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句經

佛教典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句經
Remove ads

法句經》(梵語धर्मपद Dharmapada印度俗語巴利語धम्मपद Dhammapada),又譯為曇鉢經曇鉢偈[1],為佛教重要典籍;是佛陀所說偈頌的合集,也是傳播廣泛,相當知名的佛教經典。根據傳統說法,這些是佛陀在不同場合中所說的偈頌,其內容涉及有關佛教戒律修行清淨生活,為教導佛法的言說[2],後來再經由佛教僧侶編定而成。

Thumb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典籍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的《小部》保有 Dhammapada 的早期版本,計有26品423頌,由了參法師在1953年時譯成中文[3]漢文大藏經收有支謙等人所譯出的《法句經》以及天息災譯出的《法集要頌經》。支謙本混編了維祇難以及竺將炎分別所出的偈頌,計有39品758頌[4]。天息災本則是譯自說一切有部譬喻師法救英语Dharmatrāta所編輯的33品梵語 Dharmapada(稱為《自說品》)。另外還有穿插譬喻故事的《法句譬喻經》以及《出曜經》兩個版本。

Remove ads

名稱

Dhammapada 為 Dhamma」和 Pada「足」 組成的一個複合字,各自有幾個不同的字義與衍伸的意涵。大致來說, Dhamma 指「佛陀的教導」、「真理」、「公正」或「現象」[5]。此字的字根 pada 則意為「腳、足」和因此衍伸出的意涵「道」和「詩頌(韻腳)」,或同時包含這兩種意思;引申是句,故名為法句[6]。因為「法句」為佛所說,故將之歸為「經」類,稱之為《法句經》。

說一切有部將其法句經命名為《自說品》(Udānavarga),據說是由法救英语Dharmatrāta尊者集出。Udāna音譯優陀那,意譯作「自說[7],《出曜經》譯為「出曜」[8][9],《法集要頌經》譯作「法頌」[9]

起源

《法句經》乃集錄自四阿含及其他經典中的佛陀自說偈,加以分類編輯而成[10],《經序》中說:

版本

現今存世的印度語系版本:

  1. 巴利《法句經》 Dhammapada, 簡稱Dhp, 全本,26品423偈。(了參法師在1953年譯為文言文
  2. 犍陀羅語《法句經》 Gāndhārī Dhammapada,簡稱GDhp,現知犍陀羅語本有三本,都不全。于闐出土的那本法句經26品,以婆羅門品(Brammaṇa)為首,末後四品佚失不知其名,現存354偈,估計原有540±10偈[12]
  3. 巴特那藏《法句經》,照片存於巴特那地區的佛教混合梵語英语Buddhist Hybrid Sanskrit版本,原件來自西藏寺院,22品414偈,從雙品(Jama)至蛇品(Uraga)。
  4. 梵文《法句經》有以Udāna-varga(《自說品》)為名的版本,和說一切有部根本說一切有部關係密切。其中Franz Bernhard所精校的《自說品》版本接近全本,33品。藏傳大藏經所收錄的法句經,以及漢譯的《出曜經》、《法集要頌經》都源出於此一系統。[來源請求]

漢譯有四個不同版本:

  1. 《法句經》,東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竺將炎所傳,由竺將炎、支謙共譯,是混編了維祇難及竺將炎分別所出偈頌的合本[13]稱共39品752偈[14],實算則有758首偈頌。其39品中有26品,品名和巴利本26品可相對應,不過偈頌數則有落差。另外,末後的吉祥品則對應收錄於小部經集英语Sutta Nipata的《吉祥經英语Mangala Sutta》;
  2. 《法句譬喻經》,又作《法句本末經》,西晉沙門帛法炬共法立譯,主要依從支謙編譯的《法句經》而增添譬喻故事,39品;
  3. 《出曜經》,僧伽跋澄執梵本,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33品(或分為34品,乃誤將第四品拆分為兩品)[15]
  4. 《法集要頌經》,北宋中印度惹爛駄囉國(Jalandhar)密林寺沙門天息災譯,33品。

現代中文的翻譯本有:

  1. 淨海法師《真理的語言:法句經》(正聞出版社,1974年)
  2. 馬來西亞達摩難陀長老著,周金言居士譯《法句經故事集》(新雨雜誌社,1996年)
  3. 敬法比丘《法句經》(高雄正覺學會,2000年)
  4. 葛雷·斯帕漢英语Gareth Sparham英譯,孫一居士中譯《白話藏傳法句經》(中華印經協會,2004年)
  5. 黃寶生《巴漢對勘法句經》(百家出版社,2005年)。

內容

根據上座部佛教論師覺音的說法,此經是佛陀和其僧團,在各個不同特定事件時所說偈頌的紀錄。他的《法句經註》(Dhammapada Atthakatha)描述了每一事件的詳細經過,這些也是關於「佛陀一生與其時代」傳說的豐富資源。透過閱讀《法句經》,可以學習佛教基本的生活之道,使大眾能於今世或未來世過上快樂而充實的生活,此外還指向了通往涅槃的重要修行方法。[16]

對照

更多信息 巴利本法句經《南傳法句經》 (26品423偈), 支謙本法句經《法句經》 (39品758偈) ...
Remove ads

註釋與引用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