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聖經》(粵拼sing³ ging¹)係猶太教同埋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嘅宗教經典。聖經可以指猶太教嘅《塔納赫》,又或者係基督敎嘅《舊約聖經》同《新約聖經》。

宗教系列
基督宗教
基督教史
基督教發展時序
耶穌基督
耶穌十二門徒
大公會議
大分裂
十字軍東征
宗教改革與更正教
中國基督教
中國基督教史
三位一體
聖父
聖子 (神學)
聖靈
基督教神學
基督教會
禮拜
聖恩 · 救贖
登山寶訓
十誡
聖經
舊約
新約
正典
次經
偽經
和合本修訂版
基督教派
天主敎
東正教
聖公宗
新教
東方正統教會
東方亞述教會

基督教運動

《塔納赫》係猶太教嘅經典,記載關於上帝同埋古時猶太人嘅歷史同傳說。《塔納赫》亦同時係基督敎聖經嘅《舊約》部份。

基督敎嘅聖經由《舊約》同《新約》兩部份構成,《舊約》部份其實同猶太教嘅《塔納赫》大致相同,不過天主教同東正教嘅版本就有多咗幾篇公元一百後嘅《塔納赫》同基督教新教《舊約》都無嘅幾篇經卷。而《新約》部份就記載耶穌基督同埋佢門徒嘅言行,重有早期基督敎嘅事件。

據統計而家總共有大約一萬四千幾種唔同語言版本嘅聖經,特別係「希伯來聖經」部份,而基督教新約部份,就有大約五千三百種唔同語言版本。以古書計可以話係家陣世界上最多唔同語言翻譯版本嘅書[1]

Remove ads

聖經書卷構成

聖經,喺拉丁文寫法係 Biblia,意思係 「書」,由希臘文 Βίβλος 演變出嚟。

《希伯來聖經》

《希伯來聖經》發現最早嘅版本係用希伯來文亞蘭文(例如但以理書同埋以斯拉記)抄寫。《希伯來聖經》書卷構成,最流行可以分為三個版本,三個版本都有小小唔同,但主要喺編排同經卷數目,三個版本分別係由猶太教拉比所編定嘅《塔納赫》24卷,而加咗注音符號嘅《標準猶太聖經》就有39卷。基督敎新教嘅《舊約聖經》就同猶太教《標準猶太聖經》基本上一樣,都係有39卷,只係喺排序上有小小唔同。而基督敎舊教(即天主敎)嘅《舊約聖經》就有46卷咁多,東正教《舊約聖經》就有50卷,多出嚟嗰啲喺基督敎新敎同猶太教叫做次經

除咗呢三個而家最流通嘅版本之外,重有好多其他唔同古本,呢啲古本都比呢三個流通版本多咗或小咗一啲經卷,呢啲古本好似有:《七十士希臘文譯本(Septuagint,簡稱LXX)》、《武加大譯本(Vulgat)》、《別大西譯本(Peshitta)》、《塔庫姆譯本(Targum)》、《撒馬利亞五經(Samaritan Pentateuch)》,重有《死海古卷(The Dead Sea scriptures)》。

More information 猶太教塔納赫, 基督教舊約聖經 ...

基督敎新約聖經

《新約全書》嘅數量比較一致,都係有27卷。《聖經·新約》正典書目,喺公元397年舉行嘅迦太基會議正式確定。

《聖經·新約》嘅主要內容如下:

而中文版聖經,天主教所用嘅思高版聖經同新教所用嘅和合本聖經,喺中文譯名上都有分別:

More information 英文, 和合本 ...
Remove ads

聖經正典化過程

喺聖經重未編定之前,其實好多經卷係一本本獨立分開嘅抄本(Scrolls),並唔係好似而家咁有一本聖經。一直到公元3世紀初,喺以拉丁文為主嘅西部基督敎教會入面,先開始以書(books)去取代卷(Scrolls),因為咁,基督徒就開始要揀邊啲經典同埋要點樣順序編成一套書。

喺之前,猶太教嘅《塔納赫》未正典化,但大約喺公元前4世紀尾因為希臘化而搞到好多猶太人唔識希伯來文,所以由猶太教文士將好多經卷翻譯成希臘文,最後大約喺公元前 150 年左右譯咗套《七十士希臘文譯本》出嚟。

所以喺《希伯來聖經》部份,由於有《七十士希臘文譯本》做基礎,正典化過程中嘅爭議其實唔算太大。猶太教嘅拉比係大約公元100年舉行宗教會議正式確立咗而家嘅《塔納赫》定本。

基督敎教會就以《七十士希臘文譯本》作為主要底本,然後翻譯成拉丁文,保留咗一啲《七十士希臘文譯本》入面無列入《塔納赫》嘅經卷。

而古拉丁文聖經就包括咗好多由基督敎嘅人自己創作嘅經卷,喺整理呢啲經卷嗰陣,佢哋就將《希伯來聖經》部份列為《舊約》,而基督敎嘅經卷就列為新約

但基督敎新約對猶太教可以話完全唔關事,因為佢哋根本唔認同基督敎信仰核心-即耶穌就係先知預言彌賽亞,猶太教只承認一個上帝,同時亦唔接受基督敎所講話耶穌又係人又係神,所以對猶太教嚟講,並無所謂新舊約之分。

到公元4世紀下半葉,傑羅姆(Saint Jerome)開始為《通俗拉丁文譯本》做翻譯時,發現《舊約》部份比《塔納赫》多咗啲經卷出嚟,傑羅姆提議教會將呢啲經卷定為次經,但當時嘅教會都認為呢啲經卷對信仰有益,所以最後都決定保留。

一直到15世紀宗教改革時,當時宗教改革運動領袖之一嘅馬丁路德同羅馬教廷反面,自己創辦教會,喺做德文聖經翻譯時,就根據傑羅姆嘅見解,將次經當做聖經嘅附錄,而唔當做聖經一部份,亦因為咁,基督敎新教所用嘅《舊約聖經》,同猶太教用嘅《塔納赫》,只係排序上唔同,其他都完全一樣。

基督敎《新約聖經》正典化過程

新約最早寫好嘅書卷,一般公認係保羅書嘅十三封書信,時間大約喺50-63年,而福音書係喺公元60、70年代先開始相繼問世,大部份新約學者普遍認為,除咗彼德後書係喺 2 世紀完成之外,《新約聖經》主要書卷都係喺一世紀內完成。不過正典化就去到2世紀尾先正式定書。

但喺新約正典過程開始時,由於並無一個統一嘅集團或者組織去統籌聖經正典化過程,所以早期基督敎教會入面,每個教派都可以好自由咁根據自己理解同喜好而決定用邊啲經卷嚟做正典,所以當時出現咗好多唔同版本嘅聖經。

Remove ads

中文聖經

而家流通嘅中文聖經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係天主敎普遍使用嘅思高譯本,1968年正式出版。另一個版本係基督敎新敎普遍使用嘅和合本,1919 年出版。

思高譯本同和合本除咗喺經卷數目上有分別之外,好多中文譯名都唔同,除咗經卷名稱,經卷入面好多名都有分別,例如思高譯本叫「撒殫」,而和合本就叫「撒旦」。除此之外,思高譯本會將「耶和華」譯做「雅威」,而希臘文部分就用「主」、「上主」或「永恆主」代替。好似《以賽亞書》42:8《和合本》譯法係:「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而思高譯本譯法係:「我是上主,這是我的名字。」

除此之外重有其他中文譯本,例如:《呂振中譯本》1970年、《現代中文譯本》1979年、《聖經新譯本》1993年、《聖經新世界譯本 (漢語版)》2001年、《聖經恢復本》2003年、《和合本修訂版》2006年-2008年。

爭議

内文:聖經批判學聖經批評

有人會對聖經文本做好多研究,主要用返學術方法去對聖經內容,對應返佢講嘅嘢同歷史嘅關係,於是發展咗一樣學問叫「聖經批判學」(Biblical Criticism),通過幾種方式,好似:文本批判/低等批判(Textual Criticism/ Lower Criticism)、來源批判(Source Criticism)、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編纂批判(Redaction Criticism)、寫作批判(Compositional Criticism),用嚟對聖經做一種學術同客觀嘅詮釋[3]

除咗咁,聖經雖然貴為三大宗教聖書,不過佢內容亦成日畀人話,例如中國學者方舟子就出過篇文《錯誤百出的聖經》,指出聖經入面好多前後矛盾同唔合邏輯嘅嘢。聖經亦曾經被一啲地方列做禁書,例如1978年埃塞俄比亞就話聖經因為同進化論衝突而被禁。而喺1992年喺阿拉斯加就有人指聖經內容令人不安同色情要求限制發放;1993年賓夕凡尼亞州亦有人認為聖經入面一啲殺人同屠殺內容會教壞細路而要求管制[4],2007年香港都有人認為聖經內容扭曲性觀念而投訴聖經不雅[5]

Remove ads

參考

出面網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