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紫荆勋章

香港特區政府授予對港本地做出卓越貢獻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一種榮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紫荊勳章
Remove ads

大紫荆勋章(英语:Grand Bauhinia Medal,缩写GBM)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授勋及嘉奖制度下的最高荣誉,表扬毕生为香港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大紫荆勋章自1997年起每年颁授一次,2003年和2004年因为无人获颁授而悬空。任何受勋者如因被定罪入狱一年或以上,可能会被褫夺大紫荆勋章。另外,所有受勋者皆可以终生在其英文名字前加上“The Honourable”(遭到褫夺者除外),亦可在其名字后加上“大紫荆勋贤”或“GBM”。至今共有126人获得大紫荆勋章。

事实速览 大紫荆勋章 Grand Bauhinia Medal,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授予 ...
Remove ads

简介

1997年6月25日,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表示:“颁授勋章的目的是为了嘉许为香港回归祖国作出贡献的人士、确认社会价值观及树立新模范、以及增加市民凝聚力。”大紫荆勋章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勋衔制度中最高的荣誉奖章。受勋人士必须为香港永久性居民,长期以来表现杰出。获授勋的人士,均曾长期:推动香港市民热爱祖国;关怀、支持和认同祖国事业;以及对香港多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授勋名单

†:已去世
‡:牵涉可被判监的案件

1997年

1997年的大紫荆勋章授勋名单于1997年6月25日公布,并宣布此后授勋名单会于每年七月一日发布。本年的大紫荆勋章授勋名单不设嘉许语[2]。勋章于同年7月2日在礼宾府(时称“前总督府”)颁授。[3]

更多信息 安子介先生 † 大紫荆勋贤,JP, 黄克立先生 † 大紫荆勋贤 ...

1998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勋章于同年10月1日在礼宾府(时称“前总督府”)颁授。[5]

1999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Remove ads

2000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01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02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Remove ads

2003年至2004年

没有授勋。[10]

2005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06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Remove ads

2007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08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09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0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1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2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3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4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5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6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7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8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19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20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21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22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23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24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2025年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语 ...

被褫夺勋章

更多信息 被嘉许者名称, 嘉许年份 ...

争议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大紫荆勋章授勋名单多次引起政治争议。如2010年,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术统筹宋立功表示,特首曾荫权关照个别友好,因当中授勋的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一直以来无特别贡献,政府应在其任满后才研究社会对其评价,合格方授予最高荣誉。亦有指曾俊华没有资格与同届获勋大紫荆勋章的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尊称“光纤之父”的高锟爵士相提并论。身为建制派的王国兴亦表示,高官民望屡创新低,若根据民意,所有高官都不应获勋章[33]

有评论认为,勋章授勋名单明显有政治分赃味道,实际上已沦为“高官自己人俱乐部”。以2011年为例,获颁授大紫荆勋章的包括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而环境局局长邱腾华、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同获颁授金紫荆星章,过往在位授勋大紫荆勋的高官还有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前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等等。评论称授勋高官并无表现甚至失职,授勋是“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应该论功行赏才是[34][35]

2001年,董建华的特区政府当局向在1967年发动六七暴动的左派工联会理事长杨光,颁发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引起严重争议[36]。由于杨光在六七暴动期间身兼“斗委会”主任,评论称斗委会在他的领导下在香港发动了最可怕的炸弹袭击浪潮[37],这场恐怖活动在半年间便发现8,074个真假炸弹[38],当中有1,167枚真炸弹[39],并且使用炸弹袭击电车等公共交通[40],造成大量无辜市民伤亡,有儿童被炸死,更有不少商人因而撤走资金,引发六七股灾,令香港经济蒙受极大的打击。有团体不满杨光获颁游行抗议,更大叫“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筑路无尸骸”,称政府对于当年在炸弹袭击中被炸死的无辜市民是莫大的侮辱[41][42][43]。时任特首董建华在事件后曾表示,赞扬杨光对劳工界等贡献,故颁授勋章给他作为肯定,但就回避了杨光在六七暴动中的角色[44]。除杨光外,于1997年至1999年间获勋的庄世平吴康民李泽添,亦为六七暴动期间的“斗委会”委员。据吴康民透露,在1998年的入选名单中,时任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有意把吴氏从名单中剔出,后被董建华补回[45][46]

曾于2007年获前特首曾荫权颁授大紫荆勋章的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2012年被揭发涉嫌贪污及公职人员行为失当,又先后被四间金融机构入禀追债,2013年被入禀法院要求颁令许破产。2014年因贪污罪入狱7年半,成为第一位先获得大紫荆勋章但其后入狱的知名人士[47]。2018年3月2日,许仕仁被港府褫夺大紫荆勋章、金紫荆星章太平绅士的衔头,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年以来首位被褫夺大紫荆勋章的人士。[48]

香港左派智库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吴文涛曾发表文章表示,董建华政府对颁勋较为保守而不滥颁,对于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曾因没有合适人选,在2003及2004年悬空不颁,除了向策划“六七风暴”的杨光于2001年授勋引起议论外,并未有太多批评。而曾荫权授勋,扭曲了设立勋章制度的意义,令人觉得惟有做大商人、高官、亲近权贵,就是成功人士;这必定助长拜金主义及“官商勾结”的不良风气[49]

自梁振英上任后,多名亲政府、亲中派人士获勋,泛民主派人士认为:大紫荆勋章已沦为梁振英酬谢支持者的报答。[50]

2018年,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亦有将勋章授予曾在行政长官选举中表态支持自己的人士。[51]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