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普快车

簡稱藍皮火車或印度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快車
Remove ads

普快车(2006年11月1日前为普通车平快车)是台湾铁路管理局(略称台铁或台铁局,现改制为台湾铁路公司)的车种之一。

事实速览 普快车, 概述 ...

战后,台湾铁路原只有每站皆停的普通车与某些站不停的快车两种车种,而各列车编成中有等级不同之车厢,收费亦有所不同。

后于1953年起实施“平等号”列车制度,各列车由单一等级客车厢编成,是故有谓“平快车”即为“平等号快车”的简称。自此,狭义来说,普通车是指以三等客车编成,每站皆停的列车,而平快车是指以无空调二等客车编成,某些车站不停靠的列车。

而后于1988年9月1日对号特快列车等级取消以后,普通车与平快车乃用以泛指无空调列车,所使用车厢包含通勤客车(三等客车)、用于对号特快与平快车的车厢(二等客车),及多种柴油客车(详见柴油普通车(柴普)一段)。后来普通车与平快车改为相同票价,惟于列车停靠站与待避层级上仍有差别(普通车级别低于平快车)。

后来台铁客车全面空调化,无空调客车仅运用在非电化线路上使用,于2020年12月23日改点停驶前仅剩南回线存在一天一班往返,南回线上的普快车常为三等与二等客车混合编成。另外曾有一批平快车(35SPK32700型客车)被加装冷气改为冷气平快,虽有空调,但排点、牵引种别、停靠车站等等,皆与一般平快车并无太大差异,收费也与平快车相同。

Remove ads

平快车系列

此级别列车高于普通车,低于通勤电车及各类对号列车。

平快车

平快车为不对号、无空调列车,不停靠某些车站,且行车速度(牵引种别)大多较普通车为快,列车等级较普通车为高(普通车须待避平快车)。常附挂行李车,并有长途跨线平快车(例如往返花莲—高雄间,经北回线、海线的196/169次“下行”、166/193次“上行”平快)。

1951年,台铁使用美援资金购入TP32200形三等钢体客车十辆,原宣布定名为“自由号”与“平等号”,但后来仅采后者。运用上,编为两列并附挂餐车、行李车,取代第3/4次海线快车原有之头、二、三等车编组[1]。17米级三等车原设80座,过于狭隘,不久改造为64座并改编为二等车(当时二等车多为64座)。[2]起初“平等号”称呼仅适用于美援车之第3/4次快车,但因台铁逐渐整新客车,平等号成为所有类似之软垫客车之概括性称号。如1952年8月1日起台铁将5/6次夜快车冠名为平等号夜快车,使用具弹簧皮椅、重新整理油漆之原有二等车而非美援客车。[3]又如1952年10月10日起开行之19/20次台北彰化间快车,使用弹簧皮椅客车、餐车,虽冠名“平等号”亦非“美援车”。[4]

于1953年12月1日起,台铁取消客车等级制,全面实施“平等号”列车制度,长程快车一律以类似“平等号”美援车之软垫客车(刊物上亦称“快车客车”)编成,是以长途、不对号入座、无动力车厢之快车,通称为“平等号快车”、“平快车”。特快对号车于此时亦全部改用软垫客车,但尚有使用客厅车一节。

3/4次平等号原附有餐车,供应“炒面炒饭、汤面馒首、小菜稀饭”等“大众食品”,但于1957年5月1日起取消。[5][6]

1959年台铁以钢体化新车SP32300形翻背椅客车开行“对号特快车”、1960年代从翻背椅改为旋转椅,平快车厢亦自软垫椅跟进,通用配备翻背椅/旋转椅的无空调客车,后期随着对号特快车班次减少,平快车与对号特快车车厢的运用也渐渐失去差别。而虽名为“平快”,但车厢的终点显示器上所挂的牌子常常仅写“快车”两字。1988年9月1日取消对号特快车以后,所有原对号特快车使用车厢便改用为行驶平快车。平快车票价则早就与普通车相同。

平快车原通过站较多,如1954年5月10日改点,3次平快台北13:35发车后,停靠板桥、桃园、中坜、湖口、新竹、竹南、后龙、苑里、大甲、清水、沙鹿、彰化、员林、田中、二水、斗六、斗南、嘉义、新营、番子田、台南、冈山、左营、高雄21:17到。而在平快车历史的末期,所停车站越来越多,甚至有站站都停的列车(例如彰化新竹的176次),如与前述3次平快发车时间相似的1517次平快,2004年8月11日改点后同区间停靠站为台北、万华、板桥、树林山佳莺歌、桃园、内坜、中坜、埔心杨梅富冈、湖口、新丰竹北、新竹、香山崎顶、竹南、谈文大山、后龙、龙港白沙屯新埔通霄、苑里、日南、大甲、台中港、清水、沙鹿、龙井大肚追分、彰化、花坛、员林、社头、田中、二水、林内、斗六、斗南、大林民雄、嘉义、南靖后壁新营林凤营、隆田、善化新市永康大桥、台南、保安中洲大湖路竹、冈山、桥头楠梓、左营、高雄(粗体为增停站)。所使用的车厢也常为二等与三等客车混编,牵引种别则由E客甲B速到客乙C速都有。2005年1月10日停驶长途平快车后,所有仅存的平快车均为各站停靠。后来台铁于2006年11月1日起调整列车名称,平快车与普通车合并改称普快车,过往平快车不停靠部分车站的功能由区间快车取代。

Remove ads

冷气平快车

台铁于1993年将原有100辆的35SPK32700型(当时用于平快车)挑选50辆改造并加装空调,车辆型号改为35SPK2300型,原作为复兴号使用。但因乘车品质较复兴号差(车内座椅仍使用无法躺的旋转椅)且排点仍与原本平快车无异,终于导致民众反弹,后来台铁便将35SPK2300型运用于平快车[7]。惟冷气平快车行驶于纵贯线之时,纵贯线也有长途跨东西干线之无空调平快车(166/193次、196/169次)行驶,于是出现同种票价却有不同服务(空调之有无)车厢之情形。部分车站为利民众辨识,于车站时刻表以“冷气平快”及“平快”区分有无空调班次。

柴油快车(柴快)

原用于光华号DR2700型柴联车,在铁路电气化后历经柴对快、柴油快车(简称柴快)等车种名变迁,由中长途对号快车成为通勤客车。在1988年,随着对号特快车种之取消,所有柴对快改称“柴快”,票价与平快相同,仅停靠较主要的车站。其曾以柴快名义行驶于纵贯线台北至中坜区间、后里至斗南区间、屏东线、宜兰线,并曾于花东线短暂地以柴快名义行驶。

普通车系列

此为客车级别最低之列车。其历史可追溯至清领台湾铁路初创时期。二战后为所有客车列车之最大宗,初期编组多为二、三等客车合编(亦有15、16次头、二、三等加上餐车的编组),但是短途普通车之二等车厢于1952年摘除,翻新后用以开行5/6次平等号夜快车,仅余纯三等车编组。1953年12月1日列车编组单一等级化后,长途普通车之头二等车厢也全部摘除,三等车均改称为“普通客车”。

普通车所使用的车厢也最多样,从日治时代至于光复后之木造客车、货车改装之代用客车、到自有动力的(汽)柴油客车都曾用于行驶普通车。因轨道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其通勤列车大多以电联车型态行驶,故台铁这些以机车牵引通勤客车形式的普通车,在当时是很特别的存在[7]

普通车

一般而言普通车泛指由机车牵引无空调三等客车,每站都停的列车,有些普通车也曾附挂行李车(甚至是货车车体的代用行李车——因此牵引种别属于低速)。战后初期三等客车内部配备简单,仅有面对面之木条椅及电扇,行驶路况不佳之路段时乘坐感不佳。 所用之车厢有称为通勤客车者,简称为TP(三等客车)。

  • 30TP/TPK32600型:1956年日本川崎车辆制,共50辆(30TP32601~32640、30TPK32601~32610)。
  • 35TP/TPK32700型:1959年日本东急车辆制,共50辆(35TP32701~32740、35TPK32701~32710)。
  • 35TP/TPK32770型:1960年日本东急车辆制,共17辆(35TP32771~32784、35TPK32771~32773)。
  • 35TP/TPK32800型:1960年日本富士车辆、台北机厂制,共75辆(35TP32801~32837、35TPK32801~32820、32831~32848)。
  • 35TP/TPK32850型;1969年日本汽车会社、新潟铁工所、川崎车辆制,共50辆(35TP32851~32880、35TPK32851~32870)。
  • 40TP/TPK32200型:1971年印度综合客车工厂英语Integral Coach Factory制,又俗称“印度仔”,共113辆(40TP32201~32283、40TPK32201~32230)。

上述各型客车基本上内部有电扇,每侧有两个气压控制的自动门(单扇或双扇),开关由列车长统一控制;门边附有链条,以为车门故障时警示与隔离之用,内部座位多为长条椅,但TP/TPK32200型座位则呈“非”字形排列。随着普通车逐步停驶,这类车厢有的被改为代用行李车(主要是长条椅客车),有两节车厢则改为小客车运送用车厢。此外30TP/TPK32600型车辆长度为17米,其余型式则为20米。

于2006年11月1日起与平快车合并改称普快车。

Remove ads

柴油普通车(柴普)

此为以自身有动力之柴油客车行驶的普通车。所用客车主要分类如下:

  • DR2100/22002300/2400型:台湾日治时期的汽油车衍生而来的柴油车。当时汽油车作为比普通车高一级的中短程通勤车,战后于1950年代逐步改装柴油发动机,改为DR2100~2400型,初期曾用以开行中程飞快车,并于纵贯线以及宜兰线作为通勤用客车,票价分别比照汽油车与克难号。于DR2500/2600型接替行驶飞快车以后,便作为通勤用柴油客车。之后转入支线。在引进45DR1000型冷气柴客后已经报废。
  • DR2500/2600型柴油客车(飞快车),在DR2700型开始行驶光华号以后逐步退居次要地位,最后进入东势线作为普通车。已于1989年全数报废。
  • DR2510型柴油客车
  • DR2000型:在日治时期台东线也有汽油车行驶,后来也改装柴油发动机,并牵引木造客车行驶。另后来引入LDR2300—2400型柴油客车,作为光华号行驶,台东线更改轨距后,本型车改成1067mm轨距,型式改为DR2000型,用于行驶普通车。1998年6月9日为配合蒸汽火车CK101复活行驶,台铁选择四辆车况较好的DR2050型无动力挂车整修成为观光怀旧客车使用。
  • DR2700型:此型车辆曾于海线、内湾线、林口线、花东线与南回线作为每站皆停的普通车行驶。花东铁路电气化后退役。
Remove ads

普快车

走入历史

1990年以后,台铁开始以通勤电联车取代机车牵引的通勤列车,实施台铁捷运化、简化车种、干线电气化等政策,普快车班次与行驶区间也随改点逐渐减少[8]

1998年5月26日改点随着EMU500型电联车逐步交车,西部干线普通车全数停驶,仅行驶长途平快车。

2005年1月10日改点,长途平快车全数停驶,但因通勤电联车运用吃紧,甚至必须南车北调,因此纵贯线南段曾短暂以35SPK2300型客车行驶冷气平快车以弥补停驶的电车班次,于EMU700型电联车加入营运后亦已停驶。后来保留行驶的普快车已有作为文化资产保留的意味,常出现于影像作品之中。

2020年12月23日,南回铁路电气化正式完工通车,停驶3671次及3672次普快车,普快车全面退出定期列车营运[9]

剩下的无空调车厢修复完成后,于2021年10月23日起作为蓝皮解忧号重返载客[10],但为观光列车性质非一般旅客列车。

照片集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