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9月加沙戰爭停火方案

加沙戰爭和平進程的一部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5年9月加沙戰爭停火方案
Remove ads

2025年9月29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白宮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一同舉行記者會,宣佈一項旨在解決加沙戰爭及更廣泛中東危機的新方案。這份新計劃與他同年2月提出的加沙方案不同,內容包括20項具體措施[1],核心目標是實現停火、促成人質獲釋、瓦解哈馬斯軍事力量,並在加薩走廊建立一個過渡性的管治架構。川普強調,協議能否落實須視乎哈馬斯是否接受[2][3]。他向哈馬斯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其在10月5日之前答覆,否則將面臨「地獄般的後果」[4]

快速預覽 條文, 起草完成日 ...

2007年哈馬斯掌控加薩走廊以來,雙方衝突不斷升級,並在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事件達到頂點,觸發以色列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2023年底2025年初的停火嘗試均告破裂,而戰事在2025年3月以色列突襲後再度爆發。川普的新方案要求立即停火、釋放人質、展開囚犯交換,推動加沙非軍事化,派遣國際穩定部隊,並由巴勒斯坦技術官僚在國際監督下組成過渡當局,同時展開大規模重建工程,並在條件成熟下推動巴勒斯坦建國

計劃獲得多國支持,包括法國德國俄羅斯西班牙阿聯埃及土耳其卡達約旦印尼巴基斯坦英國[5]。不過,在川普發表聲明前,哈馬斯一名高層官員已表明拒絕計劃中的非軍事化條款[6][7]

到2025年10月3日,哈馬斯則作出回應,表示同意釋放所有仍在加沙的人質,並「將加薩走廊的管治權交予一個由巴勒斯坦獨立技術官僚組成的組織」[8]

2025年10月9日,川普正式宣布以色列與哈馬斯簽署了全面停火協議,該協議將於開羅時間10月9日12點起在整個加薩走廊生效[9]

Remove ads

背景

以巴衝突持續數十年,加沙自1967年起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一同被以色列佔領。國際法院早已裁定,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佔領違反國際法[10]。在2005年以色列撤離加沙後,該地的管治權移交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但僅僅兩年後,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哈馬斯以武力奪權,成為加沙的實際統治者。哈馬斯原先以在以色列境內發動自殺式襲擊聞名,其後逐漸演變成一個「準國家」實體,並頻繁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哈馬斯掌權後,以色列與埃及對加薩走廊實施封鎖。此後雙方屢次爆發衝突,哈馬斯火箭攻擊加劇,而以色列則以空襲及軍事行動報復,針對哈馬斯的基建,但往往導致大量平民死傷[11][12][13]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發動突襲,動員超過3000名武裝分子,經由摩托車、貨車和滑翔傘等多條路線潛入以色列。行動首先以數千枚火箭彈齊射開局,隨後在多個邊境城鎮及基布茲進行屠殺,並綁架約251人,包括軍人、平民、婦女、兒童及長者。這是以色列史上最致命的襲擊。哈馬斯聲稱,行動是對以色列長期壓迫巴勒斯坦人的回應,包括監禁、在阿克薩清真寺的舉動,以及持續的封鎖。以色列隨即展開大規模軍事反擊,戰事迅速升級為「加沙戰爭」,以色列國防軍大舉入侵並猛烈轟炸加薩走廊。據加沙衛生部數據,約有65000人死亡,傷者人數更遠超於此[14][15][16]。學界普遍認為,以色列在加沙的行為已構成種族滅絕[a],但國際法院對南非提出的相關訴訟仍未有最終裁決。

2023年11月24日,在卡達、埃及與美國的斡旋下,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停火原定為期四日,以色列將釋放150名巴勒斯坦囚犯,換取50名以色列人質獲釋,同時更多人道援助進入加沙。其後協議因更多人質獲釋而延長兩次,但最終在12月1日破裂,雙方互指違反協議[17][18][19]

2025年1月19日,雙方再度在美國、卡達與埃及的調停下實現停火。協議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哈馬斯釋放33名以色列人質,以換取約1900名巴勒斯坦囚犯獲釋;同時以色列軍隊撤離加沙人口密集區,人道援助進入,部分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開始返回家園。第二及第三階段旨在推動永久停火,哈馬斯將釋放更多人質,以色列則釋放更多囚犯,最終以色列將全面撤軍,加沙進入重建。然而在2025年3月18日,以色列突襲加沙,戰事再度爆發[19][20]

Remove ads

川普聲明

在2025年9月29日白宮的新聞發佈會上,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表示,美國會在停火後積極確保以色列的安全。他強調,只要哈馬斯接受方案,所有人質,無論仍然生還或已遇害,都會幾乎立即獲釋。他同時表明,希望這次能結束戰爭,並指自己「聽說哈馬斯也想促成協議」[21]

川普回顧,以色列當年撤出加沙,本意是推動和平,他引述說:「他們說,這交給你們,這是我們對和平的貢獻。」但在撤出後,哈馬斯經巴勒斯坦選舉上台,結果並未帶來以色列所期待的和平[11]

他又提到,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會面時,對方明確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並批評其他「愚蠢地」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川普補充,以色列和其他國家已「幾乎達成」結束戰爭的協議,並感謝內塔尼亞胡的努力。他強調,這份協議將會牽涉阿拉伯國家,或能為中東帶來更廣泛的和平[21]

川普形容這份20點方案是「極為公平的建議」,並敦促哈馬斯接受。他表示有信心哈馬斯會給予正面回應,但同時強調,如果哈馬斯拒絕,以色列有權採取行動[21]

2025年10月3日,川普進一步向哈馬斯下達最後期限,要求其在2025年10月5日星期日華盛頓特區時間18時(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2時)前回覆[22]

Remove ads

大綱

這份方案的20點核心內容如下[23]

  1. 加沙將被打造為一個去除極端主義、沒有恐怖威脅的地區,不再危害周邊鄰國。
  2. 加沙將展開重建,改善居民生活,讓長期受苦的人民得到實際利益。
  3. 若雙方接受方案,戰爭將立即停止。以色列部隊將撤退至雙方商定的界線,並準備釋放人質。在此期間,所有軍事行動,包括空襲及炮擊,將全面暫停,前線位置則保持不變,直至完成分階段撤軍的條件。
  4. 在以色列公開接受協議後的72小時內,所有人質(包括生還者及遺體)都必須交還。
  5. 當所有人質獲釋後,以色列將釋放250名被判無期徒刑的囚犯,以及自2023年10月7日襲擊後被捕的1700名加沙人,當中包括所有婦女和兒童。此外,每一具以色列人質的遺體交還,以色列需同時歸還15名加沙死者的遺體。
  6. 在人質全數獲釋後,任何願意放下武器並承諾和平共處的哈馬斯成員將獲得特赦。選擇離開加沙的成員,將獲安排安全通道前往接收國。
  7. 協議一旦落實,人道援助將立即大規模進入加沙。援助內容至少與2025年1月19日人道協議的規模相同,包括修復供水、供電和排污系統,重建醫院及麵包房,以及提供清理廢墟和打通道路所需的設備。
  8. 援助物資的進入與分發,將由聯合國及其相關機構、紅新月會,以及其他獨立國際組織負責,不受以巴雙方干預。拉法口岸的開放,亦將依循2025年1月19日協議的機制。
  9. 加沙的臨時管治將交由一個由巴勒斯坦技術官僚組成的過渡委員會負責,專責處理公共服務及市政運作。該委員會將由合資格的巴勒斯坦人及國際專家組成,並由新成立的「和平理事會」監督。理事會由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擔任主席,其他成員及國家領袖名單將陸續公佈,其中包括前英國首相貝理雅。理事會將負責制定重建架構與資金分配,直至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完成改革(參考包括2020年川普和平計劃及沙烏地阿拉伯—法國方案)並能安全有效地重新掌控加沙。理事會亦會引入國際標準,建立現代化、高效率的管治體系,以服務當地居民並吸引外來投資。
  10. 川普的經濟重建計劃將召集一批曾參與中東「奇蹟城市」建設的專家,為加沙設計發展藍圖。各國際團體提出的投資和發展構想亦會被納入考慮,並與安全和管治框架結合,吸引投資,為加沙未來創造就業機會、發展前景和新的希望。
  11. 計劃將在加沙設立一個特別經濟區,與參與國協商優惠關稅和進口配額,為當地發展注入動力。
  12. 沒有人會被強迫離開加沙;想要離開的人可自由出入,但會鼓勵居民留下,共同建設一個更好的加沙。
  13. 哈馬斯及其他派別將完全退出管治,不得直接或間接參與。所有軍事設施、地道和武器工廠都會被拆除,並禁止重建。去軍事化將由獨立國際監察員負責,透過退役程序將武器永久報廢,並配合國際資助的回購及重返社會計劃,確保落實。「新加沙」將專注於發展經濟,並與鄰國和平共處。
  14. 區域國家將提供保證,確保哈馬斯和其他派別履行承諾,並確保「新加沙」不會對鄰國或自身人民構成威脅。
  15. 美國將與阿拉伯及國際夥伴合作,成立「國際穩定部隊」(ISF),立即進駐加沙。這支部隊會訓練並支援經過審查的巴勒斯坦警察,並與約旦和埃及協商,借鑑其經驗。ISF將作為長期內部安全方案,並與以色列、埃及及新訓練的巴勒斯坦警察合作,負責邊境安全。核心任務是防止武器走私進入加沙,同時確保重建所需物資能快速、安全運輸。各方還會制定避免衝突的協調機制。
  16. 以色列不會佔領或吞併加沙。隨著ISF逐步掌控局勢,國防軍將依照與去軍事化掛鉤的標準、進度和時間表逐步撤出,直到完全撤離,只會在必要時保留安全防線,直至加沙能完全杜絕恐怖威脅。
  17. 如果哈馬斯拖延或拒絕方案中包括上述措施及大規模援助,將先在以軍交給ISF管理的「無恐怖」地區推行。
  18. 方案亦將推動跨宗教對話,倡導寬容與和平共處,改變以巴雙方的敵對心態,並強調和平所能帶來的切實利益。
  19. 隨著加沙重建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改革的推進,未來可能出現一條可行的道路,邁向巴勒斯坦人民所追求的自決與建國——我們承認這是巴勒斯坦人民的願望。
  20. 美國亦會居中推動,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展開對話,探索實現和平與共同繁榮的政治前景。

主要內容

Thumb
川普結束加沙戰爭計劃地圖[24]

立即停火與人道安排

方案要求立即停火,所有軍事行動須立刻中止,前線狀態凍結。以色列人質無論生死,必須在72小時內獲釋或交還遺體。作為交換,巴勒斯坦囚犯將獲釋,其中包括250名終身監禁犯及自戰爭爆發以來被捕的1700人。若以色列人質的遺體獲交還,以色列則須歸還每名人質相應15名加沙死者的遺體[25][26][21]

非軍事化與安全安排

計劃要求摧毀哈馬斯的地道和軍事基建等攻擊性武器,徹底削弱其再度發動襲擊的能力。文件指出,加沙將被改造成「去極端化、無恐怖的區域,不會對鄰國構成威脅」。同時,對願意放棄武裝、接受和平共處的哈馬斯成員提供大赦,並為選擇流亡的人提供安全通道。一支由美國、阿拉伯國家及歐洲人員組成的臨時國際穩定部隊將被派駐加沙,負責維持安全並協助培訓巴勒斯坦警察部隊,目標是為加沙建立長期穩定和和平[25][26][27][21]

管治與重建

一個由巴勒斯坦技術官僚領導、並由國際機構監督的過渡當局將接管日常管治及重建工作。國際人道組織如聯合國及紅新月會將直接管理援助分配,確保物資公平且高效地送達居民。同時,計劃將鼓勵巴勒斯坦人留在加沙,為選擇留下重建家園的人提供支持。

邁向巴勒斯坦建國

計劃承認巴勒斯坦未來建國的可能性,但前提是重建進展順利,且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完成必要改革。為推動長遠和平,將展開以巴對話,尋求一個能促進和平共處與互信的政治框架[25]。不過,文件僅承認建國是「巴勒斯坦人民的願望」,並未表明美國會承認此國家[1]。在2025年9月30日,內塔尼亞胡明言,川普的方案不會導致巴勒斯坦國建立,徹底否決這個可能[28]

影響

2025年10月3日,哈馬斯宣佈將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質,無論生死,並表態願意就川普的計劃展開談判[29]。川普隨後表示,他相信哈馬斯「已準備好實現持久和平」,並呼籲以色列「立即停止轟炸加沙」,以確保人質能安全獲釋[30]

翌日(10月4日),據報以色列政治領袖因應川普的呼籲,下令國防軍停止在加沙市的攻勢以色列陸軍電台報導稱,命令要求軍事行動降至「最低限度」,地面部隊僅能採取防禦動作。這項決定是在以色列與美國官員經過徹夜會談後作出[31]

2025年10月9日,以色列與哈馬斯簽署了全面停火協議,該協議將於開羅時間10月9日12點起在整個加薩走廊生效[32]

反應

美國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指出,這份計劃「其實是前任拜登政府花了數月時間制訂的方案」,只不過「在新政府上台後被束之高閣」[33]

以色列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與川普一同出席的記者會上表明支持這項計劃[34]

然而,以色列財政部長比撒列·斯莫特里赫則猛烈抨擊,稱此方案是「一個歷史性的錯失」,將迫使以色列「未來再次在加沙作戰」[5]

反對派領袖、前以色列總理本尼·甘茨則大加讚賞,形容「川普為達成人質協議及保障以色列安全作出了非凡努力」。他強調,計劃「必須落實,讓人質回家,確保以色列(在加沙)保持行動自由,推翻哈馬斯在加沙的恐怖政權,並由我一年半前建議的溫和阿拉伯國家接手[35]。」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形容川普的努力「真誠而堅定」,並承諾在戰後一年內舉行新一屆議會與總統選舉,改革教育課程,並成立新的安全部隊。當局同時強調,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現代化、民主化、非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奉行多元主義並確保權力能和平交接[36]

巴勒斯坦各派

  •  哈馬斯:哈馬斯高級官員塔赫爾·努努批評稱,他們並未被徵詢意見,且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以色列提出的非軍事化要求[6][7]。據報導,加沙的哈馬斯領袖伊茲丁·哈達德反對計劃,因為他認為該方案意在徹底消滅哈馬斯。然而,駐卡達的哈馬斯政治領導層則被指對接受經修訂的計劃持開放態度[37]。10月3日,哈馬斯發表正式聲明,表示願意釋放所有人質,將加沙的行政權交由獨立的巴勒斯坦技術官僚管理,並準備就後續細節展開談判[38]
  •  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聖戰運動領袖齊亞德·納哈拉批評,這份計劃是以色列試圖透過美國「強加戰爭中未能達成的結果」,並斥之為「美以宣言」,形容這是「點燃地區的處方」[5]。在哈馬斯同意計劃後,聖戰運動亦隨後表態,稱哈馬斯的回應「代表整體巴勒斯坦抵抗力量的立場」[39]
  •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該組織高層阿布·阿里·哈桑直言,方案「並非為結束戰爭,而是為了管理並延長戰爭」。他又指,這是一場「企圖將加沙與巴勒斯坦整體領土分裂開來的絕望嘗試」[40]

國際

  •  巴西:巴西外交部部長毛羅·維埃拉表示,政府歡迎結束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加薩走廊戰爭的和平方案[42]
  •  印度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對該計劃表示讚賞,並表示人質釋放標誌著「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他還表示,印度「將繼續大力支持一切旨在實現持久公正和平的努力」[47]
  •  英國英國首相施紀賢表示歡迎,美方努力被形容為「極其值得肯定」,並呼籲各方「與美國政府合作,最終敲定這項協議並將其落實」[45]

超國家機構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