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KS卡賓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KS卡賓槍(俄語:Самозарядный карабин Симонова,羅馬化:Samozaryadny karabin Simonova,直譯:「西蒙諾夫自動裝填卡賓槍」)是一款由蘇聯槍械設計師謝爾蓋·加夫里洛維奇·西蒙諾夫設計的半自動卡賓槍。
SKS曾為蘇聯紅軍的制式標準步兵武器,但僅極短暫列裝前線部隊後旋即被AK-47突擊步槍取代;然而其後它仍然在部份國家的非前線部隊(如民兵)或準軍事部隊中服務了幾十年。直到今日,SKS及其衍生型或仿製型仍然是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多個前蘇聯繼承國的儀仗隊使用的步槍。同時SKS亦曾被蘇聯廣泛出口到許多華沙公約及東方集團國家,更獲其中部份國家大量仿製,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56式半自動步槍、東德的S型卡賓槍(Karabiner S)以及北韓的63式。由於SKS目前已經被大部份國家的軍隊淘汰而大量的作為盈餘物資廉價出售,加上7.62×39公釐彈藥也很普及和很便宜,它目前在許多國家的民用步槍市場中很受歡迎。
Remove ads
技術規格

SKS半自動步槍的佈局與傳統卡賓槍無異,均使用木製槍托和沒有手槍式握把。大多數版本都在槍管下配有一把可折疊的刺刀。南斯拉夫製造的M59/66能夠像FN FAL、HK G3、FAMAS、L85,以及CETME等步槍一樣,在槍管上插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標準的22公釐槍榴彈,關蔽半自動氣體閥門後可直接以空包彈發射槍榴彈。
正如美國的M1卡賓槍比M1加蘭德步槍短以及火力較弱的情況一樣,蘇聯的SKS卡賓槍也比SVT-40半自動步槍來得短以及火力較弱。SKS是一種卡賓槍而非現代化的突擊步槍,因為它不符合突擊步槍的規格。SKS半自動步槍既缺乏全自動射擊能力,又沒有可拆卸的彈匣。儘管更多的SKS已被改裝至以各種方式來對應可拆卸彈匣,SKS的基本設計僅能夠半自動射擊,也只有固定彈倉。該槍的固定彈倉可以從容納10發子彈的橋夾由機匣上方壓入裝填。其彈倉亦可以由位於扳機護弓前的卡榫打開,以方便使用者回收未發射的子彈。
Remove ads
設計

原裝出廠的SKS都是半自動步槍,且具有固定內部彈倉。使用者需透過把子彈逐一從機匣上方壓入彈倉裝填,亦可以容納10發子彈的橋夾一次性壓入完成裝填。SKS採用短行程活塞導氣原理及傾斜式槍栓方式運作。它透過子彈發射藥產生的氣體壓力推動活塞桿和一個有彈簧的操作桿,進而推動槍栓退殼,再由覆進簧推動槍栓上膛。部份SKS半自動步槍已被改裝至能夠使用AK的可拆卸彈匣供彈,但並不是很成功(本身設計為使用固定彈倉的軍用步槍經常在改裝至使用可拆式彈匣時都時常會出現卡彈的問題,SKS半自動步槍也不例外)。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曾經生產過「SKS-M」,「SKS-D」和「MC-5D」等能夠順利使用AKM彈匣(但若要對應彈鼓,使用者必須對木製槍托進行額外加工)的衍生型。另外,SKS的槍管比AK系列步槍長,子彈初速也稍高。
除了蘇聯生產的早期型號在擊針上裝有彈簧,大多數的SKS在槍栓中的擊針並無安裝彈簧,而是自由浮動的。由於運用了這種設計,使用者必須特別注意槍栓的清潔(尤其是在長期儲存後),以確保擊針不沾在槍栓的前緣。當SKS的擊針沾在槍栓前緣時會導致其在第一發子彈上膛後意外地全自動發射。雖然這種現象並不太可能出現在特別為SKS設計的軍規彈藥,但如同任何其他步槍的使用者一樣,SKS的使用者也應當妥善清潔和保養其槍枝。對槍械收藏家來說,由於SKS的槍栓上仍然有殘餘的防腐油嵌入其中,導致全自動發射的情況更有可能發生。SKS的擊針形狀為三角形的橫截面,若使用者不慎上下顛倒地安裝也可能會導致全自動發射。裝有彈簧的擊針在北美的民間市場有售,以其替換掉自由浮動式擊針能夠有效提高可靠性,同時減低全自動發射的機會。
大多數SKS衍生型(前南斯拉夫的SKS衍生型是最明顯的例外)的槍管內都有鍍鉻,以減少被子彈磨損和提高連續射擊時的耐熱度,並可在使用氯酸鹽底火的腐蝕性彈藥時達到抗腐蝕的效果,同時也方便使用者清潔槍管。
所有軍用的SKS在槍管下都配有折疊式刺刀。該刺刀可以通過鉸鏈折疊,鉸鏈上則設有彈簧以固定刺刀伸展和折疊(有些刺刀是可移除的,而有些則是固定在槍上)。SKS的刺刀種類包括:單刃刺刀、雙刃刺刀,以及刺針型刺刀。使用者可以在不需任何工具下輕鬆地完成SKS的大部分解與重組。該步槍的清潔工具包存放在槍托的暗門內。其通槍條與AK同一樣式,均固定在槍管下方。與其他的蘇聯時代槍械一樣,多數人認為SKS半自動步槍以犧牲一些精準度作為代價,換取了高耐用性、高可靠性、易於維護、易於使用,以及製造成本低廉等優點。
Remove ads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意識到當時的軍用步槍(如莫辛-納干步槍)過長和過於沉重,而且發射威力過強的全尺寸步槍子彈。使用這些子彈,如德國7.92×57公釐毛瑟、英國.303不列顛,美國.30-06春田和蘇聯7.62×54公釐R等雖能夠讓步槍的有效射程達1公里(1,100碼),然而在戰爭中得出的結論是:大多數發生的交火距離都介乎100公尺(110碼)到300公尺(330碼)之間,故使用大威力子彈不但造成了浪費,也會造成武器後座力過大,以致準度和穩定性大幅下降,反而限制了武器的作戰效能。為此,德國人在二戰期間開始研發減少裝藥量的中間型威力槍彈,得到的成果為7.92×33公釐子彈,德軍並開始少量裝備發射該彈藥的Mkb 42(機關卡賓槍),後來發展成MP43/44衝鋒槍,最後再由希特勒親自命名為「44型突擊步槍」(Sturmgewehr 44),從此確立了突擊步槍的概念。
蘇聯政府也在1943年核准了研製中間型威力槍彈和適用該彈藥的步槍,結果他們研製出以7.62×54公釐R彈縮短而成的7.62×39公釐子彈和SKS半自動步槍。1945年初,蘇聯紅軍把一小批SKS半自動步槍投放到戰場進行實戰測試。
SKS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謝爾蓋·加夫里洛維奇·西蒙諾夫(Sergei Gavrilovich Simonov)所設計的一種半自動步槍,目的是用以取代服役近半個世紀的莫辛-納干步槍。二次大戰期間,西蒙諾夫在圖拉兵工廠工作,研製出14.5×114公釐口徑的PTRS-41反戰車步槍,隨後他將該槍的內部結構縮小,先後製成了7.62×54公釐口徑的SKS41與7.62×39公釐口徑的SKS45。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6年開始透過蘇聯的技術支援生產SKS,他們把仿製品稱為「56式半自動步槍」[1]。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等國家均有仿造或特許生產SKS。
型號
民間
由於SKS在北美市場售價低廉且性能可靠,因而受到歡迎。
部份美國人不能接受一種中等威力步槍只能用10發且固定的彈倉,所以製造了可以替換固定彈倉的可拆式彈匣。但即使如此,SKS半自動步槍仍然要使用特殊的(只可在SKS上使用的)彈匣,於是有些廠商研製了彈匣前方填補器。因為SKS原本的結構是一個彈倉前面利用一個長方形突起用來卡在槍上,所以需要一個彈匣前方填補器來改裝。此部件的作用是填補彈匣前的空缺,所以經此改裝過的SKS可以使用AK彈匣。
AK的彈匣寬度與SKS的有些微不同,所以要把SKS的槍機削窄以便從AK彈匣裡順利上彈。
因SKS特殊的槍機設計,槍機在進彈時將卡在彈倉(彈匣)里。直到發射後,槍機開鎖並後座,才從彈倉退出。因此SKS在槍機關閉時是不能更換及安裝彈匣。但在改裝後,將槍機上與彈倉相對應的卡榫磨掉,這樣就可以在槍機鎖上時更換及安裝彈匣。
這是一家公司對SKS的改裝,裝上改裝件後,SKS的瞄準器將從缺口瞄準改為覘孔瞄準,此舉有可能提高SKS的精準度。
使用者



阿富汗
阿爾巴尼亞
阿爾及利亞
安哥拉
亞美尼亞—繼承自前蘇聯。
亞塞拜然—繼承自前蘇聯。
孟加拉
白俄羅斯—繼承自前蘇聯,目前仍用於儀仗軍。
貝南
波赫
保加利亞
柬埔寨
維德角
葛摩
克羅埃西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地生產,命名為「56式半自動步槍」。
葛摩
古巴
捷克
埃及
赤道幾內亞
愛沙尼亞—繼承自前蘇聯,目前已退役。
衣索比亞
喬治亞—繼承自前蘇聯。
幾內亞
幾內亞比索
蓋亞那
匈牙利
印度尼西亞
伊拉克
哈薩克—繼承自前蘇聯。
吉爾吉斯—繼承自前蘇聯。
寮國
黎巴嫩
利比亞
北馬其頓
馬達加斯加
馬利
馬爾他
摩爾多瓦—繼承自前蘇聯。
蒙古國
莫三比克
緬甸
北韓:當地生產,命名為「63式步槍」,大多已退役或封存,目前主要配發工農赤衛隊與儀仗隊使用。
阿曼
巴基斯坦
波蘭:當地生產。
羅馬尼亞:當地生產。
俄羅斯—繼承自前蘇聯,目前仍用於儀仗軍。
盧安達
聖多美普林西比
塞爾維亞
塞席爾
獅子山
斯洛維尼亞
斯里蘭卡
索馬利蘭
蘇丹
敘利亞
塔吉克—繼承自前蘇聯。
坦尚尼亞
多哥
德涅斯特河沿岸—繼承自前蘇聯。
土庫曼—繼承自前蘇聯。
烏干達
烏克蘭—繼承自前蘇聯。
烏拉圭
烏茲別克
越南
葉門
尚比亞
辛巴威
Remove ads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東德:當地生產。
羅德西亞
蘇聯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當地生產。
流行文化
- 2011年—《戰地風雲3》:型號為南斯拉夫M59/66,命名為「SKS」。使用了聚合物製槍身並裝有手槍式握把,供彈具為20發容量的可拆式彈匣。被歸類為精確射手步槍。只於聯機模式登場,為偵察兵的解鎖武器。
- 2013年—《戰地風雲4》:型號為南斯拉夫M59/66,命名為「SKS」,換上了聚合物製槍身並裝上手槍式握把和M4卡賓槍的伸縮式槍托,亦改以可拆式彈匣供彈,載彈量為20+1發,被歸類為精確射手步槍。只於聯機模式登場,為所有兵種解鎖武器。
- 2013年—《DayZ》:命名為SKS。
- 2014年—《叛亂》:型號為北方工業SKS-D,以20發AK可拆式彈匣供彈,命名為「SKS」,為叛軍專用武器。
- 2015年—《戰術小隊》:型號為SKS,裝有可使用的摺疊式刺刀,由叛軍和民兵所使用。
- 2016年—《戰地之王》:命名為「SKS 西蒙諾夫」,型號為南斯拉夫M59/66。使用30容量可拆式彈匣,值得一提的是遊戲中僅能以全自動方式射擊。
- 2016年—《逃離塔科夫》:命名為「SKS」,可更改槍口、槍管、槍托握把、彈匣及瞄準器等配件。
- 2017年—《絕地求生》:命名為「SKS」(中文:「SKS狙擊槍」),外觀類似美國民間修改版本。雖然名為狙擊槍,實則是被定位成一把精確射手步槍(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簡稱:DMR),使用7.62mm口徑子彈,裝彈量為10發(若有擴容彈匣,則裝彈量為20發),可配備:所有步槍槍口及彈匣、所有握把、所有瞄具、托腮板。在中國大陸,由於盧本偉外掛紛爭,亦被稱作「佛祖槍」、「科技槍」。
- 2018年—《叛亂:沙漠風暴》:建模主要參考北方工業SKS-D步槍,增加了彈夾槽和無彈後定(北方工業SKS-D因為改用AK彈匣而取消了這兩項設計),在遊戲中稱為「SKS」,花費2點補給點裝備,由叛亂分子陣營所使用。
- 遊戲中預設使用20發彈匣(在游戲中能與AK步槍通用,可花費1點/3點補給點以升級爲30發彈匣/50發彈鼓),可安裝前握把、光學瞄具、鐳射指示器、手電及槍口配件
- 2019年—《決勝時刻:現代戰爭》:第三季新增武器,型號為南斯拉夫M59/66,命名為「SKS」,預設配備聚合物製槍身並裝上手槍式握把和金屬骨架式槍托,亦改以20發可拆式彈匣供彈。可作定製改裝改用傳統木製槍身及10發/30發彈匣。
- 2021年—《極地戰嚎6》:命名為「SKS」,可於升級後的商店購買或是開啟武器箱取得,沒有裝備刺刀。可改裝槍口消音器、瞄具、雷射指示器。
- 2021年—《應徵入伍》:在遊戲中為活動武器,型號為SKS.30和SKS.44。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