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通道侗族自治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道侗族自治县
Remove ads

通道侗族自治縣,簡稱通道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邊緣、懷化市南部,為懷化市轄自治縣。轄域面積2239平方公里,總人口23.74萬人(2022年)[3]。 通道於1954年成立自治縣,現政府駐地雙江鎮。境內非漢族人口比例88.1%,其中侗族占總人口數的79.9%[1],是中國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份。

快速預覽 通道侗族自治縣, 國家 ...

經濟以林業和農業為主,近年新經濟的增長點已經轉移到以生態和民族文化風情為特色的旅遊等第三產業。地處三省交界處,距懷化市200公里,桂林140公里。境內的龍底漂流,萬佛山,皇都侗族文化村及芋頭古侗寨是比較有名的旅遊觀賞景點。

Remove ads

建制沿革

宋元時期

通道縣建縣年代為宋朝。崇寧元年(1102)始置羅蒙縣(羅蒙即羅蒙山,位於今縣溪鎮),崇寧二年(1103),宋朝官吏王祖道從羅蒙經略廣西桂州,撫定侗鄉907峒,結丁口六萬四千,開通道路一千二百里,「自以為漢唐以來所不臣之地,皆人版圖」。從此溝通湘、黔、桂毗鄰地帶,因以改名通道縣,屬靖州(原誠州,同年改),通道縣名始此[4]

元至元十二年(1275)靖州改為靖州路,通道縣隨屬[4]

明清時期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至洪武十三年(1380)五月期間,通道縣被暫時撤縣併入靖州府,後恢復,並延續到清代。[4]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2年(1913),隸屬辰沅永靖道,次年5月23改稱辰沅道。1922年,廢道,通道縣歸湖南省直轄。1936年,通道縣劃入湘西綏靖行政公署第四行政督察區,1937年劃入第七行政督察區,並於次年改稱第十行政督察區,1947年又改稱第一行政督察區[4]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 通道解放

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野39軍)經通道進入廣西,通道縣解放。同年12月上旬建立縣臨時政府,駐地縣溪鎮,屬會同專區

  • 剿匪時期

1950年4月,湘西剿匪時期,解放軍駐靖縣剿匪部隊奉命北撤,暫時放棄靖縣、綏寧和通道。隨後通道縣城被土匪占領,縣臨時人民政府暫時遷往獨坡。11月19日,回師靖縣的解放軍剿匪部隊四一八團三營和部分地方幹部進入通道收復縣城,11月23日,成立通道縣臨時人民治安委員會。12月25日,成立通道縣民族民主人民聯合政府,政府機關回遷縣溪鎮。

1952年8月,會同專區改稱芷江專區;1952年11月13日,芷江專區改稱黔陽專區,通道縣隨屬。

  • 成立自治縣

1954年3月中旬,經中南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同意通道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成立自治縣。5月2~7日,舉行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宣布自1954年5月7日起,通道侗族自治縣正式成立,為湖南省成立最早的自治縣[1]


  • 通道、靖縣合併

1958年10月縣治遷雙江。1959年3月28日至1961年7月1日,通道縣和靖縣合併,仍稱「通道侗族自治縣」,縣治復遷縣溪。通、靖分治後縣治遷回雙江[4]

1981年6月31日,黔陽專區改為懷化專區,1997年11月29日,撤地建市改為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隨屬。

Remove ads

縣域變化

宋朝建縣初,所轄區域僅為現江口、縣溪、地陽坪、播陽、獨坡、團頭及牙屯堡河流域一帶。

清嘉慶《通道縣誌·卷一·封域輿圖》記載:

  縣治在州城西南水陸路皆有九十里。東至西柳隘江二十里與綏寧縣碼頭寨交界;南至瓜坪舖二十五里與綏寧西靈壁交界;西至播陽司黃垢五十里與貴州開泰縣平地湧寨交界;北至岩門界牌坳三十二里與靖州土地㘭交界。東南二十里至大穴與綏寧臨口司交界;東北四十里至地宅與靖州瞭岩坡交界;西北十五里至黃強與靖州楊家沖交界。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五十里。

成為舊通道縣範圍。1947年土地戶口調查得面積約為785平方公里。1949年測得舊通道面積為823.8平方公里。

1951年至1957年期間,通道縣行政區劃的調整,管轄區範圍逐步擴大並最終定型,延續至今[4]

更多資訊 時間, 劃入/劃出地區 ...
Remove ads

歷史事件

九溪十八峒起義

元、明、清時期,湘黔桂交界地帶苗、侗、土家等民族曾發生多次起事運動。清代時期這些起事運動被稱為「苗民起義」 《通道縣誌》記載到這一時期共七次起事運動。

更多資訊 時間, 起義人物 ...
Remove ads

明朝蘭洞起義

明洪武十一年(1378),五開(今屬黎平)侗民首領吳勉率眾起事,並殺死前來鎮壓的靖州[註 3]指揮過興父子,縱橫湘、桂、黔三省邊境,攻占馬龍、雙江。黃柏侗民於卓帶領數百侗民響應,被封為將軍,鎮守黃柏三寨。 十一月,起義均在通道遭辰州指揮楊仲軍圍攻,受挫。吳勉逃脫了明軍的追捕,退據深山繼續與明軍周旋。

洪武十八年(1385),通道吳勉再次率眾起義,起義軍占領黎平,錦屏、靖州、通道一帶,基本統一了侗族聚居區域侗,苗,瑤,水各部。八月,湯和率兵鎮壓,斬殺甚眾。洪武二十年(1387),朝廷派兵鎮壓,吳勉被俘,起義失敗[4]

起義失敗後,明廷改變了在侗區各地的戰略部署和治理政策,採取以移民雜居、分兵下屯、拔民下寨的方式維持了在該地區的統治。今縣境內牙屯堡[註 4]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5]

太平軍過境通道

1856年天京事變後,石達開被迫離京,並進行遠征活動。1859年在湖南攻克寶慶失敗後,1859年秋被迫退入廣西。10月時候石達開所帶領的部隊發生分裂。於1860年命童容海、彭大順等將率五、六萬有意離去的部眾攻打湖南,成為人數最多的一支脫離石達開部隊。石達開則於1861年9月自桂南北上遠征川、黔、滇。因此先後有兩批太平軍過境通道。

  • 彭大順等部隊過境

1860年10月,彭大順朱衣點等率數萬人由廣西融縣經沙宜進入青林界(今通道青龍界)攻克綏寧。 1861年3月,將領曾塔毛(一作曾仕和)率3000餘太平軍北上攻靖州。攻靖州城未遂折返通道,經雙江越黃土隘退回廣西。

  • 石達開遠征川、黔、滇過境

1861年10月26日,石達開率大軍由廣西沙宜越青林界棧道進入綏寧,再經臨口、雙江到達通道而後攻靖州,因遇暴雨無法過河改攻綏寧。1863年10月,又由廣西入黎平與義軍聯合渡陡江攻通道牙屯堡,後經靖州至黎平。1865年8月,石達開部將李復猷由川復返辰沅故道,攻克會同、綏寧,從臨口迸廣西經林溪入播陽,於8月15日破清軍,駐于靖州休整,後入黎平征貴州[6]

  • 陸大漢起義

1855-1876年間受太平天國運動影響的貴州侗民起義事件,波及包括通道播陽在內的湘黔桂交界地區。

Remove ads

基督教傳入與傳播

1911年,基督教新教開始傳入侗族地區。1929年,靖縣基督中華內地會派一周姓教徒,帶兩名德國女傳教士甘蒙忠、孔文秀到縣溪鎮設占地500平方米的福音堂,基督教正式傳入通道縣。1942年,日軍進軍廣西龍勝,縣溪福音堂第三任堂主因領不到薪水而棄堂返鄉。1940年,龍勝廣南基督教會派黃土籍教徒回鄉建立福音堂。次年,桂林基督教會派1名英國女牧師到黃土傳教,發展教徒20餘人。不久該牧師嫁給當地一教徒。1949年通道解放後,外國牧師逃走,基督教徒在通道縣地區停止活動。

紅軍東征與長征過境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先後有3路紅軍從通道過境。

  • 紅軍東征過境

鄧小平張雲逸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從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向江西中央蘇區進軍。於1930年12月19日.經三江縣林溪進入現通道坪坦,途經黃土、馬龍、隴城、雙江、菁蕪洲、下鄉、臨口、杉木橋等地,12月24日離開通道進入綏寧、城步境界。

  • 紅軍長征先遣隊過境

1934年9月15日,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執行長征先遣任務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從綏寧縣黃桑坪進入杉木橋,在小水、駕馬擊潰湘軍59旅,取得了小水突圍戰役勝利。隨後經菁蕪洲、江口、瓜坪,於9月17日攻占通道城(今縣溪鎮),9月18日凌晨,向靖州新廠迸發。

在經歷小水突圍戰和攻占縣城事件後。蔣介石急令桂軍寥磊部由南向北進發,又令湘軍李覺部由北向南堵擊。國共雙方於19號清晨交會,雙方損失慘重。

  • 紅軍長征過境和通道會議

1934年12月9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於從湘、桂邊境分左、中、右三路進入通道。

1934年12月12日,周恩來博古王稼祥張聞天朱德毛澤東李德等在芙蓉鄉一座古廟[7](一說為縣溪鎮恭城書院[8])召開會議,決定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向國民黨力量薄弱的貴州省進軍。史稱「通道會議」、「通道轉兵」或「轉兵會議」。12月17日,紅軍全部離開通道縣境。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通道地處湖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地。西鄰貴州黎平縣,南界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東連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地形地貌

通道縣地處雲貴高原東緣向南嶺山脈過渡地帶,雪峰山西南余脈延伸境內,形成「東、南、西三面高聳,北部隆起,中部凹陷,總體向中、西北傾斜」的地勢。 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為主,其中山地占78%,丘陵占15%。 海拔一般為300-700m。

最高點:萬佛山鎮與城步苗族自治縣交界的爛泥界(1620m),

最低點:隴城鎮老寨村普頭河河口(176m)[9]

水文

境內溪河密布,有集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94條,總長1455.88公里,總流域面積5163.9km2。水體面積 44.78km2,占全縣總面積2%。縣南部八斗坡為分水嶺分屬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八斗坡以北,屬渠水支流通道河和洪洲河系的87條溪河,匯集於渠水,屬長江水系,流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93.8%。渠水一級支流:通道河、播陽河。渠水二級支流:江河、洋須河、黃寨河、牙屯堡河、四鄉河等。


八斗坡以南,屬珠江水系。有平等河、普頭河、恩科(即六田)河、里溪河、洞雷河等5條,在廣西境內流入潯江,流域面積僅占全縣總面積6.2%。 潯江一級支流:普頭河。潯江二級支流:洞雷河。[9]

全縣河流水質良好,達到或優於III類水質標準斷面比例為100%[10]

氣候

通道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少嚴寒,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山區氣候明顯,垂直差異大,水熱同步,霧多濕度大。全縣無霜期年平均為298天,年平均氣溫為16.3℃,一月最冷,七月最熱。年降雨量平均為1500mm左右。

更多資訊 通道侗族自治縣氣候數據(1991–2020), 月份 ...

生物資源

通道縣境內境內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76.69%[13],生物多樣性豐富,物種數量多,珍稀度高,特有種及孑遺種多。

歷史記錄

清嘉慶《通道縣誌》記載林獸有20種,林禽有27種。

1983年,在林業區划過程中,對全縣野生動物進行調查,共有獸禽100餘種,有蝶類11科、100餘種。在獸禽中,屬國家級保護動物41種,屬省級保護珍貴或有益動物21種[14]

1993年,在縣境內發現盂蘭(Lecanorchis japonica Bl., 1856),為該物種首次在中國大陸境內發現。[15]

2017年,發現湖南省新物種白眉棕啄木鳥(Sasia ochracea)。[16]

2021年,全縣範圍內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本次共記錄到維管束植物名錄203科、877屬、2021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種:湘妃水韭、南方紅豆杉、小葉紅豆。陸生脊椎野生動物27目104科347種,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林麝、小靈貓、白頸長尾雉、中華秋沙鴨。本次調查發現新種3種 :侗掌突蟾(Leptobrachella dong Liu,et al. 2023)[17][18]、散生擬鎖瑚菌、通道糙孢孔菌[19]。發現湖南省新記錄種4種[20],其中包括黑地舌菌(Geoglossum nigritum)、擬膠瑚菌(Tremellodendropsis tuberosa)和光柄路邊菇(Hodophilus glaberripes)三種菌類[21]

2023年,發現湖南省新物種雷山琴蛙(Nidirana leishanensis)。之前僅在貴州省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報導記錄[22]。本次發現是雷山琴蛙首次在湖南[23]和廣西[24]發現。

2024年,在縣境內發現閃皮蛇科脊蛇屬新物種—南山脊蛇(Achalinus nanshanensis sp. nov.,)[25][26]

野生動物

更多資訊 類型, 名稱 ...

野生植物

通道縣位於華中,華南和滇黔桂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含三個區系的植物成分,以華中植物居多境內有木本植物109科、352屬、1202種,其中有52種為全省首次發現,有15種為全省特有樹種;有草本植物100餘科、500餘種,其中孟蘭為國內首次發現;有竹類植物21種,其中四方竹、筋竹、白竹、紫竹、羅漢竹、龜甲竹、大節竹、實心竹為稀有竹種:有厥類植物41科,95屬、324種;有藤本植物18種;有菌類植物8種。

更多資訊 類型, 名稱 ...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縣長 ...

人口

概況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通道侗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01047人。[28]2022年全縣戶籍總人口為23.74萬人[3]。有侗、漢、苗、瑤等24個民族,其中以侗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1]

更多資訊 鄉鎮, 常駐人口 ...

經濟

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為634355萬元(2022年),其中第一產業占比15.46%,第二產業29.55%,第三產業54.99%。[30]

2001年,通道縣被列入2001-2010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1]。2020年2月19日,根據據《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印發<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國開辦發〔2017〕56號)和《湖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印發<2019年湖南省貧困退出實施方案>的通知》(湘扶發〔2019〕15號),通道縣實現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名單[32]

行政區劃

通道侗族自治縣下轄9個、1個、1個民族鄉、2個類鄉鎮行政單位[33]

雙江鎮、​縣溪鎮、​播陽鎮、​牙屯堡鎮、​菁蕪洲鎮、​溪口鎮、​隴城鎮、​萬佛山鎮、​獨坡鎮、​大高坪苗族鄉、​坪坦鄉、​通道縣地連林場和​通道縣播陽農場。

2015-2016年鄉鎮區劃調整

2015年,湖南全省鄉鎮區劃調整[34][35],並於2016年縣內實行鄉鎮,村級別的較大調整:

  • 已撤銷合併鄉鎮

1、江口鄉鍋沖苗族鄉合併至縣溪鎮。

2、杉木橋鄉合併至溪口鎮。

3、木腳鄉下鄉鄉與臨口鎮合併,並改名萬佛山鎮。

4、馬龍鄉傳素瑤族鄉合併至雙江鎮。

5、坪陽鄉甘溪鄉與原隴城鎮的路塘、隴城、安鄉、石坪、遠沖5個村和老寨社區合併設立隴城鎮。

6、黃土鄉、與原隴城鎮中步、雙斗、吉大、坪寨、下宅、平穩、牙大7個建制村合併至坪坦鄉。

  • 由鄉改鎮

1、獨坡鄉改成獨坡鎮[36]

  • 村合併

繼鄉鎮區劃調整後,2016年期間實行建制村合併,由鄉鎮區劃改革前的242個建制村合併減少至152個(2017年3月)[37]

交通

公路 209國道G65 包茂高速公路 221省道, 241省道通過全境。S86 寧靖高速在溪口鎮境內與G65 包茂高速公路經杉木橋樞紐相連。

縣內以雙江鎮為中心按順時針輻射出 080縣道 081縣道 082縣道 083縣道 084縣道溝通下屬各個鄉鎮。 085縣道溝通獨坡鎮和播陽鎮。各個村之間已實現道路互通。

截止至2023年,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940.31km,其中高速公路77.2km。[38]

鐵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焦柳鐵路通過,並設有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牙屯堡站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塘豹站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地陽坪站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通道站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江口站共計5個火車站。其中通道貯木場在通道火車站修了一條長1326.9米專用線.用於縣內木材運輸出境[39]

社會文化

語言

縣境內世居的侗、漢、苗、瑤等多個民族,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統屬漢藏語系。

通道侗語屬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侗語南部方言第一土語;漢語屬北部方言西南官話靖州土語;苗語屬苗瑤語族的草苗話;瑤語屬苗瑤語族瑤語布努語的巴高土語。

除上述幾種語言外,尚有平話,俗稱本地話,還有縣溪、臨口兩個次土語和江口、縣溪鄉下的酸話、杉木橋的綏寧話,俗稱客話(非客家話,通道縣通用語言,發音類似普通話,也是其它地區對縣城所用語言的通稱)。[40]

風俗

通道縣特色風俗主要以侗族文化相關,並有多個非遺項目,涵蓋各個方面:

更多資訊 項目名稱, 級別 ...

文物

通道縣擁有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均為明清時期形成的具有侗族特色的建築。

旅遊

AAAA級旅遊景區[51]

AAA級旅遊景區

  • 龍底生態漂流景區
  • 橫嶺侗寨
  • 神仙洞景區

相關爭議

通道會議時間地點爭議

通道會議召開時軍情危急,沒有留下任何原始記錄,所依據的多是親歷親聞者的回憶或日記,因此關於這次會議的詳細內容尤其是會址和日期都存在諸多爭議。

詳見:通道會議

坪陽鄉「再生人」事件爭議

現象報導

2008年起,時任坪陽鄉[註 5]文化站站長的楊盛玉在博客發表包括《詭異的民族文化現象,難解的人生轉世謎團》等共計9篇關於坪陽鄉「再生人」的文章。這些文章得到網絡流傳,還吸引了外地遊客前來[52]

2009年1月22日,懷化新聞網發表文章《記者探秘:尋訪通道侗族自治縣坪陽鄉神秘「再生人」》首次對坪陽鄉「再生人」現象進行報道[53]。2009年3月4日,CCTV以《女兒去世多年 靈魂轉世回來看老母》為題報導相關事件[54]

2011年11月5日,懷化新聞網發表《湖南懷化有100多人記得前世》一文,對坪陽村進行尋訪,並列舉了9個相關案例。目前這兩篇文章已被懷化新聞網刪除,但原文得到部分網站和一些中文社交論壇轉載。[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報導稱通道縣坪陽鄉7800多人中有110名「再生人」,這些「再生人」聲稱能夠記得前世信息,內容包括記得自己前生前世的事,姓名,家庭住址,前世父母,死亡過程等經歷;有的還聲稱自己前世是被飼養的豬、牛等動物。並稱當地對該現象已經習以為常並有成熟的處理方式,即喝掉紅鯉魚湯對前世記憶進行抹除。

獲得關注

文章發表後,引發媒體關注。2014年,上海教育電視台《特別傳真》節目引用了懷化新聞網文章中的案例對坪陽鄉「再生人」事件進行報導[55][56]。2015年6月19日,《新京報》在頭版版面[57]刊登坪陽鄉「再生人」事件。在報導中,通道縣官方聲稱曾聯合研究人員3次對當地「再生人」現象進行研究:包括2011年與中國社科院合作;2013年與湖南省媒體和醫學專家合作;以及和中南大學國學教授黃晉合作。得到結論都是:肯定「再生人」現象的存在,但找不到合理解釋。此外通道縣官方還回應了湖南,江蘇媒體在2013年提出的質疑。 同時還報導出與當地「再生人」訪談給予一定報酬才能開展的現象,並提及曾經一個台灣老闆給的報酬最多[58]。該報導發出後,迅速得到人民網[59]、新華網[60]、台灣《旺報[61]等多家媒體轉載報導。

同年獲媒體報道之後,當地宣傳部門在湖南地方新聞網站紅網發文宣傳坪陽鄉「再生人」來吸引遊客[62],後續一些宣傳文章曾被人民網旅遊頻道[63]、香港《商報》等媒體轉載宣傳[64]。2015-2016年期間,作家李常珍來到該地以及周邊侗族居住區進行實地考察,於2018年在台灣發表紀實文學作品《坪陽再生人:100個侗族轉世訪談案例》(100 Cases of Reincarnation Among Dong People ),書中詳細記錄了100位「再生人」的情況。[65]。·

批評爭議

2013年,湖南、江蘇地方媒體對坪陽鄉「再生人」事件報道並提出質疑[58]

2015年6月25日,《南方周末》批評當地政府不好宣傳,民間盡可炒作,導致當地圍繞「再生人」產生一條利益鏈,包括要求索取報酬等行為。當地政府曾於2010年受前國家旅遊局規劃發展與財務司前司長魏小安指導,並要求以中立的態度來宣傳。調查發現當地政府宣稱與中國社科院專家的合作研究,實際只持續半天。專家提出「只是一種特殊的人文現象」的結論並未進行深入研究,同時表示不能簡單的對「再生人事件進行肯定和否定」。此外中南大學還向記者澄清國學教授黃晉身份實際為客座教授,職業為作家,研究活動是以個人名義進行的,與中南大學無關[52]。該文發出後,得到香港《文匯報[66]、《環球時報》英文版[67]轉載報導。

2015年8月7日,人民日報社《諷刺與幽默》質疑當地政府對「再生人」現象態度模稜兩可,有炒作之嫌[68]。《人民日報海外版》則指出當地宣傳「再生人」事件來達到帶動旅遊的目的無可厚非,但帶有迷信色彩的輪迴轉生的解釋不利於科學思想的傳播。並指出當地應從民俗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角度看待該現象,類似湖南湘西的趕屍、放盅,雖然已被科學所「解密」,給湘西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但當地仍可以靠其來吸引遊客[69]。但這些批評均指責在當地政府在宣稱態度和方式上,並未針對「再生人」現象本身真實性進行討論。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