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音
有關節嘅口舌聲,聲道係完全或部分閉合埋。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輔音(粵拼:fu6 jam1),又叫子音,係種音素,同元音(母音)相對。具體定義係:「發音器官某一部份形成阻礙,令到伊部份有一定程度嘅緊張,並由較強氣流克服障礙形成嘅語音」[1]。子音分類通常有三套標準:一、發音(又叫調音)位置(又叫部位);二、發音方式;三、聲帶振唔振動。
通常音節要有元音做音節核,但某啲輔音喺部份語言都可以做音節核。
基礎概念
以下係廿一世紀初嘅粵語音系裡邊嘅輔音[2],用粵拼寫。每隻音會掕返隻「以呢款輔音開頭嘅漢字」[註 1]:
分類方法
語言比較
睇埋:音系類型
唔同語言嘅輔音特性可以幾唔同。廿一世紀初嘅粵語有19隻輔音[註 3][3],英文有23隻,河內越南話有20隻[4]-都算係接近平均嘅輔音數量;世上有啲語言得6隻咁少,又有啲語言有成百幾隻咁多。
「有冇呢隻呢隻常見嘅音」都可以攞嚟比較:例如/f/係好常見嘅輔音,據估計49%嘅語言都有佢;喺廿一世紀初嘅世界,由英文至法文、粵語至客家話至標準官話至日本話都有/f/,但韓國話就無[5]。
睇埋
註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