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風暴潮警告 (澳門)

由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發出的天氣警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風暴潮警告 (澳門)
Remove ads

風暴潮警告(葡萄牙語:Aviso de «storm surge»[註 1]、英語:Storm Surge Warning)是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預測會出現風暴潮而引致海水倒灌水浸時發出,以提醒及警告市民的警告信號,目的是為了完善熱帶氣旋吹襲澳門時所作出的惡劣天氣預報。風暴潮警告系統獨立於熱帶氣旋警告暴雨警告雷暴警告,這些警告可同時發出,但由於暴雨警告及雷暴警告在八號風球發出期間不會另行發出,因此如果風暴潮警告在三號風球生效期間發出,才有機會與暴雨警告雷暴警告同時生效。

Thumb
2008年黑格比吹襲澳門時,在內港出現嚴重海水倒灌,圖為內港河邊新街情況
Thumb
2017年天鴿吹襲澳門時,內港亦出現嚴重海水倒灌,圖為北區情況

風暴潮警告發出時會透過澳門各電台及電視台等媒介作廣播。風暴潮警告信號目的是希望及早提醒市民將會出現風暴潮而引致海水倒灌或水浸而防範,因此信號會在預料出現風暴潮前6至12小時發出[1]

Remove ads

系統設立過程

2008年9月23日晚上,澳門受到黑格比影響,青洲、內港、下環及離島的低窪地區均因風暴潮而引致水位上升,並出現嚴重海水倒灌現象達1.5米[2][3]。風暴過後,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聯同民政總署港務局等政府部門為了防範風暴潮而引起的海水倒灌,共同商議及制訂風暴潮警告的機制[4]

風暴潮警告機制在2009年4月1日起實行[5],並於同月7日經刊憲後正式生效,警告按輕重情況分為黃、紅、黑3級[6]

因應2017年8月23日早上,澳門遭受天鴿所帶來的嚴重風暴潮最高達2.38米,氣象局於2018年1月4日透露會於同年風季開始前,將現時風暴潮警告由3級增至5級,新增的兩級分別代表估計水位高於路面1.5至2.5米及2.5米以上。[7][8]

2018年6月11日,特區政府公佈行政命令,宣佈更新風暴潮警告系統,增加藍、橙兩級,令警告增至五級,分別為藍、黃、橙、紅、黑,並於6月12日起使用。同日一同推出風暴潮戒備信息,在風暴潮警告發佈前,因應預測可能出現的水浸情況先行發出。[9]

Remove ads

信號意義

風暴潮警告信號分為藍、黃、橙、紅、黑色五種,各訊號之意義如下[10]

更多資訊 級數, 警告標誌 ...
更多資訊 級數, 警告標誌 ...
2009年4月至2018年6月的風暴潮警告機制及準則

風暴潮警告信號分為黃、紅、黑三種,各訊號之意義如下[11]

Remove ads

監測水位

澳門氣象局主要在內港設置9個陸上及3個海上水位監測站以便監測水位。另一方面,由於澳門地勢最低地區都是處於內港一帶,因此警告的水位數值都是以內港路面作為依據[5];有關水位監測站於2009年7月運作[12]

與警告系統運作相關的爭議

舊制(2009年4月至2018年6月)

颱風韋森特(2012年7月)

風暴期間,澳門出現2009年颱風巨爵正面襲澳以來最大風暴潮,內港海水倒灌引發水深超過1米之嚴重水浸[13],達到黑色風暴潮警告之標準;然而澳門氣象局未有發出最高風暴潮警告[14]。此外澳門氣象局亦延誤發出黃色及紅色風暴潮警告,雖然在23日晚上已預告會有輕微海水倒灌[15],但是未有立即發出風暴潮警告信號,要到24日凌晨12時半才發出黃色風暴潮警告[14];而內港至新馬路及沙梨頭海邊街一帶在凌晨1時許已經嚴重水浸[16],該區道路需全線封閉[17],但氣象局要到凌晨2時15分懸掛九號風球時,才同步發出紅色風暴潮警告[14]。大量商戶店舖入水,浸壞貨物引致損失慘重,氣象局再遭投訴,被指風暴潮通報機制失去預警作用[18]。不過局長馮瑞權直至8月14日宣佈調整熱帶氣旋警告發佈的用詞期間,才承認風暴潮警告的發放與實際情況有出入[19]

颱風天鴿(2017年8月)

雖然氣象局於上午11時30分發出黑色風暴潮警告(同時懸掛十號風球),但翻查當時氣象局預測和天氣報告,早於上午10時已經預料水浸可能高出路面1米,此前一直維持紅色風暴潮警告(氣象局當時亦未有及時發佈黑色風暴潮警告的相關信息),唯發出時澳門廣泛地區已經出現嚴重水浸,加劇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事後許多市民表示防備不及,到了水浸來臨時才醒覺。

而事後報告資料顯示,警告生效後三分鐘(即上午11時33分),內港北站的路面水位已錄得1.54米,媽閣潮汐站於當日上午11時20分觀測的最高潮汐水位更高達4.51米。

歷史上風暴潮引起之水浸高度

更多資訊 日期, 熱帶氣旋 ...

[21]

備註:
  • #:表示此為內港水位監測站之實測數據,2009年以前最高水浸高度由估算所得,估算方法為最高潮水高度與內港路面高度(澳門海圖基準面以上3.2米處)之差值。
  • *:因風暴潮期間停電而導致沒有錄得最高水浸高度,故該水浸高度由估算所得。
  • 僅顯示由1967年至今,最高潮水高度達3.8米或以上之個案;或1923年–1966年,最高潮水高度達4.3米或以上之個案。
  • 1925年–1982年資料為馬交石站觀測,1983年–1984年5月資料為澳門外港站觀測,1984年6月至今資料為澳門內港站觀測,由於2021年6月份因應內港水泵站落成,統計資料擴至全境,最高水浸站點會在表內額外進行註明。[22]
  • 雖然內港最低海拔高度為1.2米,但是澳門氣象局會將內港海拔高度定義在岸堤之人行道,海拔高度為1.4米。
Remove ads

警告發出次數

更多資訊 年份, 戒備信息 ...

警告發出記錄

舊制

更多資訊 相關熱帶氣旋, 警告級別 ...
Remove ads

新制

更多資訊 相關熱帶氣旋, 警告級別 ...

風暴潮警告之最

下列只列出2018年實施之新五級制風暴潮警告信號生效期間,內港實際最低及最高水位情況。

最低水位︰

更多資訊 警告級別, 相關熱帶氣旋 ...

最高水位︰

更多資訊 警告級別, 時間 ...

相關條目

關於風暴潮警告的法規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