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A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A肽(英語:2A self-cleaving peptides)是一類長18-22個胺基酸殘基的肽片段,能誘導細胞內含有2A肽的重組蛋白自我剪切。[1][2]這種肽都有一段的序列模體,經常會在最後甘氨酸(G)和脯氨酸(P)連接處導致核糖體無法連接,從而造成「剪切」的效果。這種肽在很多科病毒中都有分布。[3][4]

目前一共有4種常用的2A肽:T2A、P2A、E2A、F2A。它們都是以來源的病毒命名的。例如第一種發現的2A肽F2A源於手足口病毒,而手足口病毒的英文名稱「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首字母是「F」,因此這種2A肽得名F2A。2A本身源自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基因命名方式。[1]
Remove ads
類型
生物研究用到的2A肽目前一共有4種: P2A、E2A、F2A、T2A。其中F2A源於手足口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E2A源於馬甲型鼻炎病毒(Equine rhinitis A virus)、P2A源於豬捷申病毒(Porcine teschovirus)、T2A源於明脈扁刺蛾病毒(Thosea asigna virus)[1]。
下表羅列了四種2A肽的序列。雖然對2A肽的功能而言不是必要條件,在2A肽序列的N端加上一個GSG(Gly-Ser-Gly,甘氨酸、絲氨酸、甘氨酸)序列能提高2A肽誘導剪切的效率[5]。
Remove ads
描述
2A肽誘導的剪切效率較高,部分情況下,剪切效率可以達到接近100%。現有證據支持轉譯時2A肽會誘使核糖體在合成至2A肽中斷裂處的穀氨酸時,提早將前半段已合成的肽鏈放出,從而以2A肽為界形成二段多肽[6][7],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這一過程具體的分子機制[8][9]。
應用
在基因工程中,2A肽可令一個開放讀框(ORF)轉譯出的肽鏈分爲數個獨立的肽鏈。如果需要令兩個蛋白分開表達(例如需要一個蛋白進入細胞核、另一個蛋白在細胞質中表達),又希望只在載體上構建一個開放讀框,可在它們的編碼區中插入一段2A肽序列。除此之外,如果兩個蛋白融合後,融合蛋白沒有功能,可以在兩個蛋白的編碼區中間插入一段編碼2A肽的序列,或將連結肽更換爲2A肽,使轉譯完成後兩個蛋白分開,獨立進行摺疊。這樣做有很大機會使兩個蛋白恢復功能[10]。
IRES同樣可以從一個開放讀框翻譯出兩個肽鏈[11],但其特性略有不同:由IRES分隔的兩段肽鏈雖在同一個轉錄本上,但因它們各自獨立轉譯,合成的肽鏈不會包含IRES序列;另外在IRES上游的肽鏈表現效率高於位在下游的肽鏈[12]。相對而言,2A肽本身的序列在剪切後仍然分別存在於上下游的二個產物肽鏈,在表現效率上,2A肽鏈上下游的肽鏈表現量相近[12]。搭配使用2A肽與IRES或是使用多個2A肽均可以在一個開放讀框中表達多個重組蛋白[13]。
不完全剪切
不同2A肽序列造成的「剪切」效率各有不同,其中P2A最高,F2A最低。[14]以F2A連接的蛋白質有高達50%會形成融合蛋白,造成獲得新功能等意想不到的結果。[15]
參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