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汉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汉行政区划
Remove ads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Thumb
東漢行政區劃

行政级别及长官

州在东汉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州刺史仍然只是没有固定治所的高级监察官吏,而且最初品秩只有六百石,甚至不如县令[註 1]。但到了黄巾之乱后,汉灵帝为了镇压各地黄巾军餘部及其它叛乱力量,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而且刺史与州牧被授权统一掌管一州实际军政大权,最终促成了天下分裂的局面和三国时代的出现。州牧与刺史因此成为东汉晚期第一级地方行政长官,权位在太守之上,而刺史有功往往可以晋升州牧[註 2]

郡、王国是东汉的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称太守、郡守,直接掌管一郡政务,由中央任命,二千石,辅官叫郡丞;如该郡有戍边防卫义务的,辅官称长史。王国一般是皇子的封邑,其最高长官称,级别同太守,代替封王的皇子管理国内事务,但是仍然由中央直接任命,从实质上避免诸王掌握地方政权重蹈西汉七国之乱的覆辙。属国许多是外民族聚居地,甚至只是名义上臣服,基本不受中央朝廷直接管束,只设一名都尉,比二千石。

县、国、邑、道是郡、国以下的第二级行政区。大县的长官称县令一千石;小县的长官称县长分为三百、四百石两级。县侯的封地也叫国,如豫州汝南郡新阳国。侯国的长官也称相,品级同县令、县长。公主的封地叫做,如司隶河东郡安邑,豫州颍川郡舞阳邑。而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治下人口主要为少数民族,类似于现在民族自治县的单位称为,如凉州陇西郡狄道,凉州武都郡故道。有所谓“县主蛮夷曰道,公主所食汤沐曰邑”的区别。

县以下设乡,长官有秩,领朝廷最低品秩百石。乡以下设亭,长官为亭长。亭以下设里,长官里魁,其下更有什长、伍长。

Remove ads

行政区列表

  • 每州所列的第一個郡為該州刺史治所,常稱首郡。
更多信息 州名 (全縣數), 州治 ...
Remove ads

東漢行政區劃變更年表

更多信息 皇帝年號, 儒略历纪年 ...
Remove ads

東漢行政區關係表

注释

  1. 后汉书·百官五》:“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
  2. 荆州刺史刘表因平定境内贼寇有功,而被任命为荆州牧。
  3. 亦作「淡槀縣」
  4. 亦作「進桑縣」
  5. 雲中郡、朔方郡、北地郡三郡廢棄時間不詳,大約於建武二十年前後
  6. 張掖屬國、張掖居延屬國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延光三年
  7. 高興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永康元年
  8. 漢嘉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中平元年
  9. 漢嘉郡撤銷時間不詳,不遲於中平五年
  10. 高興郡更名時間不詳,不遲於中平五年
  11. 汶山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中平五年
  12. 章陵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初平元年
  13. 汶山郡撤銷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二年
  14. 高涼郡撤銷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二年
  15. 左内史設置時間不詳,不早於建安元年
  16. 東城郡設置時間不詳,不早於建安元年
  17. 離狐郡設置時間不詳,不早於建安元年
  18. 嬴郡設置時間不詳,不早於建安元年
  19. 東安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四年
  20. 長廣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四年
  21. 西海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十八年
  22. 漢安郡更名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十八年
  23. 譙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十八年
  24. 西平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十八年
  25. 章武郡設置時間不詳,不早於建安十八年
  26. 帶方郡設置時間不詳,不早於建安十八年
  27. 樂平郡設置時間不詳,不早於建安二十年,不遲於建安二十一年
  28. 上郡撤銷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二十四年
  29. 陰平郡僑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二十四年
  30. 房陵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二十四年
  31. 臨川郡設置時間不詳,不遲於建安二十四年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