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渊

中国唐朝开国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渊
Remove ads

唐高祖李淵(566年4月7日—635年6月25日),叔德,中国唐朝開國皇帝,陇西成纪人,于618年至626年在位,年号武德。唐朝建立前,曾官至隋朝尚書令丞相,后自任相國,爵至唐王,最终于618年接受隋恭帝禅让,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唐,唐朝自此建立。李渊是隋文帝楊堅皇后獨孤伽羅的外甥,也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兄。公元626年,其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門之變,诛杀了其长子兼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事后被迫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于不久后将皇位禅让,退居太上皇,后于贞观年间驾崩。

事实速览 唐高祖, 唐朝第1位(任)皇帝 ...
Remove ads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据《旧唐书》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長安,太宗在貞觀八年三月甲戌(初二)上壽[1],推其应为天和元年三月初二(566年4月7日)生。据《册府元龟》记载,李渊以北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566年12月21日)生於長安[2],似有誤。父親李昞,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渊七岁,父亲去世,李渊世袭为唐国公。

581年,隋文帝逼迫北周静帝禪让,李渊任千牛備身皇帝禁衛武官),因李淵母親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姐(所以李淵是隋文帝楊堅的外甥),后累任三州刺史,荥阳郡太守。604年,隋文帝駕崩,遷樓煩太守,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遷殿内少监;大业二年,除郑州刺史[3];大業九年(613年),遷衛尉少卿。是年隋煬帝征高句麗,身為表兄的李淵在怀远镇(今辽宁朝阳附近)負責督運。楊玄感之亂,煬帝詔李淵為弘化留守,知關右諸軍事。可見李淵雖為異姓,但因表親身份而與隋朝宗室關係密切,參與了朝廷的衆多大事,他也趁此機會招納人才,引起煬帝猜忌,李淵懼而以酗酒、受賄等行爲“自污”。

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郡慰抚大使。大業十二年(616年)升为右骁卫将军。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遷太原郡留守,7月殺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打着勤王定乱,迎回隋天子的旗号正式开始於晉陽縣起兵。晋阳起兵即得到李氏宗族及姻親的響應。他一邊招降叛軍、流寇,一邊派親族迅速進兵,並且借助突厥始毕可汗的500骑兵进攻隋大兴城,于12月攻克。

Thumb
唐祖入長安

他拥代王杨侑傀儡皇帝,遥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受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進封唐王,並在不久后自立為相國。在义宁二年(618年),在李渊的强逼之下,杨侑颁布唐王九錫冊文,为李渊加九錫,自此,李渊完成接受禅让前的最后一步。

Remove ads

建立唐朝

隋義宁二年三月十一丙辰日(隋恭皇帝楊侑的年號,公元618年4月11日),隋煬帝在被叛臣宇文化及所弑。隋義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元618年6月18日),隋恭帝将皇位禪讓,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隋朝滅亡。称帝后,李淵開始著手消滅其他諸侯軍閥,展開唐朝統一戰爭,他的兒女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平陽昭公主、侄子李孝恭、名将李靖李世勣等人的征討下,用了七年时间,先后消滅薛仁果薛举李軌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蕭銑杜伏威梁师都等割據勢力。

最後一個梁师都是在貞觀二年(628年)被平定的,此時他早已经將皇帝位讓给次子李世民了。同時他又利用東突厥西突厥之間的分裂,維持了北方的邊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夠奪取中原的主要條件(参見唐與突厥的戰爭)。

在官制上李淵于武德七年(624年)頒布了唐的官僚制度,基本使用了隋的制度。在農業方面他於武德七年(624年)頒布均田制;對稅捐他也做了調節,減輕了受田農民的負擔。在法律上他廢棄了隋煬帝的許多苛政,頒布了武德律。李淵對唐朝的措施,為唐太宗“貞觀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被迫退位

Thumb
唐高祖

李渊在位期間,没有能儘早確立及處理好繼承人問題,雖然他一早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他眼見皇太子李建成與各兒子明爭暗鬥卻一再绥靖縱容,圖讓眾子互相制衡並未加以控制,同時次子李世民擁護者眾多,導致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李世民等人之間的矛盾激化。

最終,李世民决定先下手為強,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其軍隊控制了長安。对上李世民謊稱是二人作亂伏誅,加上群臣的支持和擁戴,李淵见状无奈被迫將軍國大事交由李世民處理,而李建成、李元吉不但被追廢為庶人被除宗籍,二人所出十个儿子也遭誅殺殆盡且皆被除宗籍。

三天後,李渊立已掌握實權的次子李世民為皇太子,三個月後便將帝位內禪給李世民,自己退位為太上皇,貞觀三年,移居弘義宫。

去世

貞觀九年五月初六日(635年),太上皇李淵逝世,享壽六十九歲。死後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諡號為神堯皇帝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宰相

  • 李世民(618年-626年尚书令;625年-626年中书令)
  • 裴寂(618年-623年尚书右仆射;623年-626年尚书左仆射)
  • 刘文静(618年纳言)
  • 萧瑀(618年-620年内史令;620年-623年中书令;623年-626年尚书右仆射)
  • 窦威(618年内史令)
  • 窦抗(618年纳言)
  • 陈叔达(618年-620年纳言;620年-626年侍中)
  • 杨恭仁(619年-620年纳言;620年-623年侍中;623年-626年中书令)
  • 封德彝(620年-626年中书令)
  • 裴矩(624年-625年侍中)
  • 李元吉(625年-626年侍中)
  • 宇文士及(625年-626年侍中;626年-627年中书令)
  • 高士廉(626年-627年侍中)
  • 房玄龄(626年-629年中书令)
更多信息 年代, 尚书令 ...
Remove ads

家庭

世系

李渊的祖父李虎曾為尚书左仆射,封隴西郡公,賜姓大野氏,與宇文泰等共八位柱国大将军并称八柱国宇文泰的家族建立北周後,李虎已經去世,获封陇西郡公。父親李昞,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陇西郡公,于550年加封唐国公,是为唐仁公,追封李虎为唐襄公。李渊七岁丧父,襲封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明敬皇后、李淵生母元贞皇后、隋文帝的文獻皇后分别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長女、四女、七女。

父系考据

据传统史料所载,唐朝皇室出自隴西李氏[註 1],為李暠第二子李歆的后裔,多称陇西狄道(陇西郡狄道县[註 2])人,亦可称陇西成纪(陇西郡成纪县[註 3])人。

由于唐朝皇室以老子后裔自居,崇尚道教[4][5],唐初武德九年太史令傅奕上疏抬道抑佛,引发佛道论争[6]。和尚法琳作《破邪论》《辨证论》反对傅奕法琳反对唐朝皇室为老子李耳后裔之说,亦与隴西李氏无关,而是拓跋氏后裔[7]法琳因而触怒唐太宗,被流放益州而死[8]。宋代朱熹[9]鄭思肖[10]以李唐閨門失禮家法繆戾,有李唐源自夷狄的說法。

馮承鈞认為李虎的兄弟名為起頭與乞豆,懷疑李淵家族有可能出身胡人[11]陳寅恪在〈三論李唐氏族問題〉中舉證李淵先祖李熙出身漢族[12]劉盼遂[13]王桐齡[14]考據認為李淵家族應為拓跋氏後裔。劉盼遂之後取消了自己的观点[15],這個說法已經被研究證明為證偽論[16],但其學說初期仍引發學界如向達[17]陳登原[18]等人的討論。

陳寅恪依据唐祖陵在今河北省境,認為李唐出身赵郡李氏,因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所以改赵郡郡望为陇西郡望。实际上不是赵郡李氏破落户,就是广阿庶姓李氏的假冒牌[19]姚薇元认同此观点,并认为近人对于李唐氏族出于异族的举证虽不无可疑,但终究缺乏实证[20]

朱希祖经考据认为李熙与李买得不是同一个人,李熙曾作为强宗子弟镇戍武川,后卒于武川。其子李天锡为避六镇兵乱,携父遺骨南迁于赵郡广阿,因以为家,不久亦卒。其子李虎将父祖合葬,即所谓唐祖陵。李氏并非出身赵郡李氏,而确系为隴西李氏[21]

胡汉混血

陳寅恪認為李虎家族父系先世雖為漢人,但李淵家族長期與鮮卑貴族通婚,母系有外族血統[22][23]。這個說法得到錢穆[24]薩孟武[25]等人的支持,如《劍橋中國史》等著作皆採用這個說法[26]岑仲勉曾討論繆鳳林支持李唐家族為胡漢混血,他列舉李唐皇族與鮮卑聯婚事跡,但認為血統混合是自古甚多,不值得深究[15]

甘懷真認為李淵家族來自河西走廊中亞族裔的可能性較高,但自我認同為隴西李氏,且先祖自十六國時期已以隴西李氏身分加入各涼國政權統治集團。[27]

家世

Remove ads

后妃

皇后

  • 宇文昭仪(591-634),祖宇文盛,父宇文述,兄宇文士及。生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高祖曾欲立為后,固辭不受。於太安宮病逝,追封徐國太妃。
  • 貴嬪莫丽芳(587-618),祖南陳三州刺史莫影龙,父高唐郡太守莫孝恭。高祖稱帝前妾,生荊王李元景,因產後病去世,追贈貴嬪。
  • 崔商珪(?-636),武德元年进宫选为宝林。武德六年册为嫔。生鄧康王李元裕。太宗尊封鄧國太妃,協理後宮,病逝於天霞宮。
  • 孙嫔,生漢王李元昌。元昌謀反被誅,孫嬪得到寬恕。
  • 楊嬪(602-657),父隋楚國公杨素,兄楊玄感[28]。先入隋宮,後被高祖納為嬪。生江安王李元祥。隨子先封許國太妃,後遷江國太妃。病逝於鄧州。
  • 小楊嬪,生舒王李元名
  • 楊貴嬪(?-634),父隋上明郡公杨文纪,高祖退位後隨遷入太安宮,稱太安宫嬪楊氏。
  • 張嬪 (?-621),祖张据,父宪部郎中张锐。武德四年薨於別館。有詔贈嬪。葬芷陽縣見子原。與高祖晚年寵妃張婕妤並非同一人。與李元方母张氏是否为同一人,无法考证。

世婦

御妻

其他

  • 張氏,生周王李元方。無法考證與張嬪或張婕妤是否為同一人。
  • 辛处俭妻,高祖平长安,夺隋朝太子舍人辛处俭妻,宠爱有加,辛处俭改任万年县丞。

子女

高祖有二十二個兒子[31]

更多信息 封号, 姓名 ...

高祖有十九個女兒[32],史书未记录具体排行,见于个人记载:

  1. 長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2. 襄陽公主(下嫁隋文帝外甥孫窦诞
  3. 平陽公主(第三女,谥号“昭”,称平阳昭公主,母竇皇后,下嫁柴绍
  4. 高密公主(第四女,唐太宗姐,下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
  5. 長廣公主(唐太宗姐,先封为桂阳公主,下嫁赵慈景,又嫁杨师道
  6. 房陵公主(第六女,先封为永嘉公主,下嫁窦奉节,又嫁贺兰僧伽
  7. 常樂公主(第七女,下嫁赵瑰
  8. 九江公主(下嫁执失思力
  9. 廬陵公主(下嫁乔师望
  10. 南昌公主(下嫁苏勖
  11. 安平公主(下嫁杨思敬
  12. 淮南公主(李澄霞,第十二女,下嫁封道言
  13.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礼
  14. 衡陽公主(下嫁阿史那社尔
  15. 丹陽公主(下嫁薛万彻
  16. 臨海公主(下嫁裴律师
  17. 館陶公主(下嫁崔宣庆
  18. 萬春公主(先封为萬春公主,後來改封長沙公主,下嫁豆卢怀让
  19. 安定公主(先封为千金公主,下嫁温挺,又嫁郑敬玄),被武則天收為义女。

死後追贈的封號以粗體字表示。

軼事

雀屏中選

李淵善於騎射,與其妻竇皇后的成親曾經為一時佳話,竇氏未嫁之時為貴族,樣貌豔麗,明艷照人,故其父北周大將竇毅不肯輕易許嫁女兒。故而舉辦射箭之賽,比武招親,要求來求親的公子們,在一「雀屏」(繪有孔雀屏風)上射箭,以射中孔雀為標準,李淵憑藉準確的目力與勁道,於數步外射箭,竟然成功射中「孔雀的眼睛」,而娶得竇氏,這段佳話流傳後世成為成語「雀屏中選」。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一街道名为「窦府巷」,以窦姓府第在此而得名,亦有传说此「窦府」即窦毅之府。[33]

反隋主謀之謎

在《舊唐書》和《新唐書》兩者中,李淵都是受到次子李世民的挑唆才起兵反隋。據這兩部史書記載,李世民通過裴寂把李淵引進隋煬帝的晋陽行宮,灌醉了李淵,使得李淵酒後與宫女發生了關係,迫使李淵起兵[34][35]。而在曾效力於李渊的温大雅記載中,反隋是出於李淵本人的決定[36]

歷史學者孟憲實認為,無論從政治影響、軍事經驗、經濟實力還是從社會地位来比較,李世民都無法與李渊相提並論。即便是有人願意结交李世民,也是因為看重了李世民背後的李淵。李世民要结交那些非法的豪杰、大俠,沒有背後李淵的政治經濟資源幾乎是不可能的。孟憲實認為晋陽起兵的歷史真相是,以李淵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看到隋朝大勢已去,於是開始謀劃奪取最高權力。這個集團的核心人物當然是李淵,作為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不過是李淵手下的一員得力幹將而已。因為父子關係,李淵信任李世民,李世民很早就參與了晋陽起兵的謀劃,並且承擔某些具體的任務。但是,只有李淵才是主謀這個地位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37]

影視作品

更多信息 首播年份, 名字 ...

动画

隋唐英雄传》(2003年)

备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