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铁路管理局
臺灣鐵路的前營運機構,今臺灣鐵路公司前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铁路管理局,通称台湾铁路局、台铁局(或径称为台铁、铁路局[注 1];英文简称TRA、TR),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48年至2023年设置的机关,负责经营台湾的传统铁路系统——台湾铁路;改制前营运路线共有13条,长度达1,085.3公里[2]。其徽章于1950年代启用,沿用铁道部原徽章所改造,代表台湾的俗体字“台”字、加上铁轨的横断面所组成[3]。其亦为国际铁路联盟成员[4]。
Remove ads
台铁局的创建,可追溯至台湾清治时期的1887年由时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成立的全台铁路商务总局,为台湾铁路运输肇建之始。机构之直接前身,则为台湾日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简称“铁道部”),现今的组织编制与路线规模多奠基于此时期。进入台湾战后时期后,1945年先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成立铁路管理委员会,负责接收及管理台湾铁路,到了1948年3月改制为台湾铁路管理局[5],为交通部委托台湾省政府代为管理[6]设于交通处的省属事业机构。1998年,台铁局因应台湾省虚级化而回归交通部为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7][8];2024年元旦,台铁局公司化改制为台湾铁路公司[9],债务则另由交通部铁道局设置“台铁局拨入资产及债务管理基金”承接[10]。
Remove ads
简史
清朝时代的全台铁路商务总局,仅有总办(局长)、会办(副局长)、机车驾驶员(机车司机员)、票房司事(站长)等数十人编制,路线仅有约100公里。日治时代的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完成东、西两岸的铁路干线,分别采用762mm与1067mm之轨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于1945年11月成立后,成立铁路管理委员会接收台湾铁路。依据《收复区敌伪产业处理办法》铁路应由交通部主持,1946年5月时任交通处长严家淦认为台湾铁路规模制度与中国大陆各铁路管理局相异,应视为地方铁道由台湾省代为管理,交通部对此虽有意见,但碍于无法派员接管,时任部长俞大维勉强同意代管。1948年3月5日台湾铁路管理局成立,并撤销铁路管理委员会。[6][11]
1970年代之后铁路电气化自负成本与人事退休金及抚恤制度等累积的庞大债务,加上台湾交通运输方式受到台湾高速公路通车而有巨大改变等因素影响,台铁局经营状况开始恶化;有鉴于此,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于1978年曾就此委托西德铁路顾问公司,针对台铁局营运进行研究,研提“台湾铁路管理局自强专案业务改进计划”报告书[12][13]。
1980年12月,行政院成立“台湾铁路整理委员会”,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任主任委员,交通部次长兼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要求台铁裁减员工、裁撤运量不足的车站及货运站,也决议由公库吸收台铁电气化的还本利息、路线新辟、车辆添购及重大工程款。委员会于1987年12月结束[14]。
1988年5月,行政院成立“台湾铁路监理委员会”,以咨询的角色提出精简人力、自动化、车种简化、精简线路及车站等方针。委员会至1993年结束。1991年12月1日,台湾省政府以台铁上级机关的角色成立“台湾省政府铁路业务改进督导考核小组”,台湾省政府秘书长兼任召集人,监督检讨台铁局的改善作为,并研提台铁业务改进方案[15]。
1998年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后,台铁局回归中华民国交通部管辖[7],全衔则改为“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台湾省政府铁路业务改进督导考核小组”亦裁撤[16]。
台铁局于1990年代之后的营运状况已经处于严重亏损,至2000年已经累积负债至将近新台币千亿元。1990年起各项关于台铁局的营运改善方案被提出,包含车路分离、民营化、公司化等方案。交通部于2002年9月成立“台铁民营化专案推动小组”,随民营化的政策转变为国营公司化,于2003年又更名为“台铁公司化专案推动小组”。台铁局内部则有1997年12月成立的“台铁民营化执行委员会”,并于2002年改组为负责决策的“台铁公司化专案小组”及执行面的“台铁公司化工作小组”,来着手规划台铁局的公司化与民营化,惟办理进度缓慢,未能提出具各方共识的确切计划而遭到搁置,又于2018年及2021年发生重大行车事故(普悠玛号列车出轨事故及北回线太鲁阁号列车出轨事故),使台铁局组织改造议题再度重启讨论[17][18],直至2022年3月行政院会议通过《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设置条例》(国有公司化)相关修法草案,草案规范台铁公司由政府独资经营、设立基金承接台铁现行的短期债务、规范不得因公司成立而裁员、且研议公司化后员工调薪调幅3至5%[19],但劳方组成的台湾铁路工会反对未经协商的台铁公司化法案内容[20][21]。4月中宣布将进行五一劳动节不加班运动。交通部与台铁提出5月1日类火车替代方案因应[22]。
经过与工会协商达成共识,2022年5月27日立法院三读通过《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设置条例》,赋予台铁局公司化的法源依据。2024年1月1日,台铁局正式改制为“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通称台铁公司)[23][24]。
Remove ads
台铁局本部最初设置于靠近台北府城北门的原日治时代铁道部厅舍(现国立台湾博物馆铁道部园区),1990年迁入新落成的(第四代)台北车站大楼内。
与此同时,台铁局进行将西部干线改造为区域铁路型态的“台铁捷运化”计划,以台湾西部走廊主要都会区路线渐次增设仅由区间车停靠的简易车站的方式来增加营运效能。除此之外,台铁局于2000年代外购倾斜式列车行驶东部干线,加强其在东台湾地区的运输能力。目前所经营的铁路总路线长度为1,100公里以上,其路线主要环岛干线路段皆已经铁路电气化,于1991年完成东西部铁路干线的环岛串联。目前台铁的主力路线为西部干线(特别是其中的纵贯线),每年总搭乘人数达约2.3亿人次。
2021年11月29日,因2021年太鲁阁号列车出轨事故,原紧急电话“0800-800-333”较难记忆,台铁局向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申请将紧急通报电话改为“1933”,台湾各大电信可直拨此电话,电话24小时服务,直通调度所[25]。
组织编制
局长下置副局长3名,主任秘书1名,总工程司1名;内部编制单位有企划处等7处,主计室等5室及员工训练中心;任务编组营运安全处等3处;货运服务总所以及餐旅服务总所等,详细请见相关主条目[26]。
历任局长
Remove ads
各职务大盘帽示意图
![]() |
本示意图使用台铁新式椭圆金属帽徽。
姊妹业者
官方资料[30]:
改制前最后车种
照片集
-
EMU700型电联车京急彩绘车
-
EMU800型JR四国8000系彩绘车
-
山阳电气铁道5000系电联车Meet Colors! 台湾号(与交通部观光局合作)
-
EMU500型电联车信浓铁道彩绘车
Remove ads
事故
营运
- 亏损
台铁局因公营事业的身份须长期担任起偏乡运输角色以及补贴弱势票价而导致亏损严重[36]。
台铁局从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以后,账面上就未再有盈余。至2007年台湾高铁通车后,年年亏损更超过新台币百亿元,2011年台湾铁路客货运营收虽增加了新台币10亿元,但估计亏损也会超过新台币百亿元,首度出现连续四年亏损破百亿元情况,累积亏损估计已超过(2022年)新台币2,000亿元。
27年票价未调的台铁,委外票价改善研究报告于2022年7月提出,8月定案。据调查,台铁运价率为国内公共运输最低廉,连双北和台中市公车运价率都是台铁区间车1.6倍,据合理报酬率3~5%推算,未来票价可涨1倍以上,拟于公司挂牌后同步实施[37]。
- 人力
台铁员工大多从考选部交通事业铁路人员特考录取,其身份亦适用劳动基准法[38],待公司化后副总经理以下员工不再具有此身份[39]。 账面庞大亏损下,交通部曾经暂缓铁路特考[40],再加上因应营运需求,台铁局营运人员现行日夜休三班制,每天实际工作12小时轮班作息型态不定,许多新进员工不适应,离职率高,加上退休人数逐年增加,造成台铁局人力断层问题[41]。
- 政治
- 车辆
截至2017年底,2373辆客车中有608辆车龄超过30年。台铁局坦言,老车不仅乘坐舒适度较差,故障率及维修成本也较高,但在新车上线以前,无法全面汰旧[42]。
复兴号车厢、莒光号手动车门车厢、EMU300型、EMU1200型于2022年陆续由其他车种替换,2022年3月29日仅于南回线的区间车车次使用复兴号车厢,行驶至2022年12月28日,之后退出正班车营运[43]。2023年4月26日,DR2800型、DR2900型、DR3000型柴联自强号退出正班车营运[44]。
- 车站
- 2022年劳动节不加班
2022年5月1日,因台湾铁路企业工会、台湾铁路产业工会、火车驾驶员联谊会不满交通部强制推动公司化草案,草案无任何一条关于安全改革之条文,认为交通部透过公司化规避《国有财产法》,欲将台铁土地变相给财团使用,无法让台铁再生。故发起“五一劳动节不加班”。
参见
相关业务
目前官方店铺整合为“台铁梦工厂”,策划和销售各种商品以及台铁便当。
“台铁本铺”为委外经营。
关连商品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