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陸奧號戰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陸奧號戰艦
Remove ads

陸奧號戰艦日本海軍長門級戰艦的第二艘,艦名源於日本古代的令制國陸奧。在大和級戰艦服役前是日本海軍最強大的戰艦,也是同期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戰艦之一[1]。1943年在柱島爆炸事件中沉沒。

快速預覽 陸奧號戰艦むつ, 概況 ...
Remove ads

概況

陸奧號作為八八艦隊計劃的一部分,於1918年6月1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1921年10月24日竣工。陸奧號與姊妹艦長門號成為日本力量的象徵而受到國民的喜愛,學校的教科書上曾將兩艦描繪為男子漢的形象[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漸減邀擊」的戰略思想(長門、陸奧在此戰略下是最後決戰的主力)、重要艦船的謹慎使用、航速的限制等,而很少出戰。開戰以後,日本海軍的戰艦戰隊也因為長期駐泊廣島的柱島錨地待機,而被頻繁出擊的航空母艦戰隊的軍官諷刺稱為「柱島艦隊」。陸奧號得以殘存到戰爭後期,但於1943年6月8日因原因不明的爆炸事故在柱島附近的海上沉沒。1970年,艦體的大部分被打撈,遺物在日本各地展示。與其他戰後被打撈、拆卸的日本軍艦不同,陸奧號的艦體仍有一部分殘留在沉沒處。

建造與改裝

1921年11月,在華盛頓海軍會議上,英國美國主張將包括陸奧號在內的各國計劃中和未完成之軍艦全部廢棄,但日本認為剛剛完成試航的陸奧是已完成的軍艦,不在此限。雙方為此展開了長達3個星期的爭論,日本提出陸奧號的建造資金中有一部分來自小學生的捐款,如果將其廢棄則無法向國民交代。西方記者一度報道說陸奧號的艦名與明治天皇的名字睦仁讀音相同,因此日本必然全力爭取[1]。英美方面的調查由於日本的干擾,沒能抓住陸奧號未交付使用的確證。最終日本被准許保留陸奧號,而美國得以繼續建造3艘科羅拉多級戰艦,英國則繼續建造2艘納爾遜級戰艦

長門號與陸奧號是世界上最早裝備16英寸(406mm)口徑艦炮的一批戰艦,足以讓日本與英美一起成為首屈一指的全球列強,以上幾艘通稱為「BIG 7」[3],試航時速度達到26.728節,在當時的戰艦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艦首採用了少見的勺形艏。在裝甲防護上採用了重點防護的思想,沒有在主裝甲帶上方安裝舷側裝甲。

1930年前後,陸奧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修改了艦艏形狀(從側面看變成了銳角),延長了艦尾、加裝了防雷突出部和三層艦底,增厚了水平裝甲,增多了水密艙。二號、三號主炮塔換裝10米測距儀,拆除了2座140毫米炮,增加了4座雙聯裝40倍徑127毫米炮和20門25毫米機關炮,同時增加了主炮和副炮的最大仰角,拆除了魚雷發射管。更換了鍋爐,但未更新蒸汽輪機,煙囪減為一座,增加了燃料裝載量,續航力得到增加,但最大航速有所下降。將艦橋與桅樓合為一體,形成了日本戰艦典型的艦橋模式。改裝中撤除的四號炮塔被用作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教具,海軍兵學校改為海上自衛隊學校之後,火炮與炮彈在一起展示[4]

Remove ads

太平洋戰爭

艦歷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她與廣島灣周圍的其他戰艦一起被保存下來。

1941年10月8日,聯合艦隊旗艦從陸奧改為長門。

12月8日襲擊珍珠港時,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率領戰艦部隊(長門、陸奧、日向、伊勢、扶桑、山城)和第3航空戰隊(鳳翔瑞鶴三日月夕風),第一魚雷戰隊各驅逐艦,向小笠原群島附近海域推進。12月11日,陸奧在航行中方向舵失靈,在轉彎時從艦隊中落伍。然而,在大約15分鐘後恢復,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擔心「如果有一艘敵方潛艇,這將是一個絕佳的攻擊機會。「

1942年6月上旬全面參與中途島海戰。然而,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上將指揮的第一戰隊(大和長門、陸奧)等主力部隊在南雲機動部隊後面航行,對戰場沒有貢獻。機動部隊被摧毀後,主力返回,航母赤城號的倖存者從第4驅逐隊第1小隊(嵐,野分)轉移到陸奧。6月14日,主力返回吳港。

同年8月7日,美軍登陸瓜島佛羅里達群島,太平洋戰爭中關鍵的瓜島海戰開始。

8月9日,陸奧被編入前進部隊,由近藤信竹中將指揮。

8月11日,前進部隊從日本本土出擊。出擊時的前進部隊本隊是陸奧、第4戰隊(愛宕高雄摩耶)、第5戰隊(妙高羽黑)、水上飛機航母千歲、第2魚雷戰隊、第4魚雷戰隊。8月17日,前進部隊向楚克灣推進。

8月21日,作為前進部隊 的成員,陸奧與五月雨一起離開了楚克群島錨地。

8月24-25日參加第二次索羅門群島海戰,但沒有機會與美國艦隊進行水面作戰,只有防空作戰。 高雄級重巡洋艦(第4戰隊)、妙高級重巡洋艦(第5戰隊)、最上級重巡洋艦(第7戰隊)、利根級重巡洋艦(第8戰隊)、金剛級戰艦(第3戰隊、第11戰隊)等高速艦艇追擊美軍特遣隊,最高航速25-6節,陸奧還有第2驅逐艦隊的3艘白露級艦(村雨、五月雨、春雨)與前進部隊分離並留在後面。《戰史叢書49,東南方面海軍作戰<1>》中,描述了「低速戰艦已經不適合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作戰要求。」

8月25日深夜,陸奧、第2驅逐隊和補給部隊(日本丸、峰雲)與前進部隊會合。

8月27日,陸奧對接觸的美軍飛機發射主砲,美軍飛機投下炸彈後撤離。在此期間,支援部隊(機動部隊、前進部隊)燃料耗盡,戰艦部隊依序返回楚克島錨地。

8月31日陸奧和護航驅逐艦脫離前進部隊,前往楚克島錨地。9月2日抵達楚克島。

9月5日,前進部隊與機動部隊也返回了楚克灣。聯合艦隊參謀長 宇垣纏在他的戰爭日記戰藻錄中寫道:「兩個艦隊可以要求相同的船隻陪伴三個戰隊,但結果會是什麼?」 陸奧被排除在外。隸屬於聯合艦隊的主力部隊(大和陸奧,第9戰隊 <北上大井>,第7驅逐隊 <>)。之後,陸奧在楚克島泊地待機。既沒有參加10月中旬的南太平洋海戰,也沒有參加11月的第三次索羅門群島海戰,隨戰艦大和在後方等待。出於這個原因,它有時被稱為「燃料箱」或「艦隊旅館」。在第3次索羅門群島海戰中,提前從大和和陸奧補給了糧食以派遣船隻。此外,由近藤中將指揮的第2艦隊旗艦重巡洋艦愛宕航海長因人事變動而離艦(愛宕繼任航海長是山香哲雄中佐),因此陸奧航海長臨時就任愛宕.

11月14,15日在瓜達康納爾海戰夜戰中愛宕與兩艘美軍戰艦(南達科他州號華盛頓號)交戰。在一系列的戰鬥中,兩艘戰艦(比叡霧島)、重巡洋艦衣笠和三艘驅逐艦(夕立綾波)被擊沉,運輸船團也被摧毀。第11戰隊指揮官阿部弘毅少將旗艦從比叡轉移到驅逐艦雪風(第16驅逐隊)

11月18日在楚克泊地阿部弘毅從雪風移至陸奧,第11戰隊解散。

Remove ads

沉沒與打撈

爆炸斷裂

1943年1月7日,陸奧與航母瑞鶴重巡洋艦鈴谷、多艘驅逐艦(有明、夕暮、朝潮、[磯波到塞班附近]、[電與天霧在途中會合])返回本土黛治夫日語黛治夫大佐也在船上。瑞鶴隊前往吳港,陸奧隊(陸奧、朝潮、電)於12日抵達橫須賀。之後,陸奧停泊等待。 2月15日,陸奧在三艘驅逐艦(山雲、旗風和野風)的護航下,離開橫須賀,前往瀨戶內海的廣島灣柱島泊地。

5月12日,美軍登陸阿圖島,阿圖島戰役爆發。第二戰隊準備出擊,但未及出擊。5月29日阿圖島戰役以"玉碎"戰敗結束,陸軍山崎保代日語山崎保代大佐率領約2400名阿圖島守備隊,僅29人生還。

6月8日,陸奧停在廣島灣外的柱島泊地。清晨開始下的小雨已經停了,沒有風港口籠罩著霧。姊妹艦長門、戰艦扶桑、重巡洋艦最上、輕巡洋艦大淀、第11魚雷戰隊的龍田、島風、若月、玉波驅逐艦停泊。當天上午11:30左右,152名甲種預科練習生登上陸奧進行艦隊實習。陸奧艦長三好輝彥日語三好輝彦大佐拜訪了前一天剛到任海軍兵學校同期的扶桑艦長鶴岡信道日語鶴岡信道大佐,中午前返回陸奧。在陸奧,午餐結束該休息時。航行人員正在準備錨地變更作業。12時15分左右,陸奧三號和四號砲塔間突然冒出濃煙,隨即發生爆炸,四號砲塔後甲板的艦體折斷一分為二。爆炸不久,艦身前半部向右舷傾斜、傾覆並沉沒。此時,有目擊者證詞稱,重達360噸的第三號砲塔被炸飛起到與艦橋幾乎同高。據目擊陸奧爆炸的一名士兵說,煙霧出現,隨即後甲板斷開,引發大火。[5]

目擊爆炸的扶桑發出陸奧爆沉的緊急電訊,並立即派出了一艘救援船。航行中的長門以為爆炸聲是火砲試射,隨即收到了發自扶桑的消息稱陸奧沉沒,認為這是美軍潛艇的魚雷襲擊造成的。加速離開現場後,派出一艘救援船。長門艦長久宗米次郎大佐企圖返回吳港,但第一艦隊司令清水光美中將命令駛回柱島,長門繼續進行救援行動。同時,吳海軍基地也判斷這是潛艇襲擊,並部署了反潛艦。最上號重巡洋艦由於大霧沒有目睹事故,但收到潛艇突襲消息後,預備深水炸彈作業,但人為疏失,兩枚深水炸彈誤投。昭和天皇收到陸奧爆沉的報告後,不斷地問高松宮宣仁親王(軍令部、海軍大佐)「你們有針對潛艇的對策,對嗎?」

陸奧艦前半部沉沒後,艦尾後部仍漂浮著,周圍的每艘船都派出小船進行救援工作。艦尾一直漂浮到下午5:00左右,大約四小時後(日落後)沉沒。1,474名人員(包括編制1,343名,及134名上午11:00登艦進行艦務實習的預科練甲飛第11期練習生和教官死於事故),僅353人倖存,大多數罹難者死於爆炸。在艦長室裡發現了陸奧艦長三好輝彥的屍體。陸奧副長大野小郎大佐原是霧島號戰艦號沉沒時的副長,但這次他在陸奧殉職。此外,該艦主要行政長官,包括輪機長、砲術長、主計長、軍醫長、作戰長(末武政治中佐,剛剛接替福地周夫)都殉職。沖原秀也中佐(陸奧航海長)是南太平洋海戰中受損嚴重的築摩號重巡洋艦航海長調任,陸奧爆炸時在右舷甲板被爆風拋入海中,雖然當時活了下來,但他後來仍因爆炸受傷而死。

353名陸奧倖存者中的大多數是士兵,其中許多人是新兵午飯後在甲板上洗碗。由於天氣惡劣,大部分人都在船上,很難從舷窗逃生。 陸奧倖存者被安置在長門,然後在船上前進到特魯克島泊地。許多人被送往南海群島並在戰鬥中喪生。另外,有特殊技能證章的人,直接分配給長門。陸奧衛兵司令官中村乾一大尉當時前往吳海軍基地開會,所以安然無恙。爆炸時在陸奧上層甲板上倖存下來的上別府宣紀中尉在擔任特殊4型內火艇船員之後成為載人魚雷回天特攻隊出擊(第一次出擊,菊水隊日語回天)後,他在伊37號潛艇沉沒時陣亡。

Remove ads

隱瞞消息

在陸奧事件中死亡預科練習學生的葬禮從未在他們所屬的土浦海軍航空隊日語土浦海軍航空隊舉行。即使同為航空隊,對於陸奧事件倖存者的航空隊人員施加了嚴格的禁言令。陸奧爆炸時,所屬的第一艦隊司令長官清水光美中將被轉為預備役,在沉沒點裝設了一個紅色浮標。

扶桑號停泊在陸奧南南西方約 1,000 米(扶桑艦長回憶中為 2,000 米)發出電訊『陸奧爆沉。1215』之後一切有關陸奧的通訊都被禁止,事發地點附近也禁止航行。陸奧爆炸事件對公眾保密,也繼續向遇難乘員家屬發放薪水。當三好(陸奧艦長)的妻子起疑到訪海軍省時,即使是中澤佑大佐(海軍兵學校43期,三好海軍兵學校同學)也無法說出真相,只能要他回家。受國民喜愛的陸奧在沒有戰鬥的情況下,爆炸沈沒的壞消息無法報導,直到戰後,公眾才得知這一事件。然而,聯合艦隊的每艘船都收到了消息,海軍兵學校的教官們被陸奧爆炸前轉移接受治療的福地周夫嚇了一跳「你是鬼。」。1945年12月9日,戰爭結束後,駐日盟軍總司令部開始通過 NHK第1放送和第2放送,說明包括航空母艦信濃、雲龍、瑞鶴、千代田和戰艦陸奧沉沒的事實真相。

調查委員會對爆炸原因進行了調查,但沒能得出確定的結論。對爆炸原因的推測有間諜破壞、三式彈自爆、「潮」號驅逐艦掉落的深水炸彈爆炸等等[6]。日本海軍曾打算打撈陸奧號,但由於艦體損壞嚴重而放棄。1944年7月,從陸奧號的燃料庫中回收了約600噸重油。1970年,深田船隻打撈株式會社重新開始打撈工程,將艦體的約70%打撈上來,包括艦艏菊紋章、主炮塔與副炮在內的一部分遺物在各地展示。

更多資訊 展示地, 展品 ...
Remove ads

歷任艦長

Thumb
吳市海事歷史科學館外展示的主炮
Thumb
1922年的陸奧號
Thumb
改裝後的陸奧號
Thumb
1928年日本海軍訪問香港時的維多利亞港,左起:陸奧號(日本軍艦)、天龍號(日本軍艦)、競技神號(英國軍艦)及扶桑號(日本軍艦)。
更多資訊 姓名, 軍階 ...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