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0年通海地震

1970年发生于云南通海的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0年通海地震map
Remove ads

通海大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1970年1月5日1時0分41秒表面波規模7.8[1]地震矩規模7.1[2],最大震度Ⅹ度以上[1]。震源深度13公里,震央位於中國雲南省通海縣峨山之間。地震由平移斷層斷裂所引發,而其所在的紅河斷層自1700年以來就從未發生過7以上的地震。至少有一萬人在地震中死亡,為1960~1970年十年來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500萬至25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受災面積達到8781多平方公里。

快速預覽 UTC時間, 當地日期 ...
Thumb
《通海地震記事碑》,立於通海秀山鳳儀亭

此次地震造成15621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32431人[5]。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第三大地震。雖然死亡人數逾萬,但因時值文化大革命期間,地震發生後3天,官方傳媒仍無一報道此宗慘劇。[6]

Remove ads

預兆

1969年11月底,西南地質地震大隊曾派遣考察小組來到通海進行考察。他們發現了寒冬中百花盛開的反常景象,推算得知地下溫度出現了升高,但是未能確定地震的發生。1970年1月4日,考察小組居住的旅社的井內反常地乾涸,當夜也出現了悶熱的天氣,街上還出現了老鼠群奔的情景。1月5日凌晨,地震爆發。[7]

政府反應

地震發生後3天內,官方卻無任何有關報道。直至第4天,《雲南日報》才刊出一則消息,指「昆明以南地區發生了一次7地震」,消息未提及具體位置、傷亡情況,只強調「有毛澤東思想的指引……我們一定能奪得抗災鬥爭的徹底勝利」。此後《人民日報》報道:災區群眾在大災之後「不要救濟和捐助」,只收下毛主席畫像、《毛主席語錄》等精神食糧。

地震當天北京方面迅速召集了醫療隊,於當夜乘專機抵達昆明並轉至通海進行救助。中央於震後提出了十六字方針: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

直至2000年,官方才首次正式披露地震的死傷人數。[7]

民間反應

在當時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情況下,災區官員提出:不要救濟糧、不要救濟款、不要救濟物。在此種思潮下,直接的經濟和物質援助幾乎不被接收。全國各地向災區發送了143,000餘封慰問信,同時各種與毛澤東相關的書籍和像章也被送往災區,用以在精神上支持災區群眾重建家園。這樣的「支援」最終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7]

注釋與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