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父(英語:Father of the Nation),或称为国家之父祖国之父建国之父国民之父民族之父独立之父,是给予当前国家政权奠基者的称谓,当匹配此荣誉者多于一人时,则统称为开国元勋Founding Fathers)。现代汉语中的「国父」一词,可考证的最早出处是清代学者梁廷枏的著作《海国四说》,书中提及第一任美国总统喬治·华盛顿逝世时,举国称其为国父。[1]

用途

罗马帝国荣誉称号

国父(Pater Patriae)意指“祖国之父”,是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由罗马元老院授予元老以及罗马皇帝的荣誉称号。尽管多位罗马皇帝都曾经获得此头衔,但它并没有成为代表皇帝权利与荣耀的称号。

民族始祖

许多国家以创世神话中的人物为建国之祖,如建立葡萄牙(“路西塔尼亚”)的路索斯英语Lusus、建立波兰(“莱希亚”)、切希(现捷克地区)及罗斯(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莱赫、切赫和罗斯、中华始祖的炎黄二帝[2]、百越的貉龍君雄王[3]、万世一系的神武天皇[4]、古朝鮮的桓雄檀君王儉[5];或者,以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建国之祖,如蒙古的成吉思汗、俄罗斯的留里克、缅甸的阿努律陀。在希伯来圣经中,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各被称为“族长”(patriarch,意指“以色列之父”),是以色列人的共祖,所有以色列人被视为是雅各的子民。[6]

君主

君主体制中,君王为国家的集权者,国君就是“国父”、王后就是“国母”的权力象征,同时亦是王侯贵族的宗主。这种概念源自君权神授说,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天或者神明,国家的权力归于君主。[7]这点被明确记载在西班牙宪法里,君主被视为是上帝的拟人和化身,是民族统一和永恒的象征。泰国国王与王后在当地被视为是国民的父母,泰王诞辰也是全国的父亲节,泰王后的诞辰则是母亲节。[8][9]

中国历代君王自称“天子”,尊天为父,尊地为母,或有德高望重之臣者被君主尊称为“”,如仲父管仲、尼父孔子、仲父吕不韦、江东仲父张昭、尚父姜子牙、亚父范增、相父诸葛亮、皇父摄政王多尔衮[10]中国古代官制,卿大夫退休称为“国老”,一般官吏退休称为“庶老”,[11]由朝廷给予原俸禄中的部分待遇(养老),以示敬老尊贤。[12]中国古代皇帝为当朝之“国君”(君父),皇后为当朝之“国母”(母仪)。

日本江戶時代末期薩摩藩的末代藩主島津忠義尊其生父島津久光為「國父」,島津久光以「國父」的身份實際掌控該藩於幕末時期的藩政。

Remove ads

专政者头衔

许多独裁者会在其政治生涯中为自己加诸各式称号,如多哥总统纳辛贝·埃亚德马自称为“国父”、“老大哥”和“人民的指引”,[13]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自称“国父”、“指引者”、“救世者”、“舵手”、“花豹”、“太阳总统”和“跨越一切障碍的雄鸡”。[14]斯大林于1949年的70岁诞辰时,被赠予“国父”的称号,以表彰其在二战后,在苏联占领国家缔造的“人民民主”功绩。[15]

建国及革命领袖头衔

后殖民主义中,“国父”的称号有双重意义,一则以彰显其独立运动合法性,二则以作为父爱主义的象征,汇聚民望。[16]殖民国家脱离宗主国独立后,建国及革命领袖常被非正式称为“国父”。

国父的争论

“国父”的称谓有时会引发政治争议,如孟加拉國民党于2004年修改宪法,撤销谢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国父”称号,以壓抑拉赫曼长女谢赫·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17]2007年9月,斯洛伐克共和国国家议会几乎通过宣布安德烈·赫林卡为“国父”的议程,尽管赫林卡是一位有争议的战前领袖。[18]

一些国家的建国领袖实际上并没有正式的“国父”称号,但因为个人形象突出、事迹被民众传颂、设立纪念堂、被授予其它特殊头衔,常被外界误称或误视如同爲“国父”,如中华民国「先總統 蒋公」蒋中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领袖」毛泽东、蘇聯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列寧、朝鲜「共和国永远的主席」金日成、古巴「独立的使徒」何塞·馬蒂和革命領袖卡斯楚切·格瓦拉、尼加拉瓜「自由人的將軍」桑地諾和革命總司令卡洛斯·丰塞卡、菲律宾「国家英雄英语National hero of the Philippines黎刹、韩国李承晚总统、以色列戴維·本-古里安總理、愛爾蘭埃蒙·德·瓦莱拉總統、埃及納賽爾总统、缅甸昂山将军、越南胡志明主席與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等開國領袖則是被一些支持者或評論成如同國父般的人物,甚至被刻意神化[19]

Remove ads

中華民國

孫文辛亥革命的领袖之一,被認為是中華民國的建立者與最主要的開國元勛,並以此被寫入《中華民國憲法》的序言[20]。他也是中國國民黨的創黨領袖,並對推動聯俄容共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有很大的幫助。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1日,國民政府明令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21]:218[22],規定「公牘、教科書籍、報纸、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並尊稱其為“孫中山”。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后,也引進了孫文的「國父」尊號。

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有意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以划清台湾与中国的界限,提議在教科书中去除孙文的“国父”称号,稱因孫文本人与台灣並無直接關係[23][24]。但這些政策在中國國民黨籍的馬英九繼任成為新總統後都被政府撤除,此後歷任總統皆未如陳水扁推動撤銷國父稱號的措施,孫文於是作為公認的中華民國國父至今,政府並建有專門的國父紀念館

Remove ads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建國后還沒有正式确立「国父」,一般對國父地位的孙文則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凸显中共是“孙文革命事业的继承者”[25][26],但也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在非正式场合称孙文为「国父」,例如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人民网共同主办的中国政协新闻网[27],曾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网页上设立「国父风采」板块[28]。近年来逐漸增加,媒体间也偶见“国父”称法[29],抑或称为“民国国父”[30]。不過因為兩岸現狀,官方仍謹慎使用,电影《国父孙中山》在发布时就更名为《第一大总统[31]。2016年7月起的媒体用语规范中要求将臺灣的國父紀念館称为“台北中山纪念馆”[32]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在评价毛泽东时,尊称毛泽东为“国父”引起爭議,反对批评者有之,赞同支持者亦有之。[33][34][35]但按一般來說,中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从未曾認毛是國父,根據官方宣傳詞,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均一律只稱為“毛主席”,被官方認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在文革时亦被称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最敬爱的毛主席”、“人民心中的红太阳”。[36]然而毛泽东生前曾指示其厌恶各種各樣的称号,并表示迟早要统统去掉。[37][38]

越南

尽管越南政府没有授予任何国家先贤“国父”的称号,却无损外界对“越南国父”的争议。普遍上来说,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人民军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胡志明和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潘佩珠都被不少人認爲是越南的国父。目前普遍越南人民傾向以胡志明為重,部份反共或流亡的越南人士則主張潘佩珠。[39][40]

現今各國國父

下列人物在其国内经常被国民尊称为“国父”,其他不称为“国父”,或者不单独称为“国父”的国家先贤,另见建国先驱列表英语List of national founders美国开国元勋联邦之父英语Fathers of Confederation欧盟之父

更多信息 姓名, 国家 ...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參見

外部連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