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7月唐納·川普遇刺案
2024年针对唐纳德·特朗普的刺杀未遂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唐納·川普遇刺案(英語:Attempted assassination of Donald Trump)發生於美東夏令時間2024年7月13日18時11分,美國前總統川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農場展覽場地的總統競選集會中,遭遇美國男子湯瑪斯·馬修·克魯克斯槍擊[8],川普的右耳廓被槍擊受傷,面部染血,但並無大礙[9][10][11],一名集會參與者被殺,兩名參與者受重傷。[6]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4年7月14日) |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5年3月3日) |
槍擊發生後,川普在美國特勤局保鏢掩護下起身,向群眾舉拳示意,這一幕成為廣為流傳的標誌性畫面。川普被送往醫院後情況穩定,當晚乘飛機前往紐澤西州[12][13],並於次日在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中獲得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
施襲的槍手克魯克斯住在賓夕法尼亞州貝塞爾帕克[14]。執法人員和多位目擊者稱,槍手在集會開始後爬上場地北面的一個屋頂。他用一支DPMS牌的AR-15半自動步槍,以臥姿發射了八發子彈,隨後被特勤局反狙擊隊的狙擊手使用SR-25狙擊步槍擊斃[15][16]。
此次槍擊事件以暗殺未遂進行調查[6]。這是自1981年時任總統隆納·雷根遭遇暗殺受傷以來,首次有前任或現任的美國總統在暗殺中受傷[17][18],這也是自1972年喬治·華萊士以來首次有總統候選人在暗殺中受傷[19][20]。
Remove ads
事件經過


川普的演講開始六分鐘後[21],他向右側身並向其支持者展示一份有關邊境口岸的數字圖表,這時在大概三秒內響起三聲槍響。響起第一槍時,川普正好微微向右轉頭望向圖表;似乎被擊中後,他用手捂了一下右耳,此時響起第二聲;到第三槍響起,他快速彎下身,人群亦反應過來,開始尖叫。美國特勤局特工衝向並貼身包圍保護川普,川普趴在地上大約25秒[21]。在這期間,槍手再射了五發子彈,一位觀眾頭部中彈當場斃命[22]。川普的右耳廓被子彈擦傷[9][10][11],右耳和臉頰右側流血——川普事後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提到「子彈穿過我右耳的上部」。
槍擊結束後,川普在保鏢掩護下起身,並在台上高舉右拳向觀眾致意,連喊三聲「戰鬥!戰鬥!戰鬥!」(Fight! Fight! Fight!)[23][24],引來現場熱烈的歡呼(U-S-A!),隨後,他被特勤局特工護送走下演講台,並帶入專車離開。川普被送往當地的巴特勒紀念醫院接受檢查,診斷無大礙後,於晚上9點30分左右離開醫院,前往匹茲堡國際機場[25][26][27]。
兇手處於講台北面一個矮建築的樓頂[28],正好是川普當時大致的視綫方向稍右一點。兇手開槍後一分鐘內,被駐紮在川普身後建築物屋頂上的特勤局反突擊隊狙擊手擊斃[10]。照片顯示他當時穿著一件疑似購自YouTube著名槍支推廣頻道「Demolition Ranch」的襯衫[29][30]。作案工具是一支由南卡羅來納州西哥倫比亞的槍械製造商DPMS Panther Arms生產的AR-15半自動步槍,這把槍是兇手父親多年前合法購得的[31][32]。在兇手的車內和家中還發現了製作炸彈的材料[33]。
Remove ads
除了川普和槍手之外,事件中還有1人死亡,2人重傷,均為男性[25]。50歲的前布法羅鎮區志願消防隊隊長科里·孔佩拉托雷(Corey Comperatore)在用身體保護其妻女時中彈身亡;另外兩人,57歲的戴維·達奇(David Dutch)和74歲的詹姆士·科彭哈弗(James Copenhaver)重傷,但狀況穩定。[34][35]曾擔任川普總統醫生和首席醫療顧問的美國眾議員羅尼·傑克森後來告訴福克斯新聞,他的侄子脖子中彈[36]。
事後調查
聯邦調查局確認兇手是賓夕法尼亞州男子湯瑪斯·馬修·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37][38][39],他在2021年1月20日拜登的總統就職典禮當天透過民主黨籌資平台ActBlue向親近該黨立場的選民團體「進步投票率計畫」(Progressive Turnout Project)捐了15美元[24][40][41][42],但他在同年9月註冊成為共和黨黨員[37]。因為槍手身處集會的安全檢查範圍之外,他並沒有接受檢查;他爬上了川普以北120—150公尺的一個矮棚屋的樓頂[10]並以臥姿射擊,該建築為美國玻璃研究公司(American Glass Research)所有[16]。
美國特勤局和其他執法機關最初未公開證實川普耳朵中槍,只說有人開槍,且川普「目前安全」。特勤局發言人安瑟尼·古列爾米表示,嫌疑槍手「朝舞台開了數槍」,當時處於集會場地外的「高處」。事發後曾有報道指他是受提字器的玻璃碎片而非子彈所傷,但後來被確認為無事實根據的假新聞。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採訪現場民眾稱,有人向附近的安保人員報告了槍手的位置,但他們並未採取任何措施。[16][43][44]幾分鐘後,川普即遭到槍擊。
聯邦調查局宣布將在特勤局、州和地方執法機關的協助下領導調查。聯邦調查局正在與司法部、美國特勤局以及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多方進行調查。[45]特勤局局長金伯莉·奇特爾已經被眾議院傳喚,將於7月22日在眾議院的一個委員會中接受質詢[16][18][46],她於15日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我們理解拜登總統昨天宣布的獨立審查的重要性,並將全力參與……我們還將在任何監督舉措上配合相應的國會委員會。」[18]
前特勤局副助理局長比爾·皮克爾(Bill Pickle)說:「特勤局沒有藉口不為距川普100碼(91公尺)的建築物屋頂提供掩護……他(槍手)根本就不應該有機會開槍。」[16][47]
美國參議院的國土安全及政府事務委員會於7月15日宣布將展開調查[18]。
國內反應
美國總統拜登在聽聞此消息後發表簡短的演說,譴責暴力行為「令人髮指」,表示「美國容不得這種暴力行為」,並與川普通了電話[23][25][48][49]。白宮官員沒有透露兩人談論了什麼。白宮同時稱,拜登還與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喬什·夏皮羅和巴特勒市市長鮑勃·丹多伊(Bob Dandoy)進行了交談。拜登的競選團隊在事發當天晚上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將暫停「所有對外宣傳溝通」,並正在努力「儘快撤下我們的電視廣告」。[50]拜登的競選團隊認為此時攻擊川普並不合適,反而應當集中精力譴責所發生的事情。拜登總統將於當晚返回白宮。拜登原定在德拉瓦州度過周末,但這一事件改變了他的計劃。[19]拜登在同日下午的一次演講中向科里的家人表示哀悼。拜登說:「他是一個父親。他當時保護了家人免受子彈的傷害。他失去了生命。上帝愛他。」[51][52]拜登於同日表示,他已指示特勤局局長金伯莉·奇特爾評估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所有安保措施。他還要求對這次集會的安保措施進行獨立評估,以查明事件。[16]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表示為此次事件中受傷的人祈禱,感謝相關單位的即時行動,並譴責暴力行為[53]。國土安全部長亞歷杭德羅·馬約爾卡斯表示,美國政府正在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確保川普和現總統拜登的安全[54],並將這次襲擊描述為特勤局的「失敗」[18]。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馬克·格林事發後與特勤局局長金伯莉·奇特爾進行了交談,並要求她向委員會提供與此事相關的文件。他還致信國土安全部長馬約爾卡斯,信中寫道:「這次安全失敗和這一美國歷史上令人不寒而慄的時刻的嚴重性不容低估。這引發了人們對槍手如何能夠進入這個將川普總統演講地點涵蓋在射程和瞄準範圍內的屋頂的嚴重關切。」[18]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丁在X上發文,表示國防部譴責此次不被民主社會容許的暴力事件,及為所有因事件受影響的人祈禱[55]。
美國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麥克·強生說,眾議院將對此事件進行全面調查[49],並稱這些調查需要時間[19]。2017年遭到槍擊的眾議院共和黨二號人物、眾議員史蒂夫·斯卡利斯表示,「政治暴力永遠沒有容身之地。」美國眾議院監管及政府改革委員會主席、肯塔基州共和黨眾議員詹姆士·卡莫在槍擊事件發生後數小時內表示,他的委員會正在展開調查,並要求特勤局局長金伯莉·奇特爾於7月22日出席聽證會[56],並稱一些安保人員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又補充說:「現在有很多疑問,美國民眾需要答案。」[16][18]
7月22日,特勤局局長金伯利·切特爾於眾議院監督委員會作證時稱, 事件是特勤局幾十年來「最重大的運營失敗」,並查明問題,確保不再重蹈覆轍。她並承認,在事件發生前,特勤局被數次告知有一名可疑人士。她還透露,槍手開火的屋頂在集會前幾天被確定為潛在的弱點,她事後向川普道歉。[57][58]23日,她辭去局長職務。
Remove ads
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現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對賓夕法尼亞州川普集會上發生的事件感到震驚,並欣慰地得知前總統川普現在是安全的。」[59][60]賓夕法尼亞州州長、民主黨人喬什·夏皮羅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已經聽取了情況報告,州警方正在現場與聯邦警方合作[61]。他評價在競選集會上遇害的前消防員科里·孔佩拉托雷是「英雄」,並下令降半旗緬懷[62][63][64]。賓夕法尼亞州警察局的喬治·比文斯(George Bivens)表示,集會現場的警察表現「英勇」[25]。
川普的長子小唐納·川普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已在襲擊發生後與父親通了電話,父親在電話中「精神抖擻」[65],並在X上發文稱「他永遠不會停止為拯救美國而戰」和貼出他父親在槍擊事件後的標志性照片。[66]
川普的次子埃里克·川普亦在X上分享照片,並發文稱「這是美國需要的鬥士!」。[19][67]
川普的長女伊萬卡·川普在X發表聲明說:「感謝你們對我父親以及今天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發生的毫無意義的暴力事件的其他受害者給與的愛和禱告。感謝特勤局和所有其他執法人員今天迅速而果斷的行動。我繼續為我們的國家祈禱。爸爸,我愛你,從今天到永遠。」[25][68]
川普的妻子梅蘭妮亞·川普在X上發表聲明強調美國人民無論左派、右派、紅、藍政見,都應團結一致,她又對遇害者和家屬表示關切,及感謝支持者和贊揚超越政治分歧的人。[69]
美聯社記者埃文·武奇拍攝的一張川普在空中揮拳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這張照片隨後被共和黨人廣泛使用,包括全國共和黨參議院委員會。《政客》雜誌表示,一些人將其用作「兜售陰謀論和煽動政治緊張局勢的機會」。[70]《紐約客》的班傑明·華萊士-威爾斯(Benjamin Wallace-Wells)說:「這已經是我們這個政治危機和衝突時代不可磨滅的形象。他分析說,「武奇所攝照片中的一些元素與川普的無數其他要素相似」,並得出結論,「這捕捉了一個他希望被看到的形象,這是如此完美,事實上,它可能比其他所有要素都要更加持久。」[71]《商業內幕》回應了這些觀點,並評價稱,這「已成為共和黨人連任選舉中最具標誌性的形象」[72]。
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對川普表達了支持,並自此全力支持川普競選總統[9][65][73],並質疑現場安保工作是否到位[74][75][76]。
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比爾·阿克曼同樣在X上表達了對川普的支持[65][75]。
賽富時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也在X上發文,稱美國不容許政治暴力,並希望川普能夠儘快康復。[75][77]
蘋果公司執行長提姆·庫克事件發生後數小時內於X上發文稱,他與川普以及「其家人和其他受害者」同在,並譴責這一暴力事件[75][78]。
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和谷歌執行長孫達爾·皮柴等人也紛紛表示了震驚和沮喪,並祝願川普早日康復。[75]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在X上發文,稱川普「在真槍實彈下膽識過人。非常慶幸川普並無大礙,也替受害者及其家人難過。」[75][79]
Remove ads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X上發文譴責這一暴力行為,並祝川普早日康復[80][81]。前總統喬治·布希稱槍擊事件是「懦弱的」行為,並讚揚了特勤局的反應[82]。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南西·裴洛西在X上發文表示她的家人也曾受到政治暴力,因此她有切身體會,她對川普平安無事感到欣慰[23][52][65][83]。
英語:Today is not just some isolated incident.
The central premise of the Biden campaign is that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s an authoritarian fascist who must be stopped at all costs.
That rhetoric led directly to President Trump's attempted assassination.
今天發生的事並非只是孤立事件。
拜登競選的核心前提是「唐納·川普總統是一個專制的法西斯主義者,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他」。
這種言論直接導致了對川普總統的企圖暗殺。
2024-07-14[85]
川普的一些最親密的盟友和支持者已經將暴力歸咎於拜登,被認為列入川普副總統候選人名單的參議員J·D·范斯在X上表示,拜登競選團隊的激進言論直接導致了這一事件[18][23][25][86]。川普的競選經理克里斯·拉西維塔也表示,「左派活動家、民主黨捐款人甚至喬·拜登」都需要在11月的投票中為「令人作嘔的言論」負責,他同樣認為這些言論導致了該次襲擊事件[19][65]。喬治亞州第10國會選區的共和黨議員邁克·柯林斯表示「是拜登下的命令」。
布法羅鎮的志願消防隊主席蘭迪·里默(Randy Reamer)表示,柯瑞·孔佩拉托雷是「一位正直的人」和「消防部門真正的兄弟」,並稱孔佩拉托雷是終身消防隊員,這意味著他已擔任此崗位長達20餘年[63][64]。
國際反應
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普遍譴責暗殺未遂案件,並對川普和美國人民表達慰問[88]。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X上發文,對事件表示震驚,並爲川普的安全和康復祈禱[89][90]。
匈牙利:總理奧班在X上發文,表示與川普同在,並爲其祈禱[91]。
阿根廷:總統米萊在X上發文,表示支持和聲援川普;譴責危害上百人的「懦夫般」暗殺行爲,表示對國際左翼有害思想不顧一切的行爲並不驚訝,他們為權力而動搖民主和鼓吹暴力,為保住選戰而訴諸恐怖主義;最後祝願川普早日康復,以及期望美國的選舉能公正、和平、民主地進行[92][93]。
英國:首相施凱爾在X上發文,對事件表示震驚,對川普及其家人表達慰問,譴責政治暴力行為,並稱與事件的遇害者同在[94]。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在X上發文,對事件表示擔憂,譴責民主過程中的暴力,並對於川普無大礙表示欣慰[95]。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X上發文,對事件表示噁心,譴責政治暴力行為,並表示與川普和所有美國人同在[90][96][97]。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X上發文,表示反對挑戰民主的暴力,並為川普早日康復祈禱[98]。
中華民國:外交部在X上發文,表示與川普和受影響的人同在,並譴責民主社會中的暴力行為,會與全球一同維護民主價值[49][99]。總統賴清德其後同樣發文,為川普祈禱,期望其儘快康復,譴責政治暴力行為,並對其他死傷者表達慰問[100]。
印度:總理莫迪在X上發文,表示非常關切他的朋友川普,譴責政治和民主中的暴力事件,對其他死傷者和美國人民表達慰問,並為他們祈禱[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方關注美國前總統川普遭遇槍擊事件,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向川普表達慰問[102][103][104]。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X上發文,對事件表示震驚,對受影響的人表達慰問,並稱縱使觀點不同,都不應訴諸暴力[105]。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X上發文,對事件表示震驚,稱「這種暴力不存在藉口,在整個世界上也沒有立足之地,暴力不會得勝」,他對川普並無大礙感到寬慰,並祝願他早日康復和慰問遇難者家屬,期望美國走出困境。[90][106]烏克蘭媒體指責克里米亞地區參議員謝爾希·采科夫宣稱案件可能存在「烏克蘭的痕跡」的言論是試圖抹黑[107]。
南韓:總統尹錫悅在X上發文,對事件表示震驚,祝願川普早日康復,並稱韓國人民與美國人民團結一致[108]。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總統普丁沒有與川普通話的計劃,但莫斯科強烈譴責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並向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克里姆林宮不認為拜登政府參與了暗殺的幕後,但表示現任政府在圍繞川普的政治鬥爭中營造的氛圍導致了美國如今的局面[90][109]。一名克里米亞地區參議員謝爾希·采科夫向俄羅斯媒體指控稱,基輔多次發表對川普的負面言論,因此是次案件可能存在「烏克蘭的痕跡」,暗示烏克蘭與川普的暗殺有關[110]。
德國:總統史坦麥爾譴責此次暗殺企圖。他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表示:「暴力不應在我們的民主中占有位置,既不應在美國,也不應在我們這裡。暴力會摧毀民主。」總理蕭茲譴責針對川普的暗殺企圖是「令人憎惡的。」並於周日早上在X上發文稱「這種暴力行為威脅著民主。」他祝願川普早日康復,並對在暗殺事件中受到襲擊者表示了同情。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在X平台上寫道:暗殺企圖是「美國民主的黑暗時刻...川普遭到暗殺的消息讓我深感震驚。民主國家選舉是通過選票,而不是通過武器決定的。」司法部長布施曼也譴責了暗殺企圖,並稱「暴力從來都不是解決政治衝突的合法手段。」[90][111]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X上發文,稱「這是我們民主國家的悲劇」,並稱法國與美國人民一樣感到震驚和憤慨。[90][112]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在一次活動的訪問中譴責事件,指暴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並希望川普早日康復。[113]
亞美尼亞:外交部長格里戈良在一次與美國次國務卿烏茲拉·澤亞的會面中,向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並祝願傷者早日康復。[114]
Remove ads
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阿爾馬格羅在X上發文,譴責事件,並表示選舉、政治、或社會中都絕不容許暴力[115]。
歐洲聯盟:曾任歐洲議會議長,現任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波瑞爾在X上發文,對此次事件表示震驚和譴責[116]。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X上發文,對此次事件表示震驚,期望川普早日康復並問候事件遇害者的家屬,並表示民主社會中絕不容許政治暴力[117]。歐盟高峰會主席米歇爾在X上發文譴責事件,並表示「政治暴力在民主社會是絕對不可接受的。」[90][118]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史托騰伯格在X上發文,對此次事件表示震驚,期望川普早日康復,譴責民主社會中的政治暴力,並表示北約會堅定捍衛自由和價值[90][104][119]。
參見
- 唐納·川普舉拳照
- 2024年9月唐納·川普遇刺案,另一起針對川普的刺殺未遂事件
- 孤狼式襲擊
- 暗殺事件列表
- 美國總統遇刺案和刺殺計劃列表
- 亞伯拉罕·林肯遇刺案(死亡)
- 詹姆士·A·加菲爾遇刺案(死亡)
- 威廉·麥金萊遇刺案(死亡)
- 約翰·F·甘迺迪遇刺案(死亡)
- 傑拉德·福特遇刺案(未受傷)
- 隆納·雷根遇刺案(受傷)
- 選舉相關遇刺案
- 休伊·朗遇刺案(死亡)
- 羅伯特·F·甘迺迪遇刺案(死亡)
- 喬治·華萊士遇刺案(受傷)
- 陳水扁槍擊案(中華民國前總統,受傷)
- 連勝文槍擊案(受傷)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