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高熾監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高熾監國
Remove ads

朱高熾監國,是指明朝永樂年間,皇太子朱高熾在明成祖朱棣北征或北行,留守南直隸應天府并代行皇權、進行監國,一共有六次。

Thumb
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在監國時期面臨其弟朱高煦朱高燧的讒言以及奪嫡威脅,并在諸位大臣的力助下多次化險為夷。此監國為朱高熾在登基后積累了大量的治國經驗,而協助輔佐其監國的大臣多成為洪熙宣德年間的重臣,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礎。同時,朱高煦朱高燧因屢次篡權進讒不得,最終亦導致了此後的朱高煦之亂等政治事件。

背景

洪武二十八年 (1395年) ,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冊立朱高熾為燕世子。當時明朝秦王晉王、燕王、周王的四個世子,都由太祖親自教試。有次,太祖命四位世子檢閱衛士,燕世子最後才回來。太祖詢問,燕世子答曰:「天氣很冷,衛士剛好在喫飯。我等他們喫了飯,才檢閱。」太祖認為他愛惜士兵,所以很高興。之後命其閱章奏,擇可施行者報命,更得到太祖喜愛[1]

雖然朱高熾獲祖父太祖喜愛,但因他身型肥胖及有腳患而不良於行,沒有像他的弟弟朱高煦朱高燧長期隨父親朱棣征戰,朱棣亦不太喜愛朱高熾。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繼位,是為明成祖,商議立儲。武臣多稱二子朱高煦多有跟從征戰功勞,應該為太子,唯獨金忠稱其不可。成祖猶豫不決,於是召內閣首輔解縉商議,解縉稱應該立嫡以年長(朱高熾),并稱:“好聖孫。”(意指朱高熾之子朱瞻基)。成祖又密問黃淮,淮亦稱:「長嫡承統,萬世正法。」於是又召問尹昌隆,尹昌隆對答與黃淮相同,成祖心意遂決[2]

Remove ads

監國

首次監國(1408~1410)

永樂六年 (1408年) 八月,成祖下詔遷都北京,并將于次年去北京,而命皇太子朱高熾監國[3]。同年冬十一月,命丘福蹇義金忠胡廣黃淮楊榮楊士奇金幼孜等兼輔導皇長孫朱瞻基(即後來的明宣宗[4]

次年春正月,敕令皇太子監國。除了文武除拜、四裔朝貢、邊境調發的事情轉上請行在(北京),其餘其他常務都不必啟奏,而由太子直接處理。命吏部尚書詹事府詹事蹇義兵部尚書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學士翰林侍讀黃淮、左諭德兼翰林侍講楊士奇輔導監國。而命學士胡廣,侍講楊榮金幼孜戶部尚書夏原吉等扈從明成祖北上[5]

同年二月,成祖離開南京;次月抵達北京。都御史虞謙、給事中杜欽奉命巡視兩淮,啟奏潁川軍民缺食,請發廩賑貸。朱高熾遣人馳諭立即發廩賑貸。此外贊善王汝正每次都向皇太子論說,朱高熾問楊士奇詩文高低,楊士奇則稱詩文只會喪失志氣,而讀兩漢詔令亦可觀。其為政簡明,平時刻苦與學習[6]。永樂八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7],朱高熾完成第一次監國。

第二次監國(1413~1415)

永樂十一年 (1413年) ,成祖北上燕都皇太孫朱瞻基跟隨,命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及洗馬楊溥等輔導太子監國。次年三月,朱棣開始北征瓦刺,同年六月班師,駐蹕沙河,太子遣兵部尚書金忠等齎表往迎。

同年八月,成祖抵達,因太子所遣使迎車駕緩慢,且書奏失辭而大怒,稱:“這是輔導太子者的過錯。”漢王朱高煦再次進讒,成祖於是派遣使者逮捕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芮善司經局正字金問等抵達,中途又下旨寬恕蹇義回南京,而黃淮先至北京下獄。此日,楊士奇與金問抵達,朱棣稱:“楊士奇姑且寬恕了。我卻不能識別金問,你怎麼侍奉東宮的?”命法司逮捕詢問。之後召楊士奇,問東宮的事情。楊士奇叩頭稱太子孝敬誠至,凡是各種怠慢,都是臣等罪過。於是朱棣下楊士奇入詔獄。不久,特赦之并恢復原職。金問因詞語牽連楊溥,楊溥也一同下獄。之後有人問朱高熾:“殿下你知道有人在讒言么?”朱高熾稱:“我不知道,只知道做兒子的責任。”[8]

永樂十三年 (1415年) 秋九月,直隸鹽城縣颶風,海水泛溢,傷民田二百一十五頃。太子命減少田租一千一百七十餘石。之後成祖回朝,結束第二次監國[9]

Remove ads

第三次監國(1417~1421)

永樂十五年 (1417年) 春三月,成祖再次上巡北京,命吏部尚書兼詹事蹇義、翰林學士兼諭德楊士奇、侍讀兼贊善梁潛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同年七月,賜皇太子《務本之訓》。太子監國時期,視朝之暇,手不釋卷,被服寬博,如同儒者[10]

同年夏五月,成祖殺贊善梁潛、司諫周冕。因為當時太子監國,成祖不時生病,況且北京南京相隔數千里,小人多偷偷依附漢王朱高煦,屢次誣陷朱高熾。而當時侍從監國的大臣,朝夕惴惴不安,人都無法自保。當時有陳千戶曾經擅取民財,事情被發現后,太子朱高熾令謫交趾立功。數日后,復念其軍功,寬恕了他。於是又有人進讒給成祖稱:“皇上所謫的有罪之人,太子都曲意寬恕了。”成祖於是逮捕陳千戶殺之。并以梁潛、周冕,而一併逮捕下獄,均被處死[11]

六月,成祖派遣禮部左侍郎胡濙巡江、浙諸郡,面奏后,成祖稱:“人們都說東宮多有政失,當今抵達京師后,可以多留幾天,試圖觀察一些,然後密奏過來。‘奏’字需要大寫,晚上到的時候我就會看的。”胡濙抵達京師后,隨朝覲見并記錄各種政事,并將其所見到的誠敬孝謹七事寫入密疏呈上成祖。成祖讀後大悅,於是自此不再懷疑朱高熾[12]

永樂十八年 (1420年) 秋九月己巳,紫禁城修成,成祖命戶部尚書夏原吉召太子朱高熾、太孫朱瞻基在十二月終抵達北京。其在離開北京時,拜謁鳳陽皇陵,并途徑山東,恰遇饑荒,即令布政司發粟賑災[13]。十九年 (1421年),成祖回南京,第三次監國結束。

Remove ads

第四次監國(1422)

永樂二十年 (1422年) 春三月,成祖再次親征漠北,同年秋九月,返回京師,期間朱高熾再次負責監國。

永樂二十一年 (1423年) 五月,常山中護衛總旗王瑜舉報,稱:“常山中護衛指揮孟賢糾合羽林衛指揮彭旭等,舉兵將推趙王朱高燧為主,而計謀不利於成祖及太子的事情。”成祖急忙將其逮捕,遂召太子朱高熾、趙王朱高燧以及文武大臣,成祖在右順門親自詢問。當時,成祖因生病而多不視朝,朝廷內外諸多事悉啟奏太子處分。太子往往裁抑宦官侍衛,宦官黃儼江保尤其被疏斥。黃儼於是每天都在成祖面前詆毀朱高熾,并與朱高燧素來要好,私下經常勾結。欽天監王射成與孟賢密,對他說:「觀天象,當有易主之變。」。於是眾人與山左護衛老軍馬恕、田子和,興州後屯衛老軍高正,通州右衛鎮撫陳凱等密謀,將獻毒藥給朱棣。待朱棣病死后,即以以兵劫內庫兵仗符寶,分兵執府部大臣。高正偽造遺詔,交付給中官楊慶養子,其中包括廢太子,而立趙王朱高燧為帝。商議確定后,高正密告其甥王瑜。王瑜力阻不聽,於是只好上告。成祖在看完偽造的詔書后震怒,立即逮捕楊慶養子誅殺,并對朱高燧稱:“這是你設計的吧?”朱高燧顫栗無法說話,太子朱高熾則為之解說,稱:“朱高燧必然不會參與這個計謀,這是下面人所做的。”成祖於是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孟賢等所犯大逆,且有顯實,當一併處以極刑。之後王射成、孟賢等人下詔獄論死[14]

Remove ads

第五次監國(1423)

永樂二十一年 (1423年) 八月,成祖再次北征,同年十一月返回京師,期間朱高熾再次負責監國[15]

第六次監國(1424)

永樂二十二年 (1424年) 三月,成祖朝議北征。同年四月,詔令太子朱高熾再次監國。同年七月,成祖在榆木川駕崩,大學士楊榮、少監海壽奉遺命馳訃太子。

結束

得知成祖去世消息。朱高熾慟哭昏絕,強起拜受,派遣皇太孫朱瞻基居庸關,抵達開平迎梓宮

臨行前,朱瞻基啟奏稱:“外出應當有封章,非印識無以防偽。”朱高熾稱是,但來不及新製。楊士奇稱:“殿下還沒有公佈去世,有事情仍應當用常用之寶。其東宮小圖書,可暫時借用。這只是一時權宜之計,歸還后再還給就是。”朱高熾隨即取出并交付給朱瞻基,稱:“有事情的話就用此封相識,不久就當歸你了,你可以自己留著了。” 朱瞻基走後,朱高熾對楊士奇稱:“以前父親遠行時,儲位久而未定,讒言議論喧騰。現在已經交付了,那讒言議論又何去何從了!”[16]

朱瞻基奉大行柩至郊,朱高熾及親王以下文武群臣皆衰服哭迎。至皇城奉安仁智殿,加斂奉納梓宮。永樂二十二年 (1424年) 八月十五日,朱高熾繼位,為明仁宗大赦天下,以次年為洪熙元年[17]

参见条目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