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鼎,据传是在建立夏朝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象徵九州。《春秋公羊傳註疏》认为九鼎代表天子的地位:祭祀的时候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1],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尚書正義》则在第十五卷《shàogào》中倾向于“九鼎”其实只是一只鼎。因为「九牧贡金为鼎」,所以名叫“九鼎”[2]。无论哪种解释,鼎在早期中國歷史上都是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定鼎」一詞,也成為定都的雅稱。「問鼎」一詞,也成為謀求取得天下或圖謀奪取政權的代稱。「一言九鼎」一詞,也用於形容說話算話,絕不更改。

據說,秦滅周翌年,即把周室的九鼎西遷至咸陽[3][4]。也有傳說滅周時九鼎沉沒於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5]

來歷

左傳》稱夏邦有德,九個遠邦首長朝貢青銅,鑄成九鼎,以象萬物,使人民能辨別神怪[6][7]。《史記》以鑄九鼎者為,引述當時官員的說法,稱九州首長貢獻之青铜,鑄成九鼎,以享祭上帝鬼神[8],《帝王世紀》稱禹鑄鼎處為荊山[9]。《墨子》則稱九鼎是蜚廉於山川採礦,而於昆吾鑄鼎[10]

傳說各鼎之上刻有各州的地理情况、貢賦定數,以及景色。據傳說,鼎有之千鈞重,合约7.5噸(另有一說為合6.66噸,因秦漢以前的斤約為222克,1鈞為30斤)。

變遷

Thumb
清代女画家陈书绘制的周成王卜年定鼎图

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盤庚定都於後,九鼎遷移至此。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11]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遷至該城,并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太廟之中[12]。《墨子·耕注》: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周定王時,楚庄王首次“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駁回[7]。後楚靈王一度也動心問鼎,因國內發生叛亂,未果。

秦惠王時,張儀制定策略,希望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13]楚頃襄王、齊王亦希望爭奪寶鼎。周赧王周旋於兩國以及魏國韓國之間,令其相互制約,得保九鼎不失。

失落

Thumb
河南博物院藏汉代泗水捞鼎画像砖

秦滅周之後,九鼎失去下落,各種典籍對其下落莫衷一是,有幾種說法:[3][4]

  1. 秦昭襄王時代秦滅周後將其遷入秦;
  2. 周顯王三十三年(前336年)[14],或四十二年(前327年),「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
  3. 周末戰亂時被熔化鑄錢或兵器。

根據司馬遷王充的記載,秦始皇[5]漢文帝[15]均在泗水設法打撈過九鼎,均沒有結果。

重鑄

後世帝王亦曾屢次重鑄九鼎,以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16]宋徽宗崇寧四年兩次[17]最為有名。

崇寧四年(1105年),宋徽宗以銅二十二萬斤鑄造九鼎,裝飾以黄金,并仿明堂,在中太一宫之南建造九成宫,内有九室,陳列九鼎。中央之鼎為帝鼎,東方為蒼鼎,南方為彤鼎,北方為宝鼎,東北為牡鼎,東南為冈鼎,西南為阜鼎,西方為晶鼎,西北為魁鼎[18]。政和七年(1112年)又鑄造了“神霄九鼎”[19],分别命名為“太極飛雲洞劫之鼎”、“蒼梧祀天贮醇之鼎”、“山岳五神之鼎”、“精明洞渊之鼎”、“天地陰陽之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靈光晃曜炼神之鼎”、“蒼龜大蛇蟲魚金輪之鼎”。

2006年,位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重鑄九鼎,永久放置在館内展出供遊客參觀。[20]

參見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