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刺身
日本料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刺身(日语:刺身/さしみ sashimi *;台灣話:Sa-sí-mih。台灣或譯沙西米),通常指生魚片,但也可用牛肉、雞肉、馬肉或是任何可以切成片狀食用的材料製作,是一種常见的日本料理。它的做法是以新鮮未煮的食材切成片,蘸醬油、山葵和味噌等調味料食用。
![]() |
刺身通常使用新鮮食材製作,魚如果不新鮮,生吃可能會有細菌或寄生蟲污染,因此日本人雖然喜歡吃刺身,但在20世紀初冰箱尚未被發明之前實際上並不流行,唯沿海地区較为普及。在保鮮和運輸條件改進之後,吃刺身的日本人才逐渐增多。生魚片的營養價值頗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ω-3脂肪酸、維他命與微量礦物質,且脂肪含量低,稱得上是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的食物。
由於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為清淡的菜式,所以在餐中通常為最早的一道菜。以免濃烈味道的菜式會把清新的鮮魚味蓋過。很多時候刺身亦會與壽司同時食用,亦以蘿蔔、青菜和海藻等作為配菜。
Remove ads
刺身的材料

- 鮪(日语:マグロ Maguro):是北方藍鰭金槍魚。另外Aki是黃鰭金槍魚。[1]
- 鮭(日语:サーモン Salmon,分為魚肉和魚腩。魚腩軟滑入口即化。
- 蝦(日语:えび Ebi)
- 魷(日语:いか Ika)
- 鮃(日语:ヒラメ Hirame)
- 鮫(日语:さめ same)
- 鮹(日语:たこ tako)
- 魨(日语:ふぐ Fugu)
- 鱚(日语:きす kisu)
- 鱵(日语:さより sayori)
- 鰯(日语:いわし iwashi)
- 鰺(日语:あじ Aji)
- 鱒(日语:ます masu)
- 鰻(日语:うなぎ unagi)
- 鯖(日语:さば saba)
- 鱸(日语:すずき suzuki)
- 鰤(日语:はまち Hamachi)
- 鰹(日语:かつお katsuo)
- 鮑(日语:あわび awabi)
- 鯛(日语:たい tai)
- 鯨肉(日语:鯨肉/げいにく Gei-niku)
- 牛肉(日语:牛肉/ぎゅうにく Giu-niku)
- 马肉(日语:馬肉/ばにく Ba-niku)
- 鷄肉(日语:鶏肉/とりにく Tori-niku)
- 猪肉(日语:豚肉/ぶたにく Buta-niku)
- 海膽(日语:ウニ Uni):使用海膽的生殖腺,即海膽籽。
- 黍魚子(日语:キビナゴ Kibinago)
- 帆立貝(日语:ホタテガイ Hotate-gai)
Remove ads
生食準則
- 捕獲時需及時分離易有寄生蟲的部位,並只食用海鮮,因能於淡水生活之水產與陸地生物較多共通寄生蟲。須維持低溫。
- 為預防海獸胃線蟲,需經冷凍使中心溫度低於攝氏零下20度24小時,歐盟亦同。(美國規範壽司用生食水產須經冷凍使中心溫度低於攝氏零下35度15小時或零下20度7日)[3]
- 東京都是要求生食用海水水產須經冷凍使中心溫度低於攝氏零下20度48小時,陸生動物肉則不建議生食。[4]
- 為預防旋尾線蟲,需經冷凍使中心溫度低於攝氏零下30度4日(等同殺蟲效果:攝氏零下35度15小時或零下40度40分)。[5]
- 解除冷凍後須保存於攝氏10度以下,並須標註為生食用。[6]
美國FDA列出了各種魚種的風險比如寄生蟲,汙染物等。[7]
Remove ads
刺身在世界各地傳播
日治台灣時,台灣人逐漸習慣食用本地海產所作的刺身,稱為沙西米,經常在夜市與傳統市場中販賣。在日本統治南洋時,刺身也傳入了今日的帛琉、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馬紹爾群島,馬紹爾人稱刺身為Chachimi。通常將鮪魚等生魚肉淋上檸檬汁,沾醬油食用。[8][9][10]。
刺身圖集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