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九组

1994年香港政改方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九組
Remove ads

新九组,是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在1992年时为1995年香港立法局选举所设立的九个新功能组别

事实速览 1994年立法局(选举规定)(修订)条例草案, 引称 ...
Remove ads

内容

彭定康在1992年上任港督之后,在当年的首份施政报告推出政改方案,内容包括改变最后一届立法局的组成及取消所有区议会委任议席等。根据方案,最后一届香港立法局会大幅度增加直选议席,以及增加九个功能组别:

  1. 渔农、矿产、能源及建造界
  2. 纺织及制衣界
  3. 制造界
  4. 进出口界
  5. 批发及零售界
  6. 酒店及饮食界
  7. 运输及通讯界
  8. 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界
  9. 公共、社会及个人服务界

立法局表决

《1993年选举规定(杂项修订)(第2号)条例草案》实施前四项建议的改革,以及《1994年立法局(选举规定)(修订)条例草案》实施后三项建议的改革,分别于1994年2月24日和1994年6月30日在立法局通过,[1]尽管港澳办主任鲁平不停打电话去游说立法局议员对彭定康提出的政改方案投反对票或弃权票。[2]

彭定康提出的政改方案有十四项修正案。[3]李鹏飞自由党及其盟友试图去修改彭定康方案以保障功能组别的利益,鲁平动员其立法局内的盟友去支持李鹏飞的修正案,其中身兼汇丰银行董事会成员的立法局议员郑海泉因受到董事局主席浦伟士爵士的压力而投票支持自由党修正案,[4]不过自由党的修正案在1994年6月29日却因为政府三名立法局官守议员投下的反对票而以28对29票的一票之差被否决。[5]

刘慧卿提出在1995年立法局选举中实施全面直选的修正案得到港同盟民协的支持,但却因为汇点四名立法局议员弃权而以20对21票的一票之差被否决。

关于自由党修正案、刘慧卿修正案以及彭定康法案在立法局表决的投票结果细节详情如下:

更多信息 席位, 组别 ...
Remove ads

结果

跟以往的功能组别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新九组的选举方法。任何在1991年人口普查中报称从事其中一个行业的在职人士,都会自动成为新九组其中一组的选民,当时的选举事务委员会还选用了“在职人士多一票”作为宣传口号。因为新九组都是一人一票产生的,而选民数目高达106万,所以这九个议席变相成了直选议席。当时的北京政府认为彭定康是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漏洞而大表不满,他因而被当时任职港澳办主任的鲁平骂作“千古罪人”。最后,北京政府宣布“直通车”(即原来中英政府协定最后一届立法局会自动过渡成为第一届特区立法会)不再有效;并决定“另起炉灶”,成立预委会以及临时立法会

透过这九个新界别而进入立法局的议员,当中五名为泛民主派,一名为传统亲中派(工联会),另外三名为工商界建制派(自由党),计有:

  1. 渔农、矿产、能源及建造界曾健成
  2. 纺织及制衣界梁耀忠
  3. 制造界李卓人
  4. 进出口界唐英年
  5. 批发及零售界周梁淑怡
  6. 酒店及饮食界陈荣灿
  7. 运输及通讯界刘健仪
  8. 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界郑家富
  9. 公共、社会及个人服务界黄钱其濂

影响

1997年,特区政府研究第一届立法会功能界别选举时,有一少部分人建议以新九组作为新的功能组别,但政府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并最后以当时的廿八个功能界别(包括当时新增的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界别资讯科技界功能界别劳工界功能界别增加一席)选出议员,2000年,由于市政局区域市政局因《提供市政服务(重组)条例草案》而被解散的关系,饮食界功能界别区议会(第一)功能界别则取代两个市政局成为立法会功能界别。

2000年代初期,在讨论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初期,仍有一些人士建议香港立法会的功能界别可以仿效这个做法,以达致接近普及选举的效果。但现时所有泛民主派人士要求直接将功能界别取消,所有议席最终都是直选产生。与此同时,部分建制派人士为保留功能界别,支持增加功能界别民主成分,例如梁爱诗[7]

2011年,特区政府及北京政府接纳民主党的建议,推出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把非功能界别的选民全数归纳于这个界别中,以比例代表制选出五名议员,故这个界别又称“超级区议会”,与新九组雷同,大幅增加了功能界别的选民,变相成为直选议席。其后在2021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中,因为泛民主派控制大多数区议会民选议席而被废除。

Remove ads

参考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