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一種生命現象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死,又叫死亡(粵音:sei2 mong4),意思係冇咗條命,同「生」相反。死咗就永遠都唔會返生。死嘅原因有病死、老死、意外死、他殺及自殺等。
![]() |

截至廿一世紀初,每年有五千六百萬人死。[1] 最常見嘅原因係衰老,[2] 其次係心血管疾病,呢種病會影響心臟或者血管。[3] 截至2022年,估計總共有差唔多一千一百億人死咗,大約佔咗有史以嚟所有人類嘅94%。[4] 老年學嘅一個子研究領域叫做生物老年學,目標係透過應用某啲生物體身上發現嘅自然過程,去消除人類因為自然衰老而導致嘅死亡。[5] 不過,由於人類冇方法將呢啲過程應用喺自己身上,佢哋就要用其他方法去達到人類嘅最長壽命,通常係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例如限制卡路里攝取、節食同做運動。[6] 延長壽命呢個概念,而家啲人正考慮同研究緊點樣令人活得更耐。
要確定一個人係咪確實死咗,原來一直都好難。最初,死亡嘅定義係呼吸同心跳停止,呢種狀態而家仍然叫做臨床死亡。[7] 不過,心肺復甦術(CPR)嘅發展,表示咗呢種狀態唔再係絕對冇得救。[8] 於是腦死亡就畀人認為係一個更合適嘅選擇,但係關於呢樣嘢有好幾種唔同定義。有啲人認為所有腦功能都一定要停止晒。亦都有人認為,就算腦幹仲有生命跡象,但個人特性同身份認同已經冇辦法挽回,所以呢個人應該當做完全死咗。[9] 腦死亡有時會用嚟做死亡嘅法律定義。[10] 對於所有有腦嘅生物嚟講,死亡反而可以集中睇呢個器官。[11][12] 死因通常畀人認為係重要嘅,可以驗屍去確定。[13] 死因有好多種,由意外到疾病都有。
好多文化同宗教都有來世嘅概念。亦都有唔同嘅處理遺體習俗,例如葬禮、火葬,或者天葬。[14] 一個人死咗之後,報紙可能會刊登訃聞,在生嘅親友通常會經歷一段哀悼嘅時期。
Remove ads
診斷

1,054–4,598
4,599–5,516
5,517–6,289
6,290–6,835
6,836–7,916
7,917–8,728
8,729–9,404
9,405–10,433
10,434–12,233
12,234–17,141
定義
内文:死亡嘅醫學定義
死亡呢個概念,對人類理解呢個現象好關鍵。[唔該解釋係乜東東][15] 對於呢個概念,有好多科學方法同埋唔同嘅詮釋。再加上,維持生命療法嘅出現,同埋喺醫學同法律角度定義死亡嘅眾多標準,令到要建立一個單一、統一嘅定義變得好困難。[16]
定義生命嚟定義死亡
定義死亡嘅其中一個挑戰,係要將佢同生命區分開嚟。如果當佢係一個時間點,死亡似乎係指生命終結嗰一刻。要確定死亡幾時發生係好難嘅,因為各個器官系統嘅生命功能停止,通常唔係同步發生。[17] 所以,要做呢個判斷,就需要喺生同死之間劃定精確嘅概念界線。呢樣嘢好難,因為對於點樣定義生命,共識好少。

可以用意識嚟定義生命。當意識停止,就可以話一個生物體死咗。呢個方法嘅其中一個缺陷係,有好多生物體係生勾勾,但好可能冇意識。[18] 另一個問題係點樣定義意識,現代科學家、心理學家同哲學家畀咗好多唔同嘅定義。[19] 另外,好多宗教傳統,包括亞伯拉罕宗教同達摩宗教傳統,都認為死亡唔一定(或者可能唔會)代表意識嘅終結。喺某啲文化入面,死亡更加似係一個過程,而唔係單一事件。佢代表由一種精神狀態慢慢轉變到另一種。[20]
其他關於死亡嘅定義,集中喺生物體功能停止嘅特性,同埋人類死亡,後者係指人格嘅不可逆轉喪失。再具體啲講,死亡發生喺一個生命體經歷所有功能嘅不可逆轉停止嗰陣。[21] 對人類生命嚟講,死亡係一個冇得逆轉嘅過程,當中一個人會失去咗佢作為一個人嘅存在。[21]
以心跳同呼吸定義死亡
歷史上,嘗試去定義一個人死亡嘅確切時刻,做法都係主觀或者唔精確嘅。死亡以前定義為心臟停頓(心搏停止)同呼吸停止,[7] 但心肺復甦術同即時心臟除顫嘅發展,令到呢個定義唔再足夠,因為呼吸同心跳有時可以再次啟動。[8] 呢種發生循環同呼吸驟停嘅死亡類型,叫做循環定義死亡(CDD)。CDD 嘅支持者認為呢個定義合理,因為一個永久失去循環同呼吸功能嘅人應該當做死咗。[22] 批評呢個定義嘅人就話,雖然呢啲功能嘅停止可能係永久性嘅,但唔代表情況唔可以逆轉,因為如果夠快做 CPR,個人可能救得返。[22] 所以,支持同反對 CDD 嘅論點,歸根究底都係點樣定義「永久」同「不可逆轉」呢兩個詞,呢樣嘢令定義死亡嘅挑戰更加複雜。另外,以前同死亡有因果關係嘅事件,而家唔係所有情況下都會致命;冇咗功能正常嘅心臟或者肺,有時都可以靠維生系統裝置、器官移植同人工心臟起搏器嘅組合嚟維持生命。
腦死亡
内文:腦死亡
今時今日,喺需要定義死亡時刻嘅情況下,醫生同法醫通常會用「腦死亡」或者「生物學死亡」嚟定義一個人係咪死咗;[23] 當腦部電活動停止嗰陣,人就會當做死咗。[24] 一般假定電活動終止即係代表意識終結。[25] 意識中止一定要係永久性,唔可以係暫時性嘅,就好似喺某啲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尤其係昏迷嗰陣發生嘅情況咁。[26] 至於睡眠,就會用腦電圖(EEG)嚟區分。[27]
「腦死亡」呢個類別,有啲學者覺得有問題。例如,國立衛生研究院生物倫理學部嘅資深教員富蘭克林·米勒博士指出:「到咗 1990 年代後期……將腦死亡等同於人死亡呢個講法,越嚟越受到學者挑戰,佢哋嘅理據係基於證據,顯示嗰啲被正確診斷有呢種狀況、並且長時間靠呼吸機維持嘅病人,表現出一系列生物功能。呢啲病人保持住維持循環同呼吸、控制體溫、排泄廢物、癒合傷口、抵抗感染嘅能力,最顯著嘅係,仲可以孕育胎兒(喺懷孕嘅「腦死亡」女性案例入面)。」[28]

雖然有啲學者認為「腦死亡」有問題,但亦都有支持者[邊個? ]認為呢個死亡定義係區分生同死最合理嘅方式。支持呢個定義嘅理由係,腦死亡有一套可靠而且可以重現嘅標準。而且,腦部對於決定我哋嘅身份認同,或者我哋作為人係邊個,都係非常重要嘅。需要區分嘅係,「腦死亡」唔可以同植物人狀態或者昏迷混為一談,因為前者描述嘅係一種冇得復原嘅狀態。[29]
腦電圖可能會偵測到假嘅電脈衝,而某啲藥物、低血糖、缺氧,或者低溫症可以暫時壓抑甚至停止腦部活動;[30] 因為咁,醫院有一套判斷腦死亡嘅規程,包括喺特定條件下,相隔較長時間做幾次腦電圖。[31]
新皮質腦死亡
主張只有腦部新皮質對意識嚟講係必要嘅人,有時會認為定義死亡嗰陣,淨係應該考慮電活動。最終,死亡嘅標準可能會係認知功能嘅永久同不可逆轉喪失,由大腦皮質死亡嚟證明。喺現有同可預見嘅醫療技術下,恢復人類思想同人格嘅所有希望到時都冇晒。[9] 即使按照全腦標準,判定腦死亡都可能好複雜。
全腦死亡
目前,喺大多數地方,都採用咗比較保守嘅死亡定義(成個腦,而唔係淨係新皮質嘅電活動不可逆轉停止)。一個例子係美國嘅《統一死亡判定法案》。[32] 過去,採納呢個全腦定義係 1980 年總統醫學、生物醫學及行為研究倫理問題研究委員會得出嘅結論。[33] 佢哋嘅結論係,呢種定義死亡嘅方法夠喺全國達到統一嘅定義。為咗支持呢個定義,提出咗好多理由,包括:確立死亡嘅法律標準統一性、避免耗盡家庭用喺人工維生系統嘅財政資源,同埋確立將腦死亡等同死亡嘅法律基礎,方便進行器官捐贈。[34]
醫療實踐上嘅問題
除咗支持定反對腦死亡嘅問題之外,呢個分類定義本身仲有另一個問題:佢喺實際醫療應用上嘅差異性。喺1995年,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確立咗一套標準,變成診斷神經性死亡嘅醫學標準。當時,要判斷全腦功能「不可逆轉停止」,需要符合三個臨床特徵,包括:有明確病因嘅昏迷、呼吸停止,同埋冇腦幹反射。[35] 呢啲標準後來再更新過,最近一次係 2010 年,但係喺唔同醫院同醫學專科之間,仍然有好大差異。[35]
捐贈
定義死亡嘅問題,喺關乎死亡捐贈者原則嗰陣尤其迫切,呢個原則可以理解做以下其中一種詮釋:喺開始器官摘取之前,一定要有對嗰個人嘅正式死亡宣告,或者器官摘取唔可以搞到捐贈者死亡。[22] 圍繞住死亡定義同死亡捐贈者原則,一直有好多爭議。呢個原則嘅支持者認為,呢條規則喺保護器官捐贈者方面係合法嘅,同時亦都可以反駁任何對器官摘取嘅道德或法律反對意見。另一方面,批評者就認為,呢條規則冇維護捐贈者嘅最佳利益,亦都冇辦法有效推廣器官捐贈。[22]
徵兆
内文:死亡階段
死亡嘅跡象,或者強烈顯示一隻恆溫動物唔再在生嘅指標有:[36]
呼吸停止(冇呼吸)
心搏停止(冇脈搏)
死亡之後跟隨嘅階段有:[37]
屍斑蒼白(Pallor mortis),喺死後 15–120 分鐘內出現嘅蒼白現象。
屍冷(Algor mortis),死後體溫下降。通常係穩定下降,直到同周圍溫度一樣。
屍僵(Rigor mortis),屍體嘅四肢變得僵硬(拉丁文 rigor),難以移動或操縱。
屍斑(Livor mortis),血液喺身體下面(受地心吸力影響)嗰部分沉澱。
腐敗,分解開始嘅跡象。
分解作用,變返做更簡單形態嘅物質,跟住會有強烈難聞嘅氣味。
白骨化,分解嘅終結,所有軟組織已經分解晒,淨係剩低副骨架。
化石化,經過非常漫長時間形成嘅骨骼遺骸嘅自然保存過程。

法律
睇埋:法律死亡
一個人嘅死亡會帶嚟法律後果,呢啲後果可能因司法管轄區而異。大多數國家採用全腦死亡標準,即係腦部所有功能都一定要完全停止。不過,喺其他司法管轄區,有啲會採用腦幹版本嘅腦死亡定義。[35] 之後,喺大多數司法管轄區,有咗醫生嘅死亡宣告之後,通常會由醫生或者行政部門簽發死亡證明書。[38]
誤診
睇埋:活埋

有好多傳聞講有人畀醫生宣佈死亡之後又「生返轉頭」,有時係幾日之後喺棺材裏面,或者係喺遺體防腐程序就快開始嗰陣。由 18 世紀中期開始,公眾對於畀人錯誤活埋嘅恐懼大增[39],而且對於死亡跡象嘅不確定性有好多爭論。有人提出各種建議,喺埋葬前測試有冇生命跡象,方法由將醋同胡椒倒入屍體口中,到用燒紅嘅撥火棍㷫腳板底或者插入直腸都有。[40] 1895 年,醫生 J.C. Ouseley 寫文章聲稱,英格蘭同威爾斯每年有多達 2,700 人畀人過早埋葬,不過有啲估計認為呢個數字接近 800。[41]
喺觸電嘅情況下,做一個鐘或者更長時間嘅心肺復甦術(CPR)可以令受驚嘅神經恢復,令睇落死咗嘅人有機會生還。喺冰水下面發現不省人事嘅人,如果塊面一直保持冰冷直到送到急症室,或者有機會生還。[42] 呢種「潛水反應」,當中新陳代謝活動同氧氣需求都係最低嘅,係人類同鯨豚類共有嘅、叫做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嘅嘢。[42]
隨住醫療技術進步,關於死亡何時發生嘅諗法可能需要重新評估,要考慮到喺睇落死亡更長時間之後,恢復一個人生命力嘅能力(就好似 CPR 同除顫顯示心跳停止唔夠做決定性嘅死亡指標嗰陣發生嘅情況一樣)。缺乏腦電活動可能唔夠喺科學上當一個人死咗。所以,有人提出資訊理論死亡呢個概念,作為定義真正死亡何時發生嘅更好方法,不過呢個概念除咗喺人體冷凍技術領域之外,冇乜實際應用。[43]
Remove ads
定義
死亡定義上就係指一隻生物嘅生命永久噉終結嘅過程[44]。一隻生物可以係因為意外、衰老、病、唔夠營養、中毒、或者自殺等嘅原因而死。喺一隻生物死咗之後,佢條屍會返返去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指唔同物質喺地球環境當中嘅循環過程)嗰度-佢身體淨低嘅有機部份會俾一啲專食廢料嘅生物(例如係屎甲蟲)食落肚,令到佢哋身上嘅營養可以喺大自然入面循環再用,變成環境或者第啲生物個體嘅一部份[45]。
定義死亡喺醫學上係一條有些少挑戰性嘅問題:定義上,死亡係「生命嘅終結」,但「生命」呢隻詞要點定義已經係一個令人頭痕嘅問題,所以定義一隻生物究竟「死咗未」或者斷定佢嘅「死亡時間」亦唔係容易嘅事;例如一隻動物死嗰陣,好多時佢身體各個器官死嘅時間都唔同,例如個肝嘅細胞可能喺個腦死咗之後幾分鐘先至死得嗮[46]。一般嚟講,醫學上會用「心跳停咗」或者「個腦死咗」嚟當做由生到死之間嘅界線;但有陣時,啲腦死嘅病人又可以靠架生幫手做唞氣同心跳呢啲基本功能[44],而且廿一世紀初嘅醫學界已知有瀕死體驗(NDE)嘅現象-喺瀕死體驗期間,病人嘅腦部好多時經已停止運作(用腦死做死亡定義嘅話算係經已死咗),不過病人後嚟救得返,而且仲能夠正確噉描述佢「死咗」期間發生嘅事,又引起咗生物學界同醫學界對死亡嘅討論[47][48]。
傳統來講,人冇咗心跳、冇咗呼吸就屬於死咗,但係問題係以而今嘅醫學技術,心肺可以復甦而令到身體機能回復活動。現代科學上可以分做瀕臨死亡期、臨床死亡期同生物學死亡期。目前公認嘅醫學觀念用腦幹死亡做腦死亡嘅標準,一旦個腦死咗,即係腦部冇活動嘅象徵,就即係死咗。


Remove ads
死嘅原因
病、受傷、中毒、捕食等可引致死亡。呢啲種種嘅原因可以永久破壞主要器官嘅功能,影響身體,搞到內部失衡,最終引致死亡。所有已知地球生物遲早都會老死,除咗幾種燈塔水母。人同其他生物一樣隨時間而衰老,就算人嘅健康同生活環境有幾好,都未必可以活到一百歲,而大多數動物嘅壽命都短過人。由於對個「死」字係唔吉利,所以喺粵語/其他漢語嘅方言中对死描述嘅辭彙極其豐富,有好多講法,例如:
- 婉轉啲嘅:唔喺度、過身、過世、去世、逝世、打柴、瓜柴、瓜老襯、謝雞、瓜咗(本字「㱠」[49])、釘蓋、釘咗、去咗、走咗、冇咗、香咗、冧咗、冚旗、兩腳一伸、伸直咗、行先一步、Game Over(香港口音,粵拼:gem1 ou1 faa4)、摺埋、埋單[50]、長休、玩完、已故、斷氣、早登極樂、賣鹹鴨蛋、百年歸老、返返舊時嗰度、一命嗚呼、撒手塵寰、駕崩(帝皇專用)、香消玉殞(女人專用)、冚國旗、天妒英才、移咗民、去咗遊埠、收咗皮、閂咗總掣、骨頭打鼓、永訣、訣別,瞓大酒店⋯⋯
- 好聽啲嘅:辭世、與世長辭、辭去人世、百年之後、壽終正寢(男)、壽終內寢(女)、成為故物、嗚呼哀哉、已故、作古、大去、仙逝、安眠、安息、往生(佛家語,指去另一個世界生活)、駕鶴西歸…
- 有宗教色彩嘅:安息、主懷安息、魂歸天國、蒙主寵召、息勞歸主、上天堂、圓寂、涅槃、歸西、仙遊、登極樂、上西天、見阿彌陀佛、見閻羅王、上咗路(黃泉路/陰司路)、落黃泉、落地獄、落下面、使陰司紙、食香、嘆元寶蠟燭、氣數已盡、乘鶴西去…
- 政治色彩嘅:見馬克思、搵毛主席…
- 正面啲嘅:殉國、殉教、殉職、殉道、成仁、犧牲、與世長辭、壽終正寢、英年早逝、回天乏術、就義…
- 未成年人死:夭、夭折、夭母、短折、夭亡、殤、夭殤、早逝(英年早逝)、少年亡、夭逝、棄養、夙殞、無服之殤…
- 自然死嘅:壽終、登仙、百年、老咗、謝世、長逝、長往、長辭、歸室、歸泉、走咗、去咗、逝世、故去、就木、壽終正寢、壽終內寢 …
- 非自然死嘅:自盡、自殺、被殺、遇刺、遇難、身亡、暴斃、斃命、喪生、非命、病逝、斷魂、隊冧、解決咗、攪掂咗、魂斷XX(XX係一個地方,可以係:香港、長城、異鄉、南山…)、葬身XX(XX係一個空間,可以係:火海、大海、魚肚、輪下…)…
- 單字:殁、殞、斃、薨、卒…
死後生命
内文:死後生命
喺生物學以外,有好多宗教都有討論死亡呢家嘢嘅本質,尤其是人死亡嘅超自然性。有好多宗教都相信,人喺死咗之後靈魂會以某啲形式存在落去,例如係會去天堂或者地獄,又或者係會投胎轉世噉[51]。
語言講法
唔同語言對死亡嘅講法都有啲唔同。
喺好多語言,死亡都被視為係一瞬間嘅事件,唔可以做進行式,但又有好多語言用起死亡呢隻動詞上嚟,會包括埋「仲在生,但就快死」嘅一段時間,而喺呢啲語言裡便指死亡嘅動詞可以係進行式[52],例如廿一世紀初嘅英文語句:
He is dying.
Die 譯做粵語中文一般會譯做死,但喺實際應用上,上面句嘢通常係指句中嘅佢(he)處於仲未死,但就快死嘅狀態,譬如係瞓咗喺病床上奄奄一息。相比之下,如果講粵語嘅人講出佢死緊噉嘅語句,就會覺得唔合理。
睇埋
同死有關嘅文章:
喪葬相關
拉雜相關
Info:鼓盆而歌
莊子老婆死咗,惠子去弔慰,但莊子就叉開腳敲住個盆唱歌。惠子話:你同佢一齊住,佢湊大你個仔,老咗死咗,你唔喊都夠啦,仲敲盆唱歌,唔係過咗火咩?莊子話:唔係。佢啱啱死咗嗰陣,我點會唔傷心呢?但睇返佢一開始本來無生命,唔止無生命,本來仲要無形體,唔止無形體,本來仲要無元氣。夾雜喺恍惚之間,變到有元氣,元氣變到有形體,形體變到有生命,依家變返死咗,好似春夏秋冬四季運行咁啫。佢人瞓得喺咁大間房,而我起勢圍住佢喊,我覺得咁係唔通曉天命,所以我無再咁做。
有學者覺得莊子將死亡睇做自然演化嘅過程,係睇化咗生死。就算係佢老婆死咗,佢都可以曠達咁敖然自樂。莊子教人要快樂就要學吓沉靜接受死亡嘅到來,因為死其實可能仲好過生,呢點佢喺第二篇就提過。
不過都有學者反對,話莊子其實都係傷心嘅,所謂睇化生死純粹係學界誤會咗。因為莊子喺其他篇章入面其實表現得好惜命,而且唔少地方都睇得出佢對其他人生命嘅重視,佢嘅生死觀並唔係覺得死一定好過生。嗰啲聽落曠達嘅言論係源自於死亡無可避免,背後係佢嘅悲哀同無奈,咁不如心平氣和啲先唔會對自己做成更大傷害。[53]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