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衣市政大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衣市政大廈(英語:Tsing Yi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又稱青衣綜合大樓(英語:Tsing Yi Complex),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於青衣青綠街38號。市政大廈佔地4,900平方米,耗資2.92億港元興建,為區域市政局解散之前最後一次建成的市政大廈。現時分別由食物環境衛生署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青衣市政大廈由香港政府建築署 聯同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榮獲1999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以及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2000年度卓越結構嘉許獎。
Remove ads
歷史
區域市政局計劃在青衣一塊鄰近青怡花園及海悅花園,佔地0.49公頃的土地,興建一座集街市、地區圖書館、體育館及地區辦事處一身的市政大樓,並於1993年3月15日升級為局方建設工程計劃「最優先工程」[1]。其目的是基於「地盡其用」原則,為島上居民提供文娛及市政服務之外,亦需要分別重置舊青衣街市及上高灘街的攤販,以及原位於長康邨的小型圖書館[1]。該設施明細於1994年7月獲得局方各個專責委員會通過,並升級至「第三類工程」[2]。
隨後1995年3月,區域市政總署呈上市政大廈的設計草圖,並建議區域市政局升級至「第二類工程」[2]。整座大樓由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及建築署負責設計,樓高4層,地下設有一個空調街市,合共各類攤檔75個,附有洗手間及垃圾收集站;1樓設有公共圖書館,佔地1,970平方米,以及葵青區地區辦事處分處,並預留天橋接駁位;2樓及3樓為附有空調的體育館,設有380個固定座位的觀眾席,機房及消防水缸則位於3樓[2]。
市政大廈建築工程於1997年1月展開,總高度26.8米,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3]。整個工程斥資超過2.9億港元,1999年3月完工[4]。最終體育館於1999年8月6日率先啟用[5][6],街市於9月1日開放[7],圖書館則於2000年1月31日啟用[8]。
Remove ads
設計


整座市政大廈由香港政府建築署聯同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建築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8,400平方米,外牆以鋁板組成[9]。結構設計部分由建築署負責,以空間、光線及幾何圖案線條造成對比效果,突顯各部分的功能 [10]。
地下街市設計為高樓底營造通透感,室內特別以玻璃牆分隔家禽檔位,配以獨立空調系統及空氣洗滌器,減少異味產生;1樓以天橋延伸都市空間至大樓半露天長形中庭,並從天窗了引入自然光線,沿著中庭可到達圖書館入口[9]。室內體育館橫跨兩層,外牆鋪設巨型玻璃,主場頂部採用四支鋼桅的拉力屋面結構,形成一個不設支柱的大跨度空間[10][9]。另外中庭部分設有帳篷屋面結構,營造輕巧及採光效果之外,亦加強外觀上的美感[10]。俯視建築時如「具時代感的雕塑」[9]。
市政大廈分別獲得1999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的優異獎,以及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2000年度卓越結構嘉許獎[11][12][13]。
臨時區域市政局推行公眾藝術計劃,並於1999年2月26日舉辦公開比賽,邀請香港藝術家為轄下設施,包括青衣市政大廈創作公共藝術品[14][15]。局方為青衣市政大廈預留140萬港元購置該作品[16]。最終採用香港陶瓷藝術家羅漢華的作品「蘭亭集」[17]。
設施
| 樓層(號碼) | 用途/設施 |
| 3樓(3/F) | 青衣體育館、機房(不對外開放) |
| 2樓(2/F) | 青衣體育館 |
| 1樓(1/F) | 青衣公共圖書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葵青康樂事務辦事處青衣分處、港鐵特惠站[18] |
| 地下(G/F) | 青衣街市 |

青衣街市(英語:Tsing Yi Market )位於市政大廈地下,現時由食物環境衛生署管理[19]。街市於1999年9月1日啟用[7],佔地2,035平方米,為區域市政局轄下,第三間設有中央空調系統的街市[20][21]。
街市內設有76個攤檔,首次於1999年8月公開招租,當中有約90平方呎的燒臘檔位以65,000港元,超出底價14倍承租[22]。隨後一年空置率曾超過30%,食環署亦因此重新公開競投空置檔位[22]。當時部分檔戶稱街市面對大型超級市場的競爭,導致生意不及預期,但認為街市設有空調系統及地方寬敞,加上附近住宅相繼落成,亦能吸引顧客[23][24][25]。

青衣公共圖書館(英語:Tsing Yi Public Library)位於市政大廈1樓,規模上屬於分區圖書館[26]。2000年1月31日開幕,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成立以來首座啟用的文化設施[8]。開幕典禮由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藍鴻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梁世華及葵青區議會主席周奕希主持[8]。該館取代原本位於長康邨康盛樓地下的小型圖書館[27]。
館內設有成人借閱圖書館、兒童圖書館、多媒體圖書館、電腦資訊中心、推廣活動室、報刊閱覽室及學生自修室[28]。啟用時設有藏書及視聽資料約14萬項[29]。

青衣體育館(英語:Tsing Yi Sports Centre),原英文名稱(英語:Tsing Yi Indoor Recreation Centre)位於市政大廈2樓,於1999年8月6日啟用,佔地3,235平方米[30][31]。2002年修訂《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後,其英文名稱更改為現名[32]。
場館內設有一個多用途主場,可分劃為兩個籃球場、排球場或八個羽毛球場,並設有285個固定觀眾席及80個活動觀眾席[33]。另外設有四間佔地62平方米的壁球室(其中3間設有桌球檯);一間面積86平方米的健身室;一間面積137平方米的舞蹈室;一間面積165平方米的多用途活動室,以及輔助設施(救護室、洗手間/更衣室、儲物櫃及廣播系統)[33]。
青衣體育館曾於2007年3月至7月翻新,包括更換地磚、假天花及翻新地板,但受到時任葵青區議會主席周奕希批評,工程噪音影響1樓圖書館自修室的考生[34]。
公共運輸
Remove ads
軼事
大廈設施利用狀況
此外,青衣有不少人居住,特別是兒童,因此在假期有不少的人前往青衣公共圖書館。區內附近有不少居屋,故青衣體育館的場地經常訂滿,青衣西南體育館落成後情況稍有改善,有不少團體的活動因此要轉往其他體育館進行。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