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培正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培正小學
Remove ads

香港培正小學(英語:Pui Ching Primary School)是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一所小學,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創辦,位於窩打老道80號,其校色分為紅色藍色

快速預覽 香港培正小學 Pui Ching Primary School, 地址 ...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歷任校監[1]

  • 林子豐博士(1958-1959年、1965年)
  • 譚希天(1960年)
  • 黃汝光(1961-1964年、1966-1980年)
  • 張彬彬(1981-1984年、1987-1989年)
  • 林思顯(1985-1986年)
  • 楊國雄(1990-2004年)
  • 何建宗博士(2005-2010年)
  • 陳之望(2010年-2018年)
  • 王寧添(現任)(2018年至今)

歷任校長[1]

  • 黃啟明(1933 - 1939 年)
  • 楊元勳(1939 - 1942 年)
  • 馮棠(1946 - 1950 年)
  • 林子豐(1950 - 1965 年)
  • 李孟標(1965 - 1974 年)
  • 林英豪(1974 - 1985 年)
  • 李仕浣(1984 - 2011 年)
  • 張廣德(2011 年 - 2020 年)
  • 葉展漢(現任)(2020 年 - 至今)

學校標識

校色

校色分為紅色和藍色,學生們被稱為「紅藍兒女」,而學校的優良傳統被校友們稱為「紅藍精神」。

  • 紅色:代表澎湃的熱情,火熱的心,特別是基督的愛心—感性。
  • 藍色:代表冷靜機智,遇到的思考和策劃,避免衝動和魯莽—理性。

校訓

至善至正[2]

校歌

目前廣州、香港、澳門此三地的學校一般只唱誦第二版校歌的第一段,港澳分校一直以粵語唱誦。廣州培正在1984年獲當局復名後被換成了普通話,直至2009年才恢復廣州話

第二版

歷史

  • 1889年11月28日,廣州浸信會中的華人牧師於秉正街創辦基督教書院,定名「培正書院」。成為廣州培正中學的雛型。
  • 1933年,私立廣州培正中學校長黃啟明及校董林子豐、王國璇譚希天在香港何文田購地五萬餘方呎興建校舍,最初祗設小學。
  • 1935年,增辦初中部。
  • 1940年, 增辦高中部。
  • 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黃啟明校長率廣州培正中學員生由廣州遷到鶴山城
  •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培正中學被迫停辦。於1945年李孟標先生暫借九龍塘學校復課。翌年,英軍發還校舍,學生人數漸增至千多人。
  • 1975年,校監黃汝光獲選為世界浸信會聯會會長,任期五年。
  • 1975年,中學部接受政府資助,轉變為資助中學。1978年9月起正式成為完全資助學校(Fully-Aided School)。
  • 1984年,中、小學各自獨立,中學為政府資助之「香港培正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則為私立「香港培正小學」。校門有二:一臨窩打老道,一臨培正道。
  • 1998年,輝社校友崔琦教授獲得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同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夫人王冶平蒞臨幼稚園結業禮暨遊藝會。
  • 2009年,培正創校一百二十周年,時任特首曾蔭權親臨主持開幕禮。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鍾景輝博士、何鍾泰先生、吳清輝博士、響尾蛇飛彈發明者吳宣倫博士等校友出席創校120周年之校慶聚餐,場面熱鬧。
  • 2011年,英國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王子於11月3日到校訪問及參與多項活動,欣賞培正中學中樂團表演。
  • 2014年,時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擔任創校125周年及錢涵洲紀念樓開幕典禮主禮嘉賓。
  • 2019年,爆出學生及訓導集體欺凌醜聞。後被證實為有關家長失實宣揚事件。

班別

在最多學生的時代,每級可分為信、望、愛、光、善、正、真、誠、忠、毅、共十班。隨學位減少,現六年級只餘七班(信、望、愛、光、善、正、真),三至五年級只餘八班(信、望、愛、光、善、正、真、誠),而一至二年級就有九班(信、望、愛、光、善、正、真、誠、忠)[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而現在幼稚園則有信、望、愛、光、善、正、真、誠、忠、毅十班[2][失效連結]

級社

成立級社乃培正的傳統,每一個畢業班年級皆於小五年級成立級社,社名由三地的培正學生投票決定,社旗由學生以習作方式輪流設計。設立級社的目的是要薪火相傳,並聯繫畢業後的舊生,使聚首一堂。

Remove ads

著名校友

學術界

政界

工商界

教育界

建築及測量界

醫學界

  • 張大釗MBE:前中醫藥發展委員會主席
  • 梁宗存:著名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 曾英美:著名兒科專科醫生
  • 陳子敏:著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 林凝芷:著名臨床婦產科專科醫生
  • 陳以天:著名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鄔維庸:已故心臟科專科醫生[12]

文藝界

體育界

傳媒界

爭議

培正小學曾經接受校友顧明均的捐款以供興建校舍新翼。但顧其後發現辦學團體經其他渠道籌得的款項已足夠支付建築費,認為自己被誤導,故此入稟香港高等法院追還捐款[19]。法院其後判顧勝訴,辦學團體香港浸信會聯會(浸聯會)雖然歸還捐款本金,但未向顧支付利息及其他費用共1419萬港元,故此顧於2016年再申請清盤香港浸信會聯會[20],最後顧明均勝訴,追回1419萬元利息等費用。但校方亦曾經為事件作出聲明,故此顧明均又於2017年控告浸聯會誹謗[21]。同年,法院判顧明均勝訴[22]

資料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