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邢臺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邢台市map
Remove ads

邢臺市,簡稱,古稱邢州鉅鹿郡順德府,別稱「牛城」,是中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南部。市境北接石家莊市,東接衡水市山東省聊城市德州市,南臨邯鄲市,西毗山西省晉中市。地處華北平原中部,太行山脈南段東麓,西部為山地丘陵區,中部為山前平原區,東部為沖積平原區。河流分屬子牙河黑龍港河流域,市人民政府駐襄都區新西街166號

快速預覽 邢臺市 邢, 國家 ...
快速預覽 正體字, 簡化字 ...

邢臺擁有3500年建城史,歷史上先後為商祖乙、西周邢國、趙國信都、秦末漢初趙王張耳後趙石勒的都城。

Remove ads

歷史

沿革

天下九澤之一的大陸澤,位於河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河流沖積扇與黃河故道的交接窪地,為漳北、泜南諸水所匯,水面遼闊。範圍包含了現在的隆堯鉅鹿任澤區平鄉南和區寧晉六區縣。傳說蚩尤是大陸澤附近的九黎氏族之一,黃帝部落因為氣候乾旱而東遷從而與大陸澤附近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發生爭戰。蚩尤頑強抵抗,黃帝九戰不勝,遂轉戰涿鹿,並在涿鹿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各部落文明在激烈的戰爭中進行了衝突和融合,並留下了鉅鹿,涿鹿、獲鹿、束鹿等一系列地名。

傳說在隆堯的堯山禪讓帝位。舜派治水,鯀採用堵的方法,在今邢臺臨西一帶修建堤壩,但是治水不成功。鯀死後,其子採用疏導的方法,從河南孟津開始疏導各大支流、主流使得黃河水流入大陸澤,然後在大陸澤疏通九河,使得水流入大海,從而治水成功。

到商祖乙在位時,遷都於此。[1][2]前11世紀,周成王周公旦第四子為邢侯,設置邢國[3]前662年,人所建的中山國犯邢。[4]前661年夏,刑國遷至夷儀。[5]前659年,邢被齊桓公遷到了今山東聊城的西南部。前635年,被衛國所滅。[6]衛毀滅邢後,邢侯跑到晉國。前453年,魏桓子趙襄子韓康子三分晉地。前403年,周威烈王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邢地屬趙國的領地。[7][8][9]前372年,趙成侯在邢地高築檀台,以朝諸侯,故名邢臺。

前221年,秦朝滅亡六國後,行郡縣制,置信都縣。前210年,出巡東南之後西歸的秦始皇在沙丘(邢臺廣宗)病逝(《史記·秦始皇本紀》)。前208年,張耳立原趙國後裔趙歇為趙王,遷居信都。前207年,項羽引兵渡漳水後,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即所謂「破釜沉舟」。其軍在鉅鹿一戰,大破秦軍,威震諸侯。前206年,項羽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後一度被陳餘擊退並迎回趙歇。前203年,劉邦以張耳為趙王。

319年,石勒稱王,擴建為大城,稱為建平城(俗稱「臥牛城」)。330年,石勒稱帝,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襄國縣更名龍岡縣,屬襄國郡。開皇十六年(596年),廢襄國郡置邢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廢邢州復為襄國郡。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襄國郡為鉅鹿郡。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復鉅鹿郡為邢州。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改邢州為信德府。宣和二年(1120年),改龍崗縣為邢臺縣。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降信德府為邢州。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升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1265年),改順德府為順德路。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因明制,未有變更。

1912年辛亥革命宣統退位中華民國建立,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36年,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日軍侵占邢臺,設冀南道,不久改順德道。1945年,建立邢臺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成立邢臺專員公署,撤邢臺市為邢臺鎮。1953年,邢臺鎮復升格為邢臺市。1958年,邢臺專區撤銷。1961年,邢臺專區復置。1984年,邢臺市升格為省轄市,與邢臺地區分設。1993年,撤銷邢臺地區,實行地、市合併,所屬縣均歸邢臺市管轄。

Remove ads

地理

地貌

邢臺市位於太行山山脈南段東麓和華北平原交匯處,形成西邊高東邊低的地勢,從西向東為山地、丘陵和平原的地形排列,以平原為主。其中山地占全市總面積的14.21%,面積為1767.3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不老青山主峰十字圪梁,海拔1822米;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15.29%,面積為1901.3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500~100米;平原占全市總面積的70.50%,海拔高度為100~30米,坡度1/500~1/10000。[10]

氣候

更多資訊 邢臺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
Remove ads

環境

水文

邢臺市全境共有河流21條,除東部界河衛運河外,均屬於海河流域子牙河黑龍港兩大水系,河道總長度1052公里,堤防1121公里。行洪河道16條,排瀝河道5條。滏陽河由南向北流經全市,分為滏西和黑龍港兩部分,衛運河只是掠東部邊境而過,沒有支流匯入[12]

邢臺穿過城區的河流有小黃河、牛尾河、茶棚溝和圍寨河。

資源

邢臺市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礦、鐵礦、岩鹽、建材類礦產、地熱等資源。全市已發現的礦產有46種(其中燃料礦產2種,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34種,水汽礦產2種)。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礦山180個,其中大型礦山12個,中型礦山36個,小型礦山132個。[13]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邢臺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邢臺市現轄4個市轄區、12個,代管2個縣級市

另外,邢臺市設立以下管理區:邢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邢東新區大曹莊管理區

更多資訊 邢臺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8] ...

人口

截至2022年末,邢臺市常住人口702.5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6.2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8.1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5.25%,比上年末提高0.51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111,106人[22]。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104,10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7,003人,增長0.1%,年平均增長率為0.01%。其中,男性人口為3,589,652人,占總人口的50.48%;女性人口為3,521,454人,占總人口的49.5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94。0-14歲的人口為1,714,425人,占總人口的24.11%;15-59歲的人口為4,087,191人,占總人口的57.4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309,490人,占總人口的18.41%,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21,416人,占總人口的12.9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846,965人,占總人口的54.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264,141人,占總人口的45.9%。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081,706人,占99.5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9,400人,占0.4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175人,下降0.0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9,178人,增長45.39%,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3個百分點。

交通

聯外交通

鐵路

境內主要有 京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邯黃鐵路

其中辦理客運業務的火車站有:

公路

國家級高速公路

G4 京港澳高速G20 青銀高速G2516 東呂高速G45 大廣高速

省級高速公路

S009 邢臨高速S30 邢衡高速S75 太行山高速

國道

 106國道 107國道 308國道 340國道 515國道

航空

邢臺褡褳機場於2024年7月18日開通運營,為國內支線機場,航站樓面積6100平方米,年設計旅客吞吐量4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00噸,飛機起降量6080架次。[23][24]

市內交通

Thumb
位於達活泉公園南門西側的公共自行車網點,已停止運營。
Thumb
邢臺叮嗒出行共享單車,只能固定網點借還車,已停止運營。

公交車

參見:邢臺公交

計程車

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

2016年12月和2017年11月,邢臺市公共自行車和「叮嗒出行」的「共享單車」分別投入使用,採取定點借還車和採用電子圍欄方式進行管理,無法隨意停放該自行車。2021年12月19日,邢臺市公共自行車停止運營。2022年下半年「叮嗒出行」的「共享單車」停止運營。[25][26][27]

2017年暑期和2020春季,ofo和哈羅單車都曾短暫出現邢臺街頭,遭到邢臺城管以未備案為由進行清理共享單車。[28][29]

經濟

食品醫藥製造、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鋼鐵深加工、新型建材、新能源、煤化工被稱作邢臺七大產業。[30]

商業

橫貫襄都區和信都區的中興大街是傳統商業區域,有中北-新世紀廣場襄都商圈和信都中興西大街商圈等傳統商圈,以及新興的世貿天街商圈。

近年來,在新華北路和團結東大街交叉口的天一廣場和開元路和泉南東大街交叉口的萬達廣場逐漸形成大型新興商圈。

Thumb
邢臺市信都區中興西大街商圈全景(2020年4月)
Thumb
邢臺市襄都區天一城商圈(2020年4月)

企業

境內的食品企業有今麥郎以及中國最大的掛麵生產企業、成立於1996年的河北金沙河面業集團。[31]

名勝古蹟

Thumb
邢臺大開元寺南門
Thumb
達活泉公園
Thumb
位於邢臺市達活泉公園內的郭守敬紀念館
Thumb
位於達活泉公園的臥牛雕塑,也是「牛城」和「臥牛城」名字的來歷之一

大唐帝陵

唐高宗李治為保護高祖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之陵,建初陵、啟運陵,二陵共塋,全稱「大唐帝陵」。位於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城南6公里的魏莊鄉王尹村北200米處。

扁鵲廟

扁鵲廟,又名鵲王廟、鵲山祠、鵲山神應王廟。位於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城西21。8公里的神頭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乾隆十五年《順德府志》記載:「鵲山廟者,祀扁鵲也」。 內丘扁鵲廟,始建年代久遠。據《魏書·地形志》載:「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祠」。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號,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內丘縣。 至元五年 (1268年)《國朝重修鵲山神應王廟》碑記:「漢唐以來,像而祀之舊矣,五季之未,數經殘記。 周顯健中安國軍節度使陳思讓為重修之,是時碑刻已有王稱」。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內丘縣誌》記:「鵲山廟在鵲山下,漢唐已有之,不詳始建,宋仁宗璽封神應王,元學士王鶚,明諭德謝遷有記,三月初旬,來祀者方千里,歷代詩文不可勝記」。 據廟內現藏碑刻記載:在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修其房廊,「光華四出」;復經宋神宗熙寧二年 (1069年)修繕後,「重檐密廡,森然如翼,巍然可觀」;金明昌元年(1190年),內丘縣令趙實率眾監修後畫檐雕梁,所以稱之「其廟自古以來未有似今完備者哉」。 大蒙古國國朝龍興癸未歲(1223年),節度副使蘇仲毅然昌率重葺舊基,元提點太醫顏天翼糾材募工,重修之,後經明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萬曆六年(1587年)、萬曆十三年 (1585年)、天啟元年(1621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1896年)等修繕。

邢臺開元寺,位於邢臺市邢州北路中段,唐開元年間敕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為我國歷代名剎,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之一,也是禪宗二祖的傳缽之地和禪宗七祖神會大師的駐錫之地,元代皇家寺院,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各地的開元寺中,以邢臺開元寺為大宗。開元寺歷屆住持多為得道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詔敕建後,周世宗柴榮又詔建了大聖塔,宋徽宗趙佶賜名為圓照塔,此塔高108米,為古代中國之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賜名為大開元寺,列為皇家寺院,明代時期,古剎春遊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時期,野寺鐘聲為邢臺八景之一。

清風樓

清風樓,位於河北省邢臺市襄都區,府前南街北端,原順德府衙南。據《順德府志》記載,清風樓「建自唐、宋」,後因戰亂等故被毀壞。明朝憲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順德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資重新修建。重建後的清風樓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為重檐歇山式結構,樓高7丈余,下面磚石築台,上面斗拱飛檐,氣宇軒昂,莊嚴雄偉。清風樓為河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邢臺市的城市原點所在,郡樓遠眺自古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

崆山白雲洞位於邢臺市臨城縣境內,南距邢臺市56公里。崆山白雲洞形成於5億年前的中寒武紀,是我國北方一處難得的岩溶洞穴景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十大奇洞之一。現已初步探明並開發開放了「人間」、「天堂」、「地府」、「龍宮」、「迷宮」等五個洞廳,游線全長4000米,最大洞廳約2170平方米,主要景點200多處。

邢臺峽谷群

邢臺峽谷群是國家4A級風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景區位於邢臺市西70公里處,由24條峽谷組成,其中長1000米以上的達8條,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觀。邢臺峽谷群是以石英砂岩峽谷景觀為主體,輔以山崖、瀑布、人文風情等景觀的峽谷群型旅遊區,其所具備的壟斷性石英砂岩峽谷群和典型性的嶂石岩砂岩地貌特點,在太行山區乃至全國山嶽型旅遊區中獨樹一幟,不可多得。

達活泉

邢臺市達活泉公園位於邢臺市信都區西北。原為一水池,周百步,深丈許,泉水晶瑩碧透,一望見底,水量大時,主泉似開鍋之水,翻華鬥豔,銀花沸騰,猶如玉盤行珠,滾流不息。後趙神僧佛圖澄曾於此龍崗咒水。北宋咸平年間,邢州刺史柳開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飾,遂使達活泉成為一郡之勝。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築渠,以通舟楫,灌田園。明清時期,達活泉分別是順德府十二景和邢州八景之一,民國八年,冀南鎮撫使王懷慶在泉角築花園,至今樹木陰翳,為冀南之名勝。

天河山

天河山——中國愛情山,位於邢臺市西部晉冀交界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總面積30平方公里,是中國七夕文化之鄉,牛郎織女傳說的原生地。這裡奇峰林立,峽谷幽峻,植被豐茂,林木蔥鬱,這裡群瀑飛雪,清泉鳴箏,水源豐沛,是著名的「太行水鄉」;這裡松濤陣陣,牛羊成群,又稱「雲頂草原」。天河山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河北省重點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地域文化

 邢窯白瓷

「邢州白瓷甲天下」,邢窯是河北四大名窯之首,是中國白瓷發祥地。邢州白瓷的發明與製作,打破了自商代以來,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了 「南青北白」的格局。唐代茶聖陸羽記載「邢瓷類銀似雪」;唐代李肇說:「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代詩人皮日休說其「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魂起」。邢窯創燒於北朝晚期,經過隋朝的飛速發展,到唐朝已達到鼎盛階段,成為中國早期生產白瓷的中心。邢窯在中國古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以後的花瓷、彩瓷出現奠定了基礎,是陶瓷史上一座輝煌的里程碑。邢州白瓷窯址先後列入國家重點文物單位、國家重點大遺址保護規劃、十大考古發現。    

邢州鐵冶  

早在兩千年前,邢臺人就知道「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襄國是漢武帝時三大冶鐵基地之一。《順德府志》、《隋書·地理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沙河有磬山,漢魏舊鐵官也」。北朝東魏時,邢州的冶煉專家綦毋懷文成功發明灌鋼技術,並煉造出十分鋒利的「宿鐵刀」,灌鋼技術是17世紀以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煉鋼方法。據統計,順德府綦村鐵冶司元豐元年(1078年)每年向國家交稅原額達217萬多斤。為北宋時期全國最大的冶煉中心,年產鐵量全國第一。邢州鐵冶,特別是綦母懷文的鋼冶,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

非遺名錄

邢臺梅花拳、 沙河藤牌陣、隆堯秧歌、邢臺四股弦、梨花大鼓、威縣亂彈、廣宗太平道樂、 廣宗柳編 、隆堯招子鼓 、隆堯澤畔抬閣、梅花拳(威縣)、邢窯陶瓷燒制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威縣、王其和式太極拳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人

地震和水災

邢臺大地震

邢臺市在1966年3月發生了自1949年以來中國首次東部人口稠密地區的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共計死亡8064人,受傷38451人,倒塌房屋508萬餘間。在此之後餘震不斷,3月22日又發生了6.8級強餘震,使災區災民雪上加霜。[32][33]

2016年邢臺洪災

2016年7月19日至21日,邢臺市發生洪水災害。由連續強降雨所引發的洪水造成邢臺市大範圍受災,災情涉及邢臺市境內所有縣、市、區。特別是7月19日夜間,七里河發生洪水決堤,進入包括東汪鎮大賢村在內的12個村莊,造成多名人員死亡或失蹤,災情極為嚴重。截至7月24日7點統計,洪災已造成邢臺市130人死亡,110人失蹤,河北受災人口達904萬。[34]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