,天順年間蒙古部落入居河套,正德五年(1510年)被達延汗統一。打郎部後來分屬鄂爾多斯萬戶和俺答汗第六子哥力各台吉。[3]旗境內王愛召為萬戶濟農駐所。[2]清順治六年(1649年)設鄂爾多斯左翼後旗,屬伊克昭盟。 扎薩克初駐巴爾哈遜湖(今樹林召)。清末,漢人進入旗地放墾,黃河兩岸墾區屬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墾務局。[2]民國時期達拉特旗漸成為正式名稱。1914年屬綏遠特別區,1928年改屬綏遠省。

1940年代初,因抗日戰爭需要,綏遠省政府在達拉特旗耳字壕設建達拉特旗組訓處。與桃力民辦事處類似,因伊克昭盟各旗抵制,最終未能設縣。1949年底,綏遠省軍政委員會廢除達拉特旗組訓處。1950年,成立達拉特旗人民政府,完成交接工作,轄區併入達拉特旗。初治旦展召,1953年移治樹林召。1954年綏遠省撤銷,併入內蒙古自治區。2001年改屬鄂爾多斯市。
Remove ads
地理
該旗的東邊與知名的「準格爾煤田」為鄰,周邊多煤田。達拉特旗北有黃河流經,地處河套水利灌溉區,有烏蘭水庫等大型水體,為該地著名的農業生產區。
旗境地處「呼包鄂」經濟區核心,內蒙古自治區最主要的「呼和浩特—包頭—烏海」產業帶與連通中國中西部的神驊鐵路產業帶的「T」字型結合部。達拉特旗是包頭—西安210國道和包神鐵路線上的重鎮,作為鄂爾多斯市的北大門,是包頭市通往鄂爾多斯市、陝西、山西等省的交通要道。
行政區劃
工業街道、昭君街道、錫尼街道、白塔街道、西園街道、平原街道、樹林召鎮、吉格斯太鎮、白泥井鎮、王愛召鎮、昭君鎮、恩格貝鎮、中和西鎮、風水梁鎮、展旦召蘇木和達拉特經濟開發區。
交通
210國道過境。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達拉特旗常住人口為328593人[5]。
經多年移民後,目前漢族人口在該地占多數,人口約33萬,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有蒙 、藏、滿、回、壯、達斡爾等1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總人口的3.86%。而旗境內的漢語方言主要屬於晉語大包片。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