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粵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來西亞粵語是粵語的一個海外分支。馬來西亞華人一般慣稱為「廣東話」或「廣府話」。馬來西亞粵語廣泛流行於馬來亞半島的中部地區(俗稱中馬),包括首都—吉隆坡、霹靂州首府—怡保、彭亨州首府—關丹、森美蘭州首府—芙蓉、雪蘭莪州首府—莎亞南,以及巴生谷一帶的大城市,譬如八打靈再也、梳幫再也、蒲種、加影、布城等。在北婆羅洲沙巴,粵語也是該地區第二大城市—山打根的主流社交語。馬來西亞粵語以廣州話為基礎,融入了一些國語(馬來語)、英語及其他漢語變體(如當地的閩南語及客家語),甚至融入了其他粵語方言的詞彙,同時也混用了一些香港粵語詞彙,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粵語。馬來西亞粵語也隨著各地城市的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粵語口音,如:怡保口音及吉隆坡口音。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
Remove ads
名稱
廣府話:「廣府」這一詞是源自於民國時期前的廣州府,移民至南洋的粵籍先輩們就把這種稱呼同時傳入當地。廣府話的稱法也被其它語言當作該語言的名稱,如在馬來語(Bahasa Konghu(老式),Bahasa Kantonis(新式))、福建泉漳話(廣府話,白話字:Kóng-hú-ōe / Kóng-hú-ōa)及客家話(廣府話,白話字:kóng-fú-va)。這稱法如今普遍視爲對廣州話的傳統叫法,並區分其他的粵語方言如新寧話、四會話、東莞話等。
肇府話:「肇府」是清朝廣東十府其中最多移民下南洋的地方。因爲廣府各地先輩於山打根分開立舘設會,唯獨肇府只招一舘而有延用「肇府話」稱法。因口音與廣府話分別不大,也不普遍使用,漸漸以「廣東話」作爲統稱。
廣東話:「廣東話」是目前許多華裔馬來西亞人,特別是年輕一輩所使用的名稱。此稱法是因爲由於香港無線電視(TVB)已在馬來西亞本地廣泛流傳及影響當地粵語,漸漸的將「廣東話」這稱法代替傳統的名稱,「廣府話」。
Remove ads
聲韻調
馬來西亞粵語聲母(吉隆坡口音)
- z,c的實際讀音分別是ʨ,ʨʰ。這些讀音不是因韻母而改變。
馬來西亞粵語韻母(吉隆坡口音)
Remove ads
馬來西亞粵語會被誤會有懶音,但是口音與肇府音(亦可指為韶關或關外口音)爲主。以下例子會和港澳地區的懶音比較相似,但是並不會把「我」讀成「哦」的那類港區懶音。
馬來西亞粵語使用者,當地中年與年輕使用者都與港澳地區的粵語一樣,鼻音n在日常生活當中,一般都是以舌邊音l作為代表。較少的人會把聲母n/l音區分。如:
- 你(lei3)
- 耐(loi4)
- 奶(lai3)
一般把零聲母讀一律加上ng聲母。如:
- 壓(aat3)- (ngaat3))
- 屋(uk1)- (nguk1)
馬來西亞粵語使用者念以o為韻母的字時往往把gw(gu)發成g,把kw(ku)發成k。如:
- 果(gwo2)唸成(go2)
- 擴(kwok3)唸成(kok3)
一些使用者可能因受客家語,粵語方言或閩南語的影響,韻母(eu)œ都會讀成iɔ。如:
- 想(seung2) sœːŋ35唸成siɔŋ35/siœːŋ35
- 著(zeuk3) ʨœːk̚3唸成ʨiɔk̚3/ʨiœːk̚3
聲調
馬來西亞粵語有9個聲調(不包括變音)
馬來西亞粵語獨特的本地新詞
馬來西亞粵語都受到當地的馬來語、華語、英語,甚至是其他漢語方言等的用辭有所影響。例如,「甘榜」、「摩多」等。
馬來西亞粵語也借用了許多的馬來語詞彙,使得馬來西亞粵語與港澳地區和中國大陸地區的粵語有些不同。
現狀
由於受到華語及香港粵語的用詞影響,有些馬來西亞粵語原有的舊用詞和慣用語都逐漸被取代。自從馬來西亞講華語運動推行以後,不少中文教育背景的華人家庭漸漸以華語作爲家庭用語或母語。粵語仍然是受英文教育的華裔的第一或第二語言,他們大部分都不諳華語。目前,馬來西亞的電視臺和戲院都有播出許多香港粵語節目和原音港片,本地電臺也有不少本土製作的粵語節目。因此,在粵語佔優勢地區的華人仍能流利地使用粵語交流。
參見
參考文獻
- 冼偉國. 《馬來西亞的三个漢語方言》中之吉隆坡廣東話閱譚 (PDF). 新紀元學院學報 (馬來西亞: 新紀元學院). 2009, 6: 83-131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延伸閱讀
- 陳曉錦. 马来西亚的三个汉语方言.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00440116.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