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上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上線(日語:北上線/きたかみせん Kitakami sen */?)是一條連結岩手縣北上市的北上站與秋田縣橫手市的橫手站,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的鐵路線(地方交通線)。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 管轄(事業類別):東日本旅客鐵道(第一種鐵道事業)、日本貨物鐵道(第二種鐵道事業)
- 路段(營業距離):北上站-橫手站 61.1公里[2]
- 軌距:1067毫米
- 站數:15個(包括起終點站)[2]
- 若只限屬於北上線的車站,排除起終點站(北上站屬於東北本線,橫手站屬於奧羽本線[3])則為13個。
- 複線路段:沒有(全線單線)
- 電氣化路段:沒有(全線非電氣化)
- 閉塞方式:特殊自動閉塞式(軌道迴路檢知式)
- 保安裝置:
- 運轉指令所:
- 北上站-橫手站間 盛岡綜合指令室(CTC)
- 橫手站構內由秋田輸送指令管轄。
- 擔當乘務員區所:盛岡運輸區北上派出、橫手運輸區
- 最高速度:85公里/小時
- 最大坡度:20.0‰(和賀仙人-湯田錦秋湖間等)
北上站-湯田高原站間由東日本旅客鐵道盛岡支社管轄,黑澤站-橫手站間由東日本旅客鐵道秋田支社管轄。
Remove ads
歷史
北上線最初以西橫黑輕便線與東橫黑輕便線的名稱開業,1922年改名西橫黑線與東橫黑線,1924年11月15日全線開業之時取名為橫黑線(おうこくせん)。「橫黒」,即取橫手與黑澤尻(現在的北上)第一個字命名。[2]
黑澤尻車站於1954年3月25日改稱為北上車站,橫黑線則於1966年10月20日改稱為北上線。據說1966年全線開通的田澤湖線以秋田縣的田澤湖命名,作為交換橫黑線以岩手縣一側的「北上」命名。[4]
1962年,因湯田大壩興建,岩澤 - 陸中川尻間15km的鐵道必須改變路線(大壩於1964年完成),造成大荒澤站降等為信號場,並在1970年廢站。現在舊線遺蹟存在於和賀仙人站周邊與湯田大壩的人工湖(錦秋湖)湖底。錦秋湖的枯水期甚至可見到被埋在湖底的隧道以及相關設施[2]。
目前北上線以地域輸送為主要功能,然而此線連接東北本線與奧羽本線,且線形良好,因此過去還有補充奧羽本線運能的功能;東北新幹線開業前更是仙台 - 秋田間最短路線,成為仙台 - 秋田間特急青葉號、急行北上號所經路線。秋田新幹線開業後,北上線不再負責長途運輸,但仍多次成為災害發生時的繞道替代路線,曙、白鶴、夕鶴等臥鋪列車都曾經由北上線繞道行駛[5][6][7]。
Remove ads
- 1921年(大正10年)
- 3月25日 【開業】東橫黑輕便線 黑澤尻 - 橫川目(14.3km) 【車站新設】藤根、橫川目
- 11月18日 【延伸開業】橫川目 - 和賀仙人(7.3km) 【車站新設】岩澤、和賀仙人
- 1922年(大正11年)9月2日 【線名改稱】東橫黑線
- 1923年(大正12年)4月15日 【車站新設】江釣子
- 1924年(大正13年)10月25日 【延伸】和賀仙人 - 大荒澤(3.7km) 【車站新設】大荒澤
- 1920年(大正9年)10月10日 【開業】西橫黑輕便線 橫手 - 相野野(7.7km) 【車站新設】相野野
- 1921年(大正10年)11月27日 【延伸開業】相野野 - 黑澤(9.1km) 【車站新設】黑澤
- 1922年(大正11年)
- 9月2日 【線名改稱】西橫黑線
- 12月16日 【延伸開業】黑澤 - 陸中川尻(9.1km) 【車站新設】陸中川尻
- 1924年11月15日:大荒澤 - 陸中川尻(9.1km)開業,全線開通,改稱「橫黑線」(東橫黑線及西橫黑線統一編入),新設陸中大石站。
- 1948年12月25日:新設岩手湯田站。
- 1951年:
- 4月:增設小松川臨時乘降場。
- 12月25日:小松川站昇格為車站。
- 1954年11月10日:黑澤尻站改稱為「北上站」。
- 1961年6月28日:鷲之巢鐵橋建設事故,造成10人死亡、2人重傷。[8]
- 1962年12月1日:大荒澤站廢站,降為信號場;又因建設湯田大壩而改變路線,和賀仙人站、陸中大石站及大荒澤信號場遷移,岩澤~和賀仙人~陸中大石~陸中川尻間總長度增加了0.8公里。
- 1963年:
- 1966年10月20日:路線名稱改稱北上線。
- 1967年3月20日:不再以蒸氣機車行走。
- 1970年:廢除大荒澤信號場。
- 1986年10月30日:廢止貨物列車。
- 1987年
- 1989年10月1日:JR貨物以「第二種鐵道事業」開始通年運行貨物列車。[9][10]
- 1990年
- 3月10日:貨物列車定期化。[9][10]
- 3月13日:導入JR東日本KiHa 100系柴油動車組。
- 1991年:
- 3月16日:開始一人控制。
- 6月20日:陸中大石站改稱為「湯田錦秋湖站」、陸中川尻站改稱為「安心湯田站」、岩手湯田站改稱為「湯田高原站」。
Remove ads
運行形態
目前北上線圖定列車皆為普通列車,並實施一人控制的行駛方式,包括各停列車與不停靠小松川的快速列車,2023年3月18日起快速列車每日設有北上 - 橫手間下行3班、上行1班;過去快速列車曾有下行4班、上行2班,其中一班上行直通東北本線一之關站。各停列車則有下行4班、上行5班、北上 - 安心湯田下行1班、上行2班,以及假日運休的北上 - 藤根1往復。
過去北上線作為仙台 - 秋田間最短路線,日本國鐵安排與東北本線、奧羽本線直通的貨物列車,但隨著貨物運輸改革,在1986年廢除北上線的貨物列車。不過在國鐵分割民營化後,由於日本在1980年代經歷泡沫經濟的經濟繁榮,JR貨物在1987年重新開行北上線的貨物列車,並在1990年定期化開行。[9][10]輸送貨物主要是宮城、福島的啤酒製品,和秋田側的稻米等農産品、以及東北製紙生產的紙製品。然而由於輸送貨物減少,北上線的貨物列車在2010年再次廢除,但JR貨物仍作為第二種鐵道事業,保有使用北上線的權利,北上線的貨物營業里程設定也依然保留。
北上線的優等列車始於1962年開行仙台站至青森站之間的急行「曙」,[13]途經東北本線、北上線和奧羽本線,1968年改名為「北上」。1971年增開仙台站至秋田站之間臨時特急「青葉」,並在1972年3月升級為定期列車,1975年由於車務調動的關係,「青葉」被降級為急行「北上」,至1982年前,急行「北上」共有3個往返班次--仙台站至秋田站之間2個往返班次,青森到發1個往返班次,於北上線只有陸中川尻站停車。[14]
1982年東北新幹線啟用,「北上」降級為快速列車,運輸區間改為北上站至湯澤站之間,直到1999年廢除。另外1996年3月30日至1997年3月22日間,由於田澤湖線線路配合秋田新幹線施工改軌,為了接駁新幹線設置秋田接力號列車,經北上線運行。[14]
使用車輛
-
橫手站的KiHa 100系
-
北上站的KiHa 100系
-
冬季相野野站附近的KiHa 100系

- JR東日本KiHa 110系300番台柴聯車 - 特急「秋田接力」
- 日本國鐵KiHa58系柴聯車 - 急行「曙」、「北上」、普通列車[15]
- 日本國鐵KiHa 181系柴聯車 - 特急「青葉」
- 日本國鐵KiHa20系[15]、KiHa40系、KiHa26型柴聯車[16] - 普通列車
- 日本國鐵DD51型柴油機車 - 牽引貨車、臨時客運列車[7]
車站列表
- 停靠站
- 快速… ●:停靠,|:通過
- 普通… ●:停靠,▲:冬期(12月1日-翌年3月31日)通過,冬期以外停靠。
- 軌道(全線單線) … ◇、∨、∧:可列車交會,|:不可列車交會
和賀輕便軌道
和賀輕便軌道是1907年-1922年間黒澤尻(現北上站)與仙人(現和賀仙人站付近)間運行軌距762mm輕便鐵路,以貨物運送 (礦石、鐵)為目的,開業初期為臺車,之後改為馬車鐵路。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