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丙酮
有機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丙酮(英語:acetone)也稱作二甲基酮,或稱醋酮、木酮,是最簡單的酮。化學式CH3COCH3。常溫常壓下為一種有薄荷氣味的無色可燃液體。
Remove ads
物理化學性質
在常溫下為無色透明液體,易揮發、易燃,有芳香氣味。與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和吡啶等均能互溶,能溶解油、脂肪、樹脂和橡膠等,也能溶解醋酸纖維素和硝酸纖維素,是一種重要的揮發性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
最常見的用途是用作卸除指甲油的去光水,以及油漆的稀釋劑;同時可作為有機溶劑,應用於醫藥、油漆、塑膠、火藥、樹脂、橡膠、照相軟片等行業。
在工業上應用於製造雙酚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酮氰醇、甲基異丁基酮等產品,以及塑膠、纖維、藥物及其他化學物質。自然界中亦存在天然的丙酮,人體內也含有少量的丙酮。在建材方面,主要作為脂肪族減水劑的主要原料。
毒性與醫學用途
對人體具有肝毒性,對於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吸入其蒸氣後可引起頭痛,支氣管炎等症狀。如果大量吸入,還可能失去知覺。日常生活中主要用於脫脂,脫水,固定等等。在血液和尿液中為重要檢測項目。
有些癌症患者尿樣丙酮濃度會異常升高。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食物療法減肥的人血液、尿液中的丙酮濃度也異常地高。
安全
丙酮與氯仿不應混合(特別是在鹼性環境下),兩者會發生劇烈的放熱反應,若混合可能導致強烈爆炸。
製備方法
- 乾餾法
在異丙苯法尚未發明之前,早期丙酮多由乙酸鈣的乾餾製得。
- 發酵法
用丁醇酵母發酵可以獲得丙酮。此法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哈伊姆·魏茨曼所發展,但不久就因產率極低而被放棄。
用石油工業產品異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可與氧氣反應產生丙酮及其副產物苯酚,該法產生的廢品很少且價格低廉,故目前主要使用此法進行生產。
- 氧化異丙醇法
- 水解丙炔法
自然生成過程
人體每天會因為乙醯乙酸在人體內經歷脫羧反應而呼出數毫克的丙酮。[3][4]而人體內也會通過酮體的脫羧作用產生少量的丙酮。但一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如長期禁食和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也會加劇體內組織產生的丙酮並引起酮症。同時,包括酗酒和糖尿病等某些健康問題也可能導致酮酸中毒,即一種嚴重且無法控制的酮症。該症狀通常會導致血液酸度急劇升高,並有可能致命。 此外,丙酮作為發酵過程的副產品,也是釀酒行業的一個副產品。[3]
丙酮在人體內可通過兩種方式被代謝。一種是丙酮通過 CYP2E1 酶先轉化為丙酮醛,然後進一步轉化為D-乳酸和丙酮酸,最終產生葡萄糖。另一種途徑是丙酮通過丙二醇轉化為丙酮酸、乳酸、乙酸(這些通常被用於能量轉換)與丙醛。[5][6][7]
應用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