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國購買格陵蘭的提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購買格陵蘭的提議
Remove ads

19世紀以來,美國曾多次考慮並嘗試從丹麥購買格陵蘭島,誠如1917年購買丹屬西印度群島那樣。威廉·H·蘇厄德歐文·布魯斯特英語Owen Brewster納爾遜·洛克菲勒詹姆士·F·伯恩斯派翠克·布坎南唐納·川普等人都不同程度地主張吞併。其中川普於其總統第一任期內的2019年和第二任期內的2025年均開啟討論購買該島的問題,並被視為其美國擴張主義政策的一部分。

Thumb
標示美國(橙色)及格陵蘭(綠色)位置的地圖。

雖然格陵蘭島仍然是丹麥王國的一個自治領土,但格陵蘭和丹麥當局已公開主張格陵蘭的自決權,並表示格陵蘭「不可出售」。許多格陵蘭人支持獨立,而大部分丹麥人認為與格陵蘭的歷史聯繫是丹麥民族認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認為控制格陵蘭島對其自身防禦至關重要。1886年至1909年,美國單方面聲稱對格陵蘭島部分地區擁有主權,但在外交談判後同意放棄此主張。20世紀初,美國將格陵蘭島列為歐洲西半球的幾塊領地之一,並計劃在美國本土受到威脅攻擊時先發制人地奪取並加強防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援引門羅主義軍事佔領格陵蘭島英語Greenland in World War II,並在丹麥投降後阻止納粹德國使用格陵蘭島。次年,兩國成為北約軍事聯盟的成員國。1951年的一項條約賦予美國在格陵蘭防禦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權利,而位於格陵蘭西北部的圖勒軍事基地(現稱為皮圖菲克太空基地)於1953年開始建設。美國軍方亦頻繁參加格陵蘭海域的北約演習。

Remove ads

格陵蘭島概況

政治地位

《格陵蘭自治法》第8章 格陵蘭獨立進程
第21條(1)格陵蘭獨立的決定應由格陵蘭人民自行決定。
(2)如果根據第1款作出此類決定,則政府與格陵蘭獨立派之間將展開談判,以實現格陵蘭獨立。
(3)格陵蘭獨立運動與政府之間關於格陵蘭獨立實施的協議應經伊納特西薩圖特同意並經格陵蘭全民公投批准。任何協議還應經丹麥議會同意。
(4)格陵蘭獨立意味著格陵蘭對格陵蘭行使主權。
Lov om Grønlands Selvstyre, 2009-06-12.[1]
Thumb
哥本哈根克里斯蒂安堡宮丹麥議會所在地,格陵蘭的外交、國防和安全政策均在此制定[2]

格陵蘭是丹麥王國的一個自治領土[3]。1953年,丹麥正式將當時的格陵蘭殖民地併入王國[4]。格陵蘭政府對格陵蘭的經濟、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等內部事務擁有權力,而丹麥則負責該島的外交、國防、公民身份、貨幣和貨幣政策。丹麥最高法院英語Supreme Court (Denmark)終審上訴法院[5]

根據2009年《自治法》,在格陵蘭舉行全民公投並得到丹麥議會批准後,格陵蘭隨時可能獨立[6][7][4]。其他人士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需要修改丹麥憲法[8]。丹麥對格陵蘭擁有主權;不存在私人土地所有權。任何允許獨立的協議都會將主權從丹麥移交[9]。格陵蘭政府於2024年2月宣布獨立是其目標[10],預計獨立將成為2025年4月格陵蘭大選中最重要的議題[11]。由於格陵蘭是前殖民地,一些評論家認為,根據國際法,格陵蘭擁有與2009年法律無關的自決權,可以單方面宣布獨立[4]

對於格陵蘭島的未來,丹麥政府的立場是由格陵蘭人自己決定,丹麥將尊重格陵蘭島的獨立公投[12]。2017年,丹麥政府勉強同意資助格陵蘭島的兩座新機場,取代潛在的中國投資者,儘管該島尋求的投資被視為為獨立做準備[13]。格陵蘭讓丹麥在北極地區發揮了作用;其是北極理事會的成員[14],也是五個北極沿岸國家之一,以及《伊盧利薩特宣言英語Ilulissat Declaration》的簽署方[6]

冰島學者古德蒙杜爾·阿佛烈森表示,格陵蘭應該將丹麥視為競爭對手之一,美國或加拿大也可能提供更多資金[15]格陵蘭大學的拉斯穆斯·利安德·尼爾森表示,格陵蘭人從1980年代開始就討論在獨立後與丹麥建立自由聯繫條約,也有人建議與美國簽訂COFA[16]。幾個人口規模與格陵蘭相近的太平洋國家均已簽訂該條約;現任格陵蘭外交部長米尼瓜克·克萊斯特於2006年訪問隸屬於紐西蘭庫克群島[17]

Remove ads

防務

Thumb
位於格陵蘭島海岸附近的一艘丹麥皇家海軍護衛艦

格陵蘭不設有自己的軍隊。作為丹麥領土,丹麥國防軍負責格陵蘭的防務,該島位於北約軍事聯盟監管的區域內。聯合北極司令部英語Joint Arctic Command是負責格陵蘭的丹麥軍事部門。2020年,丹麥北極司令部有四艘船、四架直升機、一架海上巡邏機和六支雪橇隊在該島巡邏[18]。丹麥軍隊在努克康埃盧蘇阿克達訥堡諾爾梅斯特斯維格倫內達爾英語Kangilinnguit設有人員駐紮,並在圖勒空軍基地設有聯絡支隊[19]。由於格陵蘭的存在,丹麥是少數在美國戰略司令部總部內布拉斯加州奧佛特空軍基地設有聯絡官的國家之一[20]。2019年,丹麥宣布將再花費15億克朗用於監視格陵蘭[18]。2024年12月,丹麥宣布計劃在格陵蘭島加強軍事部署,增加人員、巡邏艦、遠程無人機,並升級機場以容納丹麥軍方的F-35戰鬥機[21]。此前,美國要求丹麥增加國防開支,包括第一屆川普政府任內[22]

川普第一屆政府時期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參謀長艾力克斯·格雷表示,丹麥人「明白他們沒有能力在格陵蘭獨立後保衛格陵蘭」。丹麥現役軍隊規模小於紐約警察局[23]。美國在1951年與丹麥簽訂的條約中「接受防禦任何針對格陵蘭島的襲擊的法定義務」[22][24]。美國自二戰以來就在當地設有軍事基地,是北約中規模最大的軍隊。1951年的《格陵蘭防禦協議》允許美國保留其在格陵蘭島的軍事基地,並在北約認為必要時建立新的基地或「防禦區」。美國軍方可以自由使用和在防禦區之間移動,但不得侵犯丹麥在格陵蘭島的主權[25]。該條約賦予美國對圖勒、松德雷斯特羅姆和納沙斯瓦克防禦區的永久管轄權[26]。截至2025年,美國在格陵蘭的唯一軍事基地是皮圖費克太空基地(原圖勒空軍基地)。2004年的伊加利庫協議規定,圖勒空軍基地是美國在格陵蘭的唯一防禦區,美國必須將任何擬議的變更通知丹麥和格陵蘭[27]。因此,未經丹麥和格陵蘭同意,美國不得增加軍事部署[28]。然而,美國的部署有助於確保丹麥對該島的權威,並使其在國防上花費更少,同時避免外國軍隊進入丹麥領土[29][6][30][31][32],這一交易被稱為「格陵蘭地圖」(Greenland map)[9]。在夏季,紐約空軍國民兵英語New York Air National Guard第109空運聯隊還使用康埃盧蘇阿克機場將科學家和物資空運到格陵蘭各地的研究站[33][34]

格陵蘭政府曾表示,他們尋求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加入北約[28],歡迎美國日益增加的關注[35],並且如果該島能從就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中受益,他們不反對美國的軍事存在[24]

經濟

截至2021年,格陵蘭島的年GDP為30億美元,僅為美國的0.007%[36]。預計到2040年,其勞動年齡人口將下降16%[37]。截至2017年,丹麥是格陵蘭島最大的貿易夥伴,接收該島55%的出口並提供63%的進口[38]。截至2023年,丹麥每年向格陵蘭島提供56億克朗的補貼[39],高於2009年的36億克朗[15]。該島最大的私營產業是漁業[36]。該島占地2,166,086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鈾、稀土礦物以及估計500億桶的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然而,格陵蘭島僅有一座正在運營的礦山,基礎設施很少;該地擁有一座商業國際機場,且17個城鎮沒有道路連接[7]。一位居民表示,從努克飛往280英里(450公里)外的卡科爾托克,需要花兩天時間乘坐兩架飛機,而且比飛往哥本哈根還要貴[40]

43%的格陵蘭人為政府工作人員,而美國這一比例為15%[36]。該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北極地區除俄羅斯以外最低的,不到美國阿拉斯加州的三分之一[41],然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預期壽命極低,為68歲,遠低於格陵蘭島的格陵蘭原住民,這表明阿拉斯加通過採礦和國防合同產生的財富並未惠及阿拉斯加的原住民。丹麥投資者在格陵蘭島幾乎沒有存在感[6],儘管有五分之一的格陵蘭人居住在丹麥[24]。丹麥已經將原材料的控制權交給該島[42],因此對其資源不感興趣[9]。該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釹礦床之一,位於納薩克附近,但因努伊特人沒有採礦歷史,因此需要外來工人。因努伊特人共同體以生態平台贏得2021年格陵蘭大選,該平台反對該礦床的開發[40][43]並終止碳氫化合物和鈾礦勘探[44]。該禁令還適用於任何含有一定量金屬的礦物,阻止了能源轉型礦產公司自2009年以來在納薩克附近的克瓦內灣進行非鈾礦勘探[43]

儘管格陵蘭官員已經與數十家加拿大和澳洲礦業公司接洽,但許多公司仍猶豫不決。科瓦內灣爭端可能會阻止政府同樣歡迎的美國投資者[43]。由於缺乏基礎設施,所有採礦項目均是未開發土地,投資者需要修建新的道路、港口和發電廠[45][43]。截至2025年3月,該島僅有兩座活躍的礦山:一座是正在委託開採的金礦,另一座是Lumina可持續材料公司擁有的斜長岩礦。一座紅寶石礦在宣告破產後於2024年關閉[43]彭博社的哈維爾·布拉斯在2025年寫道:「圍繞格陵蘭和大宗商品的誇張說法已有50年歷史」,並指出該島從未生產過任何石油,開採鐵礦石的嘗試以破產告終。大多數可能的礦點位於北極圈以北;北極圈以南的礦點大多規模較小,但坦布里茲是例外。截至2023年,美國僅進口了價值1.9億美元的稀土;如果價格上漲,從美國和其他礦床獲取稀土將比從格陵蘭島獲取更容易。布拉斯敦促美國將重點放在非洲銅帶和其他更重要的地方[46]

Lumina執行長布萊恩·漢拉漢表示「投資格陵蘭島並非易事」,並指出斜長岩礦比他之前負責監管的全球270個礦場中的任何一個都要複雜[43]。2014年的一份報告指出,要取代丹麥的補貼,需要24個大型項目,每個項目耗資50億克朗,每兩年啟動一個項目。由於這些項目沒有投資者,這份由13位學者撰寫的報告稱,格陵蘭島至少25年內仍將依賴補貼來維持其福利制度[15]。其中一位作者米尼克·托萊夫·羅辛在 2025年表示情況沒有改變:「即使礦產資源開發速度不切實際,也不可能在近期取代丹麥每年一半以上的撥款」[47]

Remove ads

美國的購島目標

保衛美國本土

美國購買格陵蘭島將使美國控制一個認為對其防禦至關重要的島嶼[48][31]路透社於2020年10月將格陵蘭島描述為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黑洞」,並表示其27,000英里(43,000公里)的海岸線難以監控。該通訊社報道稱:「自2006年以來,外國船隻曾多次意外或未經必要協議出現在北約成員國丹麥想要保衛的水域」。發現包括俄羅斯潛艇在內的外國船隻往往是偶然的。潛在的安全威脅是俄羅斯船隻被認為有能力在衝突期間竊聽或切斷海底電纜[18]

蘭德公司在2021年的一項研究中表示,人們擔心如果格陵蘭脫離丹麥而獨立,「可能會被引誘到俄羅斯或中國的勢力範圍內」[49]。2025年,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拉斯穆斯·辛丁·松德加德表示,美國對格陵蘭的安全擔憂是合理的,而丹麥一直未能充分保護格陵蘭的安全[50]。俄羅斯在北極的陸地作戰能力遠強於美國,格陵蘭可能容易受到入侵[51]

控制GIUK缺口

美國認為,控制GIUK缺口(格陵蘭-冰島-英國缺口)對美國東部的海上防禦至關重要,而暢通無阻地進入格陵蘭島是控制缺口的必要條件[49][52]。美國的戰時優先事項是「關閉缺口」,或阻止敵方海軍離開挪威海並接近美國[53][54]。1957年,美國領導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和平時期海軍演習「反擊演習英語Exercise Strikeback」,重點是阻止咄咄逼人的「橙色艦隊」穿越缺口,這將通過數百艘軍艦的海上封鎖來實現[55][56][57] 。在冷戰的大部分時間裡,關閉缺口的重要性在於防止蘇聯彈道導彈潛艇駛入華盛頓特區紐約市的射程範圍內[53]

隨著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導彈射程的提高,控制缺口的重要性逐漸降低,然而隨著混合戰爭威脅的增加,控制缺口在21世紀初再次成為優先事項[53]。俄羅斯增加了當地的海軍活動,是其大幅擴大北極存在的一部分。該國亦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而中國則希望建立冰上絲綢之路[58]。北約每年都會舉行北方維京演習,2024年,美國第六艦隊第一常備北約海上集群冰島警察英語Icelandic Police冰島海岸衛隊參與此次演習,重點是應對對缺口完整性的威脅[59]

Remove ads

空中進近安全

美國認為格陵蘭領空對於美國和加拿大的防空至關重要[60]。美國要求丹麥對格陵蘭島進行更好的空域監視。2022年,蘭德公司的一項研究建議將格陵蘭島納入北美防空司令部,以緩解丹麥防空能力的不足[60][61]

太空防禦計劃的穩定性

Thumb
Thumb
Thumb
圖中從左上角開始順時針方向依次為:2024年,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在格陵蘭島的努普卡格魯亞峽灣發射其搭載的海鷹直升機;2010年,前圖勒空軍基地的雷達罩;2023年北極邊緣演習期間,在阿萬納塔參與演習的美國特種部隊

現代軍事行動已趨向於依賴極地軌道衛星[62]。據《太空新聞英語SpaceNews》在談到格陵蘭問題時稱,「任何在極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上的衛星,例如關鍵通信、圖像和氣象監測星座中的衛星,都需要北極地面站來在每次旋轉過程中進行持續的跟蹤、遙測和控制」[62]。美國在格陵蘭的太空軍基地皮圖費克太空基地是美國僅有的兩個可用的北極設施之一,另一個是阿拉斯加的淨空太空軍站英語Clear Space Force Station[62]。格陵蘭獨立後,皮圖費克太空基地的潛在損失將使美國失去冗餘,且據《太空新聞》報道,這將「對未來的衝突和軌道上的正常業務產生嚴重後果」[62]

2025年1月9日,美國眾議員邁克·哈瑞多波洛斯英語Mike Haridopolos發表聲明,以太空安全為由支持美國收購格陵蘭島,並評論稱「這是確保我們現在和未來國家安全的關鍵部分……美國不能在太空或北極地區做出哪怕一寸的讓步」[註 1][63][64]。此前,在2024年7月,美國陸軍中將湯瑪斯·卡登英語Thomas Carden在評論軍事太空資產的部署時將北極描述為「北美最短、防禦最薄弱的威脅載體」[65]

進攻基地

除了再次在格陵蘭永久部署美國空軍戰鬥機和轟炸機之外,美國亦有可能在當地部署遠程導彈,類似於其在西歐的計劃[51]

獲取自然資源

美國可能獲取大量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和稀有礦產[7][42]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該島海上蘊藏著175億桶原油和4.19萬億立方公尺天然氣[44]。該島擁有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元素儲量[66]。除南極洲外,地球上三分之二的淡水都被凍結在格陵蘭島,該島的岩粉具有異常強大的土壤再生英語Soil regeneration和直接從空氣中捕獲碳的能力[67]

專家預測,到2050年,全球5%的航運可能會使用北極航線[68]。到2030年,氣候變化可能會使北海航線英語Northern Sea Route成為第一條無冰航線[69],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使獲取格陵蘭島的資源更容易[42]西北航道巴拿馬運河短4,300英里(6,900公里),從美國東海岸到亞洲和從美國西海岸到歐洲的航程較經巴拿馬運河短4天;這些航線占運河運輸量的五分之三。第一艘商用船於2013年穿越該航道,節省20萬美元;2024年將有10艘船穿越該航道,到21世紀末,該航道可能每年開放四個月[68]

Remove ads

領土擴張

川普對格陵蘭島的規模印象深刻,說道:「看看它有多大,太龐大了。它應該是美國的一部分[註 2]。」在與他的安全顧問交談時,他表示,收購該島將是一筆較大的土地交易[70]

一旦格陵蘭成為美國的一部分,美國將取代加拿大成為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亦將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領土收購,略大於路易斯安那購地[71]

歷史

格陵蘭島的早期主權主張

Thumb
1780年的丹麥-挪威

自公元前2500年左右起,古愛斯基摩人英語Paleo-Eskimo便開始在格陵蘭島南部生活。諾斯人從公元10世紀開始在無人居住的格陵蘭島南部定居。1261年,格陵蘭島南部的諾斯人定居點接受了挪威人的統治。雖然這些殖民地在15世紀消亡,但在1537年丹麥和挪威王國合併後,丹麥-挪威繼續宣稱挪威對格陵蘭島的主權。自1721年開始,來自丹麥-挪威的傳教士和商人開始重新殖民格陵蘭島南部。1775年,丹麥-挪威宣布格陵蘭島為殖民地[72]。1814年丹麥和挪威分治時,根據《基爾條約》,丹麥保留對格陵蘭島的統治[73][74]。丹麥於19世紀80年代開始試圖殖民整個島嶼[75],並於1921年宣布對整個島嶼擁有主權[76]

美國本可以質疑丹麥對格陵蘭島的主權主張。1814年《基爾條約》簽署時,格陵蘭島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尚未繪製地圖。在19世紀70年代初的北極星號遠征探險中,美國人查爾斯·法蘭西斯·霍爾英語Charles Francis Hall是第一個發現格陵蘭島西北部的外來人,比丹麥於1909年在西北部建立第一個永久定居點早了幾十年[76]。1886年至1909年間,美國人羅伯特·皮里是第一個探索格陵蘭島北部的外來人,並宣稱大部分地區屬於美國[77][48]

儘管簽訂了《基爾條約》,挪威長期以來一直使用該島的東海岸,並反對丹麥1921年的聲明。挪威表示,兩國1924年達成的協議並不認可丹麥對整個島嶼的主權[76],並於1931年聲稱格陵蘭島東部為艾瑞克·雷德之地英語Erik the Red's Land。1933年國際法院的一項裁決承認丹麥對整個島嶼的主權。挪威遵守了這項裁決,但在1940年代國民政府期間曾短暫重申其主權[78]

1867年提議

Thumb
美國國務卿威廉·H·蘇厄德(如圖中間所坐位置)於1868年委託撰寫了一份關於美國收購格陵蘭島可行性的報告。

1867年,美國國務卿威廉·H·蘇厄德俄羅斯帝國談判阿拉斯加購地案。當年,他認為美國吞併格陵蘭和冰島的想法「值得認真考慮」[79]羅伯特·J·沃克和蘇厄德一樣,都是美國擴張主義的倡導者,他向蘇厄德提交了一份美國海岸調查局英語United States Coast and Geodetic Survey的報告,這是國務卿要求的關於這兩個島嶼的報告。政府於1868年公布《冰島和格陵蘭資源報告》[80]。蘇厄德希望鼓勵美國人支持潛在的購買要約,因此該報告非常積極地描述格陵蘭島的「異常健康」和大量的魚類、野味和礦物質。報告預測,吞併還將鼓勵位於美國東西兩邊領土之間的加拿大加入美國[81]

據報道,1868年,國務卿以550萬美元黃金從丹麥購買格陵蘭島和冰島的談判「接近完成」[82],但蘇厄德並未提出任何報價,可能是因為國會沒有批准收購丹屬西印度群島的條約[79][80][83]安德魯·詹森總統在國會共和黨人中非常不受歡迎,雖然蘇厄德也是共和黨人,但他與詹森的關係使得他的提議不太可能通過[81]

1910年提議

1910年,美國駐丹麥大使莫里斯·法蘭西斯·伊根英語Maurice F. Egan在美國政府內部討論了收購格陵蘭島的提議。根據伊根的朋友、丹麥「重要人士」的建議,美國將用民答那峨島巴拉望島換取格陵蘭島和丹麥屬西印度群島;丹麥則用民答那峨島和巴拉望島換取北什列斯威[84][48][85]

丹屬西印度群島條約

丹屬西印度群島條約英語Treaty of the Danish West Indies附錄
「......下列簽名的美利堅合眾國國務卿經其政府正式授權,榮幸地聲明,美利堅合眾國政府不會反對丹麥政府將其政治和經濟利益擴展到整個格陵蘭島。」 羅伯特·蘭辛,1916年8月4日在紐約簽署,
Thumb
1917年美國占領丹屬西印度群島後,丹麥撤離聖克羅伊島

1902年,美國再次試圖購買丹屬西印度群島,但由於丹麥議會沒有通過條約而失敗[87]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再次計劃購買丹麥西印度群島。丹麥希望美國承認丹麥對整個格陵蘭島的主權。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藍辛提議將這兩個問題結合起來[88]。丹麥將丹屬西印度群島出售給美國,後者更名為美屬維京群島,成為美國的一個非建制領土[89]。條約簽訂後,藍辛發表聲明,確認美國「不會反對丹麥政府將其政治和經濟利益擴展到整個格陵蘭島」[86]

約翰·道格拉斯·哈森在帝國戰爭會議英語Imperial War Conference上提議大英帝國為加拿大購買格陵蘭島,以阻止美國占領該島[90]。1917年,帝國戰爭內閣宣布,即使是友好國家占領格陵蘭島對帝國,尤其是加拿大來說也是不利的,帝國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從丹麥獲得該島的優先購買權[91]。根據湯姆·霍伊姆英語Tom Høyem的說法,英國於1917年從丹麥獲得了優先購買權[92][85],儘管目前尚不清楚「霍伊姆對該文件的解釋是否經得起法律審查」[93]

自1823年以來,美國一直以門羅主義反對外國在美洲擴張主權[24]。蘭辛的聲明是該主義的一個例外,並影響了其他國家[75]。1919年,丹麥要求其他國家承認其對格陵蘭島的主權。英國於1920年9月代表加拿大重申,在出售任何格陵蘭島之前應徵求加拿大的意見[91];法國、日本、義大利和瑞典沒有保留意見[85]。美國正式反對該保留意見[76],並告訴英國「如果丹麥政府希望出售該領土,美國政府不會承認第三國政府擁有優先購買權,因此保留在未來考慮在有具體轉讓提議的情況下可能採取的立場」[91]。丹麥於1921年正式宣布對整個格陵蘭島擁有主權[75]。1931年,挪威再次提出對艾瑞克紅之地的主權要求,但兩年後,常設國際法院作出不利於挪威的裁決,認定該項主權要求已於1814年轉移至丹麥[94][74][76]

皮里鼓勵美國宣稱對格陵蘭島擁有主權[76],他認為不這樣做就違反門羅主義。他希望購買該島以獲得礦產資源,同時隨著空中和海上技術的進步,他還指出應避免外國基地威脅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認為獲得丹麥西印度群島以保衛巴拿馬運河更為重要[48],但在20世紀20年代,主張擴大美國空軍力量的比利·米切爾將軍希望在格陵蘭島和冰島建立美國基地[76]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的工作人員建議他不要提出購買格陵蘭島。美國戰爭部長哈利·H·伍德林表示,該島距離美國的海上或空中航線偏遠。然而,不到一年,1940年4月9日德國入侵丹麥,讓美國政府意識到皮里關於格陵蘭島對美國北極政策的重要性的判斷是正確的[48]。二戰前,該島是彩虹四號計劃的一部分。彩虹四號計劃是一項應對北美被圍困的應急計劃,該計劃中美國同時遭到各個大國從各個方向的攻擊。在彩虹四號計劃中,美國軍隊將先發制人地奪取西半球的所有荷蘭、丹麥和法國領地(包括格陵蘭島),並在當地駐紮,在美國周圍形成防禦圈[95][96][97]。德國征服丹麥後,對格陵蘭島有了強有力的合法主權要求。英國和加拿大也是潛在的外國占領者[48]

由於該島靠近北美大陸,且是唯一已知的冰晶石重要產地,再加上德國在北大西洋天氣戰英語North Atlantic weather war期間試圖利用該島,美國首次將門羅主義應用於北大西洋的歐洲殖民地[98][95][48]。美國派遣武裝的美國海岸巡防隊人員從北地號英語USCGC Northland (WPG-49)登陸並占領格陵蘭英語Greenland in World War II。登陸前,海岸巡防隊隊員正式退役,並重組為一支「志願者」部隊,以實現一種擬制,避免美國入侵該國的指控。其原因是美國是中立國,丹麥政府不同意登陸格陵蘭[99]。1941年4月9日,赫爾和丹麥駐美國大使亨利克·考夫曼英語Henrik Kauffmann簽署《格陵蘭防禦協議》。美方表示,保衛格陵蘭符合門羅主義和1940年哈瓦那法案[100]美國陸軍於1941年7月開始建造布魯伊西部一號,是數個基地中的第一個[99][98]。考夫曼的行為未經政府同意,政府認為該協議無效並召回考夫曼。後來考夫曼留在美國,戰後丹麥政府再次承認「好叛徒」為駐丹麥大使[101][102]

戰後試圖遣離美軍

戰爭結束時,丹麥預計美軍將撤離格陵蘭,但美國表示無意撤離,丹麥對此感到意外。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丹麥官員試圖說服美國撤離該島,但沒有成功。據杰倫·范東根稱,隨後兩國關係緊張,因為儘管丹麥有意願,但「丹麥顯然無法強迫美國撤離格陵蘭」,也沒有任何手段阻止美國進入該領土[103]

1948年春,丹麥放棄勸說美國撤離。丹麥貿易部長延斯·奧托·克拉格在日記中寫道,該國加入北約的部分原因是,由於「美國事實上部分占領格陵蘭(我們無力阻止)」將導致蘇聯將丹麥視為美國盟友,因此丹麥應該從這種關係中受益[104]。一些丹麥人希望,作為北約成員國,加上丹麥是盟友,美國將多邊討論格陵蘭問題[42]或撤離基地,但並未發生[105]

总结
视角

1946年提議

Thumb
1946年,美國國務卿詹姆士·F·伯恩斯向丹麥提出以1億美元換取格陵蘭島

1946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將格陵蘭和冰島列為美國軍事基地三個重要國際地點中的兩個。北約成立時,這兩個島嶼對美國和加拿大的防禦比一些西歐國家更為重要[48][29];格陵蘭位於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最短的極地航線上,大約位於兩座城市中間[106]

1946年,美國向丹麥提出以1億美元(相當於現時的10億美元)的金條收購格陵蘭島。美國參議員歐文·布魯斯特英語Owen Brewster於1945年11月表示,他認為購買該島是「軍事上的需要」。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規劃和戰略委員會於1946年4月確定,收購這一「對丹麥毫無價值」的島嶼對美國至關重要[107]

美國國務院的威廉·C·特林布爾認為,雖然「丹麥很少有人真正對格陵蘭島有經濟、政治或金融方面的興趣」,但擁有格陵蘭島將為美國提供在北極對美國對手發動軍事行動的集結地。他提出了1億美元的價格,並討論了阿拉斯加巴羅角土地的替代方案。如果阿拉斯加交易成功,從1967年開始,丹麥將從普拉德霍灣油田英語Prudhoe Bay Oil Field中受益,此為美國歷史上最豐富的石油發現。1946年12月14日,美國國務卿詹姆士·F·伯恩斯在丹麥外交部長古斯塔夫·拉斯穆森英語Gustav Rasmussen訪問美國時遞交一份備忘錄,提出了1億美元的報價[108][109][107]

備忘錄闡述了美國對考夫曼於1941年達成的非正式協議的立場,該協議規定美國軍隊駐紮在格陵蘭島。備忘錄提出了三種方案:1941年協議的兩種變體——租用格陵蘭島現有的美國基地99年,或美國完全接管該島的防禦工作——或購買格陵蘭島。美國更傾向於購買該島,並認為這樣做對丹麥更有利,因為這將避免對丹麥領土上的美國基地的批評,並節省丹麥支持格陵蘭島的成本[108][110]。美方告訴丹方稱,出售「將是最乾淨利落和令人滿意的」[107]

伯恩斯就此表示:「我們的需求……似乎讓拉斯穆森感到震驚」[107]。該備忘錄確實讓這位丹麥人感到驚訝[108][111];當時有傳言稱美國想要購買格陵蘭島[85],但丹麥政府的立場是美國將撤軍,因為1941年考夫曼協議中規定,該協議將保持有效,「直到達成協議,結束對美洲大陸和平與安全的當前威脅」。丹麥政府明白,威脅是世界大戰[112][108];且不知道美國認為這還包括來自蘇聯的戰後威脅[108]。該條款被稱為考夫曼協議的「第十條」,規定雙方必須同意終止該協議[102][100]

拉斯穆森拒絕了上述三個選擇,並返回丹麥[108][113]。他告訴美國駐丹麥大使約西亞·馬維爾,「雖然我們欠美國很多,但我不覺得我們欠他們整個格陵蘭島」[111]。美國的提議令拉斯穆森感到驚訝,因為考夫曼的言辭含糊其辭,他和一位美國國務院的朋友主張美國在格陵蘭駐軍,但沒有完全告知丹麥政府[114][111]。考夫曼在他的報告中儘量淡化美國眾議院提出的接管或購買提議的重要性,稱美國政府認為這個想法很荒謬,但事實並非如此[115]。他也沒有傳達1945年美國提出的戰後保留島上基地的提議的重要部分。1946年,拉斯穆森訪問華盛頓,希望廢除1941年的協議。由於考夫曼的口是心非,他不明白為何丹麥政府此前在這方面的提議沒有得到任何進展[114]

1947年1月,《時代》雜誌報道了美國軍方對格陵蘭島的購買興趣,稱蘭辛放棄美國對「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和固定航空母艦」的所有權是錯誤的。該雜誌預測,格陵蘭島「在未來幾年內將與阿拉斯加一樣有價值」,用於國防。《時代》雜誌指出,儘管丹麥有民族自豪感,但「丹麥欠美國投資者7000萬美元」,而該國美元短缺[116][42],哥本哈根有傳言稱,該島的價格將達到10億美元(即現時的110億美元),幾乎是丹麥從馬歇爾計劃獲得的援助的四倍[42]

出售格陵蘭島可能會讓丹麥更容易恢復傳統的中立立場,並為該國提供戰後急需的資金[42]。然而丹麥所有政黨聽到傳言後均拒絕出售該島[112]。詹斯·松德魯普在1947年的預算辯論中表示:

報紙上一直有傳言說美國希望收購格陵蘭島。可以說,美元霸權即將成為所有領域的主要因素。我不知道有任何關於購買格陵蘭島的計劃,但我認為我們肯定不會在這方面採取任何行動。如果格陵蘭人希望建立另一種關係或脫離格陵蘭島,那就另當別論了,但在這方面,任何形式的金融交易都是不可能的。[註 3][115]

拉斯穆森在辯論中回應說,這個想法很荒謬,並表示丹麥不願以任何方式割讓格陵蘭島的主權[114]。西印度群島僅是丹麥人的一項投資,但從 19世紀丹麥黃金時代開始,他們將包括格陵蘭島在內的丹麥在北大西洋的海外殖民地視為其維京歷史和民族認同的一部分[117]。該島對丹麥來說就像英國對英屬印度的統治一樣,丹麥人對其人民有一種家長式的、「白人的負擔」式的責任感。雖然格陵蘭島對丹麥經濟沒有貢獻,但丹麥計劃在格陵蘭擴大貿易和資源開採[42]

美國提出購買格陵蘭島,等於告訴丹麥,格陵蘭不可能永遠離開[24][118][102]。丹麥直到十年後才完全理解該島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丹麥政府本身的國家安全觀更加狹隘,並沒有將格陵蘭島視為其一部分[119]。1941年協議的法律地位尚未確定,美國仍在敦促購買,丹麥拒絕了這一提議,直到1960年代,事態才得以維持原狀[111][108][120]

1947年11月丹麥議會選舉後,漢斯·赫托夫·漢森的新政府延續並擴大了考夫曼的兩面策略[121]。丹麥政府對公眾堅稱美國將如預期那樣撤出格陵蘭。赫德托夫特政府對美國表示,其個人立場是美國將繼續駐紮該島。其個人立場是說服美國撤軍[121][122]。考夫曼同樣繼續推行自己的個人議程[121]。丹麥政府在一點上並不兩面:它不會直接將格陵蘭割讓給外國[121][122]

馬維爾告訴拉斯穆森說,他不應該做任何會導致拉斯穆森與伯恩斯會面時發生的事被洩露的事[119]。作為自身策略的一部分,丹麥政府向公眾隱瞞了美國的利益[122]。1947年的報價一直保密到1970年代,1991年《日德蘭郵報》對此進行了報道[107]

冷戰與1955年提議

Thumb
1958年圖勒空軍基地的一架美國空軍攔截機

1950年,一位學者寫道,儘管丹麥官方否認美國購買格陵蘭島的傳聞,但由於格陵蘭島對丹麥來說花費巨大,且具有戰略重要性,「將該島出售給美國的可能性仍然很大」[85]

戰後的丹麥無力保衛比本土面積大50倍、冰雪覆蓋的島嶼格陵蘭[29][23][22][118]。1951年4月,丹麥和美國簽署了《格陵蘭防禦協議》。該協議取代了1941年的協議,允許後者保留其在格陵蘭的軍事基地,並在北約認為必要時建立新的基地或「防禦區」。美軍可以自由使用和在這些防禦區之間移動,但不能侵犯丹麥在格陵蘭的主權。只要北約條約仍然有效,那麼協議就有效[123][124]。丹麥認識到,即使沒有該協議,格陵蘭島也會與美國更加親近,無論是作為名義上的獨立國家,還是像波多黎各那樣與美國建立聯繫[125]。五角大廈告訴總統德懷特·艾森豪,丹麥人「非常合作,允許美國在格陵蘭島採取相當大的自由行動」。一位丹麥學者後來撰文指出,冷戰期間該國對該島的主權是虛構的,而美國才是事實上的行使主權[42]。英國廣播公司撰文稱,1951年協議「實際上給了美國一切它想要的東西」[118]。1955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還是向艾森豪提議,美國應該再次嘗試購買格陵蘭島,並寫道:「主權是確保一塊領土及其資源在需要時可用於軍事用途的最堅實基礎。美國對格陵蘭島的主權將消除人們對其無條件提供軍事基地的任何疑慮」。[126]

1953年左右,美國在藍鳥行動英語Operation Blue Jay中在格陵蘭島北部建造圖勒空軍基地[127]。自1959年起,格陵蘭島成為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一部分[18]。圖勒基地僱傭了1,000多名格陵蘭人[29],並有近10,000名美國人員,與約50個其他美國基地[128]執行的任務包括追蹤GIUK缺口中的蘇聯潛艇[28]世紀營英語Camp Century是一項極地工程實驗,預示月球殖民化。被取消的冰蟲計劃英語Project Iceworm將在冰下部署600枚民兵導彈[106]

隨著葡萄牙帝國的萎縮,擁有格陵蘭島的丹麥帝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129]。1970年代,副總統納爾遜·洛克菲勒建議購買格陵蘭島進行採礦[130]。洛克菲勒的演講撰稿人約瑟夫·E·佩爾西科於1982年在其著作《帝國洛克菲勒》(The Imperial Rockefeller)中首次公開報道了這一提議[131]。1975年,C.L.蘇茲伯格撰文肯定了美國的普遍立場,即格陵蘭島「必須受到門羅主義的保護」,並認為該島不可能獨立運作,指出「25%的島民患有性病[129]。1990年,帕特·布坎南表示,美國擴張到包括格陵蘭島「並不是一個瘋狂的夢想」,只需要「耐心」[132]

冷戰後,美國對格陵蘭的興趣急劇下降[128];北美防空司令部雷達被廢棄,「但美國最北端的空軍基地圖勒擁有傳感器網絡,可以提供導彈預警和太空監視與控制」[7]。自2004年以來,圖勒一直是美國唯一的基地,駐紮數百名美國人[7]。據報道,冷戰後美國對該島的冷淡令許多格陵蘭人感到失望[128];直至2004年,美國資助氣候研究和獎學金的提議仍未成功[133]

21世紀

21世紀初,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加大了對格陵蘭和北極地緣政治的關注[7][128]。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和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出席了2010年北極五國英語Arctic Five會議[133]。拉斯穆斯·尼爾森在2019年表示:「過去幾年,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格陵蘭)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有所提高。你可以感覺到美國真的開始意識到北極的現實——一部分是因為俄羅斯,另一部分是因為中國」[134]

Thumb
2020年,美國60多年來首次在格陵蘭開設領事館

美國駐丹麥大使詹姆士·P·凱恩英語James P. Cain於2007年撰文稱,格陵蘭獨立是不可避免的。美國有機會影響一個新國家的結構,因此應做好準備,在格陵蘭獲得自治後直接與格陵蘭溝通。凱恩寫道,美國正在進行的教育、文化和科學項目加強了與未來國家的關係,並將中國排除在外[133][135]

格陵蘭島對美國和北約安全仍為重要[48]海軍戰爭學院的華特·伯布里克在2019年表示:「誰控制了格陵蘭島,誰就控制了北極。它是北極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要地」[31]。美國強調格陵蘭島位於北美的地理位置[133],美國外交和軍事官員以及美國地質調查局頻繁訪問該島[134]。2018年,美國重建了負責北大西洋的美國第二艦隊[7];伯布里克提議將艦隊駐紮在格陵蘭島[136],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約翰·魯德英語John Rood簽署一項投資兩用基礎設施的協議。哥本哈根大學的亨里克·布賴滕巴赫表示,格陵蘭對該協議表示歡迎,這是美國日益重視保衛北美的一部分[137]。根據《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美國可能在該島建造新的戰略北極港口[28]

2019年,格陵蘭請求美國進行空中勘測。該計劃在川普政府的購買計劃之前實施,但實施時間晚於川普政府,美國海軍使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加達進行勘測,美國地質調查局對數據進行解讀,以尋找礦產資源[138]。2020年4月,格陵蘭接受了1210萬美元的美國撥款。2019年12月,丹麥批准川普政府在格陵蘭設立領事館的請求。領事館於二戰期間首次設立,1953年關閉,於2020年6月重新開放[139][140],此前一天,川普政府宣布將建造一支新的破冰船隊。華萊士北極安全研究所的尼克·索爾海姆表示,這兩項行動「是我們過去40年來在北極政策方面所做的最重大的事情」[141]

唐納·川普的提議

自2019年以來,揭示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其第一任期內強調美國應該控制格陵蘭島,且自2025年其第二任期就任以來提及更為頻繁[142][143]。據報道,他認為擴大美國不僅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也是加強其作為總統的歷史遺產的一種方式,類似於前任威廉·麥金萊為美國獲取新領土的方式[144]

第一任期

Thumb
2019年8月,川普取消對丹麥的國事訪問,原因是梅特·費德瑞克森(左)發表言論稱購買格陵蘭島的可能性「是荒謬的」。[145]

據報道,川普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討論收購格陵蘭島的問題[144]隆納·蘭黛向川普建議美國購買格陵蘭島,並提出充當與丹麥政府的秘密渠道。川普後來聲稱這個想法是他個人的靈感,並指派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對其進行研究。博爾頓指派費歐娜·希爾英語Fiona Hill (presidential advisor)制定該提案,組建了一個小團隊討論各種方案,並與丹麥大使進行了秘密會談。川普多次建議用聯邦資金讓波多黎各購買格陵蘭島,並討論用該島換取領土。川普後來在接受《紐約時報》記者彼得·貝克和蘇珊·格拉瑟採訪時表示,他對這筆交易很著迷,因為該島的面積很大,他認為這是一筆偉大的房地產交易,將確保他在歷史上的地位[70][146]

川普與高級顧問[147][148]和參議員湯姆·柯頓討論了購買格陵蘭島的想法,後者於2018年8月向丹麥大使拉爾斯·格特·洛斯提議購買該島[149][150]。2019年7月,澳洲地質學家葛瑞格·巴恩斯在白宮與 20 名政府官員討論了該島的稀土問題[66]。據報道,包括海洋和國際環境與科學事務局英語Bureau of Ocean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nd Scientific Affairs在內的支持收購的人士討論了擴大美國與該島的夥伴關係,包括可能的收購。一位官員表示,美國對格陵蘭島的補貼可以比丹麥多得多[31];截至2020年1月,這筆補貼還不到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年度預算[151]。柯頓表示,他向總統建議購買格陵蘭島是因為該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和巨大的經濟潛力[150]

2019年8月,《華爾街日報》報道川普的討論,格陵蘭總理金·基爾森、格陵蘭外交部長安妮·隆·巴格爾英語Ane Lone Bagger丹麥議會的格陵蘭代表、丹麥首相梅特·費德瑞克森、前首相兼反對黨領袖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以及其他政黨的成員都拒絕出售提議。他們的聲明從簡單的外交評論到強烈拒絕,稱出售格陵蘭及其人民的想法「完全荒謬」。一些人認為川普的提議一定是個笑話[147][152]。已經在格陵蘭的費德瑞克森稱「這是一場荒謬的討論」[24],因為「格陵蘭是非賣品。格陵蘭不是丹麥的。格陵蘭是格陵蘭人的」[153][154]。丹麥首相強調丹麥希望繼續保持密切的丹麥與美國關係,並表示願意增加美國的軍事存在[24]

2019年8月20日,川普取消了美國對丹麥的國事訪問計劃,原因是費德瑞克森發表拒絕出售格陵蘭可能性的言論[155]。此前不久,美國駐丹麥大使卡拉·桑茲英語Carla Sands在推特上發文稱「丹麥已準備好迎接美國總統川普的訪問!我們是夥伴、盟友、朋友」[註 4],據報道,這讓丹麥政府感到驚訝和困惑[156]。丹麥政府迅速表達了對美國政策的支持,包括北極政策[42];次日,費德瑞克森邀請美國在北極事務上「加強合作」[157]。在重申格陵蘭島是非賣品後,費德瑞克森用英語重申了她關於美國聯盟重要性的聲明,以確保美國官員聽到她的言論[24]。丹麥安撫大國的嘗試顯然奏效[42];當天晚些時候,美國國務卿麥克·龐培歐致電丹麥外交部長耶佩·科福德英語Jeppe Kofod,讚揚丹麥與美國在北極地區的合作以及兩國之間的聯盟關係。雙方還確認了加強該地區合作的意圖[158][159]。丹麥分析師克里斯蒂安·穆里岑表示,龐培歐幫助費德瑞克森「與川普和解」,避免了「對丹麥來說正在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的問題[35]

一名駐北京的外交官表示,川普提出購買格陵蘭島時很可能想到了中國[13]博·利德加德英語Bo Lidegaard表示,總統的意向表明「美國無意離開……格陵蘭對此無能為力。丹麥也無能為力」,自1941年以來也是如此。他補充說:「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現狀,最終由最強大的國家來做決定」,而中國和俄羅斯是更糟糕的選擇[160]。」哥本哈根大學的安德烈亞斯·博耶·福斯比表示,川普的意向「向中國和丹麥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即格陵蘭島是美國專屬戰略區的一部分」[13]。丹麥皇家海軍前負責人尼爾斯·王海軍上將表示:「川普的做法可能有點古怪,但它確實向俄羅斯和中國發出了一個嚴肅的信號——不要在格陵蘭島問題上惹我們。這將徹底改變遊戲規則[161]。」

美國購買格陵蘭島的支持者在官方文件中沒有提到格陵蘭獨立運動,以避免惹惱丹麥人[31]。因為格陵蘭島可以宣布獨立,所以它可以與美國結盟。奧爾堡大學的烏爾里克·普拉姆·加德說:「川普能夠購買格陵蘭島的唯一方法就是給他們一個他們無法拒絕的提議[7]。」丹麥皇家國防學院英語Royal Danish Defence College的喬恩·拉貝克-克萊門森預測丹麥的談判會很艱難。他預計格陵蘭島將向丹麥和美國尋求外交和經濟利益,格陵蘭和美國可能會進行雙邊談判[32]。《倫敦全球主義者》同意他們應該在沒有丹麥的情況下進行談判,並建議「美國應該明確表示……這項(補貼)將大幅增加,無論這種手段多麼生硬和不體面[151]」。

奧胡斯大學的托爾斯滕·博林·奧爾森表示,格陵蘭人可以在與丹麥談判時利用美國加入的可能性[42]。《塞米西亞克報》主編保羅·克拉魯普表示,美國的利益引發了一場新的國內辯論,可能導致該島變得更加自治或獨立於丹麥。他說,格陵蘭人不想向美國出售,而是希望作為平等夥伴進行合作,建議川普訪問該島而不是丹麥進行談判。雖然大多數格陵蘭人更喜歡丹麥而不是美國,但大多數人更喜歡後者而不是中國[128]。另一位格陵蘭人希望川普的利益能讓丹麥「醒悟過來,對格陵蘭表示一些尊重。很多丹麥人認為這裡的每個人都只是喝醉的因努伊特人。但現在美國想買下我們,也許他們能看到這裡有很多價值」[161]。而第三者表示,「數百年來,丹麥人從格陵蘭島賺取了數十億克朗」,卻忽視了格陵蘭人,並希望美國的關注能讓丹麥在與丹麥談判時擁有更多籌碼[154]

克拉魯普說,格陵蘭人也對丹麥在沒有他們參與的情況下討論格陵蘭島感到憤怒。雖然川普需要「改變態度」,但克拉魯普希望總統的利益能改變該島的政治局勢[128]。在格陵蘭政客中,丹麥議會議員阿賈·開姆尼茨·拉爾森英語Aaja Chemnitz Larsen表示,由於川普的存在,丹麥政府已經對格陵蘭島採取了不同的態度。加德說,費德瑞克森的「格陵蘭不是丹麥的。格陵蘭是格陵蘭的」聲明是丹麥總理第一次表示該島對外交或安全問題有一定的控制權[154]納萊拉克黨英語Naleraq佩萊·布羅伯格英語Pele Broberg表示,由於美國願意取代丹麥的補貼,格陵蘭有了另一種選擇,可以避免丹麥對格陵蘭獨立的漠不關心。在拒絕購買的同時,他說丹麥並不比美國好,美國已經可以在格陵蘭為所欲為。他提議格陵蘭根據丹麥法律啟動獨立程序,並直接與美國談判,爭取美國的軍事和財政支持[162][163][164]民主黨人斯汀·林格表示同意,並表示格陵蘭應利用川普的提議,擺脫丹麥的補貼[165]

Thumb
丹麥議員索倫·埃斯珀森英語Søren Espersen指控格陵蘭財政部長維圖斯·庫賈基索克(如圖)繞過丹麥,與美國官員就該島的未來進行秘密談判。

合作黨英語Cooperation Party的蒂莉·馬丁努森不同意用其他國家的補貼取代丹麥的補貼,並警告稱,與美國結盟將給格陵蘭島的教育和醫療保健帶來風險[165]前進黨認為布羅伯格的提議不合適,並表示格陵蘭需要在沒有任何補貼的情況下獨立,該島應該與丹麥和美國進行更多合作。阿塔蘇特黨英語Atassut表示,留在丹麥王國是更好的選擇,因為與美國結盟將失去補貼、其他丹麥援助和議會代表權等好處[166]丹麥人民黨的索倫·埃斯珀森稱布羅伯格想脫離丹麥王國的想法很天真,並表示格陵蘭獨立後「美國會一口吞下格陵蘭」,不會取代丹麥的補貼。丹麥社會自由黨前外交部長馬丁·利德高也建議格陵蘭不要與美國談判補貼,因為「美國不是那種無償給予物資的國家」[167]。因努伊特人北極會議前主席阿卡魯克·林格反對與美國結盟,稱美國提議是對丹麥主權和格陵蘭獨立的攻擊[168]

格陵蘭島民希望川普的利益宣傳能增加外界對格陵蘭的投資和旅遊業[169]努克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報告稱,川普提出提議後一周內,國際諮詢量從一年一兩次增加到十次[170]。克拉魯普表示,川普總統「幫了我們一個大忙,他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格陵蘭。這是我們能得到的最好的廣告」。克拉魯普說,該島需要美國的投資和機場、道路和美國航線的補貼,這也將使格陵蘭更加獨立於丹麥[128]。在總統開玩笑說他不會在格陵蘭建造川普大廈後,北歐旅行社發現人們對該島旅遊業的興趣明顯增加[171][24];克拉魯普說,格陵蘭人很喜歡這個笑話,並將其解讀為川普說他不想摧毀格陵蘭文化[128]。格陵蘭旅遊局在其網站上列出了川普的提議以及美國之前對該島的興趣[172]

馬丁·利德加德[167]、《周末報》[30]、Breitenbauch和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英語Danis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漢斯·莫里岑等人表示,川普迫使丹麥不再像往常一樣忽視格陵蘭,並將兩者分開看待[14]。基爾森和費德瑞克森可能會支持增加美國基地[24];Breitenbauch表示,由於美國是丹麥最重要的安全夥伴,川普可能要求丹麥在履行威爾斯峰會宣言(國防開支占GDP的2%)和保留格陵蘭之間做出選擇,這對丹麥來說是一場噩夢[125][14]。Breitenbauch表示,無論格陵蘭島是獨立還是隸屬於丹麥或美國,美國都將繼續保持軍事優勢,並限制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國投資[125]

重新開放領事館增加了美國對島民的影響力[42],這也符合凱恩2007年提出的與格陵蘭直接溝通的提議[133]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表示,重新開放領事館是「政府加強我們在北極地區參與的努力的頂峰」[139]。拉森在2019年10月表示,領事館是「美國大規模魅力攻勢和外交『軟實力』的一部分」,由於丹麥忽視其在格陵蘭的責任,該島的大多數人可能會在五到十年內支持美國吞併[173]。埃斯珀森11月指責格陵蘭財政部長維圖斯·庫賈基索克與美國官員進行秘密雙邊談判,無視丹麥對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權威。作為「美國魅力攻勢」的一部分,埃斯珀森表示,自2007年凱恩的提議以來,各國大使「有條不紊地為格陵蘭宣布獨立的那一天做準備——這樣美國就可以同時占領該島」。他要求格陵蘭在丹麥和美國之間做出選擇[174]。庫賈基索克否認了這一說法,並表示他與美國會晤的日程安排是公開的。馬丁·利德加德在批評埃斯珀森不信任該島官員的同時表示,美國「對……格陵蘭和北極有著強烈的興趣」[175]

川普於2021年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在《華爾街日報》於2019年8月公開洩露該提案後,丹麥政府「失去了政治勇氣」[70]。川普任命的美國北極研究委員會英語United States Arctic Research Commission官員湯姆·丹斯在2025年表示,他在格陵蘭島工作到川普第一屆政府的最後一天[135]

第二任期

美國之音關於川普希望在2025年1月第二任總統任期開始時獲得格陵蘭島的報道[176]

拜登政府鼓勵西方國家在格陵蘭島進行礦業投資。2024年,美國和丹麥官員多次告訴地質學家巴恩斯的公司Tanbreez Mining(該島最大的稀土礦床的開發商),不要將該項目出售給中國開發商。據報道,Tanbreez將該項目出售給美國Critical Metals公司,價格遠低於中國人的出價。美國的壓力類似於美國阻止中國在非洲銅帶影響力的類似努力[177]

在川普2024年11月再度勝選的前一周,為可能的過渡做準備的組織「美國時刻」的聯合創始人尼克·索爾海姆就收購格陵蘭島發表了演講,並告訴與會者川普對這個想法非常認真。據報道,他引用了《宅地法》,暗示政府將鼓勵美國人在該島定居[135]

選舉後不久,川普的盟友眾議員邁克·柯林斯英語Mike Collins (politician)選舉團地圖上貼出一張格陵蘭島的照片,指其在「2029計劃」中投票給共和黨,暗示川普將在第二任期內再次競標購買格陵蘭島[178]。「購買格陵蘭島」出現在新一屆政府在大選後準備的一份外交政策目標清單上[144],過渡團隊開始與私營企業討論在格陵蘭島的商業機會[179],其中包括 Critical Metals 公司[177]。加德表示,格陵蘭島曾與前兩屆美國政府討論過他們的關係,並意識到「美國永遠不會離開」[118]

2024年12月22日,川普在「真實社交」上發帖稱,美國「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島是絕對必要的」,理由是出於「國家安全」和「全世界的自由」[180][181][182]。他還宣布任命肯·豪​​厄里英語Ken Howery為駐丹麥大使;豪厄里曾任美國駐瑞典大使[183]。唐納·川普的兒子艾瑞克·川普在X上發帖,配文「我們回來了!!!」,並將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和加拿大的地圖輪廓圖作為模擬亞馬遜購物車中的商品展示,同時還附上了一張他父親打開手機屏幕查看手機的圖片[184]。格陵蘭總理穆特·博魯普·埃格德回應上述言論時寫道:「格陵蘭島是我們的。我們不會出售,也永遠不會出售。我們絕不能輸掉我們長期爭取自由的鬥爭」[185]。丹麥的費德瑞克森重複了她2019年的言論。丹麥國防部長特羅爾斯·倫德·波爾森英語Troels Lund Poulsen在川普發表評論後宣布,格陵蘭的國防開支將增加「數億克朗」(8.76億至87億美元)[186]

Thumb
2024年12月前的丹麥皇家紋章
Thumb
2024年12月啟用的丹麥皇家紋章,其中代表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的元素更為突出

2025年,丹麥國王費德瑞克十世在其首次演講中似乎駁斥了川普提出的擁有格陵蘭島的提議[187]。他表示:「我們團結一致,每個人都致力於丹麥王國,從南什列斯威的丹麥少數民族一直到格陵蘭島。我們屬於彼此。」 王室還下令修改丹麥皇家紋章,將格陵蘭島納入紋章中,使其更加醒目[188]

「人們甚至不知道丹麥是否擁有對此的任何合法權利,但如果他們擁有,他們就應該放棄,因為我們需要它來保障國家安全。」[註 5]
2025年1月6日唐納·川普海湖莊園發言,[189]

在川普發表關於格陵蘭島的聖誕節致辭後,格陵蘭財政部長艾瑞克·延森邀請川普訪問該島(以Siumut主席的身份,而非代表政府)[190]。1月7日,小唐納·川普抵達格陵蘭[191],但並未與延森或格陵蘭政府會面[190]。他的嚮導是支持川普的島民約爾根·博阿森,他打算以親美的政綱參加2025年4月的選舉[135],儘管他也表示反對美國收購格陵蘭島[192]

小川普先於其父在佛羅里達舉行新聞發布會。川普在會上宣布,如果丹麥拒絕將格陵蘭劃歸美國領土,他將對丹麥徵收「非常高」的關稅。川普質疑丹麥在格陵蘭主權的法律地位,並以國家和經濟安全原因為由,拒絕排除對丹麥採取經濟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193][194][195]。埃格德敦促格陵蘭人保持冷靜:「昨天的聲明當然令人擔憂。然而,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有必要不倉促行事」[196]。川普可能會動用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提高丹麥商品的關稅,例如諾和諾德的藥物奧澤匹克[118];2024年的一項研究估計,如果美國對歐盟進口產品徵收10%的關稅,丹麥的GDP將下降3%[197]。相反,與丹麥就格陵蘭島達成的協議可能包括為丹麥藥品提供優惠的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待遇[198]。1月16日,諾和諾德、維斯塔斯嘉士伯等丹麥主要公司的執行長在國務部召開危機會議,討論這一局勢[199][200]

小川普抵達努克受到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其中一些人反對吞併,但他們還是參加了會議,因為「有來自美國的客人令人興奮」[201]。唐納·川普打電話記錄了小川普在漢斯·埃格德酒店與努克當地居民(包括無家可歸者和其他社會弱勢群體居民[202]以及一名努克毒販[203])共進午餐的情景。在午餐中,川普宣稱格陵蘭「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美國會「善待你們」[204]。布魯格塞尼(Brugseni)超市的員工證實,小川普的公關團隊在超市外向人們分發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並為這些人提供了在酒店的免費午餐,其中幾位還出現在小川普訪問的宣傳照片中;一位當地與會者說,小川普的團隊邀請他到當地最好的餐廳吃飯[202]。小川普表示,丹麥人對格陵蘭人有種族歧視,並且待遇很差,他同意開姆尼茨和洛克的觀點[205]。1月14日,與川普有關聯的「尼爾克男孩」也來到哥特哈布,向當地人分發美元鈔票[206]

費德瑞克森的首要任務是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因為80年來「格陵蘭地圖」易貨貿易對丹麥安全至關重要,而美國也是丹麥最大的貿易夥伴[9]。費德瑞克森請求與川普會面[207]。丹麥政府私下向川普助理重申格陵蘭島不會出售,但將討論增加美國軍事存在或任何其他要求。丹麥希望說服川普,美國無需擁有格陵蘭島[208]。1月15日,費德瑞克森與川普進行了45分鐘的電話交談[209]。隨後費德瑞克森表示:「沒有理由相信[...]川普在關於他對格陵蘭島日益增長的興趣的言論中不是認真的[210]。」兩天後,外交大臣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告訴《政治報英語Politiken》:「我並不認為她進行那次談話是件好事,因為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211]。」《金融時報》報道稱,「五位聽取了此次通話簡報的現任和前任歐洲高級官員表示,通話結果非常糟糕」。其中一位官員表示,「通話意圖非常明確,他們想要(格陵蘭島)。」另一位官員則表示,「丹麥人對此感到非常恐慌」。據消息人士透露,川普威脅要對丹麥徵收「定向關稅」。費德瑞克森辦公室表示,「不認可匿名消息人士對通話內容的解讀」[212]

美國聯邦參議員約翰·費特曼表示,雖然他反對「武力奪取(格陵蘭島)」,但採用與路易斯安那購買案阿拉斯加購買案相同的模式進行收購將是「合理的對話」[213]阿拉斯加州的聯邦參議員丹·蘇利文表示,「如果價格合適,而且丹麥人願意出售」,他願意支持其所屬的州購買格陵蘭島,並認為兩者具有相同的優勢[214]科羅拉多州州長賈雷德·波利斯表示,「如果這是格陵蘭人民的選擇」,他願意接受該提議[215]。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表示,雖然他支持美國吞併格陵蘭島的最終目標,但他不同意川普的處理方式,並認為需要採取更敏感、更微妙的方式[216]。格陵蘭議會議員庫諾·芬克爾重申格陵蘭島的目標是獨立,同時表示與美國和丹麥簽署共同框架協議是可能的[217][135],並指出「格陵蘭的經濟需要多元化……因此,小唐納·川普,甚至他的父親和其他(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成員,都作為訪客在格陵蘭受到熱烈歡迎……未來或許還會以更正式的方式進行訪問」[218]。1月11日,丹斯抵達努克,芬克爾和博阿森與丹斯會面[219]。2025年1月30日,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證實,川普表示他想購買格陵蘭島,並表示「這不是玩笑」。川普相信丹麥最終會讓步[220]

川普和美國官員的聲明引發了《哥本哈根郵報英語Copenhagen Post》所稱的丹麥「普遍擔憂」[221]。費德瑞克森於1月9日會見反對派領導人,討論此次危機。反對派議員拉斯穆斯·賈洛夫批評她關於「格陵蘭屬於格陵蘭人」並掌控其未來的立場,稱費德瑞克森應該更明確地聲明丹麥反對美國吞併格陵蘭[197]。丹麥議會所有左翼政黨都支持格陵蘭獨立,而右翼政黨內部則存在分歧[222][223]。丹麥人民黨領袖莫滕·梅塞施密特英語Morten Messerschmidt譴責「格陵蘭幻想家」,並表示格陵蘭人更喜歡丹麥的社會項目,而不是美國的項目:「格陵蘭永遠不會獨立。我們不妨這麼說。格陵蘭永遠都不會獨立。」他還補充說,川普必須與丹麥談判,而不是格陵蘭[205]。1月14日,梅塞施密特參加了在海湖莊園舉行的親以色列會議,但並未就此事與川普會面,而是與川普的前妻馬拉·梅普爾斯進行了交談[224]

紅綠聯盟表示,丹麥應暫停一項允許美國軍隊進入丹麥領土的2023年協議。費德瑞克森領導的社會民主黨發言人拒絕了這一提議,並表示美國對北約和丹麥安全至關重要[225]。1月17日,丹麥外交部前高官裴德盛發表講話,稱這種情況「史無前例」,而前首相赫勒·托寧-施密特的特別顧問諾亞·雷丁頓則將國際社會對丹麥的壓力與2005年《日德蘭郵報穆罕默德漫畫風波期間的壓力進行了比較[226]

川普的提議讓格陵蘭能夠利用美國和丹麥互相對抗。前丹麥國防情報局官員雅各·卡爾斯博表示:「川普絕對是在利用格陵蘭的獨立訴求。我很容易就能預見到,格陵蘭在即將到來的選舉後脫離丹麥。」南丹麥大學的彼得·維戈·雅各森表示,如果川普提供的資金超過丹麥目前的補貼,「我很容易就能想像,大多數格陵蘭人會宣布獨立」[179]。格陵蘭內閣部長納賈·納撒尼爾森英語Naaja Nathanielsen表示,多年來,格陵蘭政府一直在尋求與美國或歐盟加強合作,她較少向丹麥媒體談論格陵蘭島的自然資源、強制宮內節育器事件英語Spiral case,以及格陵蘭兒童與丹麥父母分離的問題。她表示,格陵蘭將利用川普的利益在丹麥乃至全世界引發的廣泛關注來解決這些醜聞[227]。納撒尼爾森在《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重申「我們不是丹麥人,也不是美國人」,並要求美國增加採礦和基礎設施投資,並指出加拿大和英國公司持有大部分許可證[228]

加德表示,丹麥現在可能願意在格陵蘭獨立後繼續補貼一段時間。2025年1月9日,川普寫道:「格陵蘭人民很想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丹麥或許不喜歡。但那樣的話,我們對丹麥就不太滿意了[註 6]。」布羅伯格在聲明反對加入美國的同時,也表示川普對格陵蘭的關注證實了該島的重要性,其他國家可以幫助格陵蘭獨立[192]。他說,島上許多丹麥專業人士不會說格陵蘭語,獨立的格陵蘭會教授英語而不是丹麥語:「那麼,無論是美國人、英國人,還是第三個說英語的人成為醫生或老師,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到那時,你們就能真正地互相交流了[註 7][5]。」1月11日,格陵蘭議會所有五個政黨的領導人都拒絕了加入美國的想法,但表示有意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229]

Thumb
邊界絕不能以武力改變。這一原則適用於所有國家,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在與歐洲夥伴的會談中,我們對美國最近的言論感到不安。顯而易見的是:我們必須團結一致。[註 8][230]
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2025年1月8日
Thumb
尊敬的川普總統:
請仔細聽好。格陵蘭島八百年來一直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它是我們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可出售。讓我用您可能理解的話來說:川普先生,滾蛋。[註 9]
丹麥人民黨歐洲議會議員安德斯·維斯蒂森英語Anders Vistisen於2025年1月21日在歐洲議會發表的聲明[231][232][233][234][235]

一些歐洲領導人也對川普日益堅定地吞併格陵蘭島表示擔憂。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代表俄羅斯聯邦發言,宣稱北極是「我們國家利益區」,並表示俄羅斯反對改變現狀[230]。法國外交部長尚-諾埃爾·巴羅警告川普不要威脅歐盟邊界[236]。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在X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美國最近的言論令人感到不安」[230]。此外,挪威首相約納斯·加爾·斯特勒[237]、瑞典首相烏爾夫·克里斯特松[238]和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239]也對川普政府的收購意願做出了負面反應。

鄧迪大學法學院的雅各·哈特曼寫道,即使丹麥議會投票反對格陵蘭獨立,丹麥也無法阻止格陵蘭分裂,因為該島有權單方面宣布獨立,而美國很可能會承認獨立[4]。格陵蘭總理埃格德取消了原定與費德瑞克十世的會面,原定會面時間與小川普訪問日期一致,官員們將此歸咎於日程安排衝突,但《哥本哈根郵報》指出這「並非正常現象」[240][241]。與國王的會面不久後重新安排,比最初計劃晚了四個小時;王室歷史學家塞巴斯蒂安·奧爾登-約爾根森表示,埃格德重新安排會面是為了證明他沒有「向丹麥低頭」[11]。在1月10日原定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費德瑞克森和埃格德表示,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也沒有與他們聯繫。「維持現狀不是一種選擇」,後者說道:「格陵蘭是格陵蘭人民的。我們不想成為丹麥人,也不想成為美國人。我們想成為格陵蘭人。」但他理解美國對其島嶼的戰略利益。埃格德表示,他希望能夠在沒有丹麥大使在場的情況下與外國領導人對話[242]。《政治報》的伊莉莎白·斯瓦內認為,埃格德最近語氣有所緩和,形容他的語氣是「是的,我們想要獨立,但這是長遠的」[118]馬克·萊博維奇英語Mark Leibovich寫道,埃格德似乎不知所措,對川普突然引起全球對他和他的島嶼的巨大關注感到遺憾[243]

費德瑞克森認為美國對格陵蘭的興趣是積極的,因為這促使格陵蘭島和丹麥重新評估彼此。她表示,格陵蘭島的獨立願望「合法且可以理解」,但她希望格陵蘭島留在丹麥王國境內[242][244][245]。加德表示,費德瑞克森與前幾屆丹麥政府不同,並不完全反對丹麥與格陵蘭島簽署《聯合北極協議》。這位學者表示,考慮到與川普的討論,她可能會認為與格陵蘭島保持更寬鬆的關係比完全失去丹麥在北極的角色更好[118]。丹斯和博阿森於1月13日前往美國[219],此前他們組織了一個格陵蘭代表團參加唐納·川普的第二次就職典禮[135],而布羅伯格則參加了議會為川普就職演說而設立的觀禮派對,以防總統提及格陵蘭島。但布羅伯格仍然對川普的興趣表示歡迎,因為這既增加了該島的價值,也用萊博維奇的話說「嚇壞了丹麥」[243]。1月26日,費德瑞克森與其他北歐領導人共進晚餐,1月28日會見蕭茲、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和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討論這場危機[246]

美國空軍退役將軍菲利普·布里德洛夫援引西北航道、GIUK缺口和導彈防禦系統表示:「確保格陵蘭島向西方傾斜至關重要」。前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表示,美國無需擁有該島即可實現這一目標,並對美國和丹麥之間「粗暴的公開對話」表示譴責,但他同時表示:「至關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允許俄羅斯和中國的影響力擴張[54]。」美國海軍退役上將詹姆士·斯塔夫里迪斯表示,格陵蘭島「是一塊極其寶貴的土地」,因為它具有戰略位置、自然資源以及氣候變化後農業發展的潛力。由於他不指望美國獲得該島,並反對獨立,前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建議美國改善該島的基礎設施、警察、軍事和旅遊業[247][248]。《北極安全中的格陵蘭》一書的作者加德表示,雖然GIUK缺口和Pituffik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但「美國、丹麥和格陵蘭當局迄今為止均未發現任何值得在格陵蘭進一步進行軍事集結的情況」[249]

2025年3月4日,川普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宣稱「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得到」格陵蘭島[250]。2025年3月13日,川普在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時表示,他將與北約合作吞併格陵蘭島,並表示他認為吞併格陵蘭島是必然的。呂特回應稱,他希望「把這個問題放在一邊……我不想把北約捲入其中」,但他同意川普關於北極安全合作必要性的觀點[251]。2025年3月14日,在2025年格陵蘭大選中贏得最多席位的格陵蘭民主黨領袖延斯-費德瑞克·尼爾森呼籲組建大聯盟,以展現團結一致,共同應對美國的吞併威脅。同日,格陵蘭議會五個政黨的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駁斥川普關於吞併格陵蘭的反覆言論。丹麥首相費德瑞克森也發表聲明支持格陵蘭領導人[252][253]。3月28日,美國副總統J·D·范斯訪問了位於格陵蘭島的美軍基地,並呼籲格陵蘭島選擇與美國合作,「在美國安全保護傘下比在丹麥安全保護傘下會好得多」。在范斯訪問格陵蘭島前,格陵蘭總理尼爾森批評范斯對格陵蘭島「缺乏尊重」[254]

讓格陵蘭再次偉大法案

快速預覽 讓格陵蘭再次偉大法案, 引稱 ...

2025年1月13日,共和黨眾議員安迪·奧格斯美國眾議院提出立法,授權美國政府代表美國收購格陵蘭島,並給予國會在格陵蘭領土併入美國之前60天的審查期[255]。截至提出之日,該法案已有12位共同提案人,並已提交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審查[255]

2025年1月26日,前格陵蘭部長湯姆·霍伊姆表示,1917年與英國達成的協議仍然有效,如果英國出售島嶼,他們擁有優先購買權英語Right of first refusal[92]

2025年紅、白、藍之地法案

快速預覽 2025年紅、白、藍之地法案, 引稱 ...

2025年2月10日,共和黨眾議員巴迪·卡特提出一項法案,將格陵蘭島更名為「紅、白、藍之地」[註 10][258],並允許川普總統「購買或以其他方式獲得」格陵蘭島[259][260][261]。卡特進一步表示:「當我們的首席談判代表簽署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時,我們將自豪地歡迎格陵蘭島人民加入有史以來最自由的國家。川普總統正確地將此次購買確定為國家安全優先事項[262]。」該法案規定,美國內政部長辦公室在法案通過後六個月內,確保更新聯邦文件以反映名稱變更[261]

購買價格預估

  • 2019年8月,《華盛頓郵報》預估格陵蘭島的收購價格在2億美元至1.7兆美元之間,中間值估計為426億美元。較低的數字是基於美國購買阿拉斯加時支付的價格,並根據通脹和土地面積進行了調整後的估值,而較高的數字則基於847倍的市盈率。該報稱,考慮到格陵蘭島礦藏的未來估值,以及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成為美國領土,格陵蘭島可能成為居住地,這一估值可能是合理的[264]
  • 金融時報》旗下專欄《阿爾法城》(FT Alphaville)預估該土地的價值高達1.1兆美元。其綜合分析顯示,潛在油田價值3000億至4000億美元,稀土礦價值5000億至7000億美元,房地產價值2000億至2200億美元。該報寫道,美國有著「增值型土地收購的歷史」,路易斯安那購地案的內部收益率為7.1%,曼哈頓購地案的內部收益率為7.4%,阿拉斯加購地案的內部收益率為9.0%[265]
  • 《24/7華爾街》估計,格陵蘭島的收購價格為5330億美元,並以懷俄明州作為參照。該報總結道:「如果美國想要格陵蘭島是因為其陸地和近海的戰略價值,以及為了投射軍事力量,那麼500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並不算太高[266]。」
  • 《阿爾法城》重申了其對2025年1.1兆美元的預測[267]
  • 經濟學人》使用貼現現金流對格陵蘭島的估值為5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年度國防開支的二十分之,或折合每位居民約1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價值:「鑑於該領土的財富和重要性,美國可能會讓每一位格陵蘭人都成為千萬富翁,並且仍然從購買中獲得巨大利益[36]。」
  •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諾埃爾·毛雷爾估計,扣除丹麥繼續向格陵蘭提供補貼的成本,特許權使用費和採礦稅收入將為美國聯邦政府帶來160億至200億美元的收益。考慮到未來可能無法實現的風險,他低估了未來的採礦收入。毛雷爾還估計,根據美國過去對類似領土的出價,格陵蘭的額外戰略價值將在120億至240億美元之間,總價值將在290億至450億美元之間,相當於每個格陵蘭公民獲得51.8萬至80.4萬美元[268]
  • 信貸諮詢公司SwissThink的尼古拉·斯旺表示,由於美國現有的軍事存在,該島的礦產財富更為重要。巴克認為《金融時報》的估值過高,因為政府和私營企業將分享鑽探和採礦權的利益。斯旺表示,藥品對丹麥經濟的重要性強化了川普的關稅威脅[269]。多項估計一致認為,購買格陵蘭島將是「本世紀的交易」[269][267][36]
更多資訊 來源, 預估購買價格 (億美元) ...

治理提議

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C·奧布萊恩曾建議美國將格陵蘭島劃歸阿拉斯加,並指出「格陵蘭島的原住民與阿拉斯加人民有著非常密切的血緣關係」[270]奧杜邦學會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將阿拉斯加的普通法法律體系與格陵蘭島使用的丹麥民法相協調將帶來問題,並且「原住民可能面臨與權利、文化保護和社會融合相關的挑戰」。該報告還發現,合併兩個國家將「為美國帶來諸多優勢,涵蓋經濟、戰略和環境領域」[271]

美國海岸巡防隊學院北極戰略學者巴里·史考特·澤倫認為,格陵蘭島可以成為美國一個有組織的、非建制的領土,但擁有一條最終被接納為美國聯邦州的清晰路徑,「這與阿拉斯加的做法類似」。澤倫認為,「格陵蘭因努伊特人長期以來飽受忽視,儘管最近獲得了自治權,但他們的殖民經歷並非完全積極,因此,這種安排或許能讓他們在許多方面受益[272]。」

Thumb
北美洲地圖上,藍色陰影部分代表阿拉斯加和格陵蘭島。羅伯特·C·奧布萊恩建議將格陵蘭島和阿拉斯加合併,組成一個受美國管轄的單一政體。

2024年11月,格雷提議獨立的格陵蘭與美國簽署一份協議,以保證美國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並稱其為「世紀交易」[10][183]。​​據報道,川普政府曾討論過協議[144],格陵蘭人亦對該提議有所了解[135],此外,他們自己也在長期內部討論尋求與丹麥或美國簽署協議[16]

喬什·布萊克曼在沃洛克陰謀中建議,在收購格陵蘭島後,美國國會可以將格陵蘭島納入第五司法巡迴區,他認為該區的法官可能更傾向於允許資源開採[273]

國家利益》的崔佛·菲爾塞斯寫道,除了承諾格陵蘭島作為一個自治領土「在美國國旗下的生活將保持不變或改善」之外,川普還應該承諾提供比丹麥更大的補貼,並免於遵守《瓊斯法案英語Merchant Marine Act of 1920[274]

強制吞併

美國的強制吞併計劃

2025年1月8日,在五角大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薩布麗娜·辛格英語Sabrina Singh拒絕回答記者的提問。該問題稱:「如果接到命令,美國是否有計劃武力奪取格陵蘭島?」,並表示將把此事的評論留給「新一屆政府」[275]。1月14日,參議員廣野慶子問及可能使用軍事力量將格陵蘭島併入美國時,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推定候選人的皮特·赫格塞斯表示,他不會在公開場合提供細節[276]

快速預覽 外部影片連結 ...

2025年1月,時任候任副總統英語Vice President-elect of the United StatesJ·D·范斯多次表示,控制格陵蘭島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並表示「在格陵蘭島有一項協議可以達成」[277]

1月15日,在丹麥首相費德瑞克森與川普通電話後,費德瑞克森確認美國有意收購格陵蘭島,並承諾對丹麥實施懲罰性經濟制裁,直到其默許移交該領土[278]。在與議會外交政策委員會的會議上,費德瑞克森表示,國家正處於「嚴峻的形勢」,「不幸的是,我們可能會面臨與美國的經濟合作水平低於今天的局面」,她擔心丹麥「作為一個國家和一個王國」的國家安全[279]

2025年格陵蘭大選前,丹麥國防情報局丹麥安全情報局英語Danish 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Service表示,他們正在積極監視外國可能試圖影響選舉結果的行為[280][281]。在接受TV 2採訪時,獨立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是在該國採取秘密行動的可能煽動者之一[280]

美國是丹麥最大的出口市場,占該國所有對外銷售產品的17%以上。而丹麥是美國第29大出口市場,占其所有對外銷售產品的不到1%[282]安卓信用保險丹麥國家經理道加德·福爾比表示,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戰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上升,並導致原本健康的公司破產[283]

2025年4月,美國通過外國干涉和社交媒體上的虛假信息活動破壞丹麥王國領土完整的計劃被曝光[284]

丹麥的強制吞併計劃

哥本哈根大學國防研究員克里斯蒂安·索比·克里斯滕森表示,丹麥「無法獨自保衛格陵蘭島免受任何國家的侵擾」,丹麥武裝部隊「既沒有裝備,也沒有接受過抵抗美國入侵的訓練」。加德評論說,美國軍方支持的格陵蘭島收購將「是世界上最短的戰爭,格陵蘭島沒有任何防禦能力」[22]。丹麥皇家國防學院教授馬克·雅各森認為,「美國已經事實上控制了(格陵蘭島)[118]。」

截至2025年1月,由於向烏克蘭轉售武器,丹麥的軍事庫存已嚴重耗盡[22]

2025年1月,歐盟執委會發言人表示,如果美國入侵格陵蘭,丹麥可以援引歐盟的共同防禦條款。布魯塞爾行政學院的丹尼爾·菲奧特表示,此類訴求「目前的形式毫無意義,因為其背後沒有真正的軍事力量」[22][285]。費代麗卡·法齊奧在《愛爾蘭法律新聞》上撰文質疑,如果格陵蘭被強制吞併,丹麥是否真的可以援引歐盟的共同防禦條款,因為該條款是否適用於歐盟成員國的「海外國家和地區」,例如格陵蘭,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法齊奧還指出,到2025年,一些歐盟國家(例如義大利和匈牙利)可能會完全拒絕向丹麥提供援助,「而且沒有任何制裁機制可以迫使它們採取其他行動」[286]。2025年1月下旬,歐洲聯盟軍事委員會主席羅伯特·布里格英語Robert Brieger呼籲歐盟軍隊駐紮格陵蘭。該提議立即遭到丹麥國防部長特羅爾斯·倫德·波爾森的否決[287]

丹麥是否可以援引北約的共同防禦條款來擊退另一個北約國家的攻擊,在法律上存在不確定性[22]

除了停止向美國銷售Ozempic外,《外交政策》還建議丹麥可以命令馬士基樂高停止為美國客戶提供服務,以經濟手段阻止美國入侵[288]

法律框架

根據丹麥刑法典,非法威脅丹麥主權或憲法秩序的活動,包括通過外國干涉或試圖以非法手段改變領土完整,均根據與國家安全和危害國家安全有關的條款定為犯罪[289]

公眾意見

格陵蘭

《今日北極》於2019年的一篇文章稱,大約三分之二的格陵蘭人支持「未來某個時候脫離丹麥獨立的願景」,但大多數人認為,如果這導致丹麥停止補助,獨立將是不可行的[24]。文章隨後指出:「川普總統認為,格陵蘭島,包括其所有57,000名居民,他們擁有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文化、民主制度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像一塊簡單的房地產一樣買賣,這與丹麥和格陵蘭當前對正常狀態、王國地位、歷史價值以及民族間尊重交流的所有觀點相衝突,而這些都是我們時代秩序的基礎[24]。」

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英語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於2021年對格陵蘭島進行首次外交政策調查,結果顯示68%的島民希望與丹麥加強合作。北極理事會的馬丁·布魯姆表示,這一結果與格陵蘭島對獨立的強烈支持並不矛盾,因為許多支持者認為獨立後與丹麥的合作對格陵蘭島來說將是自願的。69%的格陵蘭人希望與美國加強合作,75%的人對北約持積極態度。調查發現,85%的島民希望與加拿大加強合作,布魯姆將此解讀為希望與努納福特地區因努伊特人建立更緊密的聯繫,而不是與整個加拿大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他表示:「如果我的預測正確,這可能會讓努克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感到不安」,他們一直淡化因努伊特人的跨國聯繫,也淡化了對因努伊特人北極圈理事會的支持[290]

2025年1月,美國民意調查公司「愛國者民意調查」(Patriot Polling)對416名格陵蘭居民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7.3%的受訪者贊成格陵蘭加入美國,37.4%的受訪者反對,5.3%的受訪者尚未決定[291][292][293]。然而,這項民意調查及其背後的公司卻遭到都柏林大學學院教授史考特·盧卡斯的嚴厲批評,他稱這項民意調查非常可疑[294],批評其缺乏關於受訪者是如何被選取的、提出了哪些問題以及統計不確定性的信息。他還指出,背後的公司是一個出於政治目的進行推銷式民意調查的初創組織。該組織的執行長盧卡·魯傑里因其與共和黨捐助者和政客的關係而受到批評[295]

2025年1月22日至26日,Verian為格陵蘭全國性報紙《塞米恰克報英語Sermitsiaq (newspaper)》和丹麥國家報紙《貝林斯基報英語Berlingske》對497名格陵蘭成年居民進行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5%的受訪者反對格陵蘭脫離丹麥王國並加入美國的提議,6%的人支持該提議,9%的人尚未決定。在同一民意調查中,當被問及他們更傾向於丹麥國籍還是美國國籍時,55%的人傾向於丹麥國籍,8%的人傾向於美國國籍,37%的人尚未決定[296][297][298]。此外,該民意調查還探討了人們對唐納·川普在格陵蘭島利益的看法:結果顯示,45%的受訪者認為唐納·川普在格陵蘭島的利益是一個機遇,43%的人認為這是一個威脅,13%的人回答「不知道」[296]。據報道,統計不確定性在1.9%到4.4%之間[297][298]。川普對格陵蘭島的興趣加快了格陵蘭島脫離丹麥獨立的步伐[299]

僅有庫萊克黨英語Qulleq (political party)的領導人表示支持川普,但該黨在2025年地區選舉中未能贏得任何席位,最終由溫和派、高度批評川普的民主黨人贏得。擁有親川普成員的分離主義政黨納萊拉克黨英語Naleraq位居第二[300]

美國

薩福克大學於2025年1月對1,000名美國登記選民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約53%的受訪者反對收購格陵蘭島,而40%的受訪者支持這一想法[301]

YouGov於2025年1月8日對6933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31%的人「強烈支持」或「有點支持」美國尋求格陵蘭島的所有權,35%的人「強烈反對」或「有點反對」,34%的人不確定。男性、18至29歲人群和美國南部人群中,強烈支持該提案的人數最多。65歲以上人群和美國中西部人群中,強烈反對該提案的人數最多[302]。一周後,YouGov與《經濟學人》聯合進行的另一項民意調查,對1558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訪問,結果顯示28%的人支持美國尋求格陵蘭島的所有權,47%的人反對,25%的人不確定。支持美國擁有格陵蘭島的受訪者中,約有四分之一(占所有調查參與者的6%)支持使用軍事力量接管格陵蘭島[303]

益普索於2025年1月20日至21日為路透社進行的另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美國成年人對擴大美國領土計劃的支持率不高,只有16%的受訪者同意美國應該向丹麥施壓,迫使丹麥將格陵蘭島出售給美國,21%的受訪者同意美國有權擴大其在西半球的領土[304]

丹麥

2025年1月YouGov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近一半的丹麥人認為美國是一個重大威脅,超過了對北韓伊朗的擔憂,而78%的人反對將格陵蘭島出售給美國[305]

為了回應川普第二任期內的言論,丹麥居民發起了一次諷刺性的請願活動,呼籲丹麥從美國購買加利福尼亞州。這份請願書迅速傳播,並吸引了數十萬丹麥人簽名支持。請願書惡搞了川普擔任總統時的言論,並以「讓加利福尼亞再次偉大」(Måke Califørnia Great Ægain)為口號,誓言要「讓Hygge來到好萊塢,讓自行車道來到比佛利山莊,讓三明治遍布每個街角」[306]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