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首都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国历代首都
Remove ads
地区政权首都
![]() |
Remove ads
首都名称的不同指代
![]() |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
由于各个朝代所管辖的具体区域有所不同,所以这些称呼所指代的城市也各有差异。比如,宋代的都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另有西京、南京、北京三都:西京為洛阳,南京為商丘,北京為大名。而同时期統治中国東北的辽代也有类似的称呼: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同一个城市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南京在东吴及南宋之初称东都,而在五代十国的吴国称西都。
古都并称
早期周朝、汉朝至唐朝,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有东西两都之称,后来经过《两都赋》(汉·班固)、《二京赋》(汉·张衡) 、《两都赋》(唐·李庾)的传播深入人心。
明代,陈建在《建都论》中将长安(今西安)、洛阳、汴(今开封)和燕(今北京)并称为古今天下大都会有四。明末清初,顾炎武在《历代帝王宅京记》中将关中(今西安)、洛阳、建康(今南京)和开封并称为四大古都。
1902年,梁启超撰《中国地理大势》,将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并列作为五都进行论述。此后直到1920年代,五大古都之说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193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张其昀出版《中国地理大纲》,提出六大古都说,即在前述五都之后,列入了杭州。
1982年,地理学家谭其骧发表《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提议安阳为大古都,谭其骧生前曾言:“古都有不同的等级,不能硬凑数。比如说西安、洛阳、北京是一个等级,加上开封、南京作五大古都是一个等级,再加上杭州、安阳作七大古都也是一个等级,但不能随便定一个数正好也是一个等级,‘十大’就很难办。”1988年,中国古都学会通过了七大古都的决议,安阳正式名列其中。
2004年11月5日,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宣布,古都郑州可与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杭州、安阳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
2010年9月22日,中国古都学会2010年年会上发布了《中国古都学会·大同宣言》,将大同列入,从而便有了九大古都。
2016年10月25日,在“中国古都学研究高峰论坛”上形成了《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共识》,将成都列为中国“大古都”,从而便有了十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
Remove ads
古都列表
五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中央政权的首都。从地理位置上看,开封居东,西安居西,南京居南,北京居北,洛阳居中。西安、洛阳、开封都位于中原地带。而近代中国首都则主要在南京和北京之间转换。
- 洛阳: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
- 西安:西周、秦、西汉、隋、唐等以及前赵,新,后秦,大顺,大齐等13个朝代
- 南京:东吴、东晋、劉宋、南齊、南梁、南陳、楊吳(933-937年)、南唐、南宋(1129-1138年为實際首都)、明(1368-1421年、1644-1645年)、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912年、1927-1937年、1946-1949年)等12个朝代
- 开封:夏、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等8个朝代
- 北京: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等6个朝代
此外,发现殷墟的安阳曾作为商后期的首都,商朝京师曾经多次迁徙,有“前八后五”之说。傳說夏朝(存在於史記記載中而未獲證實,推測距今4000年前)大禹的儿子启建都于阳城,一說即今日郑州[來源請求]。郑州有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遗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其为商朝的亳都。
定都南京的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定都開封行在商丘杭州的南宋等朝代,是處於分裂時期的中國漢族政權,而定都大同洛陽的北魏、定都阿城北京開封的金則是處於分裂時期的中國少數民族政權。不過,東晉、南朝、南宋是漢人一般認為的中國處於分裂時期的華夏正統政權。此外,大同、成都不是傳統的大一統王朝的都城,都涉及到何謂“正統朝代”的爭議,如北朝對南朝,蜀漢對曹魏。
Remove ads
洛陽,古又称斟鄩、西亳、雒邑、成周、京师、京洛、京都、东京、东都、神都等。河图洛书诞生之地,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此外,洛陽还是帝喾、韩、秦末河南王、更始、后赵、东魏、李密的魏国、王世充的郑国、武周、安禄山的燕国、史思明的燕国、后汉、后周、北宋、金等二十多个政权的都城。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32年曾被定为中華民國行都,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西安,古又称长安、京师、西京、大兴、京兆、奉元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通说),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周、秦、汉、隋、唐均建都关中。又曾为赫连夏(夏武烈帝)、北魏(魏孝武帝)定都之地,玄汉、赤眉汉、秦汉(朱泚)、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政权亦定都于此。现为中国陕西省省会。
南京为东吴、东晋、劉宋、南齊、南梁、南陳、楊吳(933-937年作为首都)、南唐、南宋(1129-1138年为实际首都)、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2朝代首都。
- 三国时称为建業,是东吴的首都。
- 西晋避司馬鄴諱,改名為建康,是东晋京城,以此城为都。
- 南北朝时期,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东吴、东晋首都,所以南京亦称六朝古都。
- 六朝以后为南唐国都。
- 杨吴大和“五年(933),建都金陵”,杨吴政权建立,以南京为其首都。 937年,徐知诰,建齐国,“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杨溥把皇位让给徐知诰,结束了南京作为杨吴政权都城的四年历史。
- 南宋(1129-1138年为实际首都),建炎三年(1129)——紹興八年(1138),建康(今江蘇南京)是南宋朝廷事實上的首都。紹興八年(1138)正月,趙構離開建康(今南京),定都臨安「今杭州」,但依然將建康(今南京)作為南宋王朝的「留都」,一直到南宋滅亡,南京還是南宋的留都。成為留都的南京,依然得到很多人青睞,陸游和辛棄疾就曾多次上書朝廷,要求遷都建康。
- 朱元璋於元朝末年在韓宋政權旗號下起事,小明王韓林兒遇難後,朱以吳王名號於南京繼續抗元,直至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正式以南京为明朝的首都。后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亦为南都。中途南京又作為明朝首都幾年,後又遷到北京,至南明弘光政權再次成為首都。
- 太平天国时期改为天京,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中华民国,定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
- 此外,中古時代短暫出現的政權桓楚、侯漢和輔宋皆建都南京。
随着1912年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迁都北京。1927年国民政府北伐胜利后,复定都南京。抗日戰爭期间,1937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陪都重庆为临时首都。1945年抗战胜利后,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49年蔣中正領導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灣,台北市成为实际的中华民国首都。中华民国政府传统上认为南京仍为中华民国理论上的正式首都,但在《中华民国宪法》中没有明定首都,所以南京并非中华民国的“法定首都”。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總統、行政院長、台北市長等都在公開場合口頭表示過台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2002年起,中華民國所出版之大陸地區地圖已改依現況處理,因而為將南京註記為江蘇省省會。
Remove ads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
夏朝时曾建都于此,称老丘。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後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统一中国本部。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被金国占领,继续被金朝定为都城。蒙古灭金之后,成为河南省州府。明朝初年曾被明太祖朱元璋暂定都城,史称“北京”,和“南京”相对。
古称殷、又称邺,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殷商后期为都城,现商都城遗址被称作殷墟。汉末以后,邺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都城。北周时,邺城被焚毀,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
郑州传说为黄帝的故都。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禹的儿子启建都于阳城,即郑州。郑州有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遗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郑州为商朝的亳都。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周武王将其弟管叔鲜封于此,称管国。春秋时期,这里又是郑国大夫子产的封地。春秋及战国时期,新郑曾先后作为郑国和韩国的国都长达500年之久。郑州现为河南省省会,也是中原地区第一大城市。
大同有2300年的建城史,是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远在10万年前,中國人的祖先许家窑人就在大同这块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大同自古就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必争的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西汉置平城县(因其地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为代国都城,代国是汉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魏晋南北朝之际為中國北方各民族大动乱、大遷移的年代。
此时的大同,却因此而繁荣昌盛起来。鲜卑族先建立代国以平城为代国南都,后建立北魏王朝,公元398年魏道武帝拓跋圭定都平城,从此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此时大同是中國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族人民交流的中心和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五代,辽、宋金时期中國又一次进入大分裂状态大同称作云州,并成为辽、金、元初的西京(陪都),这时的大同又一次成为中國北方发达的中心地区,而且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城市。
其他首都和首府
除了十大古都之外,还有许多城市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某国家或割据政权的都城。

- 紹興:越國首都、南明鲁监国前期首都
- 舟山:南明鲁监国后期首都
- 温州:东瓯首都
- 蘇州:吳國首都、越國首都、孫吳首都、張士誠政權首都
- 淄博:齊國首都
- 壽縣:楚国首都、仲家首都
- 連雲港:越國首都(春秋末至戰國中)[註 180]
- 徐州:徐國首都、西楚首都
- 揚州:楊吳首都
- 福州:闽越首都、閩國首都、南宋宋端宗行都、南明隆武帝行都、中華共和國前期首都、陈宝应政权政治中心、李仁达政权政治中心、耿精忠政权政治中心、建国军政制置府后期所在地
- 马祖:南明鲁监国中期首都
- 延平:建国军政制置府前期所在地
- 建甌:殷国首都、闽国首都
- 武夷山(城村):闽越武帝首都
- 沙县:铲平王政权政治中心
- 武平:南海首都
- 泉州:光寿军政权政治中心、清源军(平海军)政治中心、亦思巴奚政权政治中心
- 晋江:明鄭政权前期政治中心
- 漳州:李世贤政权政治中心、闽南护法区政治中心、中华共和国后期首都
- 厦门:明鄭政权中期政治中心、黄德美政权政治中心
- 南昌:南唐中主首都
- 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
媒體影音
![]() |
|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