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通古斯民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古斯民族
Remove ads

通古斯民族(俄語:Тунгусо-маньчжурские народы蒙古語Тунгусын ард түмэн),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東北亞地區,使用滿-通古斯語系的民族。學界有將通古斯民族,與突厥語民族蒙古族總合為阿爾泰民族的說法。

快速預覽 通古斯民族, 總人口 ...

詞源

18世紀漢學家,如法國漢學家連薩,英國巴克爾,法國沙畹等人,認為通古斯一字源自漢語「東胡」,因此認定通古斯即為東胡[參1]。但蒲立本認為,因為現代漢語發音的「東胡」,音近於通古斯(Tungus),就認為通古斯語族源自東胡,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參2]

柯恆儒則認為,通古斯(Toŋus)為雅庫特語突厥語借詞,意為「」。可能指勿吉靺鞨善於養豬[參3]

地域

Thumb
通古斯民族的分布

通古斯民族的最大支系是滿族,有超過一千萬人口。滿族是靺鞨後裔,發源於中國東北及現俄羅斯遠東,並普遍視長白山為民族發祥地,佛阿拉赫圖阿拉等地亦被認為是民族發跡地。隨著滿族所建立的清朝山海關外擴張至關內,絕大多數的八旗官兵及眷屬也「從龍入關」,隨之定居北京[參4]。這一系列舉措曾一度使留守東北的八旗兵僅剩下1524人[參5]。直到康熙年間,清朝與沙皇俄國發生了邊界衝突,這使得統治者重新重視東北的防務。他們開始有計劃的使部分旗人向故土回流[參4]。到了乾隆年間,東北駐防20餘處,還有守護陵寢、圍場、邊門的旗兵總數已恢復至近5萬人[參6]。此外,還有一部分八旗官兵於關內各處和其他邊疆要隘駐防,如江寧京口杭州乍浦福州廣州荊州成都西安開封德州青州太原寧夏綏遠右衛涼州等地[參7]。使得滿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本的分佈局面,並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參8]。另外,錫伯語通常[來源請求]被認為是滿語的方言。

鄂溫克族主要居住在俄羅斯的鄂溫克族自治區,有三萬人左右。中國的鄂溫克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有三萬人左右(2000年)。通古斯最早其實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語言上滿-通古斯語族分為通古斯語支滿-錫伯語支,赫哲語大體介於兩者之間,有時候也單立一個東南語支,所以有南北通古斯之分,南支以松花江混同江流域為中心分布,其代表是滿洲和赫哲,北支的範圍比較廣泛,分布在黑龍江、勒拿河葉尼塞河三大流域及周邊貝加爾湖勘察加半島等地也有分布,代表北方是鄂溫克系(鄂溫克,鄂倫春,埃文人,涅吉達爾人)。通古斯人分布地區由北冰洋到貝加爾湖,鄂畢河至鄂霍次克海。居住在俄羅斯的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則是烏德蓋人(俄語:Удэгейцы烏德蓋語удиэ[參9])。

有研究表明6世紀到10世紀的在中東歐的潘諾尼亞平原的阿瓦爾人可能來自通古斯族群,或者至少部分統治階層為通古斯人[參10]

Remove ads

起源

現未形成定論,主要有三種假說。

南方起源說

於19世紀提出以來,由於通古斯語族和同屬於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突厥語族的近似性,大多數學者定義西伯利亞的游牧通古斯人沿黑龍江北上而來。1920年代,一名俄羅斯學者[參11]從當地調查中發表學說,其認為通古斯人形成於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形成以前的源頭應再向南追溯至華北、東北地區。從語言學、人類學的觀點而言,被許多學者所支持,但是關於「華北、東北起源」的證據缺乏考古學佐證,仍處於假說階段。

西方起源說

兩位蘇聯人提出通古斯民族色楞格河、貝加爾湖周邊的學說。同為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突厥語族諸民族起源之地也被認為在這一帶。

上古土著說

1960年由蘇聯學者[參12]提出的假說。根據文化的獨特性,被認為與外部相隔絕數千年之久。因發現上古時期的文物中存在與南方文物相似的物件,並且確認可能由人口增加導致的出土文物的增加,此學說未成主流。

民族

通古斯民族表

黃底的部分是主要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民族,
橙底的部分是在中國和俄羅斯皆有分布的民族,
粉底的部分是主要居住在俄羅斯境內的民族。

更多資訊 漢語名稱, 俄語名稱 ...
Remove ads

圖集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