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和号驱逐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和号护航驱逐舰(舷号:DE-23)是中华民国海军的一艘太字号驱逐舰,前身是美国海军的坎农级护航驱逐舰托马斯号(USS Thomas (DE-102))。
托马斯号于1943年11月21日服役,1944-1945年间在大西洋共同击沉二艘德国U型潜艇,重创一艘。其中U-233号为深水炸弹所迫浮上水面后,被托马斯号撞沉,于1948年10月29日移交给中华民国海军并被中华民国海军命名为“太和”号。1949年,参与了9月的平潭岛战役以及对大陆沿海的封锁;1950年,她参与了从海南岛的撤退以及万山群岛战役;1956年,参与了两次对南沙群岛的威力侦巡,捍卫中华民国对南沙群岛主权,于1972年从中华民国海军除籍后报废拆解。
Remove ads
舰历
1943年1月16日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德拉佛公司放置龙骨,1943年7月31日下水,同年11月21日服役。[4][5]她是美国海军第二艘以克拉伦斯·克拉斯·托马斯命名的军舰[2]。
托马斯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东海岸附近作战,她的官方战绩是共同击沉三艘德国潜艇:U-709、U-233和U-548号。[2]后来的研究认为她的战绩是共同重创U-441号[注 1],击沉二艘:U-233号和U-879号[注 2][7]。
1944年3月1日,本舰与护航驱逐舰博斯特威克号(后来的太湖号)和布朗斯坦号在亚速尔群岛以北的位置用深水炸弹攻击德国U-441号潜艇,重创该艇。[7][8]:111n112
1944年7月5日日落时,22.10特遣支队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塞布尔岛以南约100英里处时,贝克号护航驱逐舰的声纳侦测到德国XB型潜艇U-233号,贝克号施放深水炸弹两轮后,U-233号被迫浮上水面。托马斯号火力全开,全速向U-233号冲去,在指挥塔后约20英尺处切开U-233号的压力壳。U-233号在一分钟内舰艉向下沉没。托马斯号拯救了包括潜艇舰长在内的20名幸存者。[4][2]
1945年4月30日,本舰与护航驱逐舰博斯特威克号、科夫曼号和河流级巡防舰纳奇兹号在美国哈特拉斯角以东的位置用深水炸弹攻击德国U-879潜艇,将其击沉。[7][8]:173n174
她于1946年3月退役。[2]
Remove ads
![]() |
||
![]() |
![]() |
作战行动勋章 | ||
美国战役奖章 | 欧洲-非洲-中东战役勋章 佩戴4枚服役星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
美国第79届国会于1946年7月16日通过援华海军法案《第512号法案》,并获得杜鲁门总统批准,允许总统可直接赠予中华民国最多271艘军舰。[9]她依此法案于1948年10月29日被移交给中华民国海军,并改名为“太和”号(DE-23)。她于1948年12月22日从美国海军除籍,12月27日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举行接舰升旗典礼,由舰长何乃诚率领,与太仓舰一起离美,于1949年3月22日抵达台湾左营军港。[2][10]:105她来华后编入海防第一舰队。[10]:91
1949年8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后,解放军十兵团主力南下准备发起厦门战役。但是驻守在平潭岛的国军控制海上通道,威胁解放军船只集结南下,因此解放军于9月11日发动平潭岛战役。12日夜晚,解放军247团、250团、245团、252团各以部分兵力分别向平潭岛的卫星岛屿大练岛、小练岛、结屿、草屿、塘屿发起进攻。[11]本舰攻击可门岛解放军炮兵阵地。13日晨解放军28军82师1个团附炮10余门攻占大,小练岛,本舰在平潭北口向大练岛及长屿一带炮击逐岛登陆之敌船,永翔军舰亦自马祖赶到增援,于距小练岛4000码处向该岛解放军阵地猛烈炮击,解放军伤亡惨重。14日拂晓,解放军增援到达,攻占大练岛,岛上守军一团伤亡殆尽。同时平潭西南之草屿、塘屿因海军军舰无法驶近支援,亦被解放军攻占。9月17日国军撤往马祖,战役结束。[1][12]
随着国共内战进行,1949年6月26日,国府宣布关闭敌区海港,以海防第一舰队执行关闭政策。[10]:91
1949年9月29日,本舰在执行关闭任务时,与美国伊斯布兰森公司试图进入上海的三艘商船进行对峙。一位美国船长广播说一艘“武装船正在修理”他的船。最终,“太和”号离去而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13][14]:32-3311月23日,英海军以两艘驱逐舰护送四艘英国商轮逼近长江口,要求国军放行。26日又有两艘英军驱逐舰护送三艘商轮加入船团。第一舰队司令刘广凯代将亲自率领太康、太和、太平等四舰列阵与英四舰对峙﹔双方僵持了三天三夜。28日下午,美国商轮“佛兰克林”号不顾国军的阻拦,强行驶入吴淞口,刘广凯当即命令开火,“佛兰克林”号中弹。后来英舰与英轮一起驶离了长江口。[15][14]:29,35
1950年4月下旬,海南岛战役的情势开始不利于国军,国防部决定撤退,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于4月22日亲率本舰到琼北的海口港掩护撤退,23日海口全部人员物资撤完后,桂永清率本舰最后驶离海口到琼南的榆林港,于5月2日从榆林港撤往台湾。[16][10]:132
万山群岛战役期间,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兼万山防卫区司令齐鸿章以本舰为旗舰,于1950年5月25日在垃圾尾(国军称为“南山卫”) 遭遇解放军,桂山舰开炮后,本舰与中海号战车登陆舰以四十厘米双管炮还击,桂山舰立刻中弹起火,加速冲往垃圾尾搁浅。28吨的“解放”号炮艇突击,齐鸿章遭流弹伤及右臂骨折,本舰与中海舰还击,击毙解放军火力船队副队长林文虎,林文虎被中南军区追认为“海军战斗英雄”,解放号19名艇员有16名伤亡。[17][18][19]
解放军为了攻占一江山岛,1954年5月15日夜间先攻占东矶列岛诸岛,次日双方爆发海战。[20]
5月16日6时18分,太康舰发现头门海域以西出现解放军瑞金、兴国两艘护卫舰,于是向鲠门岛航行并开火,6时22分太康舰中弹受损。本舰于6时25分加入战斗,击伤敌舰一艘,之后解放军岸炮参战,国军因火力居于劣势而返航。[20]
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员邵震率领旗舰南昌号以及广州、开封、长沙四艘护卫舰到菜花岐以北1海里处计划伏击国军。南昌号和广州号配备苏制130毫米(5.1英寸)主炮,开封号和长沙号配备100毫米(3.9英寸)主炮,口径均大于本舰的3英寸主炮。16日11时50分,本舰在渔山西南发现诱敌的开封号和长沙号,12时38分,本舰开火击中长沙舰,长沙舰主炮故障,退出战斗。12时47分,本舰发现南昌号和广州号,13时三艘敌舰夹击,本舰撤退时机舱中弹1发。13时18分,敌舰因本舰超出有效射程而停止炮击。[20][21][22]
1954年11月14日凌晨,太平号驱逐舰被解放军四艘鱼雷艇攻击,被一枚鱼雷命中,太和、永春、衡山三舰来援,太和舰用一条钢缆拖带太平舰,但太平舰进水严重,于7时42分沉没。[23][24]
1955年1月10上午7时20分至下午13时50分,解放军空军出动飞机130余架次,4次突击大陈港内国军舰艇,国军中权号沉没,太和、中海、衡山三舰受损。[25][26]
1956年,中华民国海军先后派出立威部队、威远部队、宁远部队三次“威力侦巡”南沙群岛,本舰参加了其中两次侦巡。在巡弋过程中,曾在太平岛、南威岛、西月岛重树石碑、举行升旗礼,并改编为“南沙守备区”,改派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守备太平岛。[27]
- 立威部队:由太和、太仓两军舰组成特遣舰队,姚汝钰代将为指挥官,官兵200余人,日期是6月2日至6月14日。登陆3个岛:太平岛、南威岛、西月岛。巡察5个岛和1个沙洲:南子礁(今南子岛)、北子礁(今北子岛)、中业岛、南钥岛、鸿庥岛与敦谦沙洲。经过2个暗沙:逍遥暗沙、永登暗沙,以及3个群礁:郑和群礁、中业群礁和尹庆群礁;另外也经过12个礁和1个沙洲:渚碧礁、大现礁、小现礁、福禄寺礁、西礁、中礁、东礁、华阳礁、日积礁、相生礁、长濑礁和杨信沙洲。[28]
- 宁远部队:由太和、永顺两军舰组成特遣舰队。日期是9月24日至10月5日。9月底到太平岛、鸿庥岛、敦谦沙洲,10月初到南钥岛、中业岛、南子礁、北子礁。
太和号于1972年从中华民国海军除籍,报废拆解。[7]
Remove ads
注解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