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大般涅槃经》(巴利文[Mahaparinibbana Sutta] 错误:{{Lang}}:無法辨識語言標籤 ISAT(帮助),此经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語巴利大藏经》中收于长部尼柯耶第十六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的《遊行经》。该经主要是叙述佛陀释迦牟尼)入涅槃前三个月的最後遊行教化,以及涅槃后八国分得舍利供养的情形[1]

Thumb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典籍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Remove ads

版本

在《大正藏》中的各版本為:

本經存有梵語本,題為《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吐魯番發現,和義淨本大致相合[3]

內容與結構

此經共有五誦,闡述佛陀預示跋耆衰落及僧團會衰落的原因開始,至第五誦關於世尊入湼槃及八王分舍利而止。

  • 第一誦: 世尊預示跋耆國的興盛與衰落的條件,由此引說比丘僧團的興盛與衰落的條件。若要僧團不衰退,共有四十一種條件。接著是舍利弗作獅子吼的原因。接著是談及居士戒行好的益處與不好的過患。接著是世尊對波託離村的預言。接著是摩揭陀大臣供養佛陀及僧團。在此經中,佛陀展示神通過河。
  • 第二誦: 簡述四聖諦、認為自己已入流的,可參照法鏡驗證是否真是聖者、妓女菴婆巴利供養佛陀及僧團、佛陀示疾及病後開示,勸導修習者要以自己為明燈,做自己的皈依處。
  • 第三誦: 魔羅請佛入滅、闡述世間八種地震的原因、八大眾、八勝地、八解脫、回憶邪惡者請世尊入滅、阿難請世尊長住而被拒。
  • 第四誦: 重要的四大教法、純陀供佛及佛陀得痢疾,佛陀慈悲吩咐阿難清除純陀的懊悔。
  • 第五誦: 天人的供養及佛陀認為對佛的最高供養、交代對如來舍利的處置方式、安慰阿難及讚賞阿難的四種稀有特質、佛陀收了最後一位弟子須跋陀、佛滅後要以法與戒為師、世尊入涅槃的情況及八王分舍利。
Remove ads

成經年代

此經提及佛將入滅時,有一弟子名須跋陀(與佛滅前成為最後一個弟子同名),向眾宣說“佛陀生前制很多,讓人煩擾,佛入滅後,我們就可不守戒而解脫了”。正其時,迦葉尊者路過聽見,深感佛理有可能被人誤解,故認為有必要招開結集法與律的全體大會,共同審議佛所教的法與律。而律藏中的〈大品〉亦提及第一次集會阿難被問“何者是小小戒?”,正好對應此經的第六誦第三節。

本經的最原始部份是在第一次結集時已誦出,但分析巴利語結構,部份是半摩揭陀語,故少部份的句子是後世才加入的。這跟巴利經是以口誦記憶,至佛滅四百年才在錫蘭的阿魯維哈羅(Aluvihāra)石窟被書寫記錄下來相關。南傳《大般涅槃經》以緬甸流傳的較好。

巴漢譯本

  • 南傳大般涅槃經,巴宙譯
  • 巴利文翻譯組學報創刊號(兩個版本),志蓮淨苑
  • 南傳長部經典·大槃涅槃經第十六,江鍊百據日譯本重譯
  • 漢譯巴利長部,北京大學師生,中華書局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