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克·呂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现任秘书长,荷兰前首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克·呂特
Remove ads

馬克·呂特荷蘭語Mark Rutte發音:[ˈmɑrk ˈrʏtə] ;1967年2月14日),荷蘭政治人物,其曾于2010年至2024年任荷兰首相,是该国迄今任期最長的首相,其連續領導了四屆聯合政府執政,有「不沾鍋馬克」(Teflon Mark)之稱。

事实速览 馬克·呂特 Mark Rutte, 第14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 ...

2024年10月2日接任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1][2]

Remove ads

政治生涯

荷兰政府部门部长与自由民主人民黨领导

呂特在2002年7月22日至2004年6月17日擔任荷兰社會就業部部长,2004年6月17日至2006年6月27日擔任荷兰教育文化科學部部长,後被選為新任自由民主人民黨領袖[3][4]

2006年大選

2006年荷蘭大選自由民主人民黨失去6席,随后呂特出任第四屆巴爾克嫩德內閣的反對黨領袖。

2010年大選

2010年荷蘭大選,呂特成為自由民主人民黨黨魁及首相參選人。自由民主人民黨在下議院150席中拿下31席,取代執政八年中間偏右基督教民主呼籲成為第一大黨。在歷經漫長的組閣過程後,自由民主人民黨與基督教民主呼籲組成少數派聯合政府,呂特成為新任首相並籌組內閣。這次組閣最為爭議的是,呂特與右派民粹主義、反移民、反伊斯蘭教自由黨達成協議,以獲取自由黨支持聯合政府。

荷蘭首相

第1届

同年10月14日,宣誓就職的呂特成為荷蘭92年來第一位自由主義黨派的首相。[5](過去65年首相職位總由工黨或基督教民主黨把持)。

第2届

2012年初,原支持呂特內閣的自由黨拒絕支持聯合政府提出的財政緊縮措施,導致聯合政府內閣垮台。由於自由黨撤回支持,呂特被迫提前大選。2012年荷蘭大選,自民黨擴大優勢,其後與工黨組成兩黨執政聯盟的大聯合政府

第3届

Thumb
呂特與印度尼西亞公共工程部長巴蘇基·哈迪穆約諾 (Basuki Hadimuljono) 一起展示他們的 2019 年諾基亞手機。

2017年荷蘭大選,自民黨議席減至33席,其後經過七個月談判,與基督教民主呼籲民主66基督教聯盟組成中間偏右聯合政府[6][7]

2021年1月15日,呂特第三次内閣總辭,為政府錯誤指控荷蘭數千戶家庭涉嫌兒童福利欺詐負責[8]。呂特留任看守首相,到新內閣透過同年3月的大選成立為止,執政伙伴不變。

第4届

2022年1月11日,在2021年荷蘭大選過後10個月後,以呂特為首的聯合政府正式宣誓就職[9]

2022年8月,吕特打破了吕德·吕贝尔斯的纪录,成为了荷兰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

2023年7月7日,由於荷蘭政府內部對於移民政策存在重大分歧,呂特與內閣召開緊急會議後,正式宣布內閣總辭,向國王威廉-亞歷山大遞交書面辭呈,並繼續擔任看守內閣直至新內閣組成。呂特所屬的自由民主人民黨以及基民黨早前提出,限制每月戰爭難民家屬團聚人數可減少移民流入,但執政聯盟中的其他兩個黨派民主66和基督教聯盟強烈反對。荷蘭聯合政府的四個政黨就移民政策談判三天仍未能達成共識。[10]

2023年7月10日,吕特宣布退出政坛。[11]

外交

Thumb
2014年2月21日呂特与英国首相甘民樂会面
Thumb
2019年7月18日呂特在椭圆形办公室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面

2019年9月25日,呂特在出席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与時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举行了双边会议[12]。同年10月7日,呂特身穿印尼蜡染服装在西爪哇省茂物市总统府接见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两国领导人还举行了会谈[13]

北约秘书长

2024年6月26日,北约成员国特使会议决定,由馬克·呂特接任斯托尔滕贝格成为北约秘书长,于2024年10月2日就任。[1][2]

2025年6月,吕特与特朗普会谈,期间二人用“爸爸”作比喻。特朗普说,“他确实说了,他带着感情说的,‘爸爸,你是我的爸爸’。”吕特则否认他称呼特朗普为爸爸。特朗普还展示吕特给他发的短信,“唐纳德,你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对美国、欧洲乃至世界而言都至关重要的时刻。你将达成任何一位美国总统几十年来都无法取得的成就。”吕特的言行被西方舆论批评“谄媚”。[14]

榮譽

官方勛獎

个人生活

吕特至今未婚,没有亲生子女[15][16]。他也是荷兰新教教会成員。[17]吕特喜歡罗伯特·卡罗的作品,尤其是他 1974 年出版的關於羅伯特·摩西《權力掮客》的書[18]。而在2021年,吕特仍在海牙一所中學教授2小時的社會研究[19][20]。吕特有一輛舊的薩博汽車,而且還會開著這輛車出行。[21]

注釋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