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構成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構成國(英語:constituent state)是某些国家的官方用語,意指一個國家作為一個更大的政治實體的組成部分。「構成國」這一詞並沒有法律定義,僅在不同的場合按上文下理和照字面解釋,例如一個作為聯邦、邦聯或共主邦聯一分子的國家。構成國雖然和联邦制或邦联制下轄的「邦」或「州」很類似,但是實際上其地位不一定跟「邦」或「州」相同。後者是具有相當獨立地位的政治實體,有自己的州憲法,只要內容不違反聯邦憲法,則其行政立法聯邦政府無權干涉;但以英國的構成國為例,雖然其各自有特殊文化、政治地位,也有相當程度的自治權,但實際上英國仍為一单一制國家,各構成國並沒有獲得联邦制裡的「州」的地位。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5年3月1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3月25日) |
國際組織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其中一個以「構成國」來稱呼其成員國的國際組織。歷史上有一些政治實體也是由一定意義上的「國家」(countries)共同組成,這些政治實體的成員都有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而且在加入政治實體以後都仍然保留著很多原來的國家特徵,例如國名、國旗、憲法、國家元首、政府編制等。例如:
欧洲联盟成员国是根据《欧洲联盟条约》,自愿加入欧洲联盟的国家。和一般的国际组织不同,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统一法律;但和联邦制的国家(如美国)又不同,每个成员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如自行决定外交政策、有自己的军队等。
截至2013年7月1日,欧盟共有28个成员国。1957年创立欧盟的核心成员有6个国家,其他国家是先后加入的。要加入欧盟,必须达到哥本哈根标准所要求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民主、自由市场的政府,有相应的自由制度、成文的法律;申请国还必须承认欧盟已经存在的法律,并得到已经存在的成员国同意。

Remove ads
现存包含构成国的主权国家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共由七個酋長國組成的國家。
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有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這一個構成國。
亞塞拜然共和國境內有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這一個構成國。

紅色部分為英格兰
藍色部分為蘇格蘭
黃色部分為威爾士
綠色部分為北爱尔兰(註:北愛爾蘭為省,不是構成國之一)
在英語中,這些國家也被稱作“Home Nations”(國內民族國家)。英国国会和英國政府都設在伦敦西敏市,有就保留事務(reserved matters)和英格蘭地區專門立法的權力,但其他權力則已經下放給蘇格蘭議會、威爾斯國民議會和北愛爾蘭議會。
四個構成國的行政區劃、法律體制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英格蘭和蘇格蘭原來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而威爾士曾是一個以親王(prince)為首的公國。威爾士的刑事和民事法律體系先後在1284年和16世紀被西敏法正式取代,英格蘭和威尔士兩國成為單一的法律實體英格蘭和威爾斯,而蘇格蘭則保有自己的法系。
四個構成國都有很強的民族性:雖然他們的英国护照上都無一例外地印著“國籍:英國公民”字樣,但他們還是會因為相異的歷史、文化和民族背景而自視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斯人、爱尔兰人等,與他們英国人的身份平行相應。
在某些場合,用“構成國”來敘述北愛爾蘭是不適當的,因為某些主張愛爾蘭統一的人士認為北愛爾蘭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愛爾蘭阿爾斯特省的一部分,也有一些看法認為應該把北愛爾蘭視為英國的一個省。
Remove ads
在英語中,“country”一詞並不一定有政治上獨立的意思,所以用來形容英国和它的構成王國都可以成立。英国首相的官方網站這樣描述:“聯合王國是由四個國家組成:英格兰、蘇格蘭、威爾士和北爱尔兰。它的全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5]
“構成國”一詞有時也會在英國政府部門中使用。比如在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英國國家統計署(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設計的問卷上的“出生地(country of birth)”就有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愛爾蘭和“其他”的選擇。[6][7]但是這種處理方法還是很罕有的。
虽然统一的英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组队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在许多国际体育比赛中,英国也会由全部或部分构成国分别组队参赛,如世界杯足球赛、板球世界杯、羽毛球世锦赛、斯诺克世锦赛、冰壺世界锦标赛等。
英聯邦王國(英語:Commonwealth realm)是英聯邦之中共戴同一位君主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的獨立國家[14][† 1]。目前共有15個英聯邦王國,而這些國家的國家元首同為查爾斯三世。英聯邦王國互不隸屬,但一起構成迄今为止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个共主邦聯,而每個英聯邦王國也分別是英聯邦范围内的主權國家和構成國。 以下列出现存英聯邦王國,其成为独立君主国的日期,君主在该国的正式称号,和君主在该国的旗帜。
荷兰王国由以下四個構成國(landen)組成:
荷蘭王國作為單一的主权国家在联合国和欧洲联盟擁有一個席位,而在其他非主權性的国际组织(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各部份可分別獨立參與。在歐盟裏,歐洲以外的荷蘭王國部份被視為歐盟的「域外國家和領地」(landen en gebiedsdelen overzee),然而由於國籍乃王國中央政府管轄範圍,因此不論是歐洲大陸荷蘭、阿魯巴、庫拉索還是聖馬丁的公民,都具荷蘭王國國籍,並同時都是歐盟公民。(包含荷蘭加勒比區的博奈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薩巴),現時荷蘭王國政府正建議讓王國歐洲以外部份於歐盟可取得「外延地區」的地位,使它們可全面參與歐盟事務。每個構成國都有自己的憲法:荷蘭憲法(Grondwet van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和阿魯巴憲法(Staatsregeling van Aruba)等。
荷蘭王國是欧洲联盟的成員國。但阿魯巴等通常不被認為歐盟的一部分,其居民在欧洲议会選舉中也沒有投票權[來源請求]。由於國籍法是由聯邦政府而非構成國執行的,所有荷蘭王國的公民都會毫無區別地獲得荷蘭公民和歐洲聯盟公民的資格。
2004年2月27日通过的成文法使法屬波利尼西亞等海外集體成为共和国内部的海外国家(法語:pays d'outre-mer au sein de la République,简称POM),但法国方面未对之进行细化立法。譬如法屬玻里尼西亞享有极高的自治權利,可以自行提名法屬玻里尼西亞政府主席(法語:Le président de la Polynésie française);自2004年起可以选举组成议会。故三地皆非實際上之構成國,僅與構成國有相似性質。
就像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也是一个海外属国,拥有很大的自治权。直到为期最早为2014年的公投决定其独立与否之前,它的地位是一个“特别集体”(Collectivité spécifique)。它有一个地区议会,选举产生其政府。新喀里多尼亚的法律自治权目前是所有法国海外领土中最大的。它下分3个行省和33个市镇。
瓦利斯和富图纳由三个传统王国(Royaumes Coutumiers)组成,它们是:乌韦阿(ʻUvea)、阿洛(Alo)、锡加韦(Sigavé)。
- (1) 这些村庄拥有市级地位
丹麥王國由以下三個部分(konstituerende land)組成,性質與構成國雷同:
成员 | 人口 | 面积(平方千米)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旗幟 | 國徽 | 地圖 | 政府首脑 |
![]() |
5,430,590 | 43,094 | 126 | ![]() |
![]() |
![]() |
丹麦首相 |
![]() |
47,017 | 1,399 | 34 | ![]() |
![]() |
![]() |
法罗群岛总理 |
![]() |
56,916 | 2,175,600 | 0.026 | ![]() |
![]() |
![]() |
格陵兰总理 |
紐西蘭王國由紐西蘭、库克群岛、紐埃、托克劳、罗斯属地組成,性質與構成國相似:
根据1995年11月21日所签署的岱頓協定,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被区分为两个政治实体: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与塞族共和國,双方各自统领一半的国土,拥有自己的首都、政府、國旗、國徽、總統、議會等。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人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索馬里內戰爆发後,索馬里出现索馬里蘭、邦特蘭、加勒穆杜格等地方割据政权。2012年,索马里实行联邦制,除索马里兰之外的地方割据政权先后表示拥护联邦政府。目前,索马里名义上有6个成建制的联邦成员国(虽然索马里兰不接受索马里联邦政府管治,但仍被索马里联邦政府划为一个联邦成员国)。
俄罗斯联邦是由联邦主体(俄語:субъе́кт(ы))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国家。但其中有2个联邦主体(均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上)未被国际普遍承认为俄罗斯领土。共和國(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亦即是在俄羅斯聯邦下為了實現民族区域自治而成立的地方自治行政單位,延續於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的自治共和國,根据俄罗斯宪法第68条,自治共和国可决定自己的官方语言和自己的宪法,这项权利是州、自治区、边疆区所没有的;但俄罗斯联邦宪法第3条明確规定共和国不享有主权。各共和國都有自己的民族,也大多存在一些主張分離的勢力。现时俄罗斯有24个共和国。但其中的克里米亚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未被国际普遍承认为俄罗斯领土。
历史上的构成国
苏联的加盟共和國,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俄语: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组成国家,亦可視為蘇聯的一級行政區劃。1991年苏联解体後,當時的15个加盟共和国已全部独立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蒙特內哥羅、斯洛維尼亚、克羅埃西亞、波赫、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属于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组成。
奧匈帝國(德語: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語: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於1867年為應對奧地利帝國國內民族主義高漲而妥協的產物,該法案允許成立原先被併入奧地利帝國的匈牙利王國,並給予一定的獨立權,使得奧匈帝國成為一個對外統一但對內卻是兩個國家共存的方式,而匈牙利王國內部的克羅埃西亞民族亦於1868年成立克羅埃西亞-斯拉沃尼亞王國,隸屬於匈牙利王國底下,獨立性較低於奧匈帝國及匈牙利王國。
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eská a Slovenská Federativní/Federatívna Republika, ČSFR)是捷克斯洛伐克在1990年4月到1992年12月31日期間的正式國名。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兩個國家。
註解
参考文献
參閱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