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3年斯里蘭卡氣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3年斯里兰卡气旋
Remove ads

2003年5月,一場正式名稱為「第一號特強氣旋風暴鮑勃」(Very Severe Cyclonic Storm BOB 01)的熱帶氣旋[1]斯里蘭卡引發56年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系統於5月10日在孟加拉灣上空發展形成,是2003年北印度洋氣旋季的首場風暴。由於外界環境有利,系統在向西北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穩步加強。根據北印度洋盆地區域專責氣象中心印度氣象局的紀錄[2],氣旋於5月13日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40公里的最高強度,按標準屬特強氣旋風暴。氣旋在孟加拉灣中部上空向北飄移,因風切變增多而逐漸減弱。風暴轉向東進,於5月16日退化成強烈低氣壓,然後蜿蜒向東北方向移動並重新增強成氣旋風暴。系統從緬甸西部登岸,於次日在陸地上空消散。

快速預覽 特強氣旋風暴(印度), 形成 ...
Remove ads

斯里蘭卡5月前半個月裡的天氣一直很潮濕,氣旋在孟加拉灣中部基本停止前進期間又給該國西南部帶去傾盆大雨。風暴將大量水分引至該島山區,產生大量降水。拉特納普勒一處氣象站在5月17日的18小時裡共測得366.1毫米雨量,其中1個小時裡就降下99.8毫米。斯里蘭卡西南部共因降雨引發的洪災和山體滑坡導致2萬4750戶民宅被毀,另有3萬2426套受到一定程度破壞,致使約80萬人無家可歸。風暴一共造成260人死亡,經濟損失約1億3500萬美元[注 1]。氣旋還令印度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及該國孟加拉灣沿岸地區降下小雨。除此以外,風暴把水分推離印度大陸,可能因此引發曠日持久的熱浪,奪走1400人的生命[3],緬甸也出現暴雨。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Thumb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
  熱帶風暴(每小時63至118公里)
  一級(每小時119至153公里)
  二級(每小時154至177公里)
  三級(每小時178至208公里)
  四級(每小時209至251公里)
  五級(每小時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5月6日左右,延伸到孟加拉灣南部的季風槽產生廣闊的雷暴活動區[4]。次日這裡有廣闊的低氣壓區形成,並且基本上沒有移動[4][3]。接下來幾天裡,對流的強度不斷變化,到5月10日時已圍繞新生成的外層低氣壓組織起來[4]協調世界時5月10日凌晨3點,印度氣象局[注 2]宣布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以西約535公里海域有低氣壓形成。不到9小時後,低氣壓進一步強化為強低氣壓[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幾乎同一時間將系統歸類為第一B號熱帶氣旋[6][注 3]

由於海面溫度高,上空有強烈的反氣旋存在[4],而且風切變也少,系統在向西北方向移動期間繼續發展[6]。5月11日清晨,印度氣象局將強烈低氣壓升級成氣旋風暴,表明其持續風速至少達到每小時65公里[注 4],這天下午又進一步升級成強烈氣旋風暴[3]。與此同時,系統因受東北方向高壓脊影響轉向北上[6]。氣旋這時位於斯里蘭卡以東約700公里洋面[9]。風暴繼續強化,於5月12日成為特強氣旋風暴[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宣布第一B號熱帶氣旋的強度已相當於颶風最低標準,風力時速120公里[4][注 5]。不過在氣旋季過後的重新分析中,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風暴的最強風速只達到每小時110公里[6]UTC5月13日早上6點,印度氣象局估計氣旋達到風力時速140公里的最高強度[11]。由於系統中沒有眼狀特徵形成,因此風暴強度主要是通過德沃夏克分析法推導所得,衛星演算出的數值為4.5[3]

達到最高強度後,受北面高壓脊產生的東向風切變增多影響,風暴開始減弱,環流中心與最深層對流逐漸分離[4][6]。5月14日清晨,印度氣象局將系統降級成強烈氣旋風暴[3]。在此期間,轉向氣流也有減弱,風暴在孟加拉灣中部蜿蜒向北前進。到5月14日晚,大部分對流都已消散,僅有中心附近的小範圍區域內還有對流存在[4],系統強度已降至氣旋風暴的最低水平。氣旋轉向東南雷暴活動繼續消解和衰落,再加上外界環境一直不利於系統發展,風暴於5月16日進一步弱化成強烈低氣壓。由於附近的高壓脊向東轉移,低氣壓的移動方向也更為穩定,起初向東移動,之後又轉向東北,於5月18日從安達曼群島西北方向洋面經過[4][11]。強烈低氣壓這天再度增強成氣旋風暴,風力時速一度提高到每小時85公里[3][11]UTC5月19日上午10點左右,風暴從蘭里島皎漂附近登陸緬甸西部[4][6],然後急劇減弱成低氣壓,再於5月20日進一步退化成低氣壓區[3],並且次日就已無法再從衛星圖像上辨別[4]

Remove ads

防災措施和影響

斯里蘭卡

在孟加拉灣內移動期間,風暴自始至終都和斯里蘭卡有相當遠的距離,所以當地沒有發布氣旋警報。印度的國家中程天氣預報中心提前3天預計氣旋可能會引發洪災[12]。但是,斯里蘭卡政府直到5月17日才首度發布洪水警報,洪災也是在這天開始。許多居民都是從擴音器或是他人口中得知洪水即將來襲,另有一部分是從電視或廣播渠道獲知。5月18日,當地有約8000人疏散到學校和公共建築充當的應急避難場所。風暴產生的降雨正與當地雨季重疊,卡盧河附近的氣象站在5月前15天裡測得的降雨量超過600毫米。[13]

位於孟加拉灣中部期間,風暴一度基本停止移動,其西南氣流將大量水分帶到斯里蘭卡上空,引發嚴重洪災。受地形抬升作用影響,該島西南部山區降下傾盆大雨,其中大部分發生在5月17至18日。2003年5月,該國以岡那潘尼加拉伊蘭加尼莊園降雨量最高,達899毫米。拉特納普勒某氣象站該月記錄的總降雨量為718毫米,[9]其中366毫米是在5月17日的18個小時裡所降,該站測得的一小時內最高降雨量高達99.8毫米[13]。這些數字創下1947年以來斯里蘭卡的新紀錄[14]。降水主要集中在該島西南部,其雨影向內陸延伸,位於該國中心位置的馬特勒Matale)也出現小雨[9]。卡盧河溢出後,拉特納普勒市的洪水達到3米深,大部分民房的一樓被淹,並持續了約3天之久。河岸出現山體滑坡,形成天然水壩,衝垮了一座橋梁。金河(Gin River)沿線被2米深的水淹沒,多條道路受到影響,導致人員撤離工作複雜化。[13]漢班托特區在洪水來襲前正遭受曠日持久的乾旱,令洪水災情更趨嚴重[15]。除西南部洪水災情嚴重外,風暴對斯里蘭卡中部和中北部影響很小,首都科倫坡也沒有出現嚴重洪災[16]

由於此前的天氣就很潮濕,土壤中的含水量已經飽和[13],因此氣旋產生的降水引起嚴重洪災和山體滑坡,其中又以拉特納普勒區努沃勒埃利耶區災情嚴重[17][18]。巴圖戈達(Batugoda)有81人因山體滑坡喪生[19],拉特納普勒也有至少125人遇難[20]漢班托特區馬特勒區加勒區卡盧特勒區的河流水位因洪水上漲,其中馬特勒區的河段高水位一直持續到了5月30日[18]。大量道路受損,用於連接拉特納普勒和科倫坡的公路也不例外[14]。約100所學校被毀,另有200所受到一定程度破壞[21],還有部分衛生機構的設備失落[22]。風暴引發的洪災摧毀了5萬3300公頃茶葉作物[18],估計占到該國茶葉年產量的20%至30%[12]。洪水還對稻田造成破壞[16],受災作物約占地區總量的3%,對水稻收成的影響不大[23]。許多地區的供電和電話服務中斷[15],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糧食和水供應[24]

整個斯里蘭卡有至少2萬4750套民宅被洪水摧毀,另有3萬2426套受到一定程度破壞[21],導致約80萬人流離失所[25],許多人變得一無所有[26]。全國一共遭受了價值1.35億美元的損失[27],其中大部分來自民房和道路所受破壞[13]。島上共有260人因氣旋引發的洪災喪生[12],其中大部分發生在洪災肆虐的該國南部沿海,特別是居民以農民為主的卡盧河沿線。建有防洪堤的地方洪水可以隨已經建成的排水系統排出[13]

其他地區

風暴形成期間,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出現中等程度降水,瑪雅邦特Mayabunder)的降雨量達到70毫米。氣旋之後逐漸逼近緬甸,給哈特灣帶去89毫米降水。[3]泰米爾納德邦的多個氣象站記錄下少量降雨,阿迪拉馬帕蒂納姆的降雨量有98毫米[4]。風暴邊緣還給奧里薩邦沿海地區帶去少量雨水,其中斯旺帕納(Swampatna)的降雨量達到53毫米[3]。隨著氣旋登陸緬甸,若開邦降下傾盆大雨,標誌著這年的季風季節提前開幕[28]

受風暴移動速度緩慢的影響,印度東南部上空的大氣流動出現變化。據印度氣象局記載,這場氣旋風暴可能導致沿海安得拉邦受到嚴重的熱浪衝擊,並且從5月一直持續到6月上旬,奪走多達1400人的生命[3],當地氣溫高達50°C[29]

善後

Thumb
5月15至19日風暴產生的降水分布圖,斯里蘭卡位於中下部,紅色中的黑色陰影,是降雨量最高的地區。

斯里蘭卡海陸空三軍和警察在洪災過後立即展開搜救任務。海軍和空軍部隊救出困在樹上或屋頂上的居民[16],之後還得到印度軍方的援助[24]。但是,供電不足及基礎設施受損給救災工作帶來困難[30]。受災最重的拉特納普勒沒有足夠的醫生,當地官員不得不向鄰近城鎮求助[16]。洪災發生後,腹瀉、病毒性感冒和傷寒的病例報告增多[25]。流動衛生工作組醫治的人員超過4萬4000人,降低了疾病傳播機率[26]。風暴過去後,某村莊居民連續3天沒有食物,許多人甚至無法獲得乾淨的水[31]。到5月19日時,受災最重地區的洪水開始回落,工作人員得以修復公路[14]。政府撥出600萬斯里蘭卡盧比(相當於2003年的6萬2500美元)的緊急救災款,還向有親人去世的家庭提供每名死者1萬5000斯里蘭卡盧比(相當於2003年的156美元)的喪葬費[14]。5月22至25日,該國議會縮短議程,以便議員返回所在地區[32]。到2003年5月底,政府一共撥款1729萬斯里蘭卡盧比(相當於2003年的18萬美元)用於救災[25],其中每個家庭收到2萬7000斯里蘭卡盧比(相當於2003年的280美元)重建家園[33]。斯里蘭卡政府還設立四人工作組來管理抗洪救災工作[14]。地方紅十字分會動用應急物資發放了1萬袋食品,還部署訓練有素的志願者前往災區提供援助[15]。紅十字會一共發放了約2萬6000條麵包,862公斤糖和1775公斤大米,還有其他多種物資[26]。截至5月20日,斯里蘭卡空軍已利用8架直升機空投了35噸食品[24]。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清理了該地區數以百計的水井,恢復清潔水源供應[34],清理工作於8月完成[35]。洪災爆發9天後的5月16日,95%的地區已恢復供電,許多道路逐漸重建[36]。大部分城鎮的道路到5月26日時已恢復通行,只有馬塔拉例外。由於洪災依然肆虐,馬塔拉官員為減少疾病傳播而關閉了多所學校[33]。洪水基本消退後,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指責斯里蘭卡政府的災害管理工作不夠到位,森林砍伐和寶石開採都促使山體滑坡發生[25]。2003年8月發布的一份紅十字會報告指出,政府迅速響應,為災民提供援助,但洪災也表明該國在防災減災方面存在問題[35]

5月19日,紅十字會呼籲國際社會伸出援手[14]。紅十字會還在前一天撥款5萬瑞士法郎購買救災物資,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也提供了5萬美元贈款[19]。洪災過後的幾天裡,印度政府派出船隻向斯里蘭卡送去充氣橡皮艇和醫療用品[16]。18個國家的紅十字分會一共向斯里蘭卡提供了230萬瑞士法郎現款[35]瑞典提供80萬瑞典克朗用於救災運輸和物資發放[31]日本政府向斯里蘭卡提供了價值1980萬日元的帳篷、床單及其它物品[37]。伊朗紅十字會送來價值6萬5625美元的毛毯和帳篷[38],有240戶家庭從中受益[35]澳大利亞政府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供約40萬澳大利亞元,用於重建學校及其他公共設施[39]歐盟人道主義援助辦公室向斯里蘭卡捐款80萬歐元(相當於2003年的94萬4000美元)[33]世界糧食計劃署向約10萬戶家庭提供膳食,世界衛生組織則向約10萬人提供了淨水藥片、傷寒疫苗和保健藥箱[40]。風暴來襲期間,斯里蘭卡正處於內戰,但交戰雙方已達成停火協議,泰米爾猛虎組織派出多輛卡車,向災區運送衣物和食品[41]。2004年7月,亞洲開發銀行向該國提供1250萬美元用於修復基礎設施,斯里蘭卡政府則承擔了其餘500萬美元[42]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