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首都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首都
Remove ads

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经成为过中国首都,还有更多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中国历代首都

更多信息 中国历代首都, 氏族/朝代/国号 ...
Remove ads

地区政权首都

更多信息 地区政权首都, 朝代/国号 ...
Remove ads

首都名称的不同指代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

由于各个朝代所管辖的具体区域有所不同,所以这些称呼所指代的城市也各有差异。比如,宋代的都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另有西京、南京、北京三都:西京为洛阳,南京为商丘,北京为大名。而同时期统治中国东北的辽代也有类似的称呼: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同一个城市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南京东吴南宋之初称东都,而在五代十国吴国称西都。

古都并称

早期周朝汉朝唐朝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有东西两都之称,后来经过《两都赋》(·班固)、《二京赋》(·张衡) 、《两都赋》(·李庾)的传播深入人心。

明代陈建在《建都论》中将长安(今西安)、洛阳(今开封)和(今北京)并称为古今天下大都会有四。明末清初,顾炎武在《历代帝王宅京记》中将关中(今西安)、洛阳建康(今南京)和开封并称为四大古都

1902年,梁启超撰《中国地理大势》,将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并列作为五都进行论述。此后直到1920年代,五大古都之说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193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张其昀出版《中国地理大纲》,提出六大古都说,即在前述五都之后,列入了杭州

1982年,地理学家谭其骧发表《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提议安阳为大古都,谭其骧生前曾言:“古都有不同的等级,不能硬凑数。比如说西安洛阳北京是一个等级,加上开封南京五大古都是一个等级,再加上杭州安阳七大古都也是一个等级,但不能随便定一个数正好也是一个等级,‘十大’就很难办。”1988年,中国古都学会通过了七大古都的决议,安阳正式名列其中。

2004年11月5日,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宣布,古都郑州可与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杭州安阳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

2010年9月22日,中国古都学会2010年年会上发布了《中国古都学会·大同宣言》,将大同列入,从而便有了九大古都

2016年10月25日,在“中国古都学研究高峰论坛”上形成了《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共识》,将成都列为中国“大古都”,从而便有了十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

其中四大古都五大古都七大古都的说法最为流行。[参 10][参 11]

Remove ads

古都列表

五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中央政权的首都。从地理位置上看,开封居东,西安居西,南京居南,北京居北,洛阳居中。西安、洛阳、开封都位于中原地带。而近代中国首都则主要在南京和北京之间转换。

此外,发现殷墟安阳曾作为商后期的首都,商朝京师曾经多次迁徙,有“前八后五”之说。传说夏朝(存在于史记记载中而未获证实,推测距今4000年前)大禹的儿子启建都于阳城,一说即今日郑州[来源请求]。郑州有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遗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其为商朝的亳都。

定都南京的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定都开封行在商丘杭州的南宋等朝代,是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汉族政权,而定都大同洛阳的北魏、定都阿城北京开封的金则是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不过,东晋南朝南宋汉人一般认为的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的华夏正统政权。此外,大同成都不是传统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都涉及到何谓“正统朝代”的争议,如北朝南朝蜀汉曹魏

Remove ads

洛阳

洛阳,古又称斟𬩽西亳雒邑成周京师京洛京都东京东都神都等。河图洛书诞生之地,先后有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此外,洛阳还是帝喾、秦末河南王更始后赵东魏李密魏国王世充郑国武周安禄山燕国史思明燕国后汉后周北宋等二十多个政权的都城。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32年曾被定为中华民国行都,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西安

西安,古又称长安京师西京大兴京兆奉元等,先后有西周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通说),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周、秦、汉、隋、唐均建都关中。又曾为赫连夏夏武烈帝)、北魏魏孝武帝)定都之地,玄汉赤眉汉、秦汉(朱泚)、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政权亦定都于此。现为中国陕西省省会。

南京

南京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杨吴(933-937年作为首都)、南唐南宋(1129-1138年为实际首都)、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2朝代首都。

  • 三国时称为建业,是东吴的首都。
  • 西晋司马邺,改名为建康,是东晋京城,以此城为都。
  • 南北朝时期,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东吴、东晋首都,所以南京亦称六朝古都
  • 六朝以后为南唐国都。
  • 杨吴大和“五年(933),建都金陵”,杨吴政权建立,以南京为其首都。 937年,徐知诰,建齐国,“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杨溥把皇位让给徐知诰,结束了南京作为杨吴政权都城的四年历史。
  • 南宋(1129-1138年为实际首都),建炎三年(1129)——绍兴八年(1138),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南宋朝廷事实上的首都。绍兴八年(1138)正月,赵构离开建康(今南京),定都临安“今杭州”,但依然将建康(今南京)作为南宋王朝的“留都”,一直到南宋灭亡,南京还是南宋的留都。成为留都的南京,依然得到很多人青睐,陆游和辛弃疾就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迁都建康。
  • 朱元璋于元朝末年在韩宋政权旗号下起事,小明王韩林儿遇难后,朱以吴王名号于南京继续抗元,直至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正式以南京明朝的首都。后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亦为南都。中途南京又作为明朝首都几年,后又迁到北京,至南明弘光政权再次成为首都。
  • 太平天国时期改为天京,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中华民国,定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 此外,中古时代短暂出现的政权桓楚侯汉辅宋皆建都南京。

随着1912年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迁都北京。1927年国民政府北伐胜利后,复定都南京。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陪都重庆为临时首都。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9年蒋中正领导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台北市成为实际的中华民国首都。中华民国政府传统上认为南京仍为中华民国理论上的正式首都,但在《中华民国宪法》中没有明定首都,所以南京并非中华民国的“法定首都”。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总统、行政院长、台北市长等都在公开场合口头表示过台北市是中华民国首都。2002年起,中华民国所出版之大陆地区地图已改依现况处理,因而为将南京注记为江苏省省会。

Remove ads

开封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

夏朝时曾建都于此,称老丘。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国都。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统一中国本部。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被金国占领,继续被金朝定为都城。蒙古灭金之后,成为河南省州府。明朝初年曾被明太祖朱元璋暂定都城,史称“北京”,和“南京”相对。

  • 明朝顾炎武《历代宅京记》记载开封曾为五代时梁、晋、汉、周四朝及北宋和金两朝共六朝之国都
  • 清朝周城所撰《宋东京考》记述,开封为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故都
  • 当代知名学者谭其骧院士为《中国七大古都》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提到“战国时代魏及五代时的梁、晋、汉、周、北宋和金七朝建都开封”
  • 近年来有学者考证,如算上开封明初的“北京”陪都身份,及金人攻破东京后先后建立的“大齐”和“大楚”以及元朝末年韩宋等政权的话,开封可谓是“十朝都会”了。

北京

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杭州

杭州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之首都。金朝灭北宋后,皇族赵构逃往南方,令当时称为临安的杭州成为南宋都城。

安阳

古称、又称,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殷商后期为都城,现商都城遗址被称作殷墟。汉末以后,邺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都城。北周时,邺城被焚毁,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

郑州

郑州传说为黄帝的故都。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的儿子建都于阳城,即郑州。郑州有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遗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郑州为商朝亳都。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周武王将其弟管叔鲜封于此,称管国春秋时期,这里又是郑国大夫子产的封地。春秋战国时期,新郑曾先后作为郑国韩国的国都长达500年之久。郑州现为河南省省会,也是中原地区第一大城市。

大同

大同有2300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远在10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许家窑人就在大同这块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大同自古就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必争的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西汉平城县(因其地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为代国都城,代国汉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魏晋南北朝之际为中国北方各民族大动乱、大迁移的年代。

此时的大同,却因此而繁荣昌盛起来。鲜卑族先建立代国以平城为代国南都,后建立北魏王朝,公元398年魏道武帝拓跋圭定都平城,从此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此时大同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族人民交流的中心和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五代时期中国又一次进入大分裂状态大同称作云州,并成为初的西京(陪都),这时的大同又一次成为中国北方发达的中心地区,而且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城市。

成都

成都先后为古蜀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等政权的都城。

其他首都和首府

除了十大古都之外,还有许多城市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某国家或割据政权的都城。

华北

东北

华东

Thumb
福州市博物馆陈列的“福州五次建都表”

中南

西南

西北

内蒙古

媒体影音

视频图示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的新闻记录影片。(7.19 MBoggTheora档案格式)



无法正常观看视频?请参见媒体帮助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