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0年代
21世紀的第1個年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0年代從2010年1月1日開始,於2019年12月31日結束。
千纪: | 3千纪 |
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22世纪 |
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代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2020年代 | 2030年代 | 2040年代 |
年份: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Remove ads
科學和技術

Remove ads
戰爭與政治




- 以巴衝突(20世紀早期-至今)
- 反恐戰爭(2001年-至今)
- 俄烏戰爭(2014年-至今)
- 伊斯蘭國武裝組織興起(2014年-至今)
- 對伊斯蘭國的軍事打擊(2014年-至今)


2010年代初,中國在越來越多的場合被稱為超級大國,包括2011年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之間的會談。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提交大多數專利,擴大其軍事裝備。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指出預計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到2050年代後期估計人均GDP與美國相當[9]。
阿拉伯之春係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些城鎮爆發茉莉花革命以來,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的專制政體的行動,截至2016年7月,只有突尼西亞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實現民主轉型的國家。除了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趁亂局崛起,控制大片區域外,其他多個國家均陷入長期動亂和戰爭,引發了歐洲移民危機,稱為阿拉伯之冬[10][11]。

隨著保守派和社會自由主義者在西方中對政府、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上發生衝突,政治兩極分化也在增加[12]。 在歐洲,抗議來自伊斯蘭國家的難民的運動越來越多,如英格蘭防衛聯盟和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運動[13][14]。 平等主義的呼聲越來越高,包括兩性之間[15],一些學者斷言,第四波女性主義於2012年左右開始[16][17]。
政治上的民粹主義在整個這十年中普遍湧現,許多政治家和各種政治運動者表達民粹主義情緒,並發表民粹主義言論。[18][19]民粹主義運動的顯著例子包括美國的茶黨運動[20]和佔領華爾街[21],英國的脫離歐盟事件[22],還有全球性的Black Lives Matter[23]以及另類右派[24][25],民粹主義政治家的例子同樣廣泛,像是唐納·川普[26]、 巴拉克·歐巴馬[27]、烏戈·查維茲[28]、馬泰奧·薩爾維尼[29]、畢普·格里羅[30]、奈傑·法拉吉[31]、羅德里戈·杜特蒂[32]、 雅伊爾·博索納羅等等被其他人描述為民粹主義者。
![]() |
![]() |
![]() |
![]() |
![]() |
![]() |
![]() ![]() |
![]() |
|
經濟

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88] 由於債務負擔,日本也在次年(2011年)評比下調。[189]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了挽救日本沉寂多年的經濟困局,在第二次安倍內閣任內提出安倍經濟學[190][191]。
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始於2000年代,一直持續至2010年代,特別是,2009年開始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希臘政府承認,為了維護修正龐大的主權債務方面存在著困難。在2011年夏季和秋季,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券收益率飆升至6%以上。[192]2011年8月,標準普爾將美國的信用評級評級從AAA降至AA +。[193]同年,蓋洛普2011年的民意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認為該國仍處於衰退之中。[194]
儘管歐元區出現了債務危機,但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自20世紀90年代科技繁榮以來的漲幅最大。[195]然而,包括通貨膨脹和商品價格上漲在內的經濟問題引發了許多低收入國家的動盪。在一些國家,特別是阿拉伯世界的國家,政治動盪演變為社會經濟危機。這引發了無數革命,包括2010年的吉爾吉斯斯坦革命和茉莉花革命,其後的利比亞、敘利亞、葉門和埃及也發生革命。2014年全球石油產量達到歷史最高峰,達到9300萬桶/天。[196]到了2015年,除了希臘之外,歐洲的債券利率已恢復到正常水平,希臘接受了另一項更為緊急的救助方案。 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規模從4400億歐元增加到2萬億歐元。[197]
自2015年6月12日起,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一個月內損失了A股價值的三分之一,被稱為中國股災。印度成為2015年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超過中國。[198]2018年,隨著美聯儲提高利率,美國經濟衰退之前收益率曲線反轉的擔憂導致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幾個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率上升,其中利率達到4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發送緊急預備金。[199]
災禍





- 2011年4月25日-4月28日,美國四天内出現強烈程度的龍捲風爆發,經確認的龍捲風達330個,並造成344人死亡。
- 2013年穆爾龍捲風

- 马来西亚教堂袭击事件(2010年)
- 俄羅斯莫斯科地鐵連環爆炸事件(2010年)
- 俄羅斯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炸彈襲擊事件(2011年)
- 挪威挪威爆炸和槍擊事件(2011年)
- 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201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201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乌鲁木齐公园北街早市暴力恐怖袭击(2014年)
- 法国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2015年)
- 法國巴黎恐怖袭擊(2015)
- 比利時布魯塞爾連環爆炸案(2016)
- 印尼雅加達襲擊事件(2016年)
- 美國奧蘭多夜店槍擊案(2016年)
-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恐怖襲擊(2016年)
- 孟加拉孟加拉達卡襲擊事件(2016年)
- 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爆炸案(2016年)
- 法國尼斯襲擊事件(2016年)
- 德國柏林聖誕市場卡車衝撞事件(2016)
- 俄羅斯聖彼得堡地鐵爆炸案(2017年)
- 英國曼徹斯特體育場爆炸案(2017)
- 西班牙巴塞罗那恐怖襲擊(2017)
- 索馬里摩加迪沙恐怖襲擊(2017年)
- 菲律賓馬尼拉人質事件(2010年)
- 美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2012年)
- 美國奧羅拉槍擊事件(2012年)
- 美國拉斯維加斯襲擊(2017年)
- 美國佛羅里達校園槍擊案(2018年)

- 波兰空军图-154坠机事件 (2010年)
- 藍色航空202號班機空難(2010年)
- 印度航空快運812號班機空難(2010年)
- 泛非航空771號班機空難(2010年)
- 埃塞俄比亞航空409號班機空難(2010年)
- 中國甬台温鐵路列車追尾事故(2011年)
- 歌詩達協和號觸礁事故(2012年)
- 香港南丫島撞船事故(2012年)
- 丹納航空992號班機空難(2012年)
- 韓亞航空214號班機空難(2013年)
- 馬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空難(2014年)
- 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空难(2014年)
- 阿爾及利亞航空5017號班機空難(2014年)
- 韓國世越號沉沒事故(2014年)
- 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2015年)
- 桃園火燒車事件(2016年)
- 大埔公路雙層巴士翻側事故(2018年)
- 朝鮮旅遊巴墜橋事故(2018年)
- 宜蘭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2018年)
- 重慶萬州公車墜江事故(2018年)
- 港鐵中環站列車相撞事故(2019年)
社會

2010年代是大多數發達國家戰後嬰兒潮退休的十年,戰後嬰兒潮對於養老金和其他安全網政策上施加壓力;許多國家報告指出2010年人口普查的生育率下降。[200]
社會老化的結果在歐洲和日本中感受最為嚴重,這是第一個出現大量人口下降的情況。[201][202]日本超過20%的人口超過65歲,成為最老的國家。[203]因此,日本研究了包括機器人在內的老年人護理的替代解決方案。[204][205]在美國,修訂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的提案激增,包括提高退休年齡或調整福利金額。相反的,反對者希望提高福利水平。[206] 儘管在反對派中廣泛示威,法國在2010年辯論並提高退休年齡從60歲調整至62歲。[207] 幾年後,門檻降低到60歲。[208]
在這十年中,氣候變遷成為一個日益受關注的話題,2015年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將其視為“非常嚴重的問題”,並對溫室氣體給予限制排放,解決這個問題,受到廣泛支持。[209]
可再生能源由於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而受歡迎程度激增,比傳統化石燃料獲得更多投資。[210]2015年,夏威夷成為美國第一個通過頒布眾議院法案623 CD1正式承諾制定100%乾淨能源網計劃(100% clean energy grid)的州。[211] 2018年,加州州政府委員會批准了一項計劃,要求所有住宅和公寓大樓在2020年開始實施太陽能電池板,這是美國第一部此類法律。[212]在中國,隨著污染達到臨界點,政府開始投資替代能源和綠色政策,以改善空氣品質。[213]

- 2011年4月29日,劍橋公爵威廉王子與凱特·米德爾頓的婚禮。
- 2013年3月14日,方濟各獲選為教宗,成為首位出身於美洲(西半球)、南半球與耶穌會的教宗,也是繼額我略三世後一千二百年來,首位非歐洲出身的教宗。
- 2014年4月27日,教宗若望二十三世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封聖。
- 2014年7月27日,大約有基督堂教會200萬成員參加了在菲律賓競技場舉行的百年慶典的禮拜儀式。[214]
- 2015年12月12日,195個UNFCCC成員國簽訂巴黎協議,採用了這項歷史性協議,旨在將控制全球暖化與比工業化前水平相比低於2°C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2016年2月29日,菲律賓第六任總統已故總統埃爾皮迪奧·基里諾的遺體從馬卡蒂的馬尼拉南部公墓轉移到達義的菲律賓英雄公墓紀念他逝世60週年。[215]
- 2018年5月19日,哈里王子与梅根·马克尔的婚礼。


在2010年代期間,人們對於LGBT的接受程度在世界許多地方慢慢趨增。[216][217] 同性伴侶婚姻在許多國家都是一場持續的辯論,而共有18國同性婚姻立法,使同性婚姻合法化。[218][219]
2011年6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了聯合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項動議,制定譴責歧視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相關的報告。[220] 在2012年ABC新聞的採訪中,巴拉克·歐巴馬表達了他對同性婚姻的支持,成為第一位這樣做的美國總統。[221] 儘管許多國家允許同性戀和雙性戀者在其軍隊中服役,美國於2011年9月廢除了不問,不說政策,對於美國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22][223]
2015年,愛爾蘭的同性婚姻通過2015年憲法第三十四條修正案(婚姻平等法案),成為第一個使用公民投票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224] 2009年,冰島的約翰娜·西於爾扎多蒂成為首次已出櫃同性戀國家元首,接續2010年代,像是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及塞爾維亞也選出已出櫃的同性戀國家元首。2017年,李歐·瓦拉德卡成為首位公開出櫃的愛爾蘭總理。[225] 2015年4月,前奧運運動員凱特琳·詹納作為跨性別女人出現,後來被稱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開變性人。[226][227] 在2010年代,美國女童子軍[228]和美國聖公會等組織宣布接受跨性別者。[229]
然而,在俄羅斯和中國LGBT權利支持者面臨障礙,伴隨著實施遏制同性戀方面的法律[230][231][232], 相同地情況也出現在美國,川普政府決定恢復禁止跨性別者在美國軍方任職,撤銷對跨性別學生的保護。[233][234]
互聯網使用已經廣泛存在於年輕人的整個生活中。[235]2010年代的年輕人被稱為“有史以來表現最好的一代”( best-behaved generation on record)。 2014年5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指出少女懷孕及其藥物和酒精的使用達到了創紀錄的低點。[236] 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吸煙率下降至15.7%,青少年危險性行為的比例下降至34%,青少年參與體育鍛鍊的比例下降至25%,遠低於22年前的同齡人。[237]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和沾菸的用量上升。[238] 社交媒體和互聯網使用的心理影響,對年輕人,特別是兒童的思想,在這十年間成為一個日益受到關注的問題。
大眾文化

- 在近十年期間,後現代主義建築和綠建築是越來越普遍能夠常看見的建築。是盡可能利用自然採光、綠色/白色屋頂、更好的絕緣材料以及其他節約成本的手段[239]。 建築師比亞克·英厄爾斯提出了一種“可持續性的享樂主義”,在俏皮的藝術和可持續發展之間做出平衡,以打造他最知名的上海世博的丹麥展館[240]。
- 杜拜和中國在這十年期間,建造了許多具有地標性的高樓大廈,包括目前世界最高的哈里發塔和上海中心大厦。
-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中國的三峽大壩於2011年開始全面運作,將為十億人口的大國提供能源,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力壩之一[241]。
- 新城市主義和城市復興影響了已開發國家的城市規劃[242]。
- 聖哥達基線隧道,於2016年完成,成為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
- 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於2014年5月10日完成,11月3日對外開放,成為全美最高的建築物。
- 尤塞恩·柏特是2010年代最優秀的田徑運動員之一,連續三屆夏季奧運贏得100公尺與200公尺金牌。
-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與利昂内尔·梅西包辦2010年代10座國際足總金球獎與國際足總最佳男子球員的其中9座,為本年代最具影響力的足球運動員。
- 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贏得4次歐洲冠軍聯賽冠軍,為本年代奪冠次數最多的球隊。
- 戴資穎於世界羽聯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一週數達147週,為本年代最優秀的女子羽球運動員之一。
- 世界棒壘球聯盟創辦世界棒球12強賽,2015年與2019年賽事分別由韓國與日本獲得冠軍。
- 2010年,首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於新加坡舉辦。
- 2010年,西班牙國家足球隊於2010年國際足總世界盃獲得隊史第1座冠軍。
- 2012年,西班牙國家足球隊在歐洲國家盃贏得冠軍,成為了第一個三連冠的國家足球隊。
-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英國倫敦舉辦,倫敦成為第一個主辦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城市,本屆奧運取消棒球與壘球項目,拳擊則首次納入女子項目。
- 2013年4月29日,傑森·科林斯宣佈出櫃,成為北美職業體育聯賽第一位出櫃的同性戀現役運動員。
- 2013年,勒布朗·詹姆斯再度率領邁阿密熱火隊獲得NBA總冠軍完成二連霸,連續2年他包辦了季賽和總決賽的MVP,這也是自比爾·拉塞爾和邁克爾·喬丹之後,NBA史上的第三人。
- 2014年,德國國家足球隊在201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奪得隊史第4座冠軍,亦為首支於南美洲主辦的世界盃奪冠的歐洲球隊。
-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成為首次於南美洲舉辦的奧運會,本屆奧運增設七人制橄欖球與高爾夫球為正式比賽項目。
- 2019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證實休士頓太空人於2017至2018年球季非法使用科技偷取其他球隊暗號,

出生
- 2013年7月22日-喬治·亞歷山大·路易斯(Prince George of Cambridge)
- 2015年5月2日-夏洛特·伊莉莎白·戴安娜(Princess Charlotte of Cambridge)
逝世
- 2010年-萊赫·卡欽斯基 (Lech Aleksander Kaczyński)
- 2010年-亞歷山大·麥昆(Alaxander McQueen),英國時裝設計師。
- 2010年-丹尼斯·霍珀 (Dennis Hopper).
- 2010年-内斯托尔·基什内尔 (Néstor Carlos Kirchner).
- 2010年-萊斯里·尼爾森 (Leslie William Nielsen).
- 2011年-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美國知名企業家。
- 2015年-刘华清,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
- 2011年-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美國演員。
- 2011年-奧薩瑪·賓·拉登(阿拉伯語: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基地組織的前首領。
- 2011年-艾米·怀恩豪斯 (Amy Winehouse).
- 2011年-穆阿迈尔·卡扎菲(阿拉伯语:مُعَمَّر القَذَّافِي ),利比亞的前獨裁最高領袖。
- 2011年-金正日,朝鮮最高領導人。
- 2011年-瓦茨拉夫·哈维尔 (Václav Havel).
- 2012年-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美國著名太空人。
- 2012年-惠妮·休斯頓(Whitney Elizabeth Houston),美國歌手,因藥物過量逝世。
- 2012年-文鮮明(문선명),韓國新興宗教統一教創始人暨教主。
- 2012年-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 Macías),墨西哥作家。
- 2012年-欣諾達三世(阿拉伯語:بابا الإسكندرية شنودة الثالث),第117任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亞歷山大教宗。
- 2012年-邁克·華萊士(Mike Wallace),美國媒體人。
- 2013年-陈平,马来亚共产党末任总书记。
- 2013年-烏戈·查維茲 (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前委內瑞拉總統。
- 201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 2013年-纳尔逊·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著名南非民權領袖。
- 2013年-唐納德·格拉澤(Donald Arthur Glaser),美國物理學家。
- 2014年-尤西比奧 (Eusébio da Silva Ferreira).
- 2014年-阿里埃勒·沙龙 (Ariel Sharon)
- 2014年-秀兰·邓波儿 (Shirley Jane Temple).
- 2014年-米基·鲁尼 (Mickey Rooney).
- 2014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 2014年-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 (Wojciech Jaruzelski).
- 2014年-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 (ედუარდ შევარდნაძე, Эдуард Шеварднадзе, Eduard Shevardnadze).
- 2014年-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 (Alfredo Di Stéfano).
- 2014年-羅賓·威廉斯 (Robin McLaurin Williams).
- 2014年-羅蘭·比歌 (Lauren Bacall).
- 2014年-乔·科克尔 (John Robert "Joe" Cocker).
- 2015年-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 (عبدالله بن عبدالعزيز آل سعود, Abdullah of Saudi Arabia).
- 2015年-张万年,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 2015年-马尔科姆·弗雷泽 (Malcolm Fraser).
- 2015年-李光耀,1959年至1990年任新加坡總理。
- 2015年-B·B·金 (B. B. King).
- 2015年-徐才厚,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 2015年-乔石,1987年至1997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7年至1992年任中纪委书记、1993年至1998年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2015年-万里,1982年至199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至1988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至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2015年-尉健行,1997年至200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2年至2002年任中纪委书记
- 2015年-张震,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 2015年-克里斯多福·李 (Christopher Lee).
- 2015年-苏莱曼·德米雷尔 (Süleyman Demirel).
- 2015年-赫尔穆特·施密特 (Helmut Schmidt).
- 2016年-大卫·鲍伊 (David Bowie).
- 2016年-艾倫·瑞克曼 (Alan Rickman).
- 2016年-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 (Buṭrus Buṭrus-Gālī).
- 2016年-南希·里根 (Nancy Davis Reagan).
- 2016年-约翰·克鲁伊夫 (Hendrik Johannes "Johan" Cruijff).
- 2016年-王子 (音樂家) (Prince).
- 2016年-穆罕默德·阿里 (Muhammad Ali-Haj).
- 2016年-安東·葉爾欽 (Anton Viktorovich Yelchin).
- 2016年-埃利·维瑟尔 (Eliezer "Elie" Wiesel).
- 2016年-吉恩·怀尔德 (Gene Wilder).
- 2016年-伊斯蘭·卡里莫夫 (Islom Abdugʻaniyevich Karimov).
- 2016年-卡洛·阿泽利奥·钱皮 (Carlo Azeglio Ciampi).
- 2016年-希蒙·佩雷斯 (שמעון פרס, Shimon Peres)
- 2016年-菲德爾·卡斯特羅 (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
- 2017年-马里奥·苏亚雷斯 (Mário Alberto Nobre Lopes Soares)
- 2017年-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 (اکبر هاشمی بهرمانی (رفسنجانی,Akbar Hashemi Rafsanjani)
- 2017年-查克·贝里 (Chuck Berry)
- 2017年-大卫·洛克菲勒 (David Rockefeller)
- 2017年-曼纽尔·诺列加 (Manuel Antonio Noriega)
- 2017年-赫尔穆特·科尔 (Helmut Kohl)
- 2017年-查斯特·班寧頓 (Chester Bennington)
- 2017年-休·海夫納 (Hugh Hefner)
- 2017年-贾拉勒·塔拉巴尼 (جه لال تاله بان)
- 2017年-查尔斯·曼森 (Charles Manson)
- 2018年-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 2019年-李鹏,1987年至200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8年至1998年任国务院总理、1998年至2003年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其他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