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代表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36年,中華民國以「中華代表團」為名參加柏林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代表團派出69名運動員,參加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由車、籃球和足球六個大項比賽,除符寶盧闖入撐竿跳高的決賽外,其餘均在預賽中被淘汰,未取得任何獎牌。同時,還派出了一個武術表演隊和一個體育考察團[2]。本屆奧運會後來被改編為2008年電影《奪標》。
Remove ads
田徑
- 徑賽
周余愚、周長星、張造九、鄭成山、戴淑國
- 田賽
- 接力賽
- 十項全能
Remove ads
籃球
教練:董守義
於敬孝、尹貴仁、王士選、王玉增、王南珍、王鴻斌、牟作雲、李紹唐、沈聿恭、徐兆熊、馮念華、劉雲章、劉寶成、蔡演雄,隊長為王玉增(北京師範大學籃球校隊五虎將)
中國 21-29
秘魯
拳擊
自由車
One male cyclist represented China in 1936.
足球
Remove ads
游泳
舉重
都市傳說
這些中國運動員在回國途經新加坡時,當地的報刊上發表了一幅外國人諷刺又嘲笑中國人的漫畫:在奧運五環旗下,一群頭蓄長辮、長袍馬褂、形容枯瘦的中國人,用擔架扛著一個大鴨蛋,題為「東亞病夫」。
但新華網認為,此故事也有若干可疑之處。第一,至今尚未有人找到1936年中國人在新加坡看見的那幅漫畫,所以這個故事只能算是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說。第二,漫畫上畫著一個「碩大無比」的鴨蛋,但外國人並不會像華人一樣用「鴨蛋」來形容「零」字。且除了1896年一篇英國人的文章以及1936年一幅據說是外國人畫的漫畫以外,沒有看到其他外國人用「東方病夫」或「東亞病夫」來侮辱中國人的資料。[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