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广州地铁6号线
2013年开通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广州地铁6号线是广州地铁的营运线路之一,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代表色为紫色,全线大致呈东西走向的U字型,连接白云区的浔峰岗站至黄埔区的香雪站。目前共设32座车站、1个车辆段和1个停车场。车厢编制为4节L型编组列车。
Remove ads
概要

六号线分为首期和二期建设,首期在2013年12月28日开通,二期则在2016年12月28日开通。
线路起点为广州西面的金沙洲地区的浔峰岗,高架跨过北环高速公路后沿金沙洲路中央往东南方向前进,于沙凤村东侧以白沙河大桥横跨珠江支流,连接到大坦沙岛之沙头顶。之后线路转向正南,由高架转入地下隧道,往南至双桥路侧下穿广茂铁路后,斜穿珠江支流,进入旧广州南站范围内多宝路处设如意坊站。线路沿黄沙大道往南抵达大同路处的黄沙站。之后线路沿六二三路,穿过文化公园,人民南路,沿一德路抵达海珠广场。绕过广州解放纪念碑后,依次经过泰康路、万福路、越秀南路后,穿过东华南路及大沙头路附近的一大片建筑物,抵达东山湖公园。隧道下穿东山湖,折往东北方向,沿东山大街、龟岗大马路、署前路行进。随后线路辗转沿农林下路往北,再以小半径曲线转入先烈中路、先烈东路,再转入广州大道北、兴华路往东行走。线路沿燕岭路往东北行进,经过华南植物园、跨华南快速高架桥。之后一直沿广汕路继续往东前进,经林业学校、柯木塱村、天河软件园,过大观路口后进入黄埔区(原萝岗区)。线路经黄陂村后转向东南、沿开创大道经暹岗后折往东方向,下穿北二环高速公路,止于荔红路口的终点香雪站。
首期设浔峰岗停车场,位于浔峰岗站西南,两者被小山丘相隔[1],本线的控制中心亦设于浔峰岗停车场内。二期增设萝岗车辆段,位于香雪站东南[2]。

Remove ads
历史
在1997年的《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最终报告)》中,当时的7号线走向已经与现时6号线大致相同,中段大致沿珠江北岸行走,往西通过黄沙后则直接过江往芳村滘口,然后再往西,以三眼桥为终点。而往东则在通过越秀南客运站后则立即转往北,与1号线在烈士陵园站交汇。随后下穿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转入先烈路往东北行走。随后通过广州大道北,兴华路,进入广汕路。最终以高塘石站为终点。
后来于2003年方案中,西段线路在通过黄沙之后不过江,继续沿珠江沿岸到达旧广州南站一带,随后转入大坦沙岛,沿桥中南路再转向正北穿过该岛。最终在沙头顶向西北方向跨过珠江,进入金沙洲设沙贝站。随后线路沿沙凤一路、环洲四路和环洲五路呈“U”型行进,最终以黄丽路彩滨北路口(当时称为A区站)为终点。而中段则改为绕经二沙岛西端设站后再北上,与1号线则改为在东山口站交汇。后来金沙洲段拉直,改走金沙洲路,中段也不再绕经二沙岛,改为下穿东山湖公园直接北上[3]。6号线首期走向基本得以定型。
随后6号线被分为两期建造,浔峰岗站至长湴站一段作为6号线首期,长湴站至高塘石站一段则为二期路段。2006年,萝岗区选择直接通往广州市区的6号线连接萝岗中心区。因此6号线二期从高塘石站开始,沿开创大道大幅延长进入萝岗区(现黄埔区之一部分),掠过广州科学城北缘,6号线二期的走向亦得以定型。
2006年6月21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六号线环境影响报告书[4]。
2005年6月28日,六号线试验段黄沙站开工,随即开始首期路段长达八年半的艰难建设。六号线穿越多个地质恶劣地带,工程进展并不顺利,曾出现涌水、地陷甚至爆炸等险情,也出现过施工意外。同时由于拆迁工作的不顺利,数个车站工期被一拖再拖,沙河站因拆迁进度胶着长达十多年,导致无法建造6号线的站厅及设备层,只有站台隧道完成建造,自6号线首期开通后不停站通过长达十一年;黄花岗站原定车站位置则因施工影响到沿线居民,引起他们不满并进行抗议,被迫在开工后停工,并往北迁移站位200米,严重影响全线工期。同时由于部分车站工期被拖延,导致其施工围蔽时间亦被大幅拖长,也引起了很多市民的不满。
由于全线各段进度差距甚大,部分车站早已封顶,部分区间亦早已贯通开始铺轨,甚至已移交营运进行调试,同时也出现部分车站仍在施工,部分区间段甚至未开工的情况。进度落后的区段成为制约首期线路开通的瓶颈,也导致六号线开通时间一拖再拖。
2013年4月24日,广茂铁路改建明挖段隧道完工,标志着六号线首期全线隧道贯通。5月30日,首期全线短轨通,标志六号线首期建造已进入尾声。首期大部分车站及轨行区亦已于8月10号从建造事业总部三权移交给运营事业总部。从10月14日开始全线进行营运时刻表演练,不载客试运行。12月26日,广州市地下铁路总公司公布,六号线定于2013年12月28日14:00开通试运营。[5]
2013年12月28日上午,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举办“六路通达,感恩八方”六号线首期开通见证会。同日下午1时50分,六号线首期正式开通试运营。[6]
Remove ads
2009年10月18日,萝岗站作为6号线二期试验性工点率先动工,并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主体结构封顶。
2011年6月17日,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造。
2013年6月3日,萝岗站至香雪站区间左线盾构隧道顺利贯通,为二期工程首段隧道贯通[9];2013年10月15日,高塘石站主体结构封顶,为继萝岗站后第二个主体结构封顶的二期车站[10];2014年4月1日,金峰站至暹岗站区间盾构隧道双线贯通;2014年5月21日,柯木塱站至高塘石站区间左线盾构隧道贯通。2015年1月15日,暹岗站~苏元站区间左线贯通。
2015年12月29日,苏元站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六号线二期全线车站完成主体结构工程[11]。
2016年1月20日,高塘石-黄陂站右线盾构隧道完工,标志着六号线二期全线隧道贯通。
2016年6月30日,二期全线路轨贯通。7月8日,二期全线送电成功,标志六号线二期建造已进入尾声。二期全部车站及轨行区亦分别于9月13日和19日从建造事业总部陆续将属地管理权、调度指挥权、设备操作维护使用权移交给运营事业总部,随即于20日进入运营调试阶段。萝岗车辆段则于26日将属地管理权、调度指挥权、设备操作维护使用权从建造事业总部移交给运营事业总部,随即于27日进入运营调试阶段[12]。从10月30日开始全线进行营运时刻表演练,首期路段(浔峰岗-长湴)保持目前运营服务水平,二期路段(长湴-香雪)不载客运行。
2016年12月28日,6号线二期正式开通试运营[13]。
Remove ads
车站

六号线全长42.0公里,全线共设32个车站。位于白云区金沙洲内的3座车站(浔峰岗、横沙及沙贝)为高架车站,其余29座车站均为地下车站。[15]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五号线坦尾站为高架车站,六号线坦尾站为地下车站,因此该站采用高架-地下的换乘设计。
六号线一期开通时,除区庄站外[注 2],其他开放的车站均在站内设有男女公共洗手间,是广州地铁首条普遍设有公共洗手间的线路。同时,6号线全线列车和车站指示牌、广告灯箱均使用比荧光灯寿命更长的LED灯作照明。
Remove ads
6号线现时有14座为换乘站。
- 已投入使用
- 浔峰岗站:换乘12号线[16]。因建设期间未作出预留,且6号线为高架车站,12号线为地下车站,须经通过换乘厅进行换乘。
- 坦尾站:换乘5号线。5号线坦尾站为高架车站,6号线坦尾站为地下车站,两线经地面站厅换乘,或经站台升降机直接换乘。
- 如意坊站:换乘11号线。设计上已作预留,分期建造,为T字型节点式换乘。节点位置位于车站西端,由于客流安排的关系,由6号线站台可通过西端节点换乘乘扶梯直达11号线站台;而11号线前往6号线则需通过站厅换乘。
- 黄沙站:换乘1号线。因1号线建设期间未作出预留,需行至站厅通过1号线出入口通道改造而成的换乘通道前往1号线站厅换乘。
- 文化公园站:换乘8号线。6号线首期建造时已同步建成8号线部分,通过站台的扶梯和楼梯节点换乘,或经站厅换乘。
- 海珠广场站:换乘2号线。由于客流安排的关系,由6号线站台可通过新建的换乘通道乘扶梯直达2号线站台;而2号线前往6号线则需通过站厅。
- 东湖站:换乘10号线。10、12号线车站建设时在负一层和负三层设有通道及接口连接6号线,可通过上述通道及接口前往相应站厅进行换乘。
- 东山口站:换乘1号线。因1号线建设期间未作出预留,需行至站厅通过部分市政通道及1号线原A出口改造而成的换乘通道前往1号线站厅换乘,通道呈“之”字形,还需要走一段楼梯才能到达各自站厅。
- 区庄站:换乘5号线。两线呈L状相交,5号线站厅及站台均有扶梯通往北站厅地下室的客流集散区,但客流集散区与6号线站台为楼梯连接。亦设有1台连接两线站台的升降机。
- 沙河站:换乘11号线。设计上已作预留,分期兴建,两线在该站大致平行,6号线在上,11号线在下。此站在开通初期亦不对外开放,该站站厅和设备区其后列入11号线建设工程,与11号线站台及换乘平台同步建成。
- 燕塘站:换乘3号线。建造时已同步实施,为十字型节点式换乘。由于客流安排的关系,6号线站台可通过新建的换乘通道乘扶梯到达换乘平台再到3号线站台;而3号线前往6号线则需绕经站厅。
- 天河客运站:换乘3号线(未来10号线)。因3号线建设期间未作出预留,需经站厅通道换乘。
- 苏元站:换乘21号线。建造时已预留,分期兴建,为T字型节点式换乘。
- 萝岗站:换乘7号线。因建造时未作出预留,为站厅通道换乘。
- 未来扩建的换乘站
- 预留的换乘站
Remove ads
6号线走线西段贯穿建筑密集的老城区,为了避开建筑物地基、下穿河涌或1号线、2号线等既有早期线路,首期部分车站需要跟随走线埋于深达二十多米甚至最深三十几米的地层。加上金沙洲的地质非常恶劣,即使多次改道或避开建筑物地基及下穿河涌,仍然不适合建设全地下线路,容易构成安全风险,所以6号线在河沙站以北慢慢伸延到地面,随即以高架桥的形式前往白云区金沙洲,并在岛内设三座高架车站。
同时,由于线路设计和使用4节列车编组原因,首期区段除了因地陷事故更改设计的如意坊站及与11号线同步统筹建设的沙河站外,其余车站的站体空间狭小。由于车站长度较短空间不足,部分车站只能设置一组(两条一组或三、四条)扶梯及最少一条楼梯来往站台和站厅,埋深较大的车站更由于没有足够空间设置直接从站厅到站台的扶梯,而需要以多条较短的扶梯以迂回的形式连接。而且老城区施工空间严重不足,以及尽量减少对路面交通造成影响,部分车站更只能以暗挖形式建造站台,导致站台候车空间比较狭窄局促。不过二期路段沿线不属于发展成熟地区,施工受到的限制比较少,因此二期的车站规模都比首期的车站更为宽敞。
行车安排
6号线现时开行两条行车线路:
- 浔峰岗 ⇋ 香雪:全日开行。
- 浔峰岗 ⇋ 黄陂:工作日晚高峰及中峰、节假日早晚高峰及中峰时段开行;每两班长线车开出后,第三班列车为短线车。
6号线在2016年12月28日二期开通当日开始,把首期既有浔峰岗至长湴的行车线路作为短线继续开行[17]。为了疏导植物园至黄陂沿途各站的客流,2019年7月1日起工作日高峰部分短线车的终点站调整至黄陂站[18];随着增购列车陆续上线,所有短线车的终点站由2020年7月20日全部调整至黄陂站[19]。2020年11月23日起再度开行浔峰岗至长湴的短线车[20]。为了更好地疏解客流,2023年2月6日起不再开行工作日早高峰期间的短线列车[21]。
现时六号线所有列车在报站前均会提醒乘客列车即将开往哪个方向,全线车站站台显示屏均有显示接下来三班列车的终点站和到达时间。
乘客量

6号线首期连接金沙洲新社区、珠江北岸老城区内多个新旧住宅区和批发市场(文化公园至海珠广场、东湖、天平架等),以及部分商业区(东山口、海珠广场等),同时和广州地铁线网现有中心城区内的主干线均实现换乘;二期则起放射线的作用,连接广州中心城区和外围的萝岗中心区。作为市区加密线的规划定位,首期在市区的走线较为迂回,行走路段均为交通次级干道,设站也相对更为密集,起到加密老城区地铁覆盖面的作用。
6号线首期开通前夕广州地铁方面预测日均客流达70万人次,但开通初期却以日均40多万人次的水平起跑[22]。随着乘客对线路日渐熟悉以及出行习惯的改变,6号线客流量与日俱增,2014年底日均客流接近60万人次[23],最终于2016年突破当初预测的日均70万人次的水平。因6号线并非属于主干线路,其未能直接连接重点商业区,首期沿线通勤客流大部分均需通过换乘其它市区线路来往工作地点,使得6号线首期客流以短途乘客为主,同时带动其它线路的换乘客流。此外,6号线首期黄沙站与东山口站均可换乘1号线,且该区段走向与1号线大致上平行,故6号线首期也有效缓解了1号线客流压力。
6号线二期(长湴至香雪)开通后,由于沿线来往中心城区以及来往科学城上班的通勤需求量大,使得6号线整体客流继续增长,2017年工作日平均客流量已接近90万人次。由于列车数量不足,叠加信号等原因的限制,6号线曾一度难以实现超高密度行车;除此之外,6号线使用的列车仅为4节L型编组,载客量仅为1、2、8号线6A编组的50%,对整体运能进一步大打折扣。综上所述,6号线早晚高峰时段长期不堪重负,早高峰外围往中心城区方向满载率均大于100%,部分车站等候多趟才能上车亦是家常便饭。为了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早晚高峰时6号线沿途多个车站采取客流控制措施限制人流,地铁方面亦将部分L3型列车的座椅由4条调整为2条,以增加站立空间[24];后续更增购列车,以求进一步增加运力。随着10、11、12等市区新线开通,6号线的拥挤情况方有所缓解[25]。
2019年五一假期期间,6号线单日客流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19年12月31日跨年夜当天,6号线单日客流量达到115.3万人次,创该线历史新高[26]。2020年受疫情影响,加上8号线北延段和21号线的开通,线路客流量有所回落;后期38列增购车逐步投入运营,使得发车间隔一定程度压缩,满载率也有所降低。随着社会复常,线路的客流量开始回升,2024年日均客流量为79.09万人次[27]。
Remove ads
使用列车
现时6号线有两种列车行走,分别为L3型以及L6型,均为4节编组的直线电机列车(L型列车)。
6号线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以2000年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客流预测较为保守,4编组已基本符合预期[28]。由于中国大陆当时流行“小编组高密度”的规划思路,线路评审时有专家坚决反对6编组方案,“能用4节编组解决问题的,就不用6节编组”,故6号线只得以4节编组方案推进[29]。
然而线路动工后,广州西部地区规划已出现调整,城市人口和土地面积已有较大变化,加上二期东延规划落地,市政府和地铁公司预期4节编组方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30]。地铁公司内部曾考虑改为使用5编组车辆,广州地铁设计院亦给出了6编组B型车的改造方案[31]。但由于部分车站已经开工,更有进度较前的车站已封顶,实施扩编方案将导致部分工程需要作废重做,造成大量投资浪费,并且需要漫长的设计变更审批流程;加上6号线途经多个老城区,4编组L型车方案所需土建面积相对较小,但仍面临巨大的拆迁难题,若落实扩编则需要增加拆迁量,导致线路开通时间将再往后拖延。因此,地铁公司最终放弃扩编方案[22]。后续6号线二期已按照6节编组B型车进行设计。
6号线首期列车于2010年4月签订列车采购合同,由南车四方制造,共计196辆、49列(含一期27列、二期22列)[32]。后再追加两列,共计204辆、51列(修改一期为40列、二期11列)。2011年10月11日,首列列车(06x001-002)在南车四方下线,并在当月19日抵达广州。
2018年10月底,广州地铁发布的招标文件提及计划将为6号线购入38列新列车,令全线车辆总数大幅增至89列[33]。首列增购列车(06x103-104)于12月9日在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下线,并在同月11日抵达广州[34]。该批列车已于2020年6月18日开始正式上线载客运营[35]。
意外及事故
- 2007年10月5日凌晨,如意坊站施工期间突然有水涌出,导致300平方米的地面塌陷约五六米,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36]。次日6时30分,塌陷部分已全部用水泥回填[37]。随后该站建设方案被修改,从暗挖分离岛式站台改为全明挖单岛式站台,但由于当时车站西端折返线隧道已经完工,车站范围内的线间距只能保持在26米,因此本站6号线建成了宽达23米的岛式站台。
- 2007年12月12日,北京路站发生罕见的吊机倾倒意外,折断的吊臂砸落万福路一侧的骑楼,无人受伤[38]。
- 2008年4月15日傍晚,东湖站中铁隧道公司承建的盾构工地发生爆炸,造成一死七伤的意外[39]。
- 2012年12月6日上午,开创大道近大塱村路面(下方为6号线萝岗站至香雪站盾构隧道区间)出现局部沉降,最大沉降量为15厘米,无人伤亡。[40]
- 2013年1月28日16时37分,文化公园站在康王南路杉木栏路路口处(下方为8号线折返线隧道)因本站工地爆破不当导致地陷,有商铺和榕树陷入坑内,所幸无人伤亡[41]。
- 2019年12月1日,沙河站施工地段发生地面塌陷,一辆清污车和一部电瓶车陷入坑内,3人被困,事后确认3人均死亡。[42][43]
未来发展
6号线在规划初期曾有多项延长规划,但最终均被取消:
- 支线:起于东湖站,往南通过二沙岛,以赤岗塔站[注 3]为终点,后该规划取消。该路段现时成为12号线的东湖站至赤岗塔站一段。
- 三期:由香雪站起始,向东延伸到达位于增城区内的增城开发区站与穗莞深城际接驳[46]。后来在规划调整中该段已成为23号线的一部分[47]。
- 西延段:佛山方面曾经提出建议,将6号线从浔峰岗站起向西北方向跨过浔峰山,延长至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范围内,后来被广州地铁方面否决。佛山方面后自行规划有轨电车(现时在建的南海里水有轨电车)及地铁新线经里水镇进入广州市。
6号线首期使用与4号线相同的4节编组L型车运行,并且土建方面没有预留增加编组的条件,同时6号线二期的工程可行性报告(简称工可)中指出,首期将会有数个车站与区间的客流超过设计运力,预计4节编组列车将难以应付沿线巨大客流。当二期落实延伸至萝岗后,初、近期都要和首期路段以4节编组列车贯通运行,工可中亦指出贯通后全线高峰断面客流亦会超过设计运力,预计将大大加剧6号线运力不足的情况。
所以6号线二期计划在远期线路客流过大溢出时,进行线路拆解,为首期线路分流来自萝岗的客流。设计时已在植物园站预留拆解延长条件,设计为双岛四线式车站,供拆解后在该站进行平行换乘。同时二期各站站台建设时已留足可以容纳6节编组B型车的长度,并在隧道上方预留悬挂接触网之空间,计划二期拆解后改用B型车,以减少在车辆上的投资;但现有6号线的列车设计上也预留了可以改为任意数量编组的条件,因此也保留了拆解后二期继续使用直线电机车辆的可能性,避免因为改变车型带来的资源浪费。
不过现时6号线二期各站的站台布置和屏蔽门已按照6节编组L型车长度进行设计和安装,在其以外原可供6节编组B型车使用的站台空间已划为洗手间及车站设备区;站台轨行区亦按照L型车的地台高度进行相应配置。因此若最终确定拆解后仍使用B型车,则需要对二期线路及各车站停运,进行大幅度的土建及设备改造,以适应6节编组B型车的需要。
拆解后6号线4节编组列车改为在一期线路中运行;而二期将会拆解为独立运营的新线并使用6节编组列车运行,并需要从植物园延伸进入中心城区。但届时萝岗车辆段则会拨归拆解后的新线使用,6号线则只能使用浔峰岗停车场,但该停车场收容能力过小,同时三面环山,没有扩建条件,不能满足6号线的客流需求。而且拆解线在植物园站无法折返,而内侧的6号线亦只能通过单渡线进行站前折返,不利于换乘,拆解后各自都必须延长以满足功能。故6号线本线亦需要在植物园站继续往北延长,以寻找地方兴建新车辆段;拆解线亦需要于植物园延伸进入中心城区,避免二期客流继续涌入一期,达到分流的效果。
在2015年《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中,6号线二期将拆解为23号线,两端分别延长至京溪南方医院站以及官湖站;一期则计划从植物园站北延至龙洞北站。但在2017年11月《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中,23号线则变更为一条完全新建的线路,不再由6号线二期拆解[48]。在最新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中,6号线二期(植物园至香雪段)的拆解线路变更为20号线,西端由植物园站向南延伸,经天河东路、猎德大道行走,已知途经石牌桥站、猎德站、猎德大道站、最终过江到达赤岗塔站,东端继续向东延伸,经刘村、新塘站到达江南站;而新6号线北段亦将继续延长至广州中学站[49][50]。
根据广州市交通局于2021年9月底发布的《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6号线二期在近期不会拆解为20号线,而将继续向东延长4公里至刘村站[51]。该东延计划已被列入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的策划项目,预计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线网建设规划中[52];而6号线拆解及北延计划则预计在远期进行。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