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音

有關節嘅口舌聲,聲道係完全或部分閉合埋。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輔音(粵拼fu6 jam1,又叫子音,係種音素,同元音母音)相對。具體定義係:「發音器官某一部份形成阻礙,令到伊部份有一定程度嘅緊張,並由較強氣流克服障礙形成嘅語音」[1]。子音分類通常有三套標準:一、發音(又叫調音)位置(又叫部位);二、發音方式;三、聲帶振唔振動。

通常音節要有元音做音節核,但某啲輔音喺部份語言都可以做音節核

以下嘅內容會用到國際音標粵拼嚟精確噉表達語音。

基礎概念

以下係廿一世紀初嘅粵語音系裡邊嘅輔音[2],用粵拼寫。每隻音會掕返隻「以呢款輔音開頭嘅漢字[註 1]

More information 唇音, 脷尖前音 / 脷尖中音 ...

分類方法

啲人要將輔音分類嗰陣時,正常嚟講都係按調音部位調音方法嚟分嘅:用粵語入便有嘅音做例子嘅話,

  • 例如雙唇鼻音(想像粵拼maa1/m/齒齦鼻音(想像粵拼naa1/n/ 兩者都係鼻音,都涉及軟腭下垂(相同調音方法),但係調音部位唔同—/m/ 用晒兩塊嘴唇嚟發音,而 /n/ 就係用到脷尖;
  • 又或者可以想像吓 /m//p/(想像粵拼baa1)之間嘅差異,兩者嘅調音部位相同,都係用兩塊嘴唇嚟發音嘅,但係調音方法就唔同—/p/ 涉及嘅係聲道空氣流動受阻。

語言比較

睇埋:音系類型

唔同語言嘅輔音特性可以幾唔同。廿一世紀初嘅粵語有19隻輔音[註 3][3]英文有23隻,河內越南話有20隻[4]-都算係接近平均嘅輔音數量;世上有啲語言得6隻咁少,又有啲語言有成百幾隻咁多。

「有冇呢隻呢隻常見嘅音」都可以攞嚟比較:例如/f/係好常見嘅輔音,據估計49%嘅語言都有佢;喺廿一世紀初嘅世界,由英文至法文、粵語至客家話標準官話至日本話都有/f/,但韓國話就無[5]

唔同語言喺複輔音相關特性上可以爭幾遠:每隻語言都會有一啲輔音組合法則,淨係准許某啲輔音組合。例如

  • 用廿一世紀初嘅粵語,讀呢隻漢字,呢個讀音用粵拼嚟寫係 sik6 而用 IPA 寫就係 /siːk̚˨/,成段音節並冇任何複輔音——音節嘅開頭輔音係單丁嘅 /s/ 而結尾輔音係單丁嘅 /k̚/,兩個都係單獨嘅輔音。
  • 例如廿一世紀初嘅英文字詞 twelfth 噉——呢隻字詞讀音(用 IPA 寫)係 /twɛlfθ/,意思係第十二個噉解,開頭嗰度有兩個輔音 /tw/ 而埋尾嗰度有三個輔音 /lfθ/,係一隻有複輔音嘅字詞。

睇埋

註釋

  1. 文字往往唔能夠完美反映語音,例如粵拼 oe1粵拼goe3)個音唔係真係 o1e1 嘅結合,而係自成一個輔音,不過羅馬字母唔夠字母用,唯有將 oe 寫做 o 同 e 呢兩隻字母嘅結合。
  2. 喺廿一世紀初嘅粵語日常語音當中,啲人成日都唔分 nl,又唔分 ng 同埋冇開頭輔音嘅音。
  3. 根據某啲數法,廿一世紀初嘅粵語有20隻。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