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豫州 (古代)

中國古代的州,以今河南省为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豫州,原為九州地理區劃之一,而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辖境约今淮河以北、南北汝河流域以东的豫东、皖北与江苏丰、沛两县地。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并无治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治所为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辖区在河南东部和安徽西部,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

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县(今河南正阳县东北、南汝河西南岸)。下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谯郡弋阳郡阳安郡汝阴郡8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下辖10个郡国。东晋治所屡有迁徙,辖境伸缩无常,最大时有今苏、皖长江以西,望江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

十六国前赵移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前秦改豫州为东豫州,另置豫州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南朝宋设有南豫州,治所在于湖县(今安徽当涂县南),南朝齐除南豫州外,还另设有豫州,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北魏初改豫州为洛州(後改为司州,东魏又改为洛州),另改司州为豫州,治上蔡县(今河南汝南县)。北周改豫州为舒州

隋朝初年,舒州复为豫州,仁寿四年(604年)又改为溱州大业二年(606年)再改为蔡州。大业三年(607年)改蔡州为汝南郡,改洛州为河南郡。唐初改河南郡为洛州,改汝南郡为豫州,治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天宝元年(742年)改豫州为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762年)再改为蔡州。

更多信息 唐朝豫州辖县 ...
Remove ads

刺史

汉朝豫州刺史
曹魏豫州刺史
西晋都督豫州诸军事(驻许昌)
晋朝豫州刺史(西晋驻陈县、东晋驻寿春)
刘宋豫州刺史(驻寿阳)
萧齐豫州刺史(驻寿阳)
北魏扬州刺史(驻寿春)
北魏豫州刺史(驻汝南)
隋朝豫州刺史(驻汝南)
唐朝豫州刺史(驻汝南)
  • 杨仲达(620年)
  • 杨行矩(620年)
  • 许世绪(武德年间)
  • 武士彟(626年—627年)
  • 李敬本(贞观年间)
  • 李元则(633年—636年)
  • 李元庆(636年—644年)
  • 李凤(644年—658年)
  • 李明(669年)
  • 魏叔瑜(唐高宗时)
  • 姚感(唐高宗时)
  • 窦邃(唐高宗时)
  • 李元婴(683年)
  • 韦玄贞(684年)
  • 李贞(684年—688年)
  • 狄仁杰(688年)
  • 韦承庆(696年)
  • 郑慈力(武周时)
  • 李峤(705年,未任)
  • 袁恕己(706年)
  • 张昭命(景云年间)
  • 李祎(景云年间)
  • 卢照己(景云末年—先天年间)
  • 潘好礼(开元初年)
  • 李行休(716年)
  • 卢粲(开元初年)
  • 卢从愿(716年)
  • 裴纲(720年)
  • 魏启心(725年)
  • 徐峤之(728年)
  • 宇文𤨊(开元年间)
  • 元理通(开元年间)
  • 裴令温(开元年间)
  • 王琚(开元末年—天宝初年)
  • 汝南郡太守
  • 李奂(759年)
  • 韦叔将(唐肃宗时)
  • 胡璿
  • 蔡州刺史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