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貢士進士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過程[1]
- 光緒二十四年三月己丑 以吏部尚書孫家鼐為會試正考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樹銘、吏部右侍郎徐會灃、兵部右侍郎文治為副考官。
- 光緒二十四年三月壬寅 禮部以宗室會試中額請。得旨:取中三名。
- 光緒二十四年三月丁未 禮部以會試中額請。得旨:滿洲取中九名,蒙古取中四名,漢軍取中七名,直隸取中二十五名,奉天取中三名,山東取中二十三名,山西取中十一名,河南取中十七名,陝西取中十四名,甘肅取中九名,江蘇取中二十六名,安徽取中十七名,浙江取中二十六名,江西取中二十三名,湖北取中十五名,湖南取中十五名,四川取中十五名,福建取中二十一名,至字號(臺灣)取中二名,廣東取中十七名,廣西取中十三名,雲南取中十三名,貴州取中十二名。
- 光緒二十四年閏三月己巳 諭內閣:此次新貢士覆試,列入一等之夏同龢等八十四名,二等之蕭開甲等一百二十名,三等之孫光祖等一百四十四名俱著准其一體殿試。
-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癸卯 策試天下貢士陸增煒等三百四十二人於保和殿。制曰:朕仰承天眷,寅紹丕基,於今二十有四矣。荷列聖之詒謀,慈闈之訓教,夙夜兢兢,不敢康逸,思與海內賢士酌古劑今,共圖上理。茲當臨軒發策,冀得嘉謨,以裨實政。爾多士各抒己見,啟沃朕心。天工人代,俊乂所以貴旁求也。漢代得人最盛,以策科顯如賈誼、董仲舒者,更有何人?漢唐經師授受相承,以科第進者幾人?宋之儒修,上感星精,下立人紀,或以保舉,或有科目,流光史策,最為人材淵藪,試分別言之。明代取士以制藝,賢才之及于古昔者,豈無其人?其流別同異,可一視歟?人才出則國運昌,不可不亟講求也。至於將帥之才、藝術之事,古或以之命科,或隨時錄用,孰為妥善,曷昌言之?古之帝王有征而無戰,司馬兵法,動靜繁簡之數若何?軍禮為五禮之一,今之存者,見於何書?陰符、六韜、穰苴、尉繚、孫吳之書,孰為近道?唐太宗、李靖論兵之語,有裨實用否?左氏兵法、《通鑒》兵法,有裒集之者否?《武備志》、《金湯十二籌》、《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孰為精審?《寰宇志》、《郡國利病書》、《籌海圖編》,所言險要,孰為精妥?岩防江防之制,屯田轉運之法,攻守戰伐之器,偵探閑誘之變,風雨冥晦之夕,懸岩絕壑之境,果何以悉合機宜歟?惟德動天,無遠弗屆,幹羽之所以綏有苗也。風不鳴條,雨不破塊,知中國有聖人也。白雉何以貢於越裳?砮矢何以貢於肅慎?白環何以貢于西國?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非有以懾之而戢其敢心歟?冒頓之子復請和親,何以書於《綱目》?遣兵出塞盡境而止,何以稱為盛德?陳湯擊郅支,何以不譏其矯制?登燕然而刻石,何以等誚于金微?諸葛亮何以屯漢中,而自請貶官?李郭宣力效忠,何以紀入援之回紇?孰得孰失,盍析陳焉?《周禮》一書,半論理財,歲終則會貨賄之出入,善政可得聞歟?兩漢時,武帝創均輸之法,以布帛為租,果施行而無弊歟?唐之財賦歸於左藏,綜核之計甚詳,何以假取聽之豪,將帑藏主以中官?劉晏理財亞于管蕭,其立法有上下交得者,試詳述之。蘇軾策別有或去或存之議,曾鞏議經費有或杜或從之謀,何其指陳國計,纖悉靡遺歟?夫理財之政,不外開源節流兩端,乃或廣利源而成效難期,裁浮費而卒歸無補,二者果何道之從,俾實有濟于國用歟?凡此皆宰世之宏綱,經邦之要務也。朕以藐躬膺祖宗付託之重,宵旰憂勤,辟門籲俊,爾多士各殫見聞,毋泛毋隱,朕將親覽焉。
-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丙午 上御養心殿,召讀卷官入,親閱定進呈十卷甲第。
-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丁未 上御太和殿。傳臚。授一甲三人夏同龢為翰林院修撰,夏壽田、俞陛雲為編修,賜進士及第,二甲李稷勳等一百四十六人賜進士出身,三甲王思衍等一百九十三人賜同進士出身。
-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乙丑 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進士三名夏同龢、夏壽田、俞陛雲業經授職外,李稷勳、陸懋勳、魏家驊、薑秉善、黃誥、傅增湘、孟錫玨、秦曾潞、葉在藻、何作猷、江志伊、潘鴻鼎、何元泰、施愚、蔭桓、莊清吉、黃大壎、梁用弧、丁惟魯、李福簡、華焯、朱耀奎、吳震春、張鴻基、伍毓崧、于式棱、吳功溥、曾廣嵩、李彝坤、何聯恩、趙東階、易子猷、汪明源、凌福勳、何國澧、李端棨、管象晉、張鳴珂、崔肇琳、羅琛、鄧邦述、蔣熊、張學智、周渤、雲祥、魏鴻儀、蔣炳章、阿聯、志琮、陳驤、查秉鈞、陳培錕、鍾錫璜、章際治、張履春、宗室文斌、黃彥鴻、董若洵、壽富、郭恩賡、陳汝康、潘昌煦、袁勵準、饒叔光、魯爾斌、許鄧起樞、周維藩、牛東藩、謝緒璠、朱名炤、胡濬、蔡侗、鄧曾彠、余寶蔆、黃壽袞、范桂萼、高桂馨、龍煥綸、林東郊、陳海梅、王蘭庭、馮紹唐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范軾、趙汝湧、莫洳鉷、蔡壽年、許汝棻、杜德輿、蔡桐昌、張百祺、彭泰士、薛倓善、魏震、陳進钜、陸增煒、章廷黻、張光鼐、區家偉、何肇勳、麥秩嚴、周國光、楊增犖、王士傑、李效曾、胡祥鑅、曾瑞棻、黃家駿、趙傳忍、蔡瑋、任本恕、興元、歐鏞、石光暹、楊潤身、聶謙吉、何廷獻、張美玉、程式穀、宗室舒榮、林耀增、張傑、徐德炳、胡大崇、韓肅儉、商廷修、蕭開甲、傅邦翰、桂殿華、甯述俞、孟廣來、郭日章、王闊城、孫光祖、王思衍、陳智偉、宋嘉俊、丁錫祜、陳應濤、盧德復、尹家楣、王守恂、劉景熙、慶廉、成沂、張璧田、史悠瑞、甯鵬南、林鎮荊、譚文蔚、秦達章、沈似燫、文傑、梁楷、祝嘉聚、張梅亭、王廷揚、李紹烈、劉翼經、張權、唐樾森、林師望、長春、朱運新、吳鏜、王儀通、崔寶仁、唐毓麟、陳桂芳、梁造舟、陳斌麟、榮煜、王世奎俱著分部學習,李華柏、廖佩珣、陳恩頤、方象堃、呂慰曾、陳湘濤、孫卿裕、鄭師灼、鄭寶謙、蔣玉泉、任肇新、包源、陳綱、廉棨、于廷琛、趙以成俱著以內閣中書用,范鐘、劉重堪、閻鳳閣、楊詠裳、盧元樟、林景綬、榮貴、趙恩綸、王芹芳、陳啓棠、李維楨、王希賢、饒士翹、楊沅、盧金書、何端樹、于鳳閣、蘇耀泉、蔡世信、周應昌、王道凝、朱映清、方雷、李如松、劉維垣、宜勳、范晉藩、張孚襄、于銘訓、郝毓椿、朱郁春、何壽朋、樂秀、高壽、趙耀基、李鍾嶽、戴光祖、陳柏侯、馬楨、向步瀛、向昌甲、陸乃棠、胡世昌、陳耕三、劉煥光、李濤、朱滄鼇、李麟昌、郭顯球、任承紀、蕭元怡、熊廷權、王可培、張興慧、韓桂攀、張斯鈺、劉肇夏、唐景崙、吳立亭、羅運松、趙延泰、張三銓、彭鳳沼、權尚忠、劉麟翔、周長清、詹照、陳維倫、李熙、陳緯元、馮由、吳孝愷、劉允亨、潘餘慶、謝家治、傅松齡、周震、孫占鼇、孫其敬、黃惠安、傅學憼、高煥然、王元綎、鄭元浚、周欽、潘紹周、計登瀛、彭文翰、翟鍹、陳兆坤、張輅、張之埏、王安定、鄭鍾靈、黎效松、魏命侯、黃鍾杰、張鳳藻、周榮期、陸春官、熊光瓚、方正、應德完、楊兆龍、黃錫麟、廉瑄、葛明遠、陳景韶、馬振儀、吳承彥、陳良均、屠佩環、崇本、張剛、王熾昌、如麟、袁勵端、魏鴻勛、端木棻、徐炳麟、程龢、朱榮先、李德運、李剛己、劉聲駿俱著交吏部掣簽分發省分,以知縣即用。戶部候補員外郎王廷材著以員外郎即用,刑部候補主事錢能訓、工部候補主事暴翔雲均著以主事即用,內閣即補侍讀中書朱彭壽著仍歸原班補用,中書趙椿年、楊廷璣、國子監助教崇芳均著以原班用,內閣候補中書龍學泰著仍以中書候補,分發江蘇補用知府江忠振著以知府發往江蘇補用,陝西候補知府王世相著以知府發往陝西補用,分發補用同知李士麟、簽分甘肅大挑知縣陳易奇、湖南大挑知縣魯晉、湖北大挑知縣劉漢雲均著以原班用。余著歸班銓選。
- 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壬子 引見戊戌科散館人員。得旨:修撰夏同龢,編修夏壽田、俞陛雲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傅增湘、張履春、鄧邦述、何作猷、魏家驊、蔭桓、陸懋勳、秦曾潞、孟錫玨、朱耀奎、潘昌煦、江志伊、于式棱、鍾錫璜、許鄧起樞、郭恩賡、龔心釗、陳培錕、陳驤、黃大壎、謝緒璠、何國澧、李端棨、施愚、宗室文斌、趙東階、周維藩、潘鴻鼎、管象晉、李稷勳、雲祥、藍鈺、袁勵準、阿聯、黃彥鴻、張鳴珂、周渤、魯爾斌俱著授為編修,三甲庶吉士林東郊、王蘭庭、范桂萼、黃壽袞、馮紹唐俱著授為檢討,朱名炤、龔心銘、顧祖彭、梁用弧、易子猷、趙黻鴻、汪明源、朱永觀、胡濬、何聯恩、饒叔光、牛東藩、蔡侗、吳鈞、余寶蔆俱著以部屬用,查秉鈞、李彝坤、莊清吉、何元泰、鄧曾彠、蔣熊、薑秉善、魏鴻儀、謝馨、戴展誠、崔肇琳、張學智、雷鎮華、龍朝翊、伍毓崧、陳海梅、董若洵、志琮俱著以知縣即用,繙譯庶吉士榮光著授為編修,存霈著以部屬用。
Remove ads
列表
Remove ads
註釋
主要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