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強烈颱風龍王
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九個被命名的風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強烈颱風龍王(英語:Typhoon Longwang,國際編號:05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aring)為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九個被命名的風暴。「龍王」一名由中國提供,是指中國的雨神——龍王。
由於龍王在台灣、中國大陸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龍王」一名在2005年風季後被退役,由「海葵」替代。這是繼查特安、尹布都之後,第3個對名稱來源國及其代管責任區造成嚴重災害而被其名稱來源國本國提出除名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稱。
Remove ads
發展過程
龍王前身的低壓區於9月26日在日本硫黃島南南東335海里處形成;同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開始為這風暴發出警報。9小時後,它增強為熱帶風暴(約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並被命名為龍王。在9月27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把它升級為颱風。龍王其後持續增強,以西北西的移動方向趨向台灣。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於9月29日將此風暴命名為Maring作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如對照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強烈颱風龍王是先於9月27日增強為2級颱風,同日再增強為3級颱風。翌日下午1時,這風暴繼續增強為4級颱風。不過隨後強度逐漸減弱。
龍王於10月2日上午5時10分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登陸,登陸時花蓮氣象站測出了每秒64.9公尺(相當於17級以上)的最大陣風,打破花蓮氣象站有史以來的紀錄。同日10時於彰化縣大城鄉濁水溪口附近進入臺灣海峽,再由金門附近進入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濱海街道。
由於同年稍早已有於台灣中央氣象局分級為強烈颱風的颱風海棠、颱風泰利侵襲台灣,龍王繼之而來,也使台灣本年繼1994年後,首次於同年間對3個以上強烈颱風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海棠、泰利及龍王3個颱風皆登陸台灣,也是自1965年以來,第一次在一年內有3個強烈颱風登陸台灣。[1]
Remove ads
影響
截止2005年10月3日不完全統計,全省8個設區市、50個縣(市、區)246.35萬人受災,緊急轉移53.7萬人,因山洪滑坡災害死亡3人;倒塌房屋0.54萬間;農作物受災60.44千公頃,成災26.14千公頃,絕收12.5千公頃;全省直接經濟損失12.15億元,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1.52億元。
颱風帶來的強降雨造成山洪暴發,衝擊福州市區,造成福州市區138平方公里受淹,最深達5米,96個居民小區停電,81條公交線路停運。火車站停運,鐵路中斷,高速公路被淹。直接經濟損失達32.78億元。[2]
总结
视角
台灣有1個人被倒塌的房屋壓死,此外花蓮縣秀林鄉華祿溪還有1名黃姓青年農民失蹤。農漁牧損失約新台幣7.5億元。全台有約76萬戶停電。本次風災以花蓮縣災情最為嚴重。[4][5]花蓮秀林鄉天祥站測得雨量746.5毫米。
Remove ads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除名
由於強烈颱風龍王在中國大陸造成嚴重災害,因此中國大陸提出除名的要求,並在2006年3月23日起舉辦「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一個多月後徵集到了32147個符合要求又有中國特色的颱風名字,經過專家及民眾的推選,最終選出了5個颱風名字—「哪吒」、「海葵」、「水仙」、「麒麟」、「梧桐」。
2006年12月結束的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審議了中國提交的5個颱風新名字,最後專家們認為「海葵」的形象最合適。自2007年,由「海葵」取代「龍王」的名稱。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