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側式疊式月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側式疊式月台屬於側式月台的一種[1][2],亦稱為側疊式月台[3],為將兩條軌道分成上下行不同樓層的月台形式,大多在車站腹地不足時的狀況使用,少部分情況下也可預留空間,方便未来擴建為同台换乘站的可能。
Remove ads
台灣

中國大陸

香港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日本
英國
美國
相關條目
註釋
- 受地理條件限制以及出於文物保護的考虑,在兩綫月台之間、地安門東大街下方地下空間有限,無法滿足四線並行要求,因此兩綫佈於路面的南北兩面,上下兩層同向月台的东西两端各以長約100米的單向通道相連,實為類跨月台轉車形式。
- 14号线七里庄站位于丰台北路和万丰路的交汇处,北临建筑地基,南临万丰桥桥桩,地下空间有限,因此14號綫月台以上下層形式夾於9號綫月台。
- 16号线车站位于万泉河路-西三环北路下方,因地下条件限制,车站的施工平面较小,且西三环主路桥桩与武警总部建筑的最大净距离仅16米,无法按照常规布置建设车站,故采用叠落式站台布置,以减少车站总宽。
- 昌平线车站采用叠落式站台布置,对侧预留19号线。
- 为了避让南浦大桥密集的桥墩地基
- 动物园站的位置比杨箕站更为偏东,而且需要避让内环路的桥墩,导致本站与杨箕之间的走线弯急而短,如果以传统的平行隧道方式来布置隧道,则区间半径不足以使列车转弯,因此此段隧道及本站站台均采用了上下叠摞的设计。
- 需要躲避上方红星路高架桥墩,其中成林道站形成上下包夹4号线的换乘设计
- 需要躲避1号线高架桥墩
- 進城方向月台位於出城方向的下層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