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日圓(日文新字體:円,日文羅馬字:en,英文:Japanese Yen,讀音:Yen),又可以寫成日元,係日本嘅流通同官方貨幣,喺1871年制定。日圓好似美元、歐元咁畀各國中央銀行作為外匯儲備。貨幣符號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4217訂定佢嘅標準代號做JPY。日圓銀紙稱為日本銀行券,由日本銀行製造同發行。


1871年嘅《新貨幣法》為日本引入咗現代貨幣制度,將日圓定義為1.5 g(0.048金衡制安士)嘅黃金,或者24.26 g(0.780金衡制安士)嘅白銀,並以十進制分為100仙或1,000厘。日圓取代咗之前嘅德川幕府貨幣同埋由封建諸侯發行嘅各種藩札紙幣。日本銀行喺1882年成立,並獲得咗控制貨幣供應嘅壟斷權。[1]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圓失去咗大部分戰前嘅價值。為咗穩定日本經濟,日圓嘅匯率喺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固定喺360日圓兌1美元。當呢個體系喺1971年被廢除之後,日圓變得估值過低,並開始浮動。到咗1973年,日圓升值到271日圓兌1美元嘅峰值,之後因為1973年石油危機經歷咗一段貶值同升值嘅時期,到1980年嘅時候達到227日圓兌1美元。
自1973年以嚟,日本政府一直維持住貨幣干預嘅政策,所以日圓係處於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之下。日本政府專注喺具競爭力嘅出口市場,並透過貿易順差嚟確保日圓維持低匯率。1985年嘅廣場協議暫時改變咗呢種情況;匯率由1985年平均239日圓兌1美元跌到1988年嘅128日圓,並喺1995年達到80日圓兌1美元嘅最高位,令到日本嘅國內生產總值(以美元計)幾乎同美國相當。[2]
不過自嗰陣時起,日圓嘅世界價格大幅下跌,到2024年7月平均跌到差唔多158日圓兌1美元同171日圓兌1歐元。[3] 日本銀行維持住零或接近零嘅利率政策,而日本政府之前亦一直有嚴格嘅反通脹政策。[4] 由2021年尾到2024年上半年,日圓兌美元貶值咗大約50%,[5][3] 令到日本對呢種貨幣嘅長遠前景產生咗嚴重嘅憂慮。[6][7][8] 貨幣價值嘅急劇下跌導致包括三井海洋開發在內嘅一啲公司停止用日圓嚟表示佢哋嘅財務報表。[9] 不過,呢種弱勢對日本嘅旅遊業都有啲好處,因為低匯率令到佢嘅購買力對旅客好有吸引力,特別係嚟自外國嘅旅客。[10][11]
Remove ads
發音同詞源
「Yen」呢個名係源自日文(圓 en?, ja; 「圓」),呢個發音係借自中國嘅「元」,同香港嘅「圓」同南韓嘅「won」類似。最初,中國用嘅係一啲叫元寶嘅大批銀去交易,直到西班牙同墨西哥銀幣由菲律賓傳嚟,中國人因為呢啲銀幣係圓形,叫佢哋做「銀圓」((中文))。[12]呢啲銀幣同埋呢個名都傳咗去日本。雖然中國之後用(中文)取代咗(中文),[a]日本繼續用同一個字,而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嘅改革入面,呢個字就變成咗簡化形円({{{2}}}?)。
「yen」呢個拼法同發音係喺英語裏面嘅標準,因為喺16世紀歐洲人初次接觸日本嘅時候,日文嘅/e/(え({{{2}}}?))同/we/(ゑ({{{2}}}?))都係讀[je],葡萄牙傳教士就將呢啲音拼做「ye」。[b]去到18世紀中期,/e/同/we/嘅發音變成[e],就似而家嘅日文咁,雖然有啲地方仲保留[je]嘅讀法。韋烈亞力,一個從來未去過日本同埋未見過任何日本人嘅人,主要靠一部日荷詞典,喺佢1830年嘅《英日及日英詞彙》裏面,將部分嘅「e」拼成「ye」。[14]去到明治時代初期,詹姆士·柯蒂斯·赫本跟隨韋烈亞力,將所有「e」都拼成「ye」,收錄喺佢1867年嘅《日英辭典》裏面;日文嘅「e」同「i」有少少顎化,就好似俄文咁。[15]呢本係第一本全方位嘅日英/英日詞典,對喺日本嘅西方人有好大影響,可能推動咗「yen」呢個拼法嘅普及。赫本喺第三版(1886年)[16]修訂咗大部分「ye」變返做「e」,但「yen」例外。[17]
Remove ads
歷史
![]() |
想知多啲:日本貨幣
早期歷史(1868年至1876年)


雖然德川幕府喺明治維新之後倒台,新嘅政府成立咗,但貨幣制度仲係沿用舊嘅嗰套。喺呢個動盪嘅時期,呢種交換形式所引起嘅混亂導致經濟大亂。[18] 東日本嘅金本位(計數貨幣)制度同西日本嘅銀本位(稱重貨幣)制度冇統一,而金銀比例嘅差異導致大量黃金喺德川幕府末期流向海外。明治天皇針對呢個情況,任命大隈重信為日本貨幣改革計劃嘅負責人。佢同井上馨、伊藤博文同澀澤榮一合作管理大藏省,希望將現代貨幣制度引入日本。大隈最終提議將原本係方形嘅硬幣改成圓形,並將傳統貨幣名稱兩、分同朱統一為圓,呢個建議獲得咗政府嘅接納。[19] 其他被拒絕嘅建議包括實物重量單位「分」同「匁」,呢啲建議再冇出現喺之後嘅試鑄幣階段。[20][21][22]
第一批金圓硬幣包括2圓、5圓同20圓硬幣,喺1870年全年都有鑄造。5圓金幣最早喺1870年為日本政府喺舊金山造幣廠鑄造。[23] 喺呢段時間,一間新嘅造幣廠喺大阪成立,但直到第二年先收到鑄幣所需嘅金條。[24] 金條係由日本國民、外國人同日本政府提供嘅。[25] 最初政府選擇咗銀,作為標準價值單位,而金幣就成為附屬貨幣。[26] 雖然1870年國內未能生產金幣,但大阪造幣廠可以生產銀幣,包括5錢、10錢、20錢同50錢嘅面額。[27][28] 呢啲「1870年」嘅硬幣一直到1871年6月27日明治政府正式採用「圓」作為日本現代貨幣單位之後先開始流通。[29] 呢個法案正式規定採用十進制會計系統嘅「圓」(1,Template:Nihongo2)、「Template:Vanchor」(100分之1,Template:Nihongo2)同「Template:Vanchor」(1000分之1,Template:Nihongo2)。新貨幣喺當年7月開始逐步推出。
日圓紙幣亦由意大利雕刻師基奧索內喺1870年同硬幣一齊構思,設計成明治通寶紙幣。[30] 呢啲紙幣喺1872年作為法定貨幣發行,面額有1圓、2圓、5圓、10圓、50圓同100圓,仲有輔幣面額嘅10錢、20錢同50錢。差唔多同一時間,政府仿照美國嘅系統設立咗一系列國立銀行,發行國家銀行紙幣。
西南戰爭同之後嘅情況(1877年至1887年)
1877年西南戰爭引起嘅大規模通貨膨脹,導致大量不可兌換嘅法定貨幣紙幣出現。時任首相松方正義最終喺1880年暫停咗國家法定紙幣嘅發行。[31][32] 新政策包括建立中央銀行制度。[33][32] 日本銀行因此喺1882年10月10日開始營運,有權印製可以同舊政府同國家銀行紙幣兌換嘅鈔票。[34][35] 到咗1883年5月,另一項法案規定咗國家銀行紙幣嘅兌換同回收。[36][37] 1896年3月,《國立銀行法》再次修訂,規定國立銀行喺特許經營權到期後解散。[36] 呢項修訂亦禁止國家銀行紙幣喺1899年12月31日之後繼續流通。[38] 同年,日本採用咗金匯兌本位制,將圓定義為0.75克純金或0.4985美元。[39]
直到1931年12月日本脫離金本位制之前,呢個匯率一直維持唔變。之後日圓兌美元嘅匯率喺1932年7月跌到0.30美元,到1933年更跌到0.20美元。[40]
佢一直企穩喺0.30美元左右,直到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嗰陣跌到0.23美元。[41]
銭同厘最後喺1953年底停止流通。[42]
日圓對美元嘅固定匯率
由1941年12月7日到1949年4月25日期間,日圓冇真正嘅匯率;戰時通脹令日圓嘅價值跌到戰前嘅一個零頭。
經過一段時間嘅動盪之後,喺1949年4月25日,美國佔領政府將日圓價值固定喺360日圓兌1美元。呢個係布雷頓森林體系嘅一部分,目的係要穩定日本經濟嘅物價。[43]
呢個匯率一直維持到1971年,嗰陣美國放棄咗金本位制,結束咗布雷頓森林體系嘅一個重要元素,引發咗一連串變化,最終喺1973年導致咗浮動匯率制度嘅出現。[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日圓同主要貨幣開始浮動
到咗1971年,日圓已經變得估值過低。日本出口貨喺國際市場太平,而外國進口貨對日本人嚟講又太貴。呢個估值過低反映喺經常賬餘額度,由1960年代初期嘅貿易逆差轉為1971年嗰陣相當大嘅55億美元貿易順差。認為日圓同其他幾種主要貨幣估值過低,促使美國喺1971年採取行動。
因應美國喺1971年夏季貶值美元嘅措施,日本政府同意咗一個新嘅固定匯率,呢個係年底簽署嘅史密森協議嘅一部分。呢個協議將匯率定喺308日圓兌1美元。不過,史密森協議嘅新固定匯率喺外匯市場供求壓力下好難維持。到1973年初,呢啲匯率俾人放棄咗,世界主要國家容許佢哋嘅貨幣自由浮動。
沖繩採用日圓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管治嘅沖繩由1946年到1958年發行咗一種叫做B圓嘅高價值貨幣,之後再用美元取代,匯率係1美元兌120 B圓。1972年沖繩歸還日本之後,日圓就取代咗美元。由於美元嘅價值喺歸還之前由360日圓跌到308日圓,喺1971年10月9日進行咗一次冇預先宣布嘅「貨幣確認」,居民要申報佢哋持有嘅現金同銀行戶口入面嘅美元;嗰日持有嘅美元總額有6000萬美元,喺1972年可以用較高嘅360日圓兌1美元嘅匯率兌換。[44]
日本政府喺貨幣市場嘅干預
喺1970年代,日本政府同商界好擔心日圓升值會令出口增長受損,因為日本產品喺國際市場會冇咁具競爭力,仲可能會損害工業基礎。所以即使喺1973年決定畀日圓自由浮動之後,政府仍然大力干預外匯市場(買賣美元)。[45]
雖然有干預,但市場壓力令日圓繼續升值,1973年短暫升到平均每美元兌271日圓,之後先感受到1973年石油危機嘅影響(呢個後來被叫做圓高,雖然呢個詞係到1985年先出現)。進口石油嘅成本上升令日圓貶值到1974年到1976年期間每美元兌290到300日圓。貿易順差再次出現,令日圓喺1978年升返到每美元兌211日圓。呢次貨幣升值又俾1979年嘅第二次石油危機打斷咗,日圓到1980年跌到每美元兌227日圓。[45]
1980年代初期嘅日圓
喺1980年代上半期,雖然經常賬戶順差返咗嚟而且快速增長,但日圓冇升值。由1981年嘅每美元兌221日圓,日圓嘅平均價值實際上跌到1985年嘅每美元兌239日圓。經常賬戶順差增加令外匯市場對日圓嘅需求增強,但呢種同貿易相關嘅日圓需求俾其他因素抵消咗。利率差距好大,美國嘅利率遠高過日本,加上繼續放寬國際資本流動嘅管制,導致大量資金由日本流出。呢個資本流動增加咗外匯市場嘅日圓供應,因為日本投資者將佢哋嘅日圓兌換成其他貨幣(主要係美元)嚟進行海外投資。呢個令日圓相對於美元維持弱勢,促成咗1980年代日本貿易順差嘅急劇上升。
廣場協議嘅影響
喺1985年,一個劇烈嘅變化開始咗。主要國家嘅財政官員簽署咗一個協議(廣場協議),確認美元估值過高(因此日圓估值過低)。呢個協議,加上市場供求壓力嘅轉變,令日圓價值急速上升。由1985年平均每美元兌239日圓,日圓喺1988年升到最高每美元兌128日圓,相對於美元嘅價值差唔多翻咗一倍。1989年同1990年稍為下跌之後,1992年12月再創新高,去到每美元兌123日圓。1995年4月,日圓升到最高位,每美元兌低過80日圓,令日本經濟一度接近美國經濟嘅規模。[46]
泡沫經濟後嘅歲月
日圓喺日本資產價格泡沫期間開始貶值,之後繼續貶值,喺2002年2月跌到每美元兌134日圓嘅低位。日本銀行嘅零利率政策令日圓投資失去吸引力,估計有高達1萬億美元嘅套息交易(投資者借入日圓再投資喺回報較高嘅貨幣,進一步推低日圓)。[47]喺2007年2月,《經濟學人》估計日圓對美元低估咗15%,對歐元更低估咗40%。[48]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後

不過,呢個貶值嘅趨勢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後逆轉咗。除咗瑞士法郎之外,其他主要貨幣相對於日圓都貶值緊。
喺2013年4月4日,日本銀行宣布佢哋會喺兩年內將資產購買計劃擴大1.4萬億美元。日本銀行希望將日本由通縮轉為通脹,目標係2%嘅通脹率。購買嘅數量咁大,預計會令貨幣供應量翻一倍,但呢個行動引起咗擔憂,認為日本當局係刻意貶值日圓嚟刺激出口。[49]不過,日本嘅商業界擔心貶值會引發進口價格上升,特別係能源同原材料方面。
由2022年開始嘅一段快速全球通脹期
想知多啲:套息交易
從2022年開始,日圓對其他貨幣大幅貶值,原因有好多。首先,日本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為咗應對國內通縮)同其他國家嘅高利率(為咗應對國內通脹)形成咗收益率差距——特別係同美國——呢個促使投資者轉向收益率更高嘅外幣。呢個利率差距直接影響日圓嘅價格,係推動日圓貶值嘅重要因素之一。大家普遍預期日圓會貶值,呢啲預期可能會變成自我實現嘅預言,影響貨幣匯率。[50] 為咗應對呢種情況,日本銀行喺2022年9月至10月同2024年4月至5月期間分別進行咗超過9萬億日圓嘅貨幣干預,賣出美元買入日圓。[51][52][53]
重新面額嘅建議
自1990年代以嚟,有好多建議提出要重訂日圓面額,引入一個新單位或者新日圓,價值等於100舊日圓,差唔多值一美元。到而家都仲未實行,因為儘管日圓單位價值低,但佢喺全球仍然受信任,而且重新發行新貨幣同更新讀取貨幣嘅硬件成本好高。特別係延遲升級各種電腦軟件直到重新面額完成所帶嚟嘅負面影響都係一個重要原因。[54]
Remove ads
硬幣
Template:整理 日本造幣局由1871年到而家一直都有發行法定貨幣硬幣。
目前流通嘅硬幣
所有硬幣嘅正面都有用漢字顯示面值同埋國名(1945年之前係Template:Nihongo4;1945年之後係Template:Nihongo4(除咗而家嘅5円硬幣係喺背面寫國名)。所有硬幣嘅背面都顯示鑄造年份,唔係用公曆年份,而係用日本年號嘅年號年,一個年號嘅第一年叫做Template:Nihongo4。日本硬幣從來都冇出現過皇帝肖像,因為皇帝嘅形象係神聖嘅。[59]
- 例子
- 1900年鑄造嘅硬幣上面寫緊明治 33年,係明治天皇在位嘅第33年
- 1920年鑄造嘅硬幣上面寫緊大正 9年,係大正天皇在位嘅第9年
- 1980年鑄造嘅硬幣上面寫緊昭和 55年,係昭和天皇在位嘅第55年
- 2000年鑄造嘅硬幣上面寫緊平成 12年,係明仁天皇在位嘅第12年
- 2020年鑄造嘅硬幣上面寫緊令和 2年,係德仁天皇在位嘅第2年


1897年,1円銀幣撤咗使用,金幣嘅大細減咗一半,並發行咗5、10同20円金幣。
戰後,喺1946年至1948年之間引入咗黃銅嘅50錢、1円同5円硬幣。目前帶窿嘅黃銅5円硬幣係1949年開始用,銅10円硬幣喺1951年,鋁製1円硬幣就喺1955年開始用。
1955年引入咗第一款冇窿嘅鎳50円硬幣。1957年推出咗銀100円硬幣,1959年就有咗帶窿嘅50円硬幣。呢兩種硬幣喺1967年被而家嘅白銅100円硬幣同埋一個細啲嘅50円硬幣取代咗。[60]
1982年,第一款白銅500円硬幣開始使用。同5瑞士法郎硬幣一樣,500円硬幣係世界上經常使用嘅硬幣入面面值最高嘅,截至2016年12月[update]嘅時候價值大約4.42美元。[61][62] 因為面值太高,500円硬幣成為咗假幣製造者嘅主要目標,所以喺2000年發行咗第二代黃銅鎳500円硬幣,加咗啲保安特徵。但係呢啲硬幣都繼續俾人偽造,所以喺2021年又發行咗第三代雙金屬500円硬幣,再加強咗保安特徵。
因為硬幣嘅款式、大細、重量同埋邊緣嘅圖案都好唔同,所以視障人士都可以好容易分辨到唔同嘅硬幣。
喺唔同場合都有用普通金屬、銀同金嚟鑄造紀念幣。[63] 第一批紀念幣係為咗1964年奧運會而發行嘅銀製¥100同¥1,000奧運紀念幣。面值同總面值最大嘅一次發行係喺1986年為慶祝昭和天皇登基60周年而發行嘅1000萬個¥100,000面值金幣,總面值¥1萬億,用咗200,000公斤嘅純金。由1985年開始,定期發行¥500紀念幣。2008年發行咗以日本47個都道府縣為主題嘅¥500同¥1,000紀念幣。雖然所有紀念幣都可以好似普通(非紀念)硬幣咁使用,但係通常都唔會流通,而¥100,000硬幣就因為發現過假幣,所以要格外小心。
Remove ads
紙幣
内文:日本圓嘅紙幣
日圓紙幣喺1872年開始發行,係日圓推出兩年之後。面值範圍由1日圓到10,000日圓;自從1984年以嚟,最低面值嘅紙幣係1,000日圓。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同期間,有唔同機構發行過日圓紙幣,例如日本財務省同埋日本帝國國立銀行。喺戰後一段時間,盟軍總司令都發行過一啲紙幣。自此之後,日本銀行成為唯一嘅發鈔機構。戰後,日本銀行發行過五個系列嘅紙幣。
一般嚟講,日本俾人覺得係個現金社會,2014年有38%嘅支付係用現金進行嘅。[64] 有可能嘅原因包括現金支付可以保障個人私隱,商戶唔需要等錢到賬,仲唔會好似信用咁帶嚟負面印象。
而家,日圓紙幣上面印嘅人像,係嚟自明治時代同以後嘅人物。原因係為咗防止偽鈔,較理想係用精確嘅照片做原稿,而唔係用畫像。[65][66]
E系列紙幣喺2004年推出,面值包括¥1000、¥5000、¥10000。
F系列紙幣喺2024年7月3日推出。呢個系列係由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喺2019年4月9日宣佈嘅。[67] ¥1000紙幣嘅正面係北里柴三郎,背面係神奈川沖浪裏;¥5000紙幣正面係津田梅子,背面係紫藤;¥10000紙幣正面係澀澤榮一,背面係東京車站。由於¥2000紙幣流通量少,財務省決定唔會重新設計。
D、E同F系列紙幣上面都有EURion星座圖案。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