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

中國史書的三皇五帝中,三皇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农

神農氏,又稱烈山氏連山魁隗氏炎帝[1][2],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3]以前,現存文字记载多出現在戰國以後[4]。相傳“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农耕中国人视之為传说中的农业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神農
Thumb
繁体字神農
简化字神农
五穀神
繁体字五穀神/ 五穀先帝
简化字五谷神/ 五谷先帝
关闭

古代記載

Thumb
神農氏教民稼穡

神農氏傳說最早出现在《易經繫辭》、《莊子》、《世本》、《孟子》等传世先秦文献的记载中[5][6][7][8]。《尸子》也記載了神農氏言行。可知在春秋戰國時期己存在神農氏的傳說。東漢《白虎通》也承繼了神農氏的傳說。[9]

在《史記》記載中,神農氏不是一個單一人物,而是一個氏族,曾經統治天下。在黃帝時,神農氏勢力衰弱,被黃帝所屬的軒轅氏取代。在同段記載中,黃帝曾與炎帝阪泉之戰作戰,隨後又與蚩尤涿鹿之戰作戰,最终取代了神農氏的统治[10]。東漢王符潛夫論》記載,神農為一個世代延襲的稱號,赤帝魁隗氏,繼承了神農稱號,被稱為炎帝,取代伏羲氏成為天下共主[11]

在西漢《淮南子[12]記載中,神農氏為草藥醫學始祖。這個說法被東漢《世本[13]、《神農本草經》及唐代司馬貞《補三皇本紀》[14]等承繼。

在宋朝《太平御览》引用唐朝《周书》註釋[15]中,有神農發明製陶的說法。

傳說

据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消瘦,全身除了頭和四肢外,都是透明的(水晶肚),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草,积毒太深,最後因為斷腸草(有人說是百足蟲)而身亡。但是明代的古人有說明此為訛傳。[16]

教民耕种

相傳是神農氏發明耕種的方法,他命百姓把穀種收集,然後播在開墾過的田土上,以後百姓就按照這方法耕植五穀了,神農氏之稱一源為此。

发明耒耜

神农氏首创木制的耒耜,被认为是农业发明之始。

尝百草

相传神农氏擁有一個「水晶肚」,腹部臟器透明可見,因此親自嘗百草來辨别各类草药的功效,最后试到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药,傳說為斷腸草(或是百足蟲),腸子節節俱斷,最終不治喪命,人們因而命名為斷腸草。神农氏有一条紅色神鞭,名为赭鞭,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令花草的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

发現茶

唐代陸羽茶經》稱:「茶之飲,發乎神農。」

傳說神農氏嘗到毒草也是用茶來解毒,《神農本草經》云:「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伐补遂

神农氏部落与夷人部落补遂氏(斧燧氏),发生利害矛盾,引起沖突。补遂氏部落不肯屈服。神农氏于是北上进攻补遂氏,将其击败、兼并。《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记载苏秦说“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涿鹿而禽蚩尤驩兜三苗共工伐有夏,文王武王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神農氏的称号

神農氏有很多稱號,比如:稷王五穀王五穀爺、五穀先帝、五穀仙師、開天炎帝、神農仙帝、田主、田祖等等。由於有神農嚐百草的傳說,所以民間又尊稱其為藥王大帝、藥仙等[17]

烈山氏

烈山氏記載出自《左傳》與《國語》,據記載,其子柱,曾為后稷,在夏朝前被奉祀[18]。《國語》記載類同,稱烈山氏為夏朝前的天下共主[19]。《禮記》記載與國語類似,但稱之為厲山氏,其子名字為農[20]

杜預認為烈山氏為神農氏時代的一位諸侯[21]孔穎達認為神農氏原起於烈山,故稱烈山氏,原是一個諸侯,後來成為天子[22]

高誘將烈山氏等同於炎帝與神農氏。

神农洞和神农碑

距离随州市区五十五公里处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厉山镇北有“炎帝神农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神农故居

相传神农氏出生于烈山,故又稱「烈山氏」,或稱連山氏[1][3]。有人在湖北距随州北四十公里的厉山镇列山神农洞修建了“神农故居”。

“神农故居”,设有神农洞二处(一为谷物材贮藏,一为居住),并有神农亭、神农塔、神农庙、山南建神农茶室、神农花卉、九龙亭及山北神农母安登浴池,百草园等十数处。

湖北省西部山区,也有一地称为“神农架”,也与神农氏有关,缘于神农氏曾到此地搭架采药之传说。

相关推测

Thumb
炎帝神農氏

楊伯峻認為神農氏傳說可上追到戰國時期,但在西周時尚未出現[23]

雷欣翰認為神農氏傳說來自於早期的后稷先農厲山氏等,在戰國時被混合才產生神農氏傳說,直到東漢班固《漢書》引用劉歆說法,將神農氏等同於炎帝,至晉朝後,才確立神農氏即為炎帝的說法[24]

張政烺認為,神農氏的姓氏,包括連山氏,列山氏與魁隗氏等,都是古代民間筮書古名,經過傳說而被轉化成神農氏的姓氏來源。

神农后裔

相传炎黄时期,炎帝为神农氏之后[25],和黄帝两部落联合形成华夏部族。

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共主,炎帝部落一部分迁离了黄河流域

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黄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融入黄帝部落,一部分南迁,后又西迁。 今间均有苗族生活,自稱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农,故而得名。蚩尤为神农氏后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来较高,但因战败后后裔居于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后,文化并无进步,抑且退化,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

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神農氏的後裔在焦[26]。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周幽王七年(西元前775年)虢國焦國[27]

代表性傳說人物

不同國家/地區對於神農氏

台灣

台灣民間盛行神農大帝(或作五穀大帝)之信仰,可追溯自福建省汀洲府以及廣東省東部地區,在客家村莊較為普遍。根據統計,台灣約莫有一百三十餘座主祀神農大帝的廟宇[28][29]。四月廿六日祭祀。

越南

越南人的傳說裡記載神農氏為其初祖。(見炎帝條目)

日本

日本人也信奉神农,尤其商、医师摊贩,在东京汤岛圣堂神农节 。基于古时的摊贩团体演变为江湖极道团体,连黑道指定暴力团赌博中人也崇信神农。

圖集

廟宇

中國

北京市

湖南省

陝西省

臺灣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日本

韓國

神農傳說衍生作品列表

電視劇

遊戲

参见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